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81552 上传时间:2018-09-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爸是李刚”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我 爸 是 李 刚 ”关 于 “官 二 代 ”醉 驾 撞 人 事 件 的 探 讨“不 是 所 有 牛 奶 都 叫 特 仑 苏 , 不 是 所 有 爸 爸 都 叫 李 刚 ! ”看 到 这 句 话时 您 是 否 也 想 到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网络上大刮的造句风。大批网友竞相加入,句式花样百出但内容却无一例外的以“我爸是李刚”为中心思想。这看似离谱,但您千万不要简单认为它只是网民们又一次类似于“某某某,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这样单纯无厘头式的恶搞,其实这一次恶搞行为本质不是以往的炒作,它表达了广大民众的一种情绪。 “我爸是李刚 ”出自一个醉驾肇事后专横跋扈的官二代之口,我们认为,它之所以能引起舆

2、论的强烈不满,进而恶搞李刚,其根本原因在于,这句话作为“最痛的一根刺”,刺痛了网民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看似自娱自乐的背后却是网民们对社会辛辣而心酸的嘲讽。所以,尊敬的各位评委,当您看到这份材料的时候,我们已经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的案例分析就是针对这一令人倍感压抑的事件所进行的深度剖析同时也包含了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这类事件的无限反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重温事件的始末。2010 年 10 月 16 日 晚 9: 40, 河 北 大 学 新 区 易 百 超 市 门 口 , 两 名 正 在 玩轮 滑 的 女 生 在 学 校 宿 舍 区 超 市 门 口 被 一 辆 汽 车 撞 到 , 被 撞 者

3、均 为 河 北 工 商 学院 大 一 新 生 。 据 目 击 者 称 “当 时 车 速 很 快 , 大 约 80-100 码 。 被 撞 女 生 腾空 特 别 高 , 而 且 这 辆 车 撞 人 后 并 没 有 减 速 , 后 轮 从 一 名 女 生 的 身 上 碾 过 。” 在 撞 到 人 后 , 肇 事 者 竟 然 继 续 行 进 , 想 从 大 门 口 逃 跑 , 后 被 学 生 及 保 安拦 下 。 下 车 后 , 肇 事 者 未 表 现 出 丝 毫 的 歉 意 , 竟 然 说 : “看 把 我 (的 )车(给 )刮 的 ! 你 知 道 我 爸 是 谁 吗 ? 我 爸 是 李 刚 !

4、有 本 事 你 们 告 去 ! ” 酒 后 肇 事 , 还 口 出 狂 言 “我 爸 是 李 刚 ”, 这 引 起 了 广 大 民 众 极 度 的 愤慨 与 关 注 。 社会各界立即竞相作出回应,除了前文所提到的无数网友的频频恶搞以示愤怒外,部分学者,媒体以及相关知名人士更是给出了理性的思考。其中,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谈到近日发生的河北大学校园内轿车撞人案时,他说,肇事者的“炫父”行为很可怜,因为他仅知道爸爸是谁,但不知道自己是谁。林清玄希望青年人能“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为自己创造快乐,为世界创造价值。此外,不少媒体认为李刚只是事发地保定市北市区公安分局副局长,是个低级别官

5、员,其子称为“官二代”本来比较勉强。但这句话被视为“史上官二代最强音” ,用凤凰卫视名嘴窦文涛的话说,就是太膨胀、太嚣张。下面我们综合各界的声音对此事所带来的在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方面影响做出如下分析:从社会层面来说:1. 社会阶层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陆学艺教授等将改革以来的社会分化表述为阶级、阶层的分化,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已经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 ,其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处于第一等阶级,显而易见,公务员就属于这类人群,他们掌握着社会最优势的资源,享受着最完备的社会福利待遇,而其他普通民众则已然成为了社会的较低层次,但这与我们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却是相违背的。作为社会的上层,官员们

6、享受着最多的福利待遇,然而,作为普通民众的那些人呢?他们处于社会较低层,每天为着生存而努力奋斗着,这也是我们联想到了近日农民工版的春天里最近在网上受到了追捧的事件。两个生活艰苦的农民工在自己的简陋出租房翻唱春天里 。歌词感人至深,他们虽然艰难的生存在膨胀、浮躁的都市里,但内心却无比坚强,坚韧而充满尊严的为自己的未来拼搏着,试想,如果翻唱的春天里是一首脱离生活、远离地气的呻吟,如果歌者没有唱出老百姓的苦痛、伤悲、挣扎与梦想,又怎能引起坊间的强烈共鸣呢?而回到案件中来,肇事者因为出生在一个官员家庭中,从小锦衣玉食,生活的体面风光,但内心却空虚低俗。在自己闯祸之后,没有任何起码的责任心与担当感,随口

7、呼出老爸,想比他对自己未来也应该没有什么华丽的梦想的。2. 社会公平正义难以真正落实 绝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其生活领域的优势群体。收入丰厚,富有尊严,生活安全无忧,个人权利能得到及时保障。就像国家领导人谈到的“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但是,这种公平的落实是十分艰难的。它需要经济、政治、法制、道德的多方调和。而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来看,社会的巨大财富、资源是由广大劳动者创造,但财富与资源的实际支配权却掌握于少部分人手中,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

8、衡,促使这些官员、富人甚至是“官二代”、“富二代”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大肆滥用权利。3.人文关怀的缺失肇事者撞人后的“淡定” ,对于他人生命安全的不屑,让我们感慨当今社会道德感的缺失与人情的冷漠。中国具有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信奉着“仁” 、 “礼”的儒家思想。可以说,仁爱礼义一直是华夏子孙标榜的人格信条。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观念仿佛在人们的脑海中逐渐流逝。物质,私欲,利益无休止的在人们心中滋生蔓延。在案件中,肇事者被工作人员拦截下之后,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受害者处于人道的关怀,反而说出“看把我的车给刮的”这样冰冷的话语。在他心中,鲜活的生命已经比不上车子上的

9、几条划痕了,我们为此痛心不已。4.维持稳定压倒一切温家宝总理说,“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但案件发生之后,校方一直保持沉默,也不让学生揭露事情的真相,从教育学生的角度来说,学校不让学生揭露事情的真相,等于要学生做明哲保身的人、伪善的人、懦弱的人。这样的结果,一些学生的道德必然畸形,需要他们维护正义的时候就退缩,需要他们维护公平的时候就缄默。不知河北大学有没有法律专业、新闻专业、教育专业,如有,在禁口的环境中教育出来的学生一定很难胜任法官、新闻记者、教育工作者。河北大学是这样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不免令人质疑,如果把“不让说”和河北大学某些人的精神面貌联

10、系起来看,可以断言这间大学有些人已彻底堕落了,他们并不真正是传播正义、弘扬正气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是胆小如鼠、附属于官势的可怜虫。有评论认为,“ 我校沉默”比“ 我爸李刚”更令人寒心。从政治层面:1.权贵主义泛滥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从罗彩霞事件到杭州飙车案再到如今的“李刚门”事件,官二代问题日益泛滥,为何他们如此的傲慢,如此嚣张?我们认为,一方面,官员全心全意用“权力” ,父辈人的权力泽被造福了下一代,使官二代的骄纵就势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趋炎附势的眉骨之人为官二代嚣张气焰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官二代”问题日益凸显,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 从近几年来看,越来越多

11、的案件牵扯到“官” “权” “富” 。一时间,这三个字变得异常敏感。但是,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管理机制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往往表现的不够坚定果断,甚至还会带有某些倾向。但是当政府未能有效履行其保护普通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时,愤怒就会泛滥,而愤怒会进一步削弱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会使民众的“恨”越来越凸显,从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安全,乃至于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极大的阻碍。法治层面:1. 法治与人治的又一次较量当今社会对于人治对于权力过于依赖,权力滥用让我们的法制变得虚弱无力。肇事者撞人后公然叫嚣;“有 本 事 你 们 告 去 , 我 爸 是 李 刚 ! ”法 律 根 本不 在 其 眼

12、 中 , 同 时 广 大 的 民 众 对 于 受 害 者 的 同 情 也 表 现 在 “期 望 受 害 者 的亲 友 中 有 更 大 的 官 ”, 同 样 不 是 首 先 诉 诸 法 律 , 这对于我们法治社会的建设来说无疑是一种嘲讽。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 因 就 在 于 , 中国历来作为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当我们处理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寻求法律的援助,而是想尽办法去找关系,有了关系,就有了靠山,就有了规避法律的绝佳路径。社会普遍存在着权贵主义,而法律却成为了权贵主义的衬托。人治的光环无法退却,那么法治的理念就只能止步不前。2.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政治权力的挑战在西方国家,文明与法制是一个

13、国家进步的最根本象征。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权力应该集中体现在它颁布的法律具有绝对的无尚的权威与尊严。这就要求,国家的司法操作要以法律的威严为第一宗旨。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应该是和一个人一样,具有尊严,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这种尊重,不应收到任何政治权利,财富能力的影响。然而,案件中的肇事者却公然藐视法律,可以说,法律在他的心中是毫无尊严可言的。可悲的是,在整个社会中,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而且越是权力高财富多的人越是有这样的顽疾,而这无疑是我们建立法制社会的巨大障碍。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的期望,然而就目前的犯罪情况来看,大多数年轻的犯罪分子,他们的法律意识极端低下,其中不乏一些高学位的知识分子如大学本科

14、毕业生。他们初出校园,内心对政治权力极度崇拜追求,对法律却看得很轻。这是对司法权威最直接,最有力的挑战。3.公众对权力运用的监督 群众监督(利与弊)当然,在这一起事件当中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进步的因素“李刚门”事件引发网民的高度关注。公众的关注与参与一方面使得事件的处理公开化,避免暗箱操作,一定层面上有利于案件结果的公平公正,我们都说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伸张正义也要避免“误伤” ,法律它不仅仅是要保护受害者的权益,肇事者的合法权益也应受到尊重与保护。法律不是用来让人们用来泄愤的,不能为了平复民愤而轻易动用刑法处罚。我们渴望着这一事件得到司法最公正最合理的处断。对问题解决的相关

15、思考对于问题的解决,我们认为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在内因方面,我们要加强人们道德意识,人文关怀,强化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同时,在法律意识方面,我们要树立公民内心对于法律的敬畏,提高公民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是法律在人们心中具有起码的威严和地位。最后,还要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心中官本位的思想,降低人们对于政治权力的的狂热追求。 。在外因方面,要尽量将缩小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异,同时改革政治体制,规范官员权力的行使,不能只将权力过多的集中在少部分领导者手中,还应该让广大劳动者参与的到对这会权力的使用中来,这样也有利于实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后我们想说,也许,从表象上看,“李刚”事件只是偶然

16、,但回望近几年来,官二代,富二代醉酒肇事事件频频放生,多个偶然的结合已经让民众不能单纯麻痹在几句简单的开脱之中了,这类事件直接向司法的公正与社会贫富阶层之间尖锐的矛盾发起了最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社会何时能够迎来最干净的法制,我们的司法何时能达到真正的高尚与神圣。在千百年来形成的官本位与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的大背景之下,理性的法制何时能够破茧而出,这些问题积压在一起似乎已变的让人有些茫然,我们的政府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尴尬处境,而这一切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缺失一种对道德对生命的基本尊重,道德的底线一降再降我们对于真善美还有什么样的共同信仰?也许,这是一个国家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所必然要迎接的挑战。印度曾有一句经典的谚语“步子走的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那么在我们的经济快步向前之时,是不是也能偶尔停下来等等我们体质虚弱的道德之魂?当然,作为一名研究社会科学的学子,我们还是也必须是坚信,这个社会一定会冲破重重阻碍,最后走进一个相对稳定,并能满足绝大多数理性民众的各种欲望的理想的和谐的进步的文明时代,也许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我们会一直执着的信奉着,并为此不断努力着,奋斗着 谢谢您的悉心阅读,介于时间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我们的材料并不十分完善,但希望它可以表达我们内心对法制对文明和正义的真实呼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