收藏 分享(赏)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467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2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摄影基础知识全面汇总1.光圈快门及其相互关系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 ,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举例来说,光线好比水流,镜头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有水闸的的洞。光圈是洞的大小,快门是开闸的时间。 开闸时间一定时,洞越小,流入的水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当快门速度一定时,光圈合适(例如 f5.6),曝光正常,光圈太大(例如 f2.8),曝光过度,照片(冲洗后的正片,不是底片)就白花花一片,没有层次,甚至白纸一张;光圈太小(例如 f11),曝光不足,照片黑糊糊的,损失低光部位层次甚至没有影像。 洞的

2、大小一定时,开闸时间越长,流入的水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故当光圈一定时,快门速度合适(例如 1/250 秒),曝光正常,快门越满(例如 1/60 秒),曝光时间越长,曝光过度,快门速度越快(例如 1/1000 秒),曝光不足。 需要注意的时,虽然光圈和快门都能控制曝光量,其作用并不是等价的。光圈越小,光的走向越集中,到达胶片(或 CCD)成像时,越容易清晰成像, (当然,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景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当需要精确控制景深时,可以先确定光圈大小,再决定快门速度。当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太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或 CCD)的不同部位成像,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不清

3、晰,反之,当快门速度很快时,动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就清晰,也就是把动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当拍摄动体时,可选择尽量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正确曝光。当然,如果你想让动体在照片上留下运动轨迹,增强动感,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尤其重要的是闪光摄影,恰当选择快门和光圈,可以很好地控制闪光和其它光线的光比。由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非常短,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秒,所以,当快门速度与之同步(所谓同步,就是使闪光的时间落在快门完全开启后,关闭前的时间段内,否则,闪光时快门还没有完全打开,或已在关闭,闪光就没有意义了,甚至在底片的一部分上曝光,拍摄失败)以

4、后,再延长曝光时间也没有效果了。所以,闪光灯的作用效果要靠光圈来控制,连续环境光(如夜景中的其它灯光)的作用要靠快门来控制,恰当选择曝光组合,可以创造完美的艺术效果。 2.给初级拍摄者的十条好建议给初级拍摄者的十条好建议 1、在按下快门前,检查一下在被摄体后面,是否有一些东西影响被摄体的“头部” (好像使它们伸长了) 。树叉通常是始作俑者。看看两幅图像的比较,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2 、墙壁等类似物体可以把闪光灯的光线反射到被摄体上。如果没有这样的物体,最好不要使用闪光灯。否则,拍出来的照片会很黑。典型的例子是在音乐会上,很多闪光的效果出不来,除非你是在舞台的边缘。 3 、确定相机是否是平行或垂

5、直于地面的。否则照片的看上去就是歪斜的,这是一个很难原谅的问题。 4 、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可以通过调整光圈来实现。光圈越大,背景就越模糊,这可突出主体。当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 5 、在拍摄日落时,把闪光灯关掉,以免照片太昏暗了。 6 、大部分相机都会对图像的中心区域聚焦。如果被摄体在焦点的两侧,相机的聚焦将会发生问题。一般相机都有聚焦锁定功能。你可以使用它把相机对准中心物体,这样她或他就会出现在照片的中央了。然后,半按下快门按钮。保持直到你确定成功了,就完全按下快门,这样可以得到锐利的图像。 7 、通过窗口拍摄时,尽力使用相机的无限模式(如果有

6、的话) 。否则,聚焦系统可能认为玻璃是被摄体,图像就会很模糊。当拍摄高大的建筑物(通常有许多玻璃窗)或里面的物体时,这是很有用的。 8 、尽量做到随身携带相 蛭 楦械某鱿忠残碇皇羌该胫樱 阌凹倚枰 羧竦亩床炝 肓榛畹姆从 :玫幕 岢鱿至耍 挥写 嗷 馐嵌嗝匆藕兜氖虑榘。?9 、尽量不要在海滩上使用相机,除非它有一个坚固的外包装保护相机。与沙土任何亲密的接触都会导致相机堵塞。 10 、当在较暗的室内如酒吧或俱乐部拍摄人像时,你一般会用到闪光灯。那么,你不妨在拍摄前让他们先看一会明亮的光源。这样可以减少红眼现象。 3.B 门下的奇妙世界(活用长时间曝光)“B 门”下的奇妙世界 “B 门” ,在相机

7、正向超级自动化方向发展的今天,简直显得有点原始!这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所控制的曝光方式,也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过程。 “B 门”的“B”在字典上原意是 Bulb,是指以往的那种用手操作的球状气动快门释放器,或是在闪光曝光中利用的闪光灯泡。然而,稍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都认为, “B”实际上是 Boundless(无限制)的代名词。 “B 门”与其他快门速度不一样,摄影者可以使用它在 1秒之外的任何时间控制快门的开关,藉此走进幻想的世界。当你进入“Brl”的领域后,便可以看到传统照片以外的奇异景象,例如夜空里星星的轨迹,彩虹般的光影,没有人的街景以及带着光辉的天空 使用 B 门摄影的基本要求,是一架具有

8、B 门可以使快门开启作长时间曝光的相机,一个较为稳固的三脚架以及一个手动快门线。拍摄时,最好有一个超灵敏度的手持测光表,因为许多相机的内置测光表都不能在拍摄时对可能出现的黑暗场面正确地测出光量。 (没有的话也没所谓,拍多几张罗。 )对 B 门摄影有经验的摄影家,往往建议在拍摄时尽可能作分级曝光,因为这样可使效果有较多的变化。他们也承认,虽然最成功的 Brl 曝光往往来自灵感的推测,但一个较灵敏的测光表至少能为分级曝光提供一个基础。 擅长拍摄夜景的摄影家们指出,使用 B 门在结束长时间曝光时,要使相机不抖动,其中一个最好的方法,是在释放快门前,用一块黑色的硬纸板,靠在镜头前。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点

9、,使你可以在曝光过程中改变焦距或者光圈。如果在调校时,偶然使相机发生抖动,则在继续进行曝光前,必须要确定相机已经停止抖动,这一点对于使用较长焦距镜头拍摄对尤为重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使用 B 门作长时间曝光,容易产生的问题是摄影家常说的所谓“倒易律失效” 。这种情况通常在使用彩色胶片曝光一秒至更长时间时发生。从根本上来说,长时间曝光能使胶片的色彩平衡改变,而对这种现象的出现,摄影者们往往是很难预料的。 一般来说,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解决倒易律失效的问题,使每次拍摄都能得到准确的曝光。英国摄影家戴维威廉斯提出一种简易的做法,这就是, “在经过计算的曝光量的基础上,用更长的曝光时间多拍几张”

10、 。 威廉斯指出,作长时间曝光对,必须对每张照片所用的曝光时间和光圈作记录。此外还可以用各种曝光指数进行试拍,以弥补倒易律失效引起的不足。 一种方法是增加总曝光量,对于 19 秒的曝光增加 12 一 l 级光圈;对于 1099 秒的曝光增加 12 级光圈;曝光 100 秒以上者增加 23 级光圈。类似这样的指数是指一般情况而论,不能把它当作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尤其是运用不同的胶片时,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总之,要解决倒易律失效问题,主要是靠试验,并通过将记录的内容和所获得结果进行反覆比较,逐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经验来。 拿起你的相机吧,别再犹豫啦!4.建筑摄影的一些技巧建筑摄影并不一定要有完整的图

11、像或规矩的构图,任何一个独特的视角和亮丽的细节都可以造就一张精彩的建筑照片。 将不同的拍摄角度与光线完美地结合起来,绝对可以将中世纪房屋拍摄成非常专业的建筑图片。进行建筑摄影进,最好按照设计师的规划,处理好建筑体积和几何比例垂直线条在照片上也应该是垂直的。当相机镜头朝上时,相同的线条便会呈汇聚趋势,摄影师站得位置离建筑越近,这个效果就越明显,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对这种效果进行夸大,效果非常强烈。 采用广角镜头拍摄建筑物内部构造,而用远摄镜头还可将房屋或建筑物与背景分离开来,强调某个细节。有两个很吸引人的角度是极低的相机机位和鱼眼视角。任何极端水平或垂直的拍摄角度都可以拍摄出令人惊叹的照片来。 在人

12、像和风景摄影中,摄影师经常使用相机的全景拍摄设置,进行建筑摄影时也可以考虑使用全景,有时候,全景照片能很好地表现古典建筑。 无论如何,建筑摄影都要有正确的照明,这样才能保证拍出的照片不会是败笔。因此,作为一个专心拍摄建筑的摄影师而言,很有必要对不同质地、不同表面、不同结构的建筑物进行把握,比如玻璃房和土楼的色彩效果就是不一样的。根据观察的结果,你可以选择最能表达建筑物色彩的时候:清早、下午或黄昏。 一年中不同时间的拍照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夏天拍摄的照片有很强的情感色彩,冬天的风景适合于表达黑白抽象画,秋天时拍摄旧时年代的建筑物比较好。 室内曝光和夜景拍摄比较复杂是众所周知的,拍摄这样的场景可能

13、要费上一整卷的胶片。选择不同的胶片也会影响到你所拍摄的建筑照片的最终效果。 建筑摄影并不是一定要去拍摄宏大的建筑,我们平时所见到的街景、民房都可以成为建筑摄影的对象。关键是要有好的色彩和独特的角度。而有些时候,黑白照片往往也能表达另样的建筑摄影效果尤其适合于拍摄旧建筑。 用数码相机拍摄建筑照片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不要在背光角度拍摄 打印照片时,尽量选择最高分辨率 室内拍照时不用闪光灯效果更佳 构图好,使被摄主体得到最好表现 通过 LCD 显示屏认真选择景物 室内拍照时一定要使用三角架 使用全景模式可获得全景照片(记住要使用三脚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如何防止相机晃动?数码变焦往往能生成让

14、我们满意的精彩照片,但它的长焦距同样也带来了麻烦,就是焦距越长,就越容易产生因相机不稳造成的晃动。由于相机的晃动,使许多本来很精彩的照片给破坏了,图像变得模糊不堪。图像放大倍数越大,模糊就越明显。 当相机无法固定时就会晃动。有时候,这确实是你的操作错误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固有的客观因素,如细微的地震肯定会引起相机晃动(但可以忽略不计了) ,而且不管相机的支持看上去多么稳固,相机的内部装置也足以引起晃动。 如果你采用一些措施,可以适度地减少令人心烦的相机晃动。若想生成较清晰的照片,我们就必须注意相机的使用技巧。如今,相机配置的多样化使相机在避免相机晃动具有了很多的选择。 使用三角架、同步快门线、自

15、拍定时器等 处理相机晃动的最常用方法是使用稳固的三角架。把相机放在稳固、平坦的表面,不要放在不稳当的表面或不平坦的地面上,否则相机会晃动,或在曝光时会移动。 但使用三角架也不能完全保证拍出的照片都很清晰。风比较大时,也会破坏照片效果。附近车辆较多或满载货物的火车也会使地面晃动,进而影响置于地上的三角架的稳定性。相机内部的机械运动和人为的操作相机也会使置于三角架上的相机发生晃动。有时我们有必要在三角架上加重物以加大三脚架的稳定性,比如把一个盛满水的水壶或袋子悬在三角架中间。提到三角架和其它支撑设备,我们肯定会想到最常用的快门同步线。快门同步线的确能一定程度地防止相机的晃动,但不幸的是,现在的许多

16、相机都没有了这个装置。还好,现在又多了一个遥控装置。它的工作也有一些限制。 另外,你还可以用自拍定时器,那么自拍定时器又如何呢?实际上,每一款现代相机一般都配有自拍定时器,它的缺陷是拍摄移动对象时,是很浪费时间而且很难把握的,但在拍摄静止对象时,这种方法还是非常管用的。 还有其它两种支撑方式,其中一种不需要电缆或远程控制,叫单脚架(姑且把它当作只有一只腿的三角架) ,还有一个可以放在你的胸部的胸架,可能感觉不大舒服,但这两种装置使用和携带时都比三角架方便,所以深受众多摄影师的喜爱。 用手拍照的正确姿势 如果你无法把相机放在稳固、平稳的表面上,那必须手握相机进行拍摄,要尽量抓牢、抓稳。使用光学取

17、景器时,把相机紧贴前额,戴眼镜的摄影者则要作一些调整,使相机与前额之间留一个食指的距离,最好不要把塑料或金属的相机部位直接与镜片接触,因为相机很容易受擦伤。 接下来,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使双腿与地面成一个近 45 度角。另外一个办法是肩膀斜靠在一个牢固的支撑物上,比如树、或者背靠电线杆。而且你还可以考虑坐在地上,跪在地上,或趴在地上,用两肘支撑。 务必要用两只手握相机 一只手握相机经常不太稳固。两只手一起握,效果要好得多。右手可随时进行操作,食指轻轻压在快门按钮上,准备进行曝光。在拍摄疾驰的对象时,按下快门时,千万不要犹豫,一定要干净利落,这样也可以减少相机晃动。 这个过程很有可能会锁定焦

18、点和曝光,因为大多数自动聚焦/自动曝光是通过激活快门按钮来启动相机处理器的。如果按下快门会锁定聚焦和曝光,你应学会对快速移动对象作出迅速反应,这样才会有时间完全按下按钮,及时拍摄照片。 在使用今天的便携式相机时,我们一般都是松散地握着相机的左侧一面,由于镜头较慢,重量也较轻,因而这些便携式相机更易产生晃动现象。 所以,左手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相机作旋转运动引起相机晃动。应该是从下往上支撑相机的底部或镜头和机身的下面,这主要依据于相机的尺寸和设计,最好的方法是手掌向上,托住相机的整个机身。6.数码相机摄影技巧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进步,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电子产品。数码摄影让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

19、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编者注: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景深应该较大 、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书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先浏览一回厂家为

20、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像素(分辨率)有关,像素越多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像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 72 dpi 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 1024X768,才约为 80 万像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 DC 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

21、,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 1/3 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是利用二维空间来进行表达,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人眼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 LCD 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 90%以上,有些接近 100%,如 S75 就达 99%。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 4、 不要迷信 DC 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 DC 有一个白

22、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产生偏色。DC 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 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 LCD 取景屏是可以看出的,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 一般会自动提升 ISO 值,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

23、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感光度。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

24、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 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6、

25、 几个误区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漠视后期处理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 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调整曝光不足的图像、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 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

26、。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 LCD 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吧!7.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 给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担心坐下去会摔跤。而大多庄重、尊严 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给人以尊严 和雄伟,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觉。因此,摄影作 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1.对称和均衡

27、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 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 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但大多数摄影作品, 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 均衡。 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 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是为了打破 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均衡的 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 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 分的

28、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画面结构的均衡, 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 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拍摄生活照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 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 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 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 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 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 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有些人物照片被杂乱的背景所淹没,主体的人物被挤到一边, 这是很遗憾的事。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 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

29、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 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 开杂乱的背景,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所谓“黄金分割” ,也就是“黄金比例 ”A:BB:AB,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 5:8 的比率来表示,对于 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 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 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黄金分割的作用 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 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 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

30、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 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 留下阻碍的感觉。 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 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若要突出主 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8.关于充电池充电器的常见问题解答我们这里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回答一些常见的关于充电器的问题。我们仅讨论最常用的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充电器,不包括最新的铅酸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充电器。 一、疾速充电器和快速充电器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者的比较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电池行业内,对这两种充电器没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制造商们也经常把它们弄混。有一个问题就是,充满一节电池的时间依赖于被充电的电池的容量。一

31、个需花 1 小时充满 1 节标准容量的 AAA 镍镉电池(180 mAh)充电器,可能需要 8 小时才能充满 1 节高容量的镍氢电池(1500 mAh) 。最好的办法是忽略这些差异,粗略地计算一下充电器充满电池所需的时间。 二、每次要花多长时间才能把电池充满? 我们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充电器所花的时间。用电池的容量,简单地除以充电器的充电效率,然后增加 20%作为无效工作时间。举个例子,使用一个充电率为 500mA 的充电器大约需 4 小时才能充满一节有 1600mAh 的电池,计算式子为 1600 mAh/500 mA x120%。这个例子也许偶然适用于疾速充电器对标准 5 号镍氢电池充电的情况

32、。记住,如果一节电池只是部分放电,显然,我们只需要花更少的时间就能够把它充满电。 如果你觉得这个太复杂了,可以使用我们特别的电池充电时间计算器:http:/ Calculate(计算) ,结果就会立即在 hours(小时)前的窗口中出现。 三、使用充电器会对电池有损害吗(会减少电池寿命或降低电池使用效果)? 是的。最常见的充电失败就是充电时间过长,俗称过度充电。有一种充电器特别容易导致过度充电,通常充 5 小时以上(有的是 8 小时)电池就会报废,这种充电器就是所谓的“疾速充电器” 。这种充电器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充电控制装置。大部分疾速充电器通常设计非常简单,它们一般以最大速率充电,充电时间

33、也比较固定,通常是 5 或 8 小时就充满了。然后,你就应该把它们关掉,或者转向特慢的涓流充电速率。如果你正确的使用充电器,它通常对电池的损害不大。如果没有正确的使用,充电器通常会以两种方式缩短电池的寿命。 首先,设想把完全充电后和部分充电后的电池放进充电器内。但是充电器并不知道电池内有电。因此它还是对电池进行完全充电。我们很少见到把部分充电后的电池放进充电器内的,因为这很容易混淆电池,不经意间就把充满电后的电池放进充电器内了。如果你多次对充满电后的电池充电,它的性能就会慢慢降低。 另外,通常情况下,充电周期不稳定,很容易被打断。我们通常把充电器拔开,看看电池的热度如何。然后,再把充电器插回去

34、。不幸的是,这通常会导致重新开始完整的充电周期,前面的充电周期已经完成了。这也常会降低电池寿命。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智能充电器,它有微处理器控制。智能充电器通常会决定什么时候电池充满了电,然后根据设计的不同,完全关掉充电器或转向涓流充电。 四、什么是涓流充电(使蓄电池缓慢而连续充电的装备)? 理论上说,涓流充电是指一种充电速率高至使电池完全充满电、低至可避免过度充电的充电方式。维持充电也是描述涓流充电的一种方式。 五、涓流充电对电池有损害吗? 许多电池制造商建议不要长期使用涓流充电。 如果使用涓流充电,那么充电速率就会非常低,并且有时断断续续。当给电池充电时,最好的智能充电器只

35、能进行临时的充电速率变化。它们没有连续的低速率充电功能。一些电池经销商说,如果进行长期的涓流充电,只有十分之一的电池能量不会受到伤害。然而,我们还没有见到任何厂商进行这样的测试。 最好还是把电池完全充满电,然后储存好。不要进行额外的涓流充电。免得出现意外的损害。 六、疾速充电会减少电池的寿命吗? 不是很严重。只要使用了一个适当的智能充电器,你就能在约一个小时内把几乎各种镍氢电池完全充好电,并且没有任何损坏,电池寿命也不会有大幅降低,可能减少不到 10%。显然,这总是比使用慢速充电器好多了。然而,只能使用特别设计的镍氢电池充电器给大多数镍氢电池快速充电。另外,专为镍镉电池充电设计的疾速充电器很可

36、能会给镍氢电池过度充电。 七、镍氢电池充电器和镍镉电池充电器的区别是什么? 最大的差别在于充电速率(充电器给电池充电的速度) ,以及充电控制(怎么什么时候决定停止充电) 。 许多廉价的镍氢电池充电器经过简单的改造,就成了镍镉电池充电器。通常,一个 5 小时的镍镉电池有一个开关,允许充电时间从 5 个小时增加到 8 个小时。 这样,一个 5 小时镍镉电池充电器就变成了一个 8 小时镍氢电池充电器。我们在这里并不是说推荐使用这种充电器。然而,一个定时的充电器相比一个智能充电器,生产成本要少一些。如果电池在放电之前进行频繁的充电(也就是说,电池只使用了很短的时间,然后又立即被完全充电) ,定时充电器

37、通常导致过度充电,或者电池损害。 镍氢电池智能充电器实际上是专门检测镍氢电池什么时候被充满了。然后,关上开关或转向涓流充电模式。显然,这要经过更复杂的电路。所以,这类充电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金钱。但是,它可能会延长电池的寿命。有些智能充电器仅仅比定时充电器稍微花多一点成本。我们强烈建议,当你想购买智能充电器时,调查一下它与镍氢或镍镉电池的兼容性。 八、能够使用旧的镍镉电池充电器对镍氢电池充电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镍镉充电器的类型。由于有这种依赖性,旧的镍镉电池充电器可能不会给镍氢电池充满电(是很有可能) ,几乎不可能发生过度充电的情况, 或适当地给镍氢电池充电(但是它不可能自动处理,结果还

38、是要花很长时间)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三种情况。 许多“古老”的镍镉电池充电器是简单的定时充电器,充电时间都是固定好了的。时间一到,就自动关上了。不幸的是,因为镍镉电池比镍氢电池的容量小,当使用镍镉电池的时间标准给镍氢电池充电时,充电可能会提前中止。这虽然不会伤害电池,但是镍氢电池肯定不会被完全充满电,因为定时器早就固定好了。充电器停止充电,显然是太早了。充电周期也就会缩短。 另外,在更旧的镍镉电池充电器之中,有一种非常普通的充电器,就是所谓的“通宵”充电器。只要充电器接通了电源,它的充电速率就非常低。 这类充电器能为镍氢电池充分充电,但是它可能花上很长的时间。一个旧的镍镉电池充电器很可能要花上

39、 48 个小时才能给新款高电容的镍氢电池充分充电!这类充电器几乎不可能损坏镍氢电池,除非把镍氢电池放在充电器里长达一个星期,但是这样就不方便使用了。如果你有这种类型的充电器,应该根据我们上面的公式简单的把充电时间算出来 但是,最终我们可能选择一款更旧的镍镉电池充电器:疾速充电器。它给镍氢电池充电,不需要多余的电路。因为一旦电池充满后,充电周期就停止了,被记录下来。如果镍镉电池充电器将在 2 个小时以内给电池充分充电,那么它就可以说是疾速充电器。在这个情况中,唯一的风险就是:更旧的疾速充电器可能会给镍氢电池过度充电。如果在充电周期中,电池变得很热,那么这就是过度充电的征兆(一般来说,当镍氢电池被

40、充分充电后,就会变得温暖一些,特别是使用疾速充电器时) 。如果镍氢电池变得太热,我们无法及时处理,当持续20 或 30 分钟后,镍镉电池充电器就很可能对镍氢电池过度充电了,电池的寿命就会缩短。如果充电器专为需迅速充电的收音机电池充电,你很可能遇见到这类充电器。我们建议不要使用镍镉电池疾速充电器给镍氢电池充电。9.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八种方法摄影构图中用以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苏联摄影家 A德科指出,这种把主体位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方法,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应相

41、当细心地安排人物与物体,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例如有些初学摄影的人,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并让其正面对着照相机,两眼注视着镜头。结果照片显得呆板,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这种构图法,更适宜拍摄有关运动的题材。 德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42、。 5。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德科认为,光线是最有效的造型手段,可以充分用以强调被摄主体。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 例如,较暗的前景和较明亮的背景。能强调出被摄体的空间纵深感;暗色体态的轮廓形状在谈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同样,淡色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物体表面

43、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使物体显得与原物相像,因而,照片也就活生生地表现了实际的被摄主体。 美国摄影家凯瑟琳卡尔霍思指出,观众看照片时往往首先注意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并且会以为这是趣味中心。因此,当被摄主体陷于阴影中时,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突出主体的方法 “最可行的方法是定近被摄体并设法避开周围比较明亮的区域。如果实在不行,则可以用辅助闪光略微照亮被摄主体,或者在光线反差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额外的光反射到主体上, 。这也会有所帮助。甚至可以让照片 曝光过度,也就是按照阴影部位曝光,以使画面中的较明亮部分失去层次。虽然后一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处理主体

44、照明不足的较好办法,因为这样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 10.光圈是什么东西控制相机曝光量的主要是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大小的机械装置,胶片上图象的亮度主要由镜头的光圈大小和焦长来控制,通常人们将衡量镜头焦长和光圈值的标尺称之为 f-stop,下面列举的就是镜头的几种不同 f-stop 值: 快门是控制胶片曝光时间长短的一种机械或电子装置,通常快门装置都设计在机身或者镜头内。一般情况下,拍摄静止的对象时通常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一般使用 1/125 秒或更快的快门速度;而拍摄快速运动的对象时通常使用较慢的快门速度,一般使用 1/60 秒或更慢的快门速度。 这里需要指

45、出的是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过长,运动的物体在胶片或 CCD 传感器的不同部位成像,所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可能不清晰,而当快门速度很快时,运动的物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而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效果就比较清晰,这样就相当于将运动的物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大家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尽量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大小进行正确曝光,如果你想让运动的物体在胶片上留下运动轨迹来增强动感,还是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1.拍合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拍合照不在乎相机而在乎镜头,不知你用的什么镜头?有几点供你参考: 1.合影排列,第一排为蹲姿,多半可由单

46、位无级别的女同胞担纲。 中间放置的坐椅为上级和单位领导、师长专用,一般党委书记和行政一把手坐最中间(如有更高级别的上级则单位领导陪列两边) ,其余按级别或长序向两边分列,如还有空余位置,可由剩余的女同胞填补。请领导的手平放在膝腿上,尽量不要翘二郎腿。女性领导可以双手微微交叠在膝上。 注意:尽量选择长相端庄漂亮的女青年或蹲或坐在首长前面或旁边(试想当你的领导看到单位最漂亮的女孩就在他的身下是何等的快意) 第三排为正常站姿,除了男士外,也可由女同胞来站,还是要把漂亮的安排在领导身后,道理如前, 第四排站在小板凳、长条凳(或阶梯式架子、水泥台阶等物体)上。 排队要领:高个站中间,向两边依次降低,后一

47、排的人头从前一排两人的肩膀中间出列,注意不要有遮挡。为站的紧凑,两边的人可以把身子向中心稍微倾转,肩膀松松的叠靠起来。第三排以上的人双手可以背在身后以节省空间。 2.镜头选择:一般不要广于 28mm,因为广角角度越大,两侧人物变形概率越大。镜头中心轴与排列队型呈九十度直角,正对着主要领导。有条件的支起三脚架,安上快门线,收至该镜头的最佳光圈,对准第二排的主要领导聚焦,这样能保证全体合影人员都含概于前后景深之中。测光聚焦后如果是 AF 相机,推到 MF 端,切换到 M 档。 3.时间与光位:上下午都可以,但要避免几个现象,一是避免阳光直射全体人员的眼睛,造成眯眼皱眉等不雅表情出现,二是避免生硬的

48、正午阳光从顶部宣泄向下,在下眼窝、鼻翼、下巴等处留下阴影,此乃人像一大忌讳。拍合影以散射光为最佳。将机位与第二排领导的眼睛平齐或稍稍高出一点,这样领导的眼睛会因上抬而显得大一些。 4.一般拍合影照时都会选择有特色的建筑物为背景,因此注意取景框内既要拍全,又要避免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收录进去。所谓拍全,就是既要注意将第一排蹲姿人员的脚全部显现在取景框里,又避免在脚与镜头之间出现太多的空间。同时一定要将最上一排人员身后的建筑物房顶收进来。两侧稍留一点空间即可以免浪费片幅。 5.不要用闪光灯,因为闪光灯的照射会因距离而衰减,涵盖角也没这么大,硬性使用效果不一定好。 6.拍摄前,检查一下站列的队型有没有

49、叠在一起遮挡住面部的现象并及时进行调整。提醒全体注意看镜头或摄影师本人,先请大家闭一下眼睛,再睁开,然后摄影师口里喊“一、二” ,一般不必喊到三就可按下快门,因为喊到“二”时,大家的注意力已高度集中,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为了活跃气氛,摄影师可以让大家齐声念“茄子!”在刚念出“茄”的时候果断拍摄,这样从照片上看去大家都在咧嘴而笑。 7.尽量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因为在排列好队型构图完毕后,人员站位固定不会溢出取景范围之外。你就可以将眼睛离开相机,手握快门线观察快门启动一刹那大家的姿态表情,有没有重叠闭眼等不雅等现象。 8.拍合影照不能一张就完事,拍完一张后叫大家别动,让前排的两个女青年换一下位,以在后期确定图片区别。赶紧卷片再来一次,一般拍个两到三张就收工。四张以上不仅大家抱怨,领导也会不耐烦。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