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年初三语文复习教案(专题:古诗文赏析 ) (十二课时) 史 辉姓名 班级 学号 【考点要求】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考查内容】七年级上1、次北固山下(王湾)P21 页 2、赤壁(杜牧)P23 页3、浣溪沙(苏轼) P24 页 4、十五夜望月(王建)P109 页5、水调歌头(苏轼)P111 页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P139 页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P141 页 8、秋词(刘禹锡)P142 页9、迢迢牵牛星P206 页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P208七年级下&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P28 页 2、
2、登岳阳楼(杜甫)P30 页3、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P137 页孤雁(杜甫)P138 页鹧鸪(郑谷)P139 页4、咏荷诗歌五首:采莲曲(王昌 龄)P213 页莲叶(郑谷)P213 页赠荷花(李商隐)P214 页白莲(陆龟蒙)P214 页莲(苏轼)P215 页5、陆 游卜算子咏梅P232 页 6、木兰诗P234 页7、观刈麦(白居易) P238 页 8、破阵子(辛弃疾)P241 页9、使至塞上(王维) P260 页 10、黄鹤楼(崔颢) P260 页11、归园田居(陶渊明)P260 页八年级上$ y1、春望(杜甫)P58 页 2、泊秦淮(杜牧)P60 页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P62
3、 页 4、过零丁洋(文天祥)P64 页5、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P114 页 6、己亥杂诗(龚自珍 P116 页7、望岳(杜甫)P145 页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P148 页9、登飞来峰(王安石)P150 页 10、雁门太守行(李贺)P229 页11、别云间(夏完淳)P231 页八年级下 3SC1、古代咏鸟诗三首:闻雁( 韦应物)P30 页 池鹤(白居易)P30 页;迎燕(葛天民)P31 页2、宣州谢眺楼饯别书叔云(李白) P62 页 3、渔家傲(范仲淹)P64 页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P67 页 5、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206 页6、无题(李商隐)P208 页7、古诗四首
4、: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P218 页题红叶(宣宗宫人)P219 页山中(王勃)P219 页城东早春 (杨巨源)P219 页8、夜雨寄北(李商隐)P249 页 9、论诗(赵翼)P251 页九年级上1、塞下曲六首(李白) P39 页 2、凉洲词(王之涣)P40 页3、塞下曲(卢纶)P41 页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P42 页附:木兰诗(宋祁) P47 页蝶恋花(欧阳修)P47 页5、诗经二首(关雎、蒹葭)P99 页 6、相见欢(李煜)P207 页 7、浣溪沙(晏殊)P209 页 8、(龟虽寿)(曹操)P247 页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P244九年级下1、饮酒(陶渊明)
5、P59 页 2、行路难(李白) P62 页3、游山西村(陆游)P64 页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P183 页5、观沧海(曹操)P191 页 6、江城子密洲出猎(苏轼)P192 页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P195 页【指点迷津】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
6、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一)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
7、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
8、,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
9、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二、解题指导(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看是否曲解原意, 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
10、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看是否以假乱真, 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品析等子题型,在概括填空、简答、品味分析表述
11、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 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 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 约、沉郁顿挫)和 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12、。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 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链接中考】例一、 (2006 年盐
13、城中考) 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2)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本题从品味 语言、情感表达两方面考 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 题可以抓住“ 随”、 “入”、“飞” 、“生”等字进行赏析。第 (2)题则结 合诗歌的标题与最后一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可以看出诗歌流露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故 乡的流水也似乎 变得多情善感起来。 答案:(1)示例:“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
14、天上 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2)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例二 、(2006 年扬州中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方面考 查学生。第 (1)题扣住 “凄凉地”、 “二十三年”等词可以看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 长期被弃用。第(2) 题“沉舟” 、“病树” 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 坚信“
15、沉舟侧畔” ,必然有 “千帆”竞渡, “病树前头”, 终究会“ 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答案:见解析例三、 (2006 年泰州中考)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惭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 蹄。最 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2)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 ”。(3)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解析:本题从诗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手法方面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第(1)题抓住关键词进行赏析:“初平
16、”,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 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 莺”“新燕” 说明刚刚 从南方飞回。“渐” 写出了野花 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第(2) 题可以抓住“最爱湖东行不足”推知答案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3)写景的角度有许多,这首诗的第二 联主要从 动态方面进行描写 门,第三 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 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答案:见解析。【巩固练习】 七年级诗词鉴赏(上)1、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17、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2 分)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2)诗中的千古名句是 ,它抒发了作者 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3)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
18、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5)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答案: 1、 D;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3、 “阔 ”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 ”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 “失 ”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 “阔 ”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
19、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 “悬 ”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5、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2、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诗人杜牧和 合称“小李杜”。(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
20、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答: 答案: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李商隐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2分,每对一处给 1 分) 3、杜牧其实是借 赤壁 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阅读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回答 13 题。( 4 分)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
21、: ,诗中是指: ( 2)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 ”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划,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答案 1、黄鸡: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2、略(见教参 P46 页
22、) 3、 C、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1)“地白”的意思是 。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 最接近。(2)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3)说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 1、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呈现白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会落在谁家? 3、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 “秋思落谁家 ”,表现手法含蓄蕴藉。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意境高远。5、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练习: 水调歌头 苏 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23、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 ,他和苏轼、 共称文坛“三苏”。“婵娟”在诗中指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代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 ;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词人的豁达胸襟也处处可见,请写出一两个原句证明:_ _ _ ,_。(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
24、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 1、 2、略 3、 A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
25、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 分。每小题 2 分) 7、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 转溪头忽见。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
26、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答案: B8、诗歌欣赏。秋词 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_。(2)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答案: 1、刘禹锡的 秋词 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 秋思 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27、2、可以从写法、 语言 、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9、对迢迢牵牛星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叠词“迢迢”和“皎皎”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B“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诗人视线移到织女星,写织女织布。“纤纤”状素手之修美,“札札”状织布之繁忙。“纤纤”和“札札”,由形、声而生情。C“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织女不能同牛郎相会,无心织布,哭得泪如雨下。银河又清又浅,能相隔多远呢,可是不能相会。揭示出现实和愿望的矛盾。D
28、“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写水的动态;“脉脉”写人的静态。“盈盈”和“脉脉”,表现出动态和静态都很美,形成哀怨动人之感。10、请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按要求答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_。(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
29、使人赏心悦目。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答: (5)“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答: 答案: 1、悲苦哀怨 2、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 B C 4、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5、因朋友王昌龄 “左迁 ”(贬官)而愁。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 “闻 ”、 “遥 ”可证。10、细读下列两首诗
30、,完成 13 题。(5 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李白 郑谷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 扬予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直抒胸臆 (1 分 )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借景抒情 (1 分 )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2 分)(2)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杨 花落尽子 规 啼 (1 分 ) 。(1 分)(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B )(2 分)A
31、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B两首涛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隋感。七年级诗词鉴赏(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情怀。(2)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3)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的心情。 (4)“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5)末联表面上是
32、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7)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案: 1、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3 分,如果不注意到诗中还有 “古寺、禅房、钟磬音 ”,可能会填 “向往大自然 ”或 “热爱大自然 ”之类,此类答案给 1 分) 2、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3、 清幽;(或清静、幽静) 欢悦;(或宁
33、静、安详、空灵等意思均可) 4、提示:围绕 “反衬 ”“以声衬静 ”来答。 不矛盾。 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 “以声衬静 ”的妙处。 5、以声衬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6、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7、赞同 “曲径 ”,因为 “曲 ”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 “竹径 ”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 还有, “竹径 ”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 “曲径 ”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
34、的清幽和深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题。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2)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了洞庭湖的什么景象?请你置身诗境,说说自己的感受。(4 分)答案: 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眼观浩荡烟波,想到自己举目无亲,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而落得如此境地,皆因战乱未平,国家多难。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守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老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颔联写洞庭的壮阔景象,衬托了作者心忧
35、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阔大与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谓相得益彰;颈联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的之间,作者却置个人于度外,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 12 题。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 远,非是藉秋 风。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1)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 “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
36、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2)“居高”的“高”有哪两层含义?(3)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答案: 1、 D 2、明确: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 “饮清露 ”的品格之高。 3、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二题。孤雁 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分别概括诗中孤雁和野鸦的形象特点。(2)诗
37、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实际上融入了自己怎样的情感?(“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 1、离乱飘泊中孤独痛苦的失群者 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 “孤雁 ”自比,以 “野鸦 ”反衬 “孤雁 ”,表达了诗人的爱憎之情);、离乱飘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显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5、 读郑谷的鹧鸪回答问题。鹧 鸪 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 鸡。雨昏青草湖 边过,花落黄陵庙 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 丛生日向西。(1)颔联中“雨昏、花落”渲染了怎样的环境特点?这一联涉及了哪些历史人物或传说?(2)体会颈联中“乍、才”的表达
38、作用。(3)颈联写“游子”“佳人”的作用是:(4)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5)因为郑谷为齐己的诗改动一个字(“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被人称为“”。答案:、凄迷意境、伤感氛围;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 “乍、才 ”二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 3、 “征袖湿、翠眉低 ”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4、游子的乡愁旅思(借鹧鸪啼声哀怨凄切) 5、一字师6、阅读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这一首词,完成 13 题。风雨送春归, 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 只把眷来 报。已是悬崖百丈冰, 待到山花 烂漫时,犹有花枝俏。 她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
39、析哪一项不正确?(2 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 分)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 分) 答 答案: 1、 D(“线索 ”与 “反衬 ”的说法均错误 )2
40、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3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毛泽东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 爱莲说 )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芙蕖 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
41、口、可用。 (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 7、概括木兰诗的内容及木兰的形象特点。答案: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她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8、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回答问题。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 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1)选出下面对
42、观刈麦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B“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是因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形象揭露出官府对贫苦农民的残酷剥削。C“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看到农民劳作的情景,想到自己舒适的生活,作者感到万分惭愧,内心不能平静,这是作者对农民生活同情和关心的反映。D这是一首叙事诗,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切,历历如画,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2)如何理解诗中“力尽不知热”一句的内涵?(
43、3)诗中那位贫妇人的言行反映了当时一个怎样的残酷现实?(4)诗的末六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A 2、不是真的 “不知热 ”,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3、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4、(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根 据 你 所 掌 握 的 历 史 知 识 , 说 说 “了却君王天下
44、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2) 辛 弃 疾 尽 管 “白 发 生 ”, 却 依 然 眷 恋 自 己 曾 经 浴 血 征 战 的 疆 场 。 这 种 眷 恋 的 情 结 从 词 中 、 两 个 细 节 中 可 以 读 出 。 ( 2分 )( 3) 试 体 味 “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分 )(4)“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 分)(5)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1 分 ,意思正确即可)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看剑,梦回连营 ”亦可, 2 分,写一个得 1 分
45、)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 分,每点 1 分) 4、( 2 分)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5)、( 2 分)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1 分)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 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B、 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C、 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D、 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2)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3)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画面,并赏析这一千古名句。(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其中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现在请你说说这两个字好在哪里?)答案: 1、 B 2、征蓬、归雁、孤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