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整与稳定宝鸡蚕桑产业的思考z006(z)总 27 卷第 109 期 北方唐业 47调整与稳定宝鸡蚕桑产业的思考陈永林薛勇邵科技陕西省宝鸡市蚕种场 721305【擅要】蚕桑产业是适应西部大开发的一大优势产业,为宝鸡地区农民坩收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农业经济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分析总结了目前蚕桑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与稳定宝鸡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路.蚕桑产业在宝鸡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广大农村中一项传统副业,重点县区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它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地方工业,振兴宝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蚕桑副产品在医药,保健,食用,纺织,化工等方面的全方位开发利用也促进了蚕桑产业化的
2、发展,繁荣了地方经济,蚕桑业已经成为强县,壮乡,富民的支柱产业.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茧丝绸外贸出口受阻的影响使蚕桑业持续低迷,全市蚕种发种量逐年下降,蚕桑产业在在我市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如何稳定我市的蚕桑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业机制,需要我们加以认真思考及探讨.l 目前我市蚕桑产业中存在的问题1.1 桑园基础较薄弱,桑园标准化程度低.我市千阳县现有桑园 2667hm.年养蚕 2 万张,667m.产茧量 50kg 以下,比较效益偏低.近几年虽然结合“退耕还林 “工程进行了大面积的桑品种更新及丰产示范园建设,但由于桑树是多年生植物,投产时间较长,加之蚕农只重视扩大桑园面积而
3、忽视了桑园管理,目前有 1/3 的桑园由于群体结构不合理,品种杂,面积小,桑园管理粗放,病虫危害严重而不能养蚕,降低了桑园利用率,蚕茧效益明显下降,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定.1.2 蚕桑产业经营规模小.我市有 5 万多农户养蚕,平均每户仅有桑园 600m 左右,户均产业收入只有 2000 元左右.蚕桑产业经营规模小,在农户经济收人中地位不明显,不能引起政府-收稿日期 I20O6 一 O41O作者简介;陈永林,男,38 岁,大学,助理农艺师,场长.部门的足够重视,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多,故造成部分农户放弃桑园管理及养蚕,从事外出打工和经商,使之蚕桑产业逐年下降.1.3 养蚕生产劳动工效低.我市蚕区由于
4、养蚕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蚕农仍停留在传统水平上,劳动工效偏低,使蚕农对新技术的接受慢,对恶劣自然环境应变能力差,使之难以掌握蚕品种性状和特点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味采用老习惯,老技术饲养蚕儿,造成养蚕风险大,难以稳定高产及持续高产.如遇蚕茧价格低,劳动工效更低,从而挫伤了农户养蚕积极性,蚕桑生产难以稳定发展.1.4 蚕桑生产区域化程度差.我市蚕桑生产主要分布在千阳县,陇县及陈仓区西部山区,其他各县区只有零星分布,蚕业经济收入仅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 1O2O,蚕桑业比较单一,涉及面窄,规模小,蚕桑生产区域化程度差,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1.5 蚕桑产业科技含量偏低.提高蚕桑产业的科技
5、含量是增加蚕桑产业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桑和蚕品种的更新,蚕桑新技术的推广,桑园园区及桑蚕副产品的充分利用等深度开发利用力度不够,其潜力未充分挖掘.因此,在蚕桑产业提高科技含量等方面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蚕桑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较差.且目前基层蚕桑技术人员由于体制关系不能集中精力指导蚕桑生产,影响了蚕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上不利因素的存在,影响了蚕桑产业的稳48 北方摩2006(2) 总 27 誊第 109 期定,如不改变现状,蚕桑产业在我市将有被淘汰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蚕桑产业的改造,引进推广桑蚕新品种,应用蚕桑新技术,实施蚕桑规模化生产,提高蚕业的生产效率,已成为
6、我市蚕桑产业的首要任务.2 调整与稳定我市蚕桑产业的思路2.1 调整蚕桑生产区域,建立优质蚕茧基地.调整蚕桑生产区域,优化改造和稳定重点蚕区,偏离城区较远及发达乡镇的蚕桑产业,重点抓好我市千阳县,陇县及陈仓区老蚕区的优化改造,辐射带动其他县区,乡镇的原蚕基地建设,加快高效园区的建议,提高蚕桑专业化,规模化水平.选择蚕桑基础好,有增长,扩大潜力的重点村作为蚕桑专业示范村,使蚕桑产业向区域化方向发展,以强化基础,建立现代蚕业园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蚕茧生产协会与合作社组织,有利于蚕业的开发及新技术的普及和培植蚕桑专业大户,实施规模经营,突出蚕桑合作组织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营机制特
7、色 ,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从而提高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2 健全基层蚕桑科技队伍,普及蚕桑科学技术.蚕桑生产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它涉及到种植和养殖两大类,且蚕体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敏感,所以该产业相对来说技术要求高,必须要有一支较强的技术队伍来指导生产.因此,对于基层蚕桑科技队伍必须巩固和健全.科技人员要改革服务方法,开展技术承包,技物技资结合,参与项目开发,参与管理,以技术指导与经营效益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工作.同时要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拓宽知识面,掌握高新技术,提高工作和技术水平,并通过培训,举办学习班,实地指导等形式宣传学习省力化养蚕新技术,普及推广方格蔟上蔟技术
8、及大棚养蚕技术,使蚕业科学技术在我市蚕区得到普及和推广.2.3 大力推广桑,蚕新品种.推广应用桑,蚕新品种是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本市已引进,筛选出适应北方干旱气候条件的优良桑树品种有陕桑 305,杭桑系列,这些桑品种经过在我市许多蚕区多次试验后认为比对照品种荷叶白产叶量增加 22.3,634.9,万头蚕产茧量增加 5.31O,农艺性状好,很受蚕农欢迎.当前我们应抓住优化改造低产桑园的时机,大力开展新桑树品种的引进,推广,加强丰产桑园园区的建设,加速更新桑树品种,以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强化产业基础.2.4 建设高标准丰产园区.新品种丰产园区的建设将为提高蚕桑业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
9、础.我市千阳县由于大力发展了新品种桑丰产园区,重视低产桑园的更新改造工作,对稳定全县蚕桑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县陆续建成1333hm.丰产园区,平均 667m 产叶量达2000kg,年产茧量明显上升.在 2004 年早秋干旱季节中发挥了极其明显的优势,秋叶产量与老桑园相比提高 4O,且桑叶质优适熟,经济效益增加极其显着.因此针对我市蚕区存在的 667m.桑饲养蚕张数偏低问题必须加速改造零散低产桑园,建设新品种丰产桑园区,做到高标准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效益管理和精心规划设计,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强化蚕桑产业的物质基础.2.5 培育蚕桑专业示范大户,实现蚕业规模经营.促进规模经营发展,改变目前桑
10、园面积分散,饲养量少,效益低的局面,制定相应政策,利用桑园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将桑园向养蚕大户集中,大力培植桑园面积在 3300mz 以上,年饲养蚕种在 15 张以上,年产茧 5ookg 以上,蚕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 509,6以上的大户,积极扶持规模经营蚕桑示范大户,改变传统模式,传统技术和传统习惯,实现规模养蚕.并选派蚕桑技术人员给予技术保障,为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以此来促进我市蚕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2.6 实施蚕桑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增加产业效益.桑,蚕全身都是宝,开发增效潜力较大,应走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子,解放思想,积极进行蚕桑产业的深度开发,加长产业链,增加产业经济效益.如五龄老蚕,蚕蛹,蚕沙的利用,桑叶,桑椹,桑枝,桑根的综合利用,研制开发用于医药,保健,纺织,化工等方面的桑,蚕副产品,充分发挥其潜能.在开展桑园园区建设的同时进行园区养禽及间作等,使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方向发展,对于提高蚕桑经济效益,促进蚕桑生产的稳定,提高蚕桑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上期勘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