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孟子的读后感.docx

上传人:Judejasmine 文档编号:22655142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孟子的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孟子的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孟子的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2孟子的读后感孟子的读后感中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化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为此我为大家细心举荐一些孟子的读后感的优秀例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孟子的读后感篇1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渐渐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信任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明显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明显,一片羽毛举不起来

2、,是因为不愿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愿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愿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相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简单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译: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能让人不服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阔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

3、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始终持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孟子中有很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专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这句知看似现在的社会分工关系。想想看,远在古代的人就能

4、有这种思想,能让人不钦佩吗?孟子的读后感篇2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相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刺眼的光线。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将来,故有;杀身成仁;、;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会,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行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

5、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日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犹如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相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相识,可让孟子如一娴熟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困难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常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当今闻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索;,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

6、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出现的空中楼阁的追逐中去。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赐予一发挥才能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决,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概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经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

7、最终,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孟子的读后感篇3最近,笔者通读了我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孟子一书,颇有些感想。孟子一书的内容,总起来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仁政;。大多数的篇章就是讲什么是;仁政;,如何才能实现;仁政;。当然,还有关于修身、学问和教化等方面的内容,暂不探讨。什么是;仁政;?孟子在书中并未加以说明。但从孟子?梁惠王章句等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关于仁政的某些观点。你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食,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亡。;、;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愿藏于其市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愿出于其路矣。跟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民为贵,社稷次这二,君为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说究竟,仁政也是两个字:;

9、保民;。作者并椐此得出结论:仁者无敌。应当说,孟子的;仁政;观点,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历代统治者奉为经典,并被当作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长期处于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但是,为什么;仁政;说并未能让历代统治者真正去实现;仁政;,更多的时候,老百姓依旧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关键是;仁政;说只是提出了或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妙蓝图,但未从制度层面解决封建社会存在的弊端。从这个方面说,孟子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们。从中国历史上看,真正能实行仁政的君王有几个?汉朝有汉高祖、汉文帝、景帝而已。就连汉武帝我看都还算不上是好皇帝,虽然有人把他吹上天去。唐朝也就高祖、太宗时期尚可称

10、得上是仁政,则天和玄宗时虽然出现了盛世,但那是因为祖宗给他们打下基础,他们在不少方面都还算不上仁政,就连个人生活作风都还存在许多问题,就别说任用奸佞和酷吏了。宋朝基本上就没有能称得上施行仁政的皇帝,连太祖和神宗都说着吧,他们的积分也还不够。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对其他民族是严防死守,倍加卑视。或许只有世祖还有点仁政的意思,还算干了点人事。明朝从朱元璋起先就一个劲的加强封建统治,杀人如麻,哪里还有仁政的意思。特殊是这老东西当他读到孟子里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时候,认为这哪里是臣子说的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并说;倘此老在今日,岂可免我一刀。;并下令将孟子从文妙殿

11、里逐出!此后的建文帝软弱,成祖暴戾(这老兄除了叫人修了永乐大典外,他搞的瓜蔓抄、诛十族、厂卫特务机构等基本上空前绝后了。)其后的皇帝们昏庸的昏庸,荒淫的荒淫,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那么,清朝呢?清朝出了康乾盛世,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就这两朝来看也算不是实行了仁政。鞑子皇帝是异族入主,对汉人是很不信任的。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制造了一个的文字狱就是明证。当然这两个老头在位时多少干了些人事。可以说,;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历代统治者的心中就根本没树立起来,这与每个皇帝的素养和封建制度亲密相关。而老百姓的日子正象元人的杂曲里说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往来文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