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228438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二语文版选修许学案《唐诗宋词鉴赏》 驱山走海置眼前--山水声色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课前导语中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众多,异彩纷呈。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学习本课,要了解唐宋两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写景诗的方法,并了解诗歌中平仄的一些基本常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诗人名片孟浩然(689 740),唐代诗人,字浩然,名不详,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 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后为张九龄荆州长史府从事,患疽卒。诗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 。有孟浩然集四卷。 全唐诗录存其诗 267 首。其诗作不事雕饰,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

2、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为了排遣苦闷,出游吴越,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即写于途中,是孟浩然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即广陵)友人之作。他内心的忧愁烦恼是不难理解的。二、诗词故事飘逸的隐士孟浩然是个名副其实的隐士,他终生没有做官,一辈子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其实孟浩然并不是没有做过当官的梦,只不过不像别人那样沉迷不醒罢了。40 岁那年,他从家乡湖北襄阳鹿门山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谁知没考上,于是他又回到了家乡,仍然过他那优哉游哉的田园生活。在他 46 岁那一年,唐玄宗命令各地官员向朝廷举荐人才,襄州刺史韩朝宗打算推举孟浩然,便约他一同去

3、长安。当时恰恰来了一个老朋友看望孟浩然,两人喝酒正在兴头上,有人提醒他别忘了去长安的事,他发起火来:“你没看见我们正在喝酒吗?什么长安不长安的!”就这样,他又失去了一次做官的机会。孟浩然晚年曾在张九龄的幕府中当过几个月幕僚,很快便感到不耐烦,便辞职回家了。所以闻一多先生说:“隐居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而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 ”因为孟浩然一生未入官场,他留给人们的是一个飘逸的隐士形象。三、文题背景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是一首五言律诗。诗题点明是乘舟停宿桐庐江的时候,怀念扬州( 即广陵) 友人之作。桐庐江是浙江流经桐庐县境一段的别称,又名桐江。广陵,即扬州

4、,又称维扬。旧游,老朋友。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山暝/听猿/ ,沧江/急夜/ 。愁 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 。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 。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 。头(“/”为节拍, “”为韵脚字)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进一步熟悉诗句,把握感情。提示 这首诗在意境上显得清寂或清峭,情绪上则带着比较重的孤独感。朗读时一定要注意对感情基调的把握。二、悟读,诗情画境“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首句写日暮、山深、猿啼。诗人伫立而听,感觉猿啼似乎声声都带着愁情。环境的清寥,情绪的黯淡,于一开始就显露了出来。次句写沧江夜流,本来已给舟

5、宿之人一种不平静的感受,再加上一个“急”字,这种不平静的感情,便简直要激荡起来了,它似乎无法控制,而像江水一样急于寻找它的归宿。接下来“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语势趋向自然平缓了。但风不是徐吹轻拂,而是吹得木叶发出鸣声,其急也应该是如同江水的。有月,照说也还是一种慰藉,但月光所照,惟沧江中之一叶孤舟,诗人的孤寂感,就要被触动得更加厉害了。如果将后两句和前两句联系起来,则可以进一步想象风声伴着猿声是作用于听觉的,月涌江流不仅作用于视觉,同时还有置身于舟上的动荡不定之感。这就构成了一个深远清峭的意境,而一种孤独感和情绪的动荡不宁,都蕴含其中了。三、品读,鉴赏评析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寂

6、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答案 前两联通过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等景象,渲染出清峭孤寂的环境,借景抒情,从而表现了黯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了孤独寂寥之感。2后四句侧重写“寄广陵旧游” ,试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案 后四句作者向朋友倾诉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感情。3在本诗中,作者孟浩然表现了凄凉孤独的情绪,诗人何以在宿桐庐江时有这样的感受呢?答案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建德当时为桐庐邻县,这里即指桐庐江流域。维扬,扬州的古称。按照诗人的述说,一方面是因为此地不是自己的故乡,“虽信美而非吾土” ,有独客异乡的惆怅;另一方面,是怀念扬州的

7、老朋友。这种思乡怀友的情绪,在眼前这特定的环境下,相当强烈,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他幻想凭着沧江夜流,把自己的两行热泪带给大海,带给在海西头的扬州旧友。这种凄恻的感情,如果说只是为了思乡和怀友,恐怕是不够的。孟浩然出游吴越,是他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为了排遣苦闷而作长途跋涉的。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这种漫游,就不免被罩上一种悒悒不欢的情绪。然而诗人只淡淡地把“愁”说成是怀友之愁,而没有往更深处去揭示。这可以看做孟浩然写诗“淡”的地方。孟浩然作诗,原是“遇思入咏” ,不习惯于攻苦着力。然而,这样淡一点着笔,对于这首诗却是有好处的。一方面,只要点到这个地步,朋友自会了解。另一方

8、面,如果真把那种求仕失败的心情,说得过于刻露,反而会带来尘俗乃至寒伧的气息,破坏这首诗给人的清远印象。汉江临眺一、诗人名片王维(701 761),字摩诘,祖籍太原(今山西祁县) ,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县) 。开元九年(721)进士。仕途颇为坎坷,好佛,后来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妇女为题材的诗篇,其主要成就是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其诗意境清幽,色彩鲜明,状物传神,极见功力。诗中多佛家理趣,故有“诗佛”之称。又兼通音乐,精于绘画,熔诗歌、绘画、音乐、禅理于一炉。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有王右丞集 。二、诗词故事

9、王维半官半隐的生活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一直过着舒适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按理投效叛军当斩,幸其在乱中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曾跟随皇帝出逃)的求情,恳请将其官职等换其兄性命,王维才得免于难,仅受贬

10、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三、文题背景汉江临眺这首诗是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任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负责岭南、黔中地区六品以下地方官的选拔),途经湖北襄阳时所作。汉江,即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经湖北襄阳至汉阳流入长江。临眺,登高望远。 “临眺”一作“临泛” ,则是“临流泛舟”之意。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 。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 。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 。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 。翁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提示 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

11、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二、悟读,诗情画境汉江与楚国的边塞及湘水连接,与荆门山和支流众多的长江相通。江水奔流不息像流到天地之外,远望山色若隐若现。郡邑像是漂浮在前面的水边,波涛像在远空中翻滚。襄阳的景色真正美好,我愿意像山翁(晋代山简,曾镇守襄阳)一样,在这里酣饮。三、品读,鉴赏评析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答案 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2颈联中有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答案 “浮”和“动” 。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漂动,实写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

12、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3作者运用“山翁”这一典故的用意是什么?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怎样的?答案 山翁,即山简,晋人。 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园林豪饮,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感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一、诗人名片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家迁居绵州昌隆( 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排挤出京。安史之乱中为永王李璘幕僚,

13、因王室内讧受连累外放夜郎,途中遇赦东还。诗风雄奇豪放,飘逸多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杜甫合称“李杜” ,有李太白全集 。二、诗词故事斗酒诗百篇一日,宫廷中牡丹花竞相开放,唐玄宗与杨贵妃月夜赏花,又诏令 16 名出色的乐工演奏助兴。著名乐师李龟年正准备演唱。玄宗觉得不能再唱旧词,于是命李龟年速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填写新词。等李龟年来到翰林院,发现李白又喝得烂醉如泥,伏桌睡着了。李龟年推也推不醒,无奈,只得用马驮着李白去见玄宗。李白到了宫中,又折腾了好久,最后被人用清水洒在脸上,才算清醒,醒来忙向玄宗谢罪,并请玄宗赐他美酒。玄宗说:“你酒醉刚醒,再喝

14、岂不误了填新词之事?”李白说:“臣无酒不能写诗,喝斗酒便能作诗百篇,越醉,诗写得越快越好。 ”玄宗于是赐大杯美酒,李白一饮而尽,然后奋笔疾书,三首著名的清平调顷刻而成。于是,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美谈便传开了。三、文题背景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 游庐山时作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西南) 人,唐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诗的内容。我本/楚/狂 ,凤歌/笑/孔 。人 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

15、鹤 。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庐山/秀出/南斗 ,屏风/九叠/云锦 ,傍 张 影落/明湖/青黛 。光金阙/前开 /二峰 ,银河/倒挂/ 三石 。长 梁 香炉/瀑布 /遥相 ,回崖/沓嶂/ 凌苍 。望 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 。长登高/壮观 /天地 ,大江/茫茫/ 去不 。间 还 黄云/万里 /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 。山好为/庐山 ,兴因/庐山谣 发 闲窥/石镜 /清我 ,谢公/行处/ 苍苔 。心 没 早服/还丹 /无世 ,琴心/三叠/ 道初 。情 成 遥见/仙人 /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 。,京先期/汗漫 /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 。清2在前面

16、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诗,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诗的韵律。提示 诗的感情豪迈开朗,有着一种震撼山岳的磅礴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二、悟读,诗情画境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手执

17、神仙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像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

18、苔掩藏。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心想着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三、品读,鉴赏评析1诗人开篇运用“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典故的用意是什么?答案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像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

19、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2结合本诗,谈谈怎样理解李白的“一生好入名山游” 。答案 观其前半生,动机主要在培养性情和扬名,以求一朝为君王所重,顺利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此,他在探访名山大川的同时,又四处干谒地方官,盼望他们能推荐自己, 上安州裴长史书 与韩荆州书等,其实都是李白干谒求仕途之作。观其后半生,李白常借寻仙和纵情山水的方式,来解脱自身由于理想不能实现和个性受到束缚的愤懑。他是把神仙世界当成没有权贵和黑暗腐败现象的美好境界来追寻的,所以他一生漫游了无数的名山大川,纵情于山水之中,寄意于现实之外。3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

20、弄,又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另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又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扩展阅读导思助读一、阅读峨眉山月歌 ,思考:1 “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什么?这一句话既有明写又有暗写,明写的是什么,暗写的又是什么?答案 “影”指月影。此句明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暗写秋夜行船之事。2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答案 同意。全诗以“月”为线索抒发了思友之情。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3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

21、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答案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此诗真实地描摹出诗人仗剑出蜀时,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辞亲远游时对亲人、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二、阅读渔翁 ,思考:5此诗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此诗描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形象,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6 “欸乃一声山水绿”一句,历来为诗人所赏玩称赞。请赏析本句的妙处。答案 此诗三、四句为怪奇,写“烟销日出” ,却“不见人”

22、了,忽然“欸乃一声” ,人在远方“山水绿”中。 “绿”虽是一字之微,然而全境俱活。这种奇趣的造语,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从而可以透视诗人宦途坎坷的孤寂心境。7后世评论者认为最后两句应该删去,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观点一:不能删。古人写诗一定要表达某种情感。柳宗元早年参加政治运动,参与变革,后来因为变革失败,王叔文失宠而被贬官,所以心情压抑。最后两句就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的感受:官场就像相逐的云,人们为了追逐功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厌倦了这种生活,所以“无心云相逐” 。从诗歌的意境上来看也不能删。因为它是对前几句诗的扩展,渔翁夜晚住在西岩下,早上打水燃竹。太阳出来,又驾船打鱼。我们看不

23、见他的长相。而“回看天际下中流”就是空间上的延伸, “岩上无心云相逐”又是时间上的延续。是从晚上写到白天的。而且,整首诗境界超远。所以,才有人评论说“这首诗清幽超远” 。观点二:可以删。前几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朦胧的、隐隐约约的图画。我们不知道渔翁的长相,也不知道他心境如何。我们只看到袅袅炊烟、人的背影,只听到悠远的渔歌。但正因为我们看不清楚他的样子,才引起我们的丰富联想,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回味无穷的诗意天地。按照中国人的审美观点,最后两句是画蛇添足。从诗的表达的最高境界来看,含蓄才是最美的。即使要倾诉,也没必要大喊大叫。所以,最后两句可以删去。三、阅读题李疑幽居 ,思考:8据说,贾岛骑驴入城,仍搜索枯肠,忽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初拟用“推” ,又改为“敲” ,不觉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车骑。韩愈细问后不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