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 罐 法,古称角法,又称吸筒法。它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其中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而产生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的方法。,(一)、罐的种类1.竹罐2.陶罐,竹罐,陶罐,3.玻璃罐,4.抽气罐 5.角制罐,(二)火罐法的原理和机理,1.火罐法的原理利用燃烧时的或的热力排出罐内的空气,形成负压,将罐吸在皮肤上。 (1)中医原理 (2)西医原理,(三)、罐的吸附方法 1.火吸法 (1)闪火法 (2)投火法 (3)滴酒法 (4)贴棉法 (5)架火法 2.水吸法 3.抽气吸法,闪火法,投火法,贴棉法,滴酒法,(四)、拔罐方法,1.留罐法 2.走
2、罐法 3.闪罐法 4.刺血拔罐法 5.留针拔罐法 6.药罐,留罐法,走罐法,刺络拔罐,针罐法,(五)起罐,一般先用一手夹住罐子,另一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轻轻下按皮肤,使空气透入罐内,吸力消失,罐子自然脱落。,(六)拔罐的作用和适应症,适应症: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腰背痛等。还可用于感冒、痰饮、咳喘、胃脘痛。 此外,痈疽疮疡初起未溃、虫蛇咬伤等也可用拔罐法。,作用: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 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七)注意事项,1 拔罐时要选择适当体位和肌肉丰满的部位。若体位不当,移动或骨骼凹凸不平,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拔罐时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
3、选择大小适宜的罐,操作时必须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 3 用火罐时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皮肤起水泡时,水泡勿需处理,仅敷以纱布,防止擦破。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4 皮肤有过敏、水肿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和孕妇的腹部,亦不宜拔罐。 5 拔罐时应注意防火。,耳穴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黏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埋豆法,一、评估 1、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3、心理状况。,耳穴埋豆,二、目标
4、1、调节脏腑功能,增强病人体质。 2、调节病人心态。 3、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耳穴埋豆,耳穴埋豆,三、告知 1、治疗前不宜空腹。 2、胆石症患者取右侧卧位,冠心病取正坐位,泌尿系结石取病侧在上方的侧卧位等。,耳穴埋豆,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皮肤消毒液,棉球,探棒,棉签,镊子,胶布,弯盘等。,耳穴埋豆,五、操作流程 1、备齐物品,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2、取合理、舒适体位,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棒由上而下在选区内找敏感点。,耳穴埋豆,耳穴埋豆,3、再次核对穴位后,用皮肤消毒液擦拭。将中药王不留行籽贴于小胶布中央,对准耳穴贴紧并稍加压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贴后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12分钟,每次贴压后保持37天。,4、整理床单,合理安排体位。 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耳穴埋豆,耳穴埋豆,六、注意事项 1、贴压处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耳穴埋豆,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者及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耳穴埋豆,6、根据不同病症采用相应的体位。,耳穴埋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