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83905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西大学马基试题样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大学马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4人类与动

2、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 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 世纪英国哲学 D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14下列活

4、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

5、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唯物主义理解 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 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张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存在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精神2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自由的属性 D意识特性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

6、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经验论的观点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 B惟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这在哲学上坚持了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

7、 C“重点论”的观点 D“两点论”的观点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这三大形态是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

8、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 25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在我心中32某山乡小镇自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 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E全面地看问题

9、的观点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 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 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有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

10、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工人在工厂织布 B医生在医院诊病 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 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矿工在矿井采矿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 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 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E观念

11、上层建筑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革 D一切人的活动 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41、42 小题各 7 分,43、44 小题各 6 分,共 26 分)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本大题满分共 24 分)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

12、理2005 年 4 月 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 B 3D 4D 5A 6D 7B 8A 9 D 10D 11C 12B13B 14C 15B 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A 23B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31ABDE 32ABE 33ABC 34ABC 35CDE 36BCD37ABE 38BD 39DE 40ABCE三、简答题41答案要点:(1)现代西方哲学指 19 世纪中叶以来的欧美哲学,它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物。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有两大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另一个是科学主义。(2)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

13、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区别。首先,现代西方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为资产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次,从理论实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3)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其一,现代西方哲学都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它进行批判和揭露;其二,现代西方哲学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和有意义的观点,这些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和参考价值。42答案要点:(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劳动使猿脑

14、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内容。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43答案要点:(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

15、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须采取特定的方式。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44答案要点:(1)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也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知活动,技术是指工艺、方法、能力。(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三层含义:第一,科学能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其他要素之中,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第二,科学对生产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超前作

16、用,技术是联结科学和生产的中介。从科学、技术、生产的关系和历史发展过程来看,是一个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这突出表明,在现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表现为:其一,科学技术是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的主要贡献。其二,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不断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使生产力呈加速度发展。四、论述题45答案要点:(1)理论和实践是对立统一关系。首先,实践决定理论,它是理论的来源,是推动理论发展的动力,是检验理论真理性的标准,也是理论的归缩和目的。其次,理论对实践有重大反作用,科学的 理论能指导实践成功;错误的理论会导致实践失败。(2

17、)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尤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惟一科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46答案要点:(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不是哲学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的问题,而是取决于哲学是否能以思想的形式表现时代精神,满足时代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首先因为它是当今时代的产物,反映当今时代的主流:第一,自 19 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的历史前途问题是主要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18、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以往一切哲学的缺点,继承了它们的优秀成果,使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不是封闭的体系,而是行动的指南,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无限生命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还因为它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哲学。第一,当今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能够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命运做出惟一科学的回答。第二,当今时代面临一系列重大全球性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提

19、供了解答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的根本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是事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

20、科学之科学“ 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

21、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A、不可知论的观点 B、相对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 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 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昼夜交替 B、寒来暑往 C、磨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

22、根本标志是 A、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事物量的变化是不超出度的范围 C、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事物的变化是不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A、主本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A、类似唯心主义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 ,这是一个 A、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

23、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

24、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

25、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A、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A、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力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在人的依赖性社会中

26、,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A、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进行的 B、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 C、是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 28.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 B、唯一标准 C、必要标准 D、价值标准 29.人生观是指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信念。它包括 A、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体验 B、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生活情趣 C、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意义、职业选择 D、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理想。人生意义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A、两种不同的道路 B、两种不同的状态 C、两种不同的方式 D、两种不

27、同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 25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正确态度的有A、全盘否定,划清界限 B、基本肯定,积极继续 C、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E、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

28、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D、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4.下列命题中属于提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 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A、生产

29、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8.下列各项属

30、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A、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方式 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A、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科学技术把生产力各要素组合成现实生产力的功能明显加强 4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A、人之初,性本善 B、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人的本质属

31、性是理性思维 E、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0 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 41、42 小题各 7 分,43、44 小题各 6 分,共 26 分) 41.简述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历史形态、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它的基本形式。(7分) 42.简述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7 分) 43.简述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6 分) 4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6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本大题满分共 24 分。在第 45、46、47 三题中任选两道题作答。如果三道题全部作答,则第 47 题无效。) 45.

32、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哲学依据及重要意义。(12 分) 46.应用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12 分) 47.运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之间关系的原理,说明参加社会实践与学习书本知识的关系。(12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1.B 2.A 3.C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B16.D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C 26.B 27.A 2

33、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31.CDE 32.ABCD 33.ABDE 34.CDE 35.ABCDE 36.CDE 37.ABE 38.BCD 39.ABCD 40.ABCD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 41、42 小题各 7 分,43、44 小题各 6 分,共 26 分) 41.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 分)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精

34、神,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3 分) 42. (1)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2 分) (2)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 分) (3)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构成二者之间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过程。(1 分) 43. (1)人类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获取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动物只能获取自然界提供的现成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2 分) (2)人类的活动具有社会性,动物的活动没有社

35、会性。(2 分) (3)人类能够能动地改造自然,动物则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1 分) (4)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方式与动物界发展的继承方式不同。(1 分) 44. (1)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包括以下四个内容:第一,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第三,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第四,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 分) (2)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其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 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2 分。本大题满分共 24 分) 45. (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

36、哲学依据是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1 分) (2)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分) (3)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4 分)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我们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一切文明成果,为我所用,以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2 分) 46

37、.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6 分) (2)这一原理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人民,抵制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 (3)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思

38、想政治工作。(4 分) 47. (1)直接经验是指个人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前人、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2 分) (2)直接经验和间接知识的“源“和“ 流“的关系。从源泉上说,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都是人们亲自实践获得的。间接经验虽然不自己亲自实践获得的,但它归根到底也是源于别人的实践。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是直接经验,对他人来说则是间接经验。(4 分) (3)一个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构成。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每个人都不可能事事亲自实践,大量的知识是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等间接经验获得的。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理解和运用书本知识;学习书本知识,有利于在实践中获

39、取新的知识。我们既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又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书本知识结合起来。(6 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 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2.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认识客体含义的是(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C.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世界的一切现象 B

40、.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具体过程C.人们的具体心理过程 D.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4.建筑单位总是先设计图纸,再依据图纸施工,盖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离不开物质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5.有人认为,人脑产生意识,就同肝脏分泌胆汁一样。这种看法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物质概念上的方法论错误是:( )A.割裂了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B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C.把哲学的物质范畴混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 D.不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联系7.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

41、是,世界万物( )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联系 C.是否运动发展 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8.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变动性和稳定性 D.绝对性和相对性10.一位哲学家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是:( )A.用量变质变的观点看问题 B.用整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用形而上学否定观点看问题11. 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A.激变论和庸俗进化

42、论的错误 B.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C.循环论和直线论的错误 D.机械决定论和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错误12.假象是指:( )A.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C.从反而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13.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义为“不识字的人”;后来又把文盲确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 人”;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人在确定事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B.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C.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D.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演员在舞台

43、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逻 C.农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1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感性认识和理论认识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6.任何科学理论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对性17.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18.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承认不承认(

44、)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存在决定意识 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9.生产关系是反映(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 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 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20.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是:( )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 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1.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承认偶然性与必然性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把一切看成是纯粹偶然的,根本否认必然性的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

45、点C.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2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阶级关系 B.政治制度 C.生产方式 D.传统意识2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矛盾 B.先进和落后之间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24.“英雄人物的活动是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观点是:(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D. 历史主义的观点25.“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

46、.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26.“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2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思维 B.物质 C.存在 D.实践2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 )A.人的物质属性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的精神属性 D.人的社会属性29.质和量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B.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C.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D.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47、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A.摆脱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B.不受别人约束的自主活动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 按照预想的目的进行改造世界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原理会导致( )A.激变论 B.庸俗进化论 C.直线论 D.循环论 E.均衡论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表明,这种改革是( )A.同原来的体制一刀两断 B.吸收资本主义体制的优点 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自我否定,对旧经济体制的扬弃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E.矛盾特殊性原理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

48、( )A.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哲学的时代 B.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建立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D.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E.建立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4、唯物辩证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发展变化的还是凝固不变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还是不可以认识的 E.承认还是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D.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E.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6、唯心主义唯理论的错误表现为( )A.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B.否认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C.认为人们的观念上生来就有的“天赋观念” D. 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E.认为概念、范畴是先于实践、先于经验的先验东西7、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 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动力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 E.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的唯一力量8、“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