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城市设计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理论性概念和工程实践性概念两种。城市设计以城镇发展和建设空间组织的优化为目的,运用跨学科的途径,对包括人、自然和社会因素在内的城市形体环境对象所进行的研究和设计。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2.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间和形象。3.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1. 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对局部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设计,但城市设计比较偏重空间形态,而详细规划则比较偏重操作,关注定位和定线。2. 从重点上讲,详细规划更偏重于用地性质,建筑道路等两边的平面安排,而城市设计更侧重于建
2、筑群体的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的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等。3. 从内容上讲,详细规划更多涉及工程技术问题,体现的是规划实施的步骤和建设项目的安排,考虑的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筑与市政设施工程的配套,投资与建设量的配合,而城市设计更多涉及感性认识及其在人们行为,心理上的影响,表现为在法规控制下的具体空间环境设计。4. 从工作深度上讲,详细规划常以表现二维内容为主,成果偏重于法律性的条款,政策,方案和图纸则居于次要地位。而城市设计多图文并茂,图纸,文本,导则均在其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实施操作弹性和前瞻性,并附有充分的具体三维直观效果的表现图纸,成果较详细规划更细致。城市设计以多重委
3、托人和公众作为服务对象,更多反映社会公正和环境共享的准则,超出了一般建筑功能,造价,美观等内容。城市设计基本上取决于设计者本人和项目业主的目标价值取向。1999 年国际建协大会通过北京宪章 。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旧城。 “有机更新”论, “山水城市”论,绿色城市设计概念以及一批成功实施案例等已经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第二章城市的定义:古罗马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其一,享乐主义特征;其二,实用主义特征;其三;炫耀主义特征。中世纪欧洲的城市设计的类型:(1)要塞型罗马帝国的军事要塞居民点,其后发展为新的社区和适于居住的城镇。(2)城堡型封建主的城堡周围发展起来的,周围设有教堂、修道院、广场等,成为城
4、市生活的中心。(3)商业交通型中世纪欧洲城市设计特点:1. 中世纪欧洲城市的规模较之古希腊与古罗马相对较小,由于各封建主,城市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中世纪城市一般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地形易守难攻的地区,并在四周修筑城墙加以防护。2. 中世纪的城市设计非常强调与自然地形的有机契合,它们充分利用河湖水面与茂密山林,使人工环境与自然风光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3. 由于基督教会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政治与精神地位,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整体结构,空间组织甚至社会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大大小小的教堂展开的。通常,具有一定名声与规模的教堂占据着城市最中心的位置,城市道路即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开去,形成曲折多
5、变,密如蛛网的环形放射路网,既符合城市逐步向外扩张延伸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在狭窄变化甚至尽端式的巷道中迷惑与消灭来敌。4. 中世纪的城市广场与教堂联系在一起,它们是承载市民精神活动与世俗生活的中心,各种宗教仪式与聚会,狂欢,赛马,戏剧等群众性娱乐互动在这里上演。中世纪城市一般不刻意追求对称规则,教堂,市政厅,雕塑等纪念物位置多避开广场几何中心,以利交通顺畅并提供观赏主体建筑,纪念物的多种角度,广场四周通过建筑形体围合,建筑底层设有柱廊,创造良好的人体尺度与连续,丰富的空间界面,广场场地铺面细腻而有变化。在阿拉伯蒂思想影响下,欧洲出现了一系列将城市与要塞结合于一体的理想城市设计,其典型模式为:城
6、市呈规则的多边形,道路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城墙尖端设置成棱堡以利防御,城市内部划分为商业,手工业等分区,中心点设置教堂,宫殿及城堡。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中国古代城市中有关“市”的变革。作为公共交换的场所,市场伴随着城市的诞生而存在,所以“营国制度”赋予其一定的用地并置于宫城以北,从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历代均实行里坊制度,即将城内居住区划分为许多里坊,四面建筑以高墙,两侧或四边开门,设吏看管,早启晚闭,听鼓集散,市场作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里坊,发展遭到很大的约束。直至宋朝,随着盛唐以后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工商贸易的发展,出现了成分复杂的市民阶层,市井文化日渐兴盛,在这样的情况之
7、下,传统封闭的里坊终被打破,转变为由街道划分的街巷,商业活动可以沿街设置,形成营业时间、地点均不受限制的“行业街市” 。第三章空间形式理论卢原义信还界定了外部空间的层次顺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划分,公共的半公共的私有的,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柯布西耶的理论也被称作“城市集中主义” ,1992 年的明日的城市1933 年的阳关城 。凯文林奇 重要论著城市意象 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边缘,地域,节点和标志五大组成因素。第四章城市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在于城镇空间环境形态,是具有三维尺度概念的规划工作。城市设计的编制多针对城市和城市局部地区尺度范围开展,可从城市整体发展形态到城市局部的环境空间与场
8、所,工作涉及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一般说,特定的城市设计任务书与内容总是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对应。城市设计可分为概念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与实务性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的概念:策略性城市设计是针对城市发展特定问题的研究型城市设计,又称为专项城市设计。策略性城市设计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这包括一般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务实性城市设计:务实性城市设计是针对规划实施项目的城市设计。实际的城市设计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结合:1.开发型城市设计2.保护与更新型城市设计3.社区型设计更新型城市设计定义:城市设计的工作特点:1.城市设计的综合性2.城市设计的持续性3.城市设计的地域性4.城市设计的控制性根据城市设计
9、编制过程的实际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基础调查与基础资料收集,城市设计分析与构思,城市设计成果编制三个阶段。城市设计调研与基础资料收集:城市设计调研形成的基础资料由图纸与文字两部分构成,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城市设计调研的基础资料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自然、历史与文化背景资料,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城市景观,土地利用与建筑,城市公共活动与场所,城市交通与活动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以及相关资料八个部分。城市设计导则的定义:城市设计导则是以条文,表格和必要的说明性图件构成,表述城市设计目标,原理,原则,意图,管理控制指标与具体措施,体现城市设计图的意图与指引。城市设计一般分为城市总体,城市片区,重点地段三个层次
10、。总体城市设计的工作对象只要是城市相关的周边环境及其建成区。它着重研究在城市规划前提下的土地利用政策,新城建设,形体结构,开放空间和景观体系,公共性人文活动空间的组织,地标性建筑布局等。设计与研究成果具有政策取向的特点。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宜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条款。前者必须执行,后者对实施项目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片区级城市设计主要针对功能相对独立并具有相对环境整体性的城市街区,分析该地区对于城市整体的价值,保护、挖掘或强化该地区已有的环境特色和开发潜能,提供并建立适宜的设计程序和实施操作技术。重点地段城市设计是以城市重点地段或重点节点为对象,将总体城市设计和片区城市设计的内容具体
11、化,以指导和控制城市内一系列在形体环境和功能上有联系的整体形态设计,是城市设计中最活跃的层次。地段城市设计主要指具体的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如街景,广场,交通枢纽,大型建筑物及其周边外部环境的设计等。城市设计编制的程序要求:1. 机构成立2. 前期调研3. 设计过程4. 公示与论证5. 成果报批6. 与管理体系的衔接7. 监督验收第五章土地的综合利用基本原则1. 设计应尽可能让用地最高合理容量的占有率保持相对不变,以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空间资源。2. 时间和空间是土地综合使用的基本变量。城市设计必须从人的社会生活,心理,生理及行为特点出发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尽量避免和尽量减少土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使用“
12、低谷” 。凯文林奇是第一位将时间耗费与空间使用联系起来的学者,他认为, “一条设计有望的街道,由于涉及现存城市,所以它应是一种对于不同的空间使用,时间及对于所需活动重新适应的探求,我们可以将这条街道设计成游憩场地,开发利用屋顶,出空的商店,废弃的建筑,不规则的用地等也可以找到新的转换方式” 。自然形体要素和生态学条件的保护“城市化进程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1) 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 历史上大城市都与其所在的地域特征紧密结合,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一
13、个个性鲜明的城市格局,但是城市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大自然的破坏,例如砍伐树木,铲平山丘,将洪水排入小山沟,不但造成表土侵蚀,土壤冲刷等后果还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干扰。(3) 列举破坏例i. 多摩新城的开发建设ii. 广州的中国大酒店建设削去与越秀山隔街相望的象岗山 2 万多平方米,最高处达20 多米,该地曾是古南越、南汉国王宫领地,地下有古南越王墓等iii. 海口、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大面积玻璃幕墙,造成能源过渡耗费和光污染等问题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作是城市物质空间构成的集中体现,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反映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表现城市特色风貌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间的总体反映。空间格局的典型模式:1
14、. 中心集结型2. 条带延伸型3. 格网型4. 自由生长型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1. 路径:定义: 路径指观察者习惯或可能顺其移动的路线,如街道、小巷和运输线。2. 边界:定义: 边界除路径以外的线性要素,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是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道, “边”常由两个区的分界线所构成。3. 节点:指路网的交会点和交通接点,或是群众喜欢聚集的场所。4. 标志:指城市中明显突出,用于认识方向和区位的建筑物与构筑物。5. 区域:指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或自然要素意义的地区,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开发区,历史性地段等。停车场可采用的途径:其一,在时间维度上建立一项“综合停车”规划。即在每天的不同时
15、间里由不同单位和人交叉使用某一停车场地,使之达到最大效率。其二,集中式停车。一个大企业单位或几个单位合并形成停车区。其三,采用城市边缘停车或城市某人流汇集区的外围的边缘停车方式。其四,在城市核心区用限定停车数量,时间或增加收费等手段作为基本的控制手段。其五,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安排提那个车,减少对城市地面空间的压力。P144 分析图:图一不好:入口太明显,视觉干扰较大,噪声影响居民楼。图二比较好:入口隐蔽,视觉干扰较小,地下车库入口方向合理。P145 分析图:图一不好:绿化放中间,设计过程张为考虑大的平面对居民楼产生的干扰。地下车库入口放在建筑主立面,影响美观,道路与建筑形体结合,形态生硬。图二
16、比较好:绿化放在居民楼,从小空间上看,形成相对集中的停车空间。地下车库入口不在主立面,道路与建筑形体有较好的结合,形态活泼。开放空间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 ,公园绿地,娱乐空间等。具有四方面特质:开放性;即不能将其用围墙或其他方式封闭围合起来。可达性;即对于人们是可以方便进入到达的。大众性;服务对象应是社会公众,而非少数人享受。功能性;开放空间并不仅仅是供观赏之用,而且要能让人们休憩和日常使用。开饭空间在城市结构体系中承担的角色特征:边缘:即开放空间的界定。连接:系指起连接功能的开放空间区段。绿楔:这是一种真正的城市开发中的“呼吸空间” 。焦点:一种帮助人们
17、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或标志。连续体:作为体系的基本特征。建筑形态总的设计原则:1. 建筑设计及其相关空间环境的形成,不但在于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其是否能对所在地段产生积极的环境影响。2. 注重建筑物形成与相邻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基地的内外空间,交通流线,人流活动和城市景观等,均应与特定的地段环境文脉相协调。3. 建筑设计还应关注与周边的环境或街景一起,共同形成整体的环境特色。第六章道路空间设计的主要原则1. 便捷高效原则2. 舒适宜人原则3. 局部步行原则4. 公交优先原则欧洲广场设计历史进程古希腊时期 浓厚的人本主义特性,追求自然和谐之美以视觉和谐为基础,建筑群围合为手段,形成因地制宜
18、的广场空间,平面多无固定形态;信奉人神同性,设计力求体现人体尺度,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至希腊化时期,受方格网城市规划设计思想影响,广场平面趋向规整,并在四周设统一敞廊形成具有一定气势的柱廊系列。古罗马时期 注重实践与物质生活,突显强大的政治力量与地位通过严整的空间平面与建筑比例关系突出广场形象,形成空间轴线,营造华丽雄伟的感受,较少考虑人体尺度; 出现多个广场空间的组织与衔接,借助轴线的延伸,转折与连续柱廊的设置,建立内在的建筑秩序,营造一连串起伏变化的广场空间; 功能进一步扩展,除集会,市场用途外,审判,庆祝,竞技的等职能也囊括其中。至罗马帝国时期,广场更成为帝王贵族的纪念地,人像雕塑和方尖碑
19、频频出现在广场中心。广场的级别与分类1.按照广场服务的范围,可分为城市级,片区级与社区级三种。2.广场的分类有多种角度,按照功能,广场可分为市政,交通,商业,纪念,休闲五类。3.按照平面的组合形式,广场可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类。4.按照断面形式,广场可分为平面型与立体型。广场空间设计的相关要素 1. 选址与布局2. 规模与特色3. 尺度与围合 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是广场围合的主要方式。其中,四面围合和三面围合的空间封闭感相对较好,向心性强,是传统与常见的围合形式。4. 空间层次5. 环境设计城市绿地的概念 绿地空间与广场空间的概念界定不甚清晰,因为两者同属城市开放空间体系,且广场中有绿地因素,绿地中往往也含有广场硬地的成分,所以一些空间同时兼有绿地公园与城市广场两种名称。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城市中心去是城市结构的核心地区,在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功能方面承担中心角色,在物质与经济形态上常常是公共建筑和第三产业的集中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