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姓 名:李某某学 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职业教育学院系:专 业:金融学年 级:2008 级学 号:27420014307023指导教师(校内):康某某 职称:副教授指导教师(校外): 职称:2009 年 10 月 20 日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2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交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已有许多学者从修辞学,语用学以及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研究。目前,这方面的成果丰硕。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当中,委婉语对于跨文化交际者
2、仍然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作者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对委婉语语言特征的介绍,语用功能的解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主要应用,能够帮助跨文化交际者在如何理解以及使用委婉语方面不再感到困惑。关键字 委婉语;跨文化交际;交际功能;语用原则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3The Culture differences in Western and Chinese EuphemismAbstract 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all languages. It touches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ves and plays a ve
3、ry important part in peoples communications. Plenty of transcenden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since some scholars conducted their studies in this field. We may find, however, i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 because the euphemism remains a barrier to peoples daily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o intercult
4、ur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at help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ors get rid of the confusion as to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euphemism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to its linguistic features; analysis of its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its main applications in social lives.Key word Euphemism
5、;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ve Function; Pragmatic Principle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4引言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其内在意义和构建根本动因无法用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来解释。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中委婉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要揭示委婉语的普遍特殊性,借助跨语言对比的方法无疑是最可取的。由于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价值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各具特色。本研究拟从委婉语的源头开始,研究其产生的文化土壤,所表达的使用者的价值观念,对比英语和汉语中构成和使用的差异
6、,以及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其根本目的在于探究汉语和英语所根植的文化土壤的差异,找出二者之间的种种不同,从二者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等方面追根究源,有助于消除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加强中西文化交流。1.委婉语的介绍1.1 委婉语的定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委婉语是一种概念化的隐喻,其内在意义和构建根本动因无法用传统的语义学理论来解释。历来有许多语言学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包括修辞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文化学等等。从社会语言学上来说,委婉语是各民族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英语和汉语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委婉语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当说话者感到直率的说法可能会引起听话者某种程
7、度的厌恶时,出于忌讳或礼貌,就通过遣词的调整来克服上述的心里障碍。委婉语的特征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尊敬意味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大量的委婉语。1.2 委婉语的特征1.2.1 普通性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通的社会现象,是语言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和文化价值的差异,英汉委婉语各具特色。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5英汉委婉语产生的目的相同。也就是说委婉语的语用目的一致,都是要达到一个想要的语言交流的效果。1.2.2 地域性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各种观念和文化也在发生着演变 ,英汉民族都确定了自己的道德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作为“文化限定词
8、”的委婉语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委婉语在一个特定社会、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出现和流行,其实就是这个社会、地区和时代的宗教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折射和映衬。1.2.3 代替性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说,一个词或句子所指外延越小,意义越具体明确,指代越清楚;反之,所指外延越大,意义越笼统模糊,指代越宽泛。使用笼统模糊词语能扩大某些词的外延,使其语义显得抽象从而使词面意义远离真实意义而形成委婉语。因此,在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及外交等方面的问题时,常常使用委婉语。这样不仅能掩饰人们不愿直说的事物或现象,有时甚至还能文过饰非。1.2.4 模糊性 英汉委婉语的最初来源(在第一节英汉委婉语的
9、来源中有相关论述) ,它直接来源于禁忌语。避讳是指人们不敢说或是害怕说的事情。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比如有关“死”的说法都有各自的委婉语。在英语国家中,人们忌讳直接说 “死” ,英语中的也有多种表达形式“死”的词汇。例如:人们常用“to pass away”(去了), “to depart”(离别了), “to leave us”(离开了我们), “to go to sleep”(睡着了), “to go to heaven”(去天国), “final sleep”(最后一觉),“ to have final rest ”(得到安息)等词来代替说某人“to die” (死了) 。1.2.5
10、美化性在英汉委婉语广泛运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迁而来的,它是指用中性或褒义的词语或句子代替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或句子。从社会交际的角度看,委婉语的这种褒扬功能实际上是说话人对受话者即听话方的一种“抬举” ,俗话叫“给别人面子” 。从心理上看,那些在社会上从事较低微工作的人们,即便是仅仅听到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6说话人在口头上对他们职业的称赞,也是“一种心里需求” 。 “当人们提到看门人 janitor(维修工)时,会委婉地将其称为 building maintenance engineer (大楼维护工程师) ,或 security officer (保安人员)。1.2.6 幽默性委婉
11、语的讽刺幽默功能是最近人们对委婉语进一步研究发现的语用功能。它是委婉语在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副产品” 。语言和语用环境相对照,产生妙趣横生、诙谐幽默的效果,它也可把残酷的事实寓于幽默中。同时,委婉语虽然语义婉转、温和,但是婉转之中见坦直,温和之中见刚毅,使得委婉语有时具有一定的讽刺性。委婉语中这类用法非常之多。2. 委婉语,语言和文化的联系2.1 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和群体特征的行为习惯的书面规范具体化。包括读写、行为、生活、运动、做工等一切文明化的事物。2.2 委婉语和文化除了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外,委婉语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风
12、俗习惯、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等诸多因素。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各种观念和文化也在发生着演变 ,英汉民族都确定了自己的道德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模式。作为“文化限定词”的委婉语必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委婉语在一个特定社会、特定地区、特定时代的出现和流行,其实就是这个社会、地区和时代的宗教道德、民俗、政治和社会心理等文化现象的折射和映衬。3. 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3.1 从委婉语看中西社会价值观念的差异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7刘纯豹教授曾说过:
13、“政治即权术,是夺权、保权和用权的艺术” 。他认为世界各国的政治都充斥者弊病和欺骗,病疾讳医,政客们往往“在语言上借助委婉语自我美化 ,遮人耳目” 。如果仔细研究西方政治生活中的委婉语 ,很多人会觉得西方的政治家们在滥用语言-不按规定的意义使用语词,正如上文援引的刘氏观点。其实,这正是政治家们运用语言的高明之处语言意义观念论的逆向发挥。语言意义观念论的最主要代表-洛克认为:“字词的功用就在于能明显地标记出各种观念 ,而且它们固有的、直接的意义就在于它们所标记的观念。这些观念既属于讲话人 ,也属于听话人” 。(人类理解论下卷)委婉语的意义和本身词意义所标记的观念是绝然不同的。也正是这种观念的转移
14、被政治家利用来转移人们的政治视角,体现不同民族在使用语言时的睿智。美国前总统里根把 MX 导弹改名为 the peace keeper(和平维持者导弹 ) ,但在防卫专家门还不满足 ,他们进一步又炮制出 damage limitation weapon(损失有限的武器 )这样一个术语来。在核语言中, “死亡”常被喻为 collateral damage(次要的损失);常规炸弹则被命名为“claen bombs”。在我国,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政治委婉语也逐渐出现和增多。比如 ,我们称无业或失业人员为“富余劳动力”或“下岗职工” ;称从海外留学回来找不到工作的留学生为
15、“海带” ; 称贫穷落后地区为“欠发达地区” ;称经济方面的下降为“负增长” ;称经济领域里的政治行为为“宏观调控”等等。此类委婉语的应用充分说明了我们由赤裸裸地谈政治的陋习 ,而转向优雅的方式,同时体现了我们的语言艺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说法称为欺诈或愚弄,这是英汉两个民族语言艺术技能的一种体现。3.2 从委婉语看中西伦理等级观念的差异身份即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它是委婉语形成和使用的重要环节,对身份地位认知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委婉语的使用。汉语文化中更注重人的等级地位,究其深层原因,我们便可发现,中国历史上一直很重视人们的社会等级身份和人格身份。等级身份是指人在阶级社会中的地位身份;人
16、格身份是指人的品格和职业身份,如把人分为圣人、伟人、凡人、贱人、罪人等。不同等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8级身份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利益,社会地位不同,所享受的权利、自由、对资源和资产的占有与分配等均有差异。因此,人们十分重视身份的价值观念;此外,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在推行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这也使中国人形成重身份的价值观的重要原因。中国古代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反映这种文化现象:在宋朝时,著名清官包拯用三种铁铡处死罪犯:龙头铡是处死犯法的皇亲国戚用的;虎头铡则是处死贪赃枉法的官员们用的;狗头铡则是专门为犯事的平民百姓准备的。人有贵贱之分,竟然连处死人的刑具也竟然划分得如此分明!又如汉语中表现
17、“疾病”的委婉语视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说法, 何注有云:“天子有疾称不豫,诸侯称负兹,大夫称犬马,士称负薪。 ”白虎通记载:“天子病曰不豫,言不复豫政也。诸侯曰负子,子,民也,言忧民不复子之也。”这是由于中国在漫漫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的过程中受儒家思想很深,人们在言谈举止中总遵崇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传统等级思想的影响。此外,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人,生病时会因为其不同的阶层、地位、身份等看不同级别的医生。由此可见,在封建王朝的中国,身份和地位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英语国家中也存在等级和地位的差异,比如贵族和平民的差别,但不相中国那样森严,存在时间也较短,因此在语言上表现不十分鲜明。3.3 从委
18、婉语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的,人们生存条件异常艰苦,无法驾驭和理解自然现象,于是产生了一种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和崇拜,也就是后来专家们所为的“灵物崇拜” 。随之,语言中也相应地出现了类似的“语言灵物崇拜”现象,认为某些话语与其所指的人或事物之间存在着种种神秘的关系。在英语中,由于英语国家的人基本上信奉基督教,出于对神明的尊敬和对魔鬼的畏惧,担心直接说出它们的名字会招来灾难或危险,因此往往寻找另外的方法来委婉表达。在英语中,关于魔鬼(Devil)的委婉语有不下千个,如“the Big D”(大写 D), “the Black One”(黑色一),“the t
19、empter”(诱惑者), “Princeof Darkness”(黑暗王子)等等。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人恐惧的复仇女神曾被称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9为倪厄斯 Erinyes(受尊敬爱戴者)或欧墨尼得斯 Eumenides(友好和善者 )。相对而言,汉民族没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信仰, 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都拥有数量庞大的追随者,宗教禁忌对中华民族语言的产没有生较大的、直接的影响。不像英语那样,汉语在谈到魔鬼时更多是直言不讳 ,如“钟馗捉鬼” 、 “妖魔鬼怪” 、“鬼来了” 、 “鬼影”等等;“鬼”字在有些场合甚至还有褒义的用法,如“鬼精灵” 、 “鬼东西” 、 “扮鬼脸”等等。汉语中虽然
20、没有“鬼讳”, 但“名讳”却随处可见并独具特色,这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影响的结果。存在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统治,宣扬并一贯遵从的是封建伦理道德 ,从而孕育了“家讳” 、 “官讳” 和“国讳”:对宗亲长辈、官员、皇帝的名字不能直称,不得不提到的时候也要用其他字代替或加上“讳”字。英美人则认为人是上帝创造,人人生来平等 。圣经(Bible)上明确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之说,所以在称谓方面基本没有顾虑, 他们更习惯直呼其名 ,没有年龄、职位之分,甚至对父母也直呼其名,以示友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因此称谓方面的委婉语凤毛麟角,不太常见。由此也可以看出,
21、英美人更注重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反对侵犯他人的权利 ,这是西方人的道德观。人与人之间是基于个人主义 (individualism)价值观念上的一种非常理性的人际关系;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则是建立在“礼”和“和”的伦理观念之上,它的一种非常“重情”的感性的关系。4.委婉语在跨文化交流的运用不言而喻,用于交际目的的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方面,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施使和效能;另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的正常进行。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种文化、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或崇尚心理。英国语言学家 GHLeech 指出,人们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应遵循得体、慷慨、赞誉、谦逊、一致等六条礼貌准
22、则。礼貌功能是委婉语的主要语用功能之一。出于礼貌心态,人们在相互交流中常采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来避免直接谈论某些客观的不雅的事物或现象,如人的相貌体形等,或在语言交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0际为寻求某种目的特意使用礼貌委婉语。 “在很大程度上,交谈是一种大多数人并没有认识到的礼仪” 。委婉语的礼仪功能(ritual function)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看的事实,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委婉语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委婉语在语言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替代、掩饰、衰减婉指语的禁忌、直接和粗鄙,它是在一定的言语共同体内,受制
23、于特定社会文化域,为避免不便明说的意义或意图,采取婉转间接的语言手段进行交际的一种语言符号。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是共存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经常耳闻目睹。委婉语的使用大体可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两种。所谓积极型就是指使委婉的部分升格, 比它本来的意义显得更宏大,更重要; 而消极型则指使委婉的部分降格,减少其用词的攻击性,刻薄性。各个民族的文化模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他们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英语委婉语常用迂回、借代、缩略 (用禁忌语的首个字母合成新词或将较长的词语截短 )、同义或近义词替换等手法表达一些令人难堪、不快、厌恶、恐惧之事,力求使语言优雅、含蓄、中听 ,从而避
24、免粗俗、生硬、刺耳的话语或禁忌语。例如 If you gentleman will excuse us ,we ladies are going to powder our noses .(对不起 ,先生们 ,我们女士要出去方便一下。Powder ones noses 指去 W C);在这里,说话人用一个化装的用的动作(Powder ones noses)来指代上厕所这件不便直接表达的行为,体现了西方女人爱美的个性。汉语委婉语分为讳饰和婉曲。讳饰指表达时不宜直说犯忌讳的事情 ,用委婉的修辞改替的方法。婉曲指运用委婉、曲折的说法表达本意的修辞方式。例如 :“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 ,使得他茕茕孑立,
25、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 ”毛泽东不直说司徒雷登“处境孤立”,而说他“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不直说他“灰溜溜滚回美国” ,而说他“夹起皮包走路” 。语言含蓄 ,回味无穷。但在语言应用中英语和汉语的委婉语却有着细微的差异。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14.1 英汉委婉表达方式的差异汉语中有大量的敬称和谦称。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几千年历史没有断代的民族,文化一直延续至今。语言也一样,为了显示地位身份,汉语委婉语中存在大量的敬称和谦称,形成自己颇具特色的语域制约。如“令尊、仁兄、贤妻、鄙人、愚兄、贱内、犬子”等词语,显示说话 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相比之下,英语这方面的
26、敬称和谦称就不如汉语那么丰富。中国人更加委婉含蓄,注重间接表达。 “也许” “可能” “有点” 、 “比较” 、 “稍微” 、 “不怎么”和“不够”等这些模糊或淡化的词语常常被中国人用于褒扬或肯定前,表示否定的态度。例如: 他的结婚稍微浪费了一些。你学习不够刻苦等。或转移话题,答非所问,如“小张的英语说得如何?” “他人品不错” 。而英美人则较直截了当,往往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肯定优点,再用“不过” “但是”来指缺点和错误。如:His report is ok, but wouldnt it be better that he pays more attentionto details? (
27、他的报告可以,要是多注意点儿细节就更好了)这些委婉语的使用起到了礼貌作用,使听者不觉得刺耳,容易接受。英汉委婉语的这种现象折射出了人们一种好面子的交际态度,不愿揭短而冒犯别人。在这种场合下,委婉语不失为最恰当的交际语言。4.2 民族情感的影响民族情感、民族意向效应的结合在语言表现形式的反映就是委婉语委婉语表达。因为民族情感直接反映了民族文化心理,语言意向的表达是委婉语在语言中的具体现。 “语言不仅有其生理的、心理的和文化的基础 ,而且有其先验的基础” 。胡塞尔这一论断被委婉语意义所体现的基于文化基础的情感意向得以充分地证实。比如,英语谈论某人富有的话,很少会用到 rich 这个词,人们一般会用
28、 the less deprived(被剥夺得较少的人、丧失较少的人)这一词组来表达。因为在美国富人有钱要重纳税,甚至穷人领取救济金也要纳税,因此越富就被“剥夺”得越多,美国人是不愿意“斗富”的 。富人更喜欢被委婉地称作 people of means(有财产的人) ,the less deprived (受剥削较少的人), the well off(景况好的人)等等;这样 ,他们和穷人的距离似乎拉近了,大家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2同病相怜嘛,不过是受剥削程度的问题。当然穷人也被社会委婉地称为 man of modest means(财产不丰的人) 、the less well o
29、ff(景况欠佳的人 ) 或 the deprived(被剥夺了生活条件的人) 等等,目的是避免他们受到刺激,起到心理安慰作用-穷不是你的错,是社会剥削你太多。再如汉语中年龄被认为是阅历和经验的象征,所以人们在一起时更愿意做长者,谁年长谁为尊,这一点在酒桌上表现最为明显。在对别人的称呼中“老 X”是敬称, “X 老”更是只用于德高望重的长者。这反映出汉民族尊老、敬老的心态。拿出任何一个民族的任何一个委婉语来研究,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这个民族的心结。5.结论委婉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通过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而且它还是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通过它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接、刻薄而给对方造成伤害。言语表现形式
30、总是受存在语言之外的社会因素所制约,这同时在委婉语上得以明确体现。随着社会的转型-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人际关系和说话技巧会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极力避免直截了当,而偏向于使用间接委婉的言辞。通过这种方式,说话人试图与听话人建立一体感,消除等级优越感,以获得对方好感,其积极意义在日益文明、平等的社会里是不言而喻的。随着中国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现实需要我们对英语和汉语中委婉语的对比进行较为广泛的研究,熟悉其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它,并恰如其分的使用它。参考文献1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3-124.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
31、印书馆,2000.357-360.3成中英(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世界化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88.113-129.4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219-224.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l997.103-105.6何兆雄.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65-78.浅谈英汉委婉语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137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45-76.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51-69.9胡文仲.外语教学与文化M.湖南:湖南
32、教育出版社,2000.148-152 .10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2-74.11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3-114.12李国南.辞格与词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6-87 .13刘纯豹.论委婉语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29.14利奇(英).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235.1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5-38.16陆容.寂园杂记M.长沙:岳麓书院出版社,1996.55-571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别了司徒雷登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45.18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55-57.19彭增安.语用修辞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12-34.20王李延.委婉语M.北京:新华版社,1998.4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