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摘要】 用怎样的的方式来上一节音乐课,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关键。一节课的好与坏,课前要准备充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授课内容创设不同形式的环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词】 教学 兴趣 游戏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 ”音乐使人放松,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游戏使人愉快,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而二者的结合所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 1+1=2。音乐是人们培养学生
2、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游戏、自编音乐舞蹈、歌舞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景。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无论是音乐的欣赏、表演或创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都不可能胡编乱造、胡思乱想。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使孩子和音乐沟通起来呢?音乐游戏恰恰能够做到。在音乐游戏中,融合了音乐与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儿童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游戏中让低年级学生直接地、亲身的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浅显的基础知识和简单的技能,并且尽量让他们认识简单乐谱,做到寓教于
3、乐。小学阶段处在人生发展初期,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成果就要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天真烂漫非常爱玩,所以要把孩子爱玩的天性与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还可以提高教学成果。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集体舞等。实践证明,越是低年级的孩子越爱动。因为年龄小,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那么如何能够保证教学效果,让他们在 40分钟的音乐课堂真真正正的学到知识?游戏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它也是学生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
4、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一 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最基础阶段,对人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音乐是一门培养人音乐素养的重要课程,传统小学教育中对音乐教学的重视2程度不够高,成果不够显著,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今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专业知识要相当深厚,还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游戏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音乐游戏能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 视唱歌谱对孩子们来说是枯燥、无趣的。看似简单的音符,学生掌握起来却似乎很困难。如何能让枯燥的视谱变的生
5、动有趣呢?我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将写着音符的头饰戴在一些小朋友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但必须准确的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这样的几个回合,学生们已经能够很准确的唱出那些音符,再回到课本上完整的乐谱,就显得容易多了。(二)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使学习音乐不再成为负担。这不仅融洽了师生关系,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一些个别不喜欢音乐的学生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另外,在游戏中,还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所以,
6、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如何运用音乐游戏呢?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从音乐中来,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 ,让儿童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音乐游戏进
7、行有效教学。小学生多动、爱玩,所以我们要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把音乐与游戏合二为一,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在“玩”中悟。音乐是游戏的灵魂,游戏是学习的手段,想象与自由创造是音乐和游戏的共同本性。游戏是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小学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小学生活,能带给学生快乐,而且还能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三)游戏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就像每天需要吃喝拉撒一样,孩子每天都需要游戏,游戏是他们成长的需要。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是否吃饱了、穿暖了、睡好了、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唯恐自己照料不周,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这些都是针对
8、孩子在成长发育中生理上需求和变化。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儿童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有身体活动的需要、认知的需要以及社会交往、尊重认可、自我实现等较高层次的心理需要。游戏是儿童期最主要的心理需要之一,像天天都需要食物一样,儿童离不开游戏,只有满足了他正常的心理需要,才能促使他心理健康地发展。(四)游戏有利于调整儿童的消极情感情感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情感健康的儿童能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愉快情感多于消极情感。游戏是儿童表现自己情感的一种方法,对于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具有重要的价值。弗洛伊德早在本世纪初期就提出:3“游戏能满足孩子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当
9、老师、警察等),把想象中的事物与事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获得快乐。”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当“爸爸”、“妈妈”,去“开汽车”、“开飞机”他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这对缓解儿童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游戏又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发情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从心理学角度看,儿童在生活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束缚。这难免会使儿童的心理产生紧张和受到压抑,而游戏则是松驰儿童紧张情绪的良好方式。正如荷兰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拜簦代克所说:“游戏是带有情感的,能够解决儿童心理矛盾的一种活
10、动,儿童的冲动性在游戏中得到解放。”例如,儿童在玩“构筑游戏搭积木”时,有时会把搭成的物体用力推倒;在玩“造型游戏捏橡皮泥”时,会使劲地捏、搓、揉,这些都是儿童进行宣泄的表现,之后,脸上总会露出一种满足和痛快的表情。儿童的各种情感,不管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的行为,调整消极的情感。(五)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道感行为习惯儿童离开家庭投入到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在各方面都在学着自理、自我服务,会有许多不适应。此外,他们也缺乏对是与非的正确判断能力,这些都制约着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我国著名教育家
11、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如在玩棋类游戏时,需要按照统一的规则、方法来玩,不能想怎样玩就怎样玩,否则就玩不好。如果当自己按照规则玩下来了,或是取得了胜利,幼儿会感到自己是个能干的人,从而激发起对良好道德行为的积极情感。游戏不仅能让儿童表现道德行为,暴露行为中的缺陷,而且能通过挖掘其中潜在的品德心理因素,使儿童及时得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引导。如:在“做做玩玩”游戏中,是
12、否能够共同作业、大胆表现,在“医院”、“美容院”等角色游戏中,是否尊敬他人的劳动,有责任心。可见,游戏一方面可以给予儿童充分的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另一方面又受到各种规则的限制,这就使之与德育心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六)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谓人类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来。”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与幼儿的心理健康关系重大。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它具有群体性,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举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学
13、习如何参加小组,为同伴所接受;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如何正确对待发生的争吵和不同的意见,从而培养他们更好地考虑别人、克服自我为中心的能力。例4如:体育游戏“赛龙舟”,是由四个小朋友共同完成的。一人有节奏地敲出能振奋人心的鼓声,另外三人必须随着鼓点,一齐用力往前划。为了能把游戏玩好,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愿望,自愿地遵守规则,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因此,通过游戏,可以使幼儿学会分享、谦让、合作、互助,从而提高人际交往技能。游戏还可使幼儿通过假装和虚构的情境,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各种角色的扮演,可体验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感情,诸如
14、父母对孩子的爱心,医生对病人的关心,顾客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懂得人与人之间是需要理解和尊重的。这对幼儿日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七)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游戏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能给人带来欢乐、自由、满足及内心的平静与整个世界的安宁。他认为,一个能自动地下决心,并能痛快地坚持游戏,直到身体疲劳为止的儿童,必然会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有决心的人,会成为一个能为自己和别人幸福而自我牺牲的人。通过游戏,可有意识地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如对好动、稳定性差的幼儿,可安排他们在游戏中担任安静的角色(如医生、门卫、解放军战士、
15、交警等),让他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克制自己以逐渐控制原有冲动,培养其坚持性和较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中去做客,让他们和该区的幼儿交朋友;带他们去“商店”当顾客,购买商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带他们去“歌舞厅”唱歌,克服害羞的心理。还可让他们参加如“小剧场”等表演性的游戏,或在角色游戏中担任主要角色,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进而提高交往能力。游戏中,幼儿表现了自己影响和掌握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任务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游戏结束会的评价中,幼儿通过自我评价和听别人评价,可以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肯定,从而获
16、得自信。二 音乐游戏的特点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一) 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 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二) 音乐游戏除了 具有“音乐性”这一主要特点外,还应具有趣味性,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三) 音乐游戏还应具有创造性,在听音乐的同时,根据歌词的旋律、歌词的意境能动地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更好地诠释音乐。三 音乐游戏的应用
17、及效果在小学音乐中开展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仅需要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还要落实到课后练习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具体的知识点开展音乐游戏教学。5(一) 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音乐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意识,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率。小学音乐中的游戏教学主要是音乐游戏,学生通过玩游戏的形式来学习音乐知识,课堂氛围比较好,且具有相当强的趣味性。音乐游戏多种多样,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意志比较薄弱,所以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唱游”的形式。 “唱游”从字面理解,可以说是一种学生边唱边做律动的活动。律动就是随着旋律的节拍有规律的
18、表演优美动作。它可培养学生的美感与乐感。上课铃一响,孩子们在节奏明快、曲调优美的音乐中进入教师,此时他们的兴趣很容易激发出来,在教学中采用生活中常见的律动,比如各种动物的走路方式、叫声,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在一唱一动中,既学习了知识又玩了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能够收获一定的音乐知识,同时天真爱玩的天性也得到发挥。可以说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教学是促进音乐教学效果一个最为重要的措施。比如打枣这一选曲,歌曲的主要内容为爷爷与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场景,属于唢呐独奏。学生对唢呐这种器材可能不大了解,于是我就为学生展示这一种
19、乐器,同时根据学生的要求吹奏,比如小狗的叫声、小驴的叫声等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也达到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尝试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运用音乐游戏教学教学法,主要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把学生本来爱玩好动的天性引上学习轨道,让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二) 在课下活动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孩子的天性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课下活动中开展游戏教学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等,以此为根据编排音乐游戏。这不仅可以
20、扩展音乐教学的手段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深入生活,获得更多更直观的生活体验。讲解完课之后,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为学生编写简单的歌谣,并改进学生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演唱歌谣。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并且可以对歌曲的节奏有了更深地了解。(三) 做好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是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保证。伴随着音乐教学的改进,传统的教师灌输学生倾听的教育形式得到非常大的改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显。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要做好师生的互动,不仅能够促进师生情感还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森林的故事 不得了是一个音乐情景剧,在乐曲120 小节的末尾拍上都使用了八分休止符,整体比较欢快活
21、泼,如何让学生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是教学重点。可以为学生编排舞蹈,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各种小动物,另外一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当然教师也有角色,就是“森林的组织者”,小动物们要在组织者的指挥下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最后还要由组织者进行评判,选出最优秀的小动物。总之,小学音乐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趋势。6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孩子的天性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大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讲解小雨沙沙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获得对万物复苏的直观体会,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春季万物生长的视频,并简要解释雨
22、水对生命的重要性。随后,为学生编制简单的舞蹈,让学生扮演雨滴、小动物和小植物,伴随着音乐开展肢体活动,这样学生对小雨有了更为直观地了解,加深了学生对生命的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游戏不仅在儿童智力、社会性、情感和身体各方面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良好个性的产生和发展同样有着显著的影响,喜欢游戏、会游戏的孩子,往往情绪积极愉快,想象力灵活、丰富,交往主动、积极,语言丰富多样。健康心理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游戏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代替的功效。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把我们的孩子逐步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世纪的主人!总之,音乐游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趋势。参考文献:(1)艺术课程标准(2)走进新课程(3)中国音乐教育(4)中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