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被称为A文化政策 B文化传统C文化思潮 D文化观念2世界上几大古代文明的发生,相同的特点是都仰仗大河所具有的灌溉。古埃及文明发生于A两河流域 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 D幼发拉底河3南北朝时期,北方常处在游牧人群向农业居民转化的时期,但占有很大比重的仍是A牧业经济 B狩猎经济C牧业及狩猎经济 D农业经济4北宋曾疏凿了广济河、金水河、惠民河及汴水,它们的共称是A “四渠
2、通漕” B “通漕四渠”C “渠漕四通” D “渠通四漕”5司马迁的史记是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 D典志史6夏朝是我国第一代王朝。夏文化是A尚忠的文化 B尚孝的文化C尚义的文化 D尚礼的文化7 “兼爱” 、 “尚同” 、 “尚贤” 、 “节用” 、 “非攻”等所体现的是A儒家的思想核心 B法家的思想核心C墨家的思想核心 D道家的思想核心8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A市 B墟C集 D庙会9近代枪炮的雏形管形火器发明于A唐代 B北宋C南宋 D元代10我国古代著名的法医学专著洗冤录的成书时代是A唐 B宋C元 D明11我国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是A预测天气 B研究天体运行C研究太阳 D用天象的
3、变化预卜人间的祸福12在宗法制度下,周代王位的传递实行A父子相承 B兄弟相及C五等爵位制 D嫡长子继承制13 论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这句话道出了传统礼俗的A等差性 B调和性C规范性 D唯一性14古代国家礼仪制度“五礼”是A冠、婚、丧、祭、乡 B冠、婚、射、朝、聘C祭、凶、宾、军、家 D吉、凶、宾、军、嘉15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 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 D散祭神16秦朝,名义上的中央最高行政长官、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是A丞相 B太宰C太尉 D御史大夫17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 、 “上天” 、 “ 天” 、 “昊天” 、 “苍天” ,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
4、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 B月崇拜C鬼魂崇拜 D上帝崇拜18下列文献记载,体现中国传统类比思维模式的是A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B “上下与天地同流。 ”C “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 ” D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19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 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20孔子要求人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记载这句话的是A 周礼 B 仪礼C 老子 D 论语21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A 胡腾 B 胡旋C 绿腰 D 霓裳羽衣舞22 荀子非相篇中说:“言而当,知也。 ”所谓“当”是说讲话要讲究A场合 B对象C时机 D分寸23商代出现的文
5、字是A金文 B甲骨文C隶书 D篆书24佛教在中国的初传阶段是在A东汉魏晋时期 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宋元明清时期25 “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是A孙中山 B胡适C钱穆 D张之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6地域文化形成的第一、第二条件包括A自然环境 B地理条件C生产方式 D生产工具E典范人物的影响27名家发展到公孙龙和惠施时,主张A离坚白、合同异 B弄清事物的概念与实际C尚贤 D尚兼爱E无为而无不为28以下各项属古代人口户籍
6、登录管理制度的有A周朝的“司民” B齐国的什伍制C汉代的“算民” D汉代里甲制E清朝的“一条鞭法”29下列思想家中,论述过“知行观”的有A孔子 B荀子C程颐 D朱熹E王阳明30唐代出现的正字著作主要有A 说文解字 B 颜氏字样C 九经字样 D 干禄字书E 康熙字典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31文化思潮32 齐民要术33三省六部制34因材施教35四大发明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简述我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主要成就。37简述宗法制的特
7、点。38简述“天人合一”的含义。39简述中国人的语言观念。40简述孔子“正名”思想的历史影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试述社区文化活动的意义。42试述商代文化的宗教特征。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 )A.文化思潮 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 D.文化现象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
8、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 )A.地质灾害等 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 D.风灾等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 )A.第一个温暖期 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 D.第四个温暖期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 )A.和睦 B.团结C.和平 D.统一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A.原始采集业 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 D.农业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 )A.三皇时代 B.五帝时代C.夏代 D.商代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
9、 )A.教师 B.官吏C.说客 D.辩士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 )A.唐朝 B.北宋C.南宋 D.元朝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 )A.出入相补原理 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 D.秦王暗点兵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 )A.查 B.验C.测 D.切11.我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是在( )A.公元 6 世纪 B.公元 8 世纪C.公元 l2 世纪 D.公元 16 世纪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 ( )A.周代 B.汉代C.隋代 D.唐代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
10、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选举政治 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 D.文官政治l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 )A.五帝时期 B.夏朝C.周代 D.春秋时期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 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 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16.中国素称“ 礼义之邦” ,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 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 )A.左传 B.周礼C.论语 D.孟子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 )A.周礼 B.庄子C.周
11、易 D.诗经l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 )A.知行合一 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 D.文以载道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 天师”是( )A.张道陵 B.张角C.张鲁 D.张衡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 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 )A.王维 B.柳宗元C.杜牧 D.自居易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 )A.仁 B.义C.礼 D.智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 )A.三大语系
12、 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 D.六大语系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碑刻经书的方式对经典语言文字进行规范的伟大工程是( )A.白虎观会议 B.熹平石经C.三体石经 D.五经文字24.认为文化的发展须一方面接纳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的学者是( )A.陈独秀 B.胡适C.陈寅恪 D.钱穆25.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除三国演义 、 两游记 、 水浒传之外,另外一部是( )A.金瓶梅 B.红楼梦C.聊斋志异 D.牡丹亭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3、。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 )A.渔业的布局 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 )A.战争 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 )A.求子礼俗 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 )A.陶渊明 归园田居 B.柳宗元“永州八记”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 醉翁亭记E.苏轼 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 )A.北朝的鲜卑语 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
14、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1.广义文化32.地理环境33.制度义化34.楚辞35.“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37.中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是什么?38.简述中华民族的理想人格。39.简述建国后在语言文字规范方面所开展的工作。40.简述科举取士制度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41.试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42.试述我国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