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赏析一柳永乐章集存词二百余首,大多绮靡感人,虽主观意识浓重却亦道出常人常理常情,一个效命于词的文人,仕途多不得志,那得名于词、得罪于词,是多么喜忧参半。仁宗一句“且去填词” ,不得不变姓名,望凤阕是何等悲惨,而“奉旨填词柳三变”的自我解嘲,又是何其旷达、何其无奈、何其悲壮。其“传播四方” (能改斋漫录 ) 、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叶梦得避署录话 )的广为传唱的歌曲,使柳永成为当时的流行歌坛的名人,也奠定了他在中国词史上的地位第一位专业词人。艺术属于审美问题,所持标准惟美丑。就柳永作品而言,美该是极致。 八声甘州全词 97 字、双调、八韵。全词如下:对潇潇暮雨
2、、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 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永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像柳永大多数描写羁旅行役的作品一样,本词也是借秋景抒写离人之愁绪,但在手法上却与雨霖铃诸词的低回婉转不同,显得苍凉悲壮。柳永自己曾如是说:“念荡子,终日驱驰,争觉乡关转迢递。 ”|(定风波)此处所言“荡子”该是自我定位了,与其“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鹤冲天 )是一脉相承的,这一“荡”字,道出屯田其人的狂放不羁和自我慰藉的无奈心态。
3、“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鹤冲天 )只是一种无奈的自慰,看似豁达,其中孕含的该是一种悲凉和冷落。他曾拥有的“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的宏图大志,于今只有落寞和失望,与其说曾经的志向不如说现今的志趣,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白朴双调庆东原 )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韦庄菩萨蛮 )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以绮靡。 ”词亦如是,柳永尤是为词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凤栖梧 )的人,加之无论仕途之
4、阻隔还是乡关之阻隔,均无法排遣他那种卧花处柳之中的绮靡。 “绮靡”是一种温柔,是一种幸福,却也是一种无法排遣的苦痛。 八声甘州绮靡中透出了悲壮。清秋时节,阴雨初霁,薄暮之中,江水汤汤,残照映照冷落关河,更洒在登高远眺之人的危楼:“乡关何处?”一声讯问,江水无语,唯有气息将尽的物华,令人黯然神伤。这样的氛围,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心情。没有一种“有病呻吟”之“经典”2精神难于道出其中的原委。柳永词之所以深得歌妇倡优的喜欢,不独感怀颇深,亦包括了他是“有病呻吟” ,这“病”既是他仕途多舛和官府之贬斥的根蒂,也是他长期深入民间了解下情的必然反映,他不会唱出高调,不会空谈治国,即使如望海潮那样的词句亦颇多
5、疑虑,这是必然;更是他性情的真实流露。于此,满天暮雨后的冷落关河,不单是简单的羁旅愁思,也不单是简单的凄苦的个人情绪,其中蕴味不可弃去他孤独的命运叹惋。目睹无言流水,连辛幼安也会不避婉约地写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何等凄壮。虽谓“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缈邈,归思难收。 ”却包含了他深味的不幸,莫非只是一味地思故园情人?不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到底“何事”?恐非简单二字,其间深藏了作者多少凄苦:“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夜半乐 )岂不是一种。那“神京路”不正是苦掩留的所在?“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雨霖铃 )那“都门”的留恋
6、,不也正是苦掩留的所在?因此,读来,深觉柳屯田的不幸胜过一种单一的思乡念情的感受,更多的当是一种无奈的愤激,其间融入的何止这些?于是,他会从对方写来,有如杜子美之“今夜富州月,闺中只独看”一样,包含了一种无法排遣的思念和牵记,也暗示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甚或是妻离子散。屯田词莫不如是?或许会有人说,这也太拨高了这位恋花拈草的风流浪子,其实不然。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可否是一语双关?这才会有“倚栏杆入,正恁凝愁” 。 “怎一个愁字了得”!起于暮雨,落于凝愁,愁者何也?命运、时事、遭际、仕途、潦倒一个落魄文人的复杂心绪,尽在其中。如此剖断柳屯田的思想,我觉着方可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白衣卿相”
7、。审美的流程是个复杂的过程。全词那种激昂与低沉并存,自慰与无奈并举的苦楚,将撼动许多的不济命运的仕子文人。似乎风流蕴藉的柳三变,最是多情,更是情满大江南北,其中不仅包含他的青楼梦好的淫冶,还包括他的仕途不济的慨叹,也包括他道出了普通人的普通情绪。“好为淫冶讴歌之曲,传播四方” (能改斋漫录 )是柳永的一面, “因旧曲,创新声” (宋史乐志 )是柳永的另一面;“音律谐婉,语意妥帖” (陈振孙语)是他的别个一面。我想, “穷途舍命作诗人” (闻一多语)也是他极其重要的一面。解读柳永的八声甘州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参印它作也似循了考究老路,但,我还是愿望将这些话出来,以求证于大方之家。沉则不浮,郁则不
8、薄。历来用沉郁顿挫四字来看子美诗,我想,从艺术品位来说,柳屯田之八声甘州不正是沉郁之词,只是因“词别是一体” (李清照语) ,而别有一种态度,别有一种风情罢了。(李锦超)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赏析二3这是柳永的雅词。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卷七引苏轼语:“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柳永是较早把游子羁旅情怀纳入词中的人。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归。陈廷焯称此词为“古今杰构“,是“耆卿集中仅见之作“(词则大雅集),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
9、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 ,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 、 “冷落” ,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 ,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
10、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 “红衰翠减” ,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 ,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 ,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 ,与“对” ,与“当楼” ,与“登高临远” ,与“望” ,与“叹” ,与“想” ,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