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2269793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二中学九年级语文 星星变奏曲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星星变奏曲作者简介江河,原名于友泽, 生于 1949年,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著有 诗集 从这里开始 。朦胧诗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诗歌流派,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 象征 的手法,不直接表现思想感情,而总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的表现经验等,所以被称作 “朦胧诗 ”。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等。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 1980年,也是诗人首次发表的诗作。 诗人经历了恶梦一样的 “ 文革 ” 十年, 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被毁灭,因此写下了此诗, 对“ 文革 ” 时代的黑暗进行揭露和反抗。表达对光明的渴望。关于 “文革 ”听读课文,赏析课文如果 大地的每

2、个角落 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 星星, 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1、诗歌开篇以一假设句引领第一节诗,给我们交代了一个怎样的现实环境?黑暗笼罩着大地。是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星星 ”在这里有何深刻含义?象征光明。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 诗 每一个字都是一颗 星 像 蜜蜂 在心头颤动 美好明亮甜蜜比喻第一次反问,展示了一个美好、甜蜜的理想世界。谁不愿意 ,有一个柔软的 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把夜晚的安宁、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 温柔如梦 的感觉。第二次反问展示了一个 夏夜般柔美 的理想世界。谁不喜欢 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 星星落满天空

3、 闪闪烁烁的声音 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 朦朦胧胧 生动地表现了光明的美好。“闪闪烁烁 ”是用来描写什么的?此处作者用来描写声音 ,是什么写法?通感是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例:A、 微风过处,送来屡屡 清香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 歌声 似的。( 嗅觉 移植为 听觉 )B、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 光与影 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阿玲上奏着的 名曲 。( 视觉 移植为 听觉 ) 视觉 运用 通感 的修辞手法这里是 视觉 移植为 听觉 ,以视觉感来突出对声音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真切感受。也就是说 “朦朦胧胧 ”的白丁香就像声音一样时

4、断时续、隐隐约约。诗人在这里又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世界?第三次反问,给我们一个 春天般温馨迷人的理想世界。第一节:由 “如果 ”引出一系列条件句,写出诗人所向往的 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那是一个富有诗意、像夏天般温柔、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1、比较一下两节诗之间的结构、句式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 句式相近第一节:谁还需要 谁还会 谁不愿意 谁不愿意 第二节:谁还需要 谁还会 谁愿意 谁愿意 肯定式否定式2、 什么叫变奏曲?音乐术语。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这首诗是借用此术语来说的,具体特征有以下两点: 围绕一个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 诗的上下两节结构相称,基本手法和用语相同或相

5、近如果 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1、 同样是交代现实环境,与第一节前四句相比有何不同?更加具体: 寒冷、寂寞2、如何理解 “ 寂寞地燃烧 ” ?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 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表达了作者面对黑暗现实虽然孤独、迷茫、失落,却 没有放弃寻找光明的希望。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在黑暗的社会现象中谱写自己的悲惨人生暗喻 。表明” 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和孤寂。第一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苦难。

6、谁愿意 ,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 瘦小的星残酷的社会无情地摧残着人们渺茫的希望, 像星星一样地陨落。第二次反问,写出现实世界的寒冷。渺茫的希望谁不喜欢 飘动的 旗子 ,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 星星 疲倦了的时候 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第三次反问,表现诗人为追求光明而献身的决心。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自由第一节: 由 “如果 ”引出一系列条件句,写出诗人所向往的 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 那是一个富有诗意、像夏天般温柔、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第二节 由对光明的向往 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情景也由温馨美好 转为寒冷严酷。主题变奏1、 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象征着 光明 ,象征着 美好的事物 ,表达了他 对光明的渴望。2、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全诗表达了对黑暗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迷茫失落而又不失坚定的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