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6443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法理学》考试大纲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法理学考试大纲、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考试内容一、考试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法理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 、 “领会” 、 “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

2、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 绪论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学的概念与体系一、法学的概念二、法学体系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法理学名称的由来二、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三、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四、法理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第三节 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19 世纪以前法学理论的发展二、法理学学科的形成与法理学流派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四、当代法理学面临的问题第四节 法理学的意义与方法一、法理学的意义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一 法理学的概念1、识记: (1)法理学学科名称

3、的演变; (2)法学。2、领会: (1)法学的研究对象; (2)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 法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识记: (1)法学产生的条件; (2)法理学产生的条件。2、领会: 概括地了解资产阶级法理学发展过程中各个法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和基本观点。3、应用: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和资产阶级法理学有哪些原则区别。2三 法理学的地位1、识记:(1)法学体系; (2)法学体系的划分2、领会:学习法理学对所有法律专业学生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法理学课程对法律职业者和法律实践的特殊意义。四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识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法学自身的方法论的相互关系。2、领会:社会调查的

4、方法;历史考查的方法;分析和比较法律的方法;系统研究的方法。3、应用:在我国,繁荣和发展法理学,必须遵循哪些研究思路。第一编 法的概念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现象与本质的概念一、 法的词源与词义二、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含义第二节 法的层级本质一、法的初级本质:国家意志性二、法的二级本质:阶级意志性三、法的终极本质:物质制约性考核要求一 法的词源与词义1、识记: (1)狭义的法律; (2)国家制定和认可; (3)法律普遍适用性。2、领会: 法律的基本特征。 二 法的现象与本质的含义1、识记:(1)法律现象; (2)法律本质。2、领会:法律本质的三个层级3、应用:(1)法律反映统治

5、阶级的意志和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2)法律的物质制约性和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的关系。 第三章 法的价值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一、法的价值的含义二、法的价值与法的作用三、法的价值与法的功能第二节 法的基本价值一、秩序(一)秩序对人类的价值意义(二)秩序是法律的基础价值二、效益(一)作为法的价值的效益3(二)法对效益的价值意义三、自由(一)作为法的价值的自由(二)、法律对自由的保障作用四、平等 (一)平等的含义(二)平等和法律的价值关系五、人权(一)人权及其法律化(二)法律人权的基本内容六、正义(一)正义是法律的先导(二)法律的正义意义第三节 法的价值冲突一、法的价值冲突的结构二、法

6、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第四节 法的价值判断一、 法的价值判断的含义二、法的价值判断与法的事实判断考核要求一 法律价值概念1、识记: (1)价值; (2)法律价值; 2、领会: (1)法律价值与法的作用; (2)法律价值与法的功能。 3、应用: 具体分析法律价值属性。二 法律与秩序1、识记: (1)社会秩序; (2)法律秩序。2、领会: (1)法律秩序的实现; (2)法律秩序和社会秩序。 3、应用: 把握法律秩序和社会改革的相互关系。三法律与效益1、识记: (1)效益;(2)法律的效益价值2、领会: 法对效益的价值意义:3、应用:如何确保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四 法律与自由1、识记: (1)自由;

7、(2)自由与权利、权力。 (3)法律与自由2、领会: (1)法律自由价值的表现; (2)法律体现自由。 3、应用: 具体分析法律为什么要限制自由?五 法律与平等41、识记: (1)平等2、领会:平等和法律的价值关系六法律与人权1、 识记: (1)人权(2)人权的基本内容2、 领会:(1)人权的法律化法律与正义1、识记: (1)正义; (2)正义的是法律的先导; 2、领会: 法律与正义的相互关系。 法的价值冲突1、识记: (1)法的价值冲突的结构2、领会: 法的价值冲突的解决原则法的价值判断1、识记: (1)法的价值判断的含义2、领会: 法的价值判断与法的事实判断第四章 法的特征、要素与程序考核

8、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特征一、国家创制性二、特殊规范性三、普遍适用性四、国家强制性第二节 法的要素一、法律规则二、法律原则三、法律概念第三节 法的程序一、法的程序的意义二、法的程序的分类三、法的程序的设定原则考核要求一 、法律特征1、识记: (1)法律制定 (2)国家认可2、领会: 法律的基本特征。 5二、法的要素1、识记: (1)法律规则; (2)法律原则; (3)法律概念的种类。2、领会: (1)法律规则的功能;(2)法律原则的分类;(3)法律原则的作用三、法的程序1、识记: (1)法的程序(2)法的程序的分类2、领会: (1)法的程序的分类(2) 法的程序的设定原则第五章 法的功能与作用考核

9、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功能与作用的概念一、法的功能的含义二、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第二节 法的规范功能一、指引功能二、评价功能三、预测功能四、强制功能五、教育功能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一、法的经济作用(一)确认经济制度(二)调整经济关系(三)促进经济发展二、法的政治作用(一)法确认国家制度,是国家制度存续的保障(二)法组织国家机构,是国家机构运行的根据(三)法确立社会民主,是社会民主存在的保证(四)法调整对外关系,是国家主权独立的保障三、法的文化作用(一)促进科技文化事业进步(二)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四、法的社会公共事务作用第四节 正确认识法的功能与作用一、法的功能、作用与法律无用论二、法的功能、作用与

10、法律万能论考核要求一、法的功能与作用1、识记: (1)法的功能(2)法功能的特点2、领会:法的功能与法的作用的区别二、法律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61、识记: (1)法律规范作用; (2)法律社会作用; (3)强制作用的对象2、领会: (1)规范作用的种类;(2)阶级统治作用的表现;(3)社会管理作用的表现。3、应用: 法律规范作用与法律社会作用的关系。第六章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与经济一、法与经济基础二、法与生产力三、法与经济运行方式第二节 法与政治一、政治对法的主导作用二、法对政治的制约作用 第三节 法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二、法对科学技术的作用考核要求一、法律与经济的

11、关系1、识记: (1)经济基础决定法律; (2)法律反作用经济基础。 2、领会: 法律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3、应用: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二、法律与政治的关系1、识记: 政治。 2、领会: 统治阶级的政治对法律的主导作用。3、应用: 把握法律对政治的制约作用的表现。三、法律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识记: 科学技术。 2、领会: 法律对科学技术的作用。3、应用: 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法律的重大影响。第七章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与道德一、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二、法与道德的异同三、法与道德的相互作用第二节 法与习俗一、法与习俗的一般关系二、法与习俗的异同7三、法与习俗的

12、相互作用第三节 法与宗教规范一、法与宗教规范的一般关系二、法与宗教规范的异同三、法与宗教规范的相互作用第四节 法与政策一、法与政策的一般关系二、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异同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相互作用考核要求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1、识记: (1)道德; (2)社会主导道德与法律的共同性。 2、领会: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3、应用: 把握法律与道德的相互作用。二、法律与习俗的关系1、识记: (1)习俗; (2)社会习俗与法律的共同性。 2、领会: 法律与习俗的区别。3、应用: 把握法律与习俗的相互作用。三、法律与宗教规范的关系1、识记: (1)宗教规范; (2)政教合一国家宗教与法律的关系。 2、领会:

13、法律与宗教的区别。3、应用: 把握法律与宗教的相互作用。四、法律与政策的关系1、识记: (1)政策; (2)国家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2、领会: 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区别。3、应用: 把握社会主义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相互作用。 第二编 法的演进第八章 法的演进概述考核知识点第节 法的演进的阶段一、法的演进阶段划分二、法的演进的式样第二节 法的演进的动因一、法的演进的经济动因二、法的演进的政治动因三、法的演进的文化动因 第三节 法的未来发展一、 “法的消亡”理论二、法的演进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三、法的未来演进的趋势8第四节 法律与网络空间一、网络空间的边界二、网络化与隐私权三、网络交易的法律问

14、题四、网络空间的其他法律问题考核要求、法的演进的阶段1、识记: 法的历史类型2、领会:法的演进的式样二、法的演进的动因1、领会:法的演进的动因三、法的未来发展1、领会:(1)法的演进所面临的时代问题(2)法的未来演进的趋势四、法律与网络空间1、识记:网络化与隐私权2、领会:网络交易的法律问题第九章 法的起源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原始人的社会规范一、禁忌 二、图腾崇拜三、复仇四、其他的氏族习惯第二节 法起源的原因与过程一、法起源的原因二、法起源的过程与形成的标志三、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第三节 法起源的形式和规律一、法起源的不同形式二、法起源的一般规律考核要求一、 原始人的社会规范1、识记:(1) 禁忌

15、 (2)复仇二、法起源的原因与过程1、领会:(1) 法起源的原因 (2)法起源的过程与形成的标志(3)法与氏族习惯的区别三、法起源的形式和规律1、领会:(1) 法起源的不同形式 (2) 法起源的一般规律第十章 资本主义法9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前资本主义法一、奴隶制法及其特征二、封建制法及其特征第二节 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一、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二、资本主义法的产生与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三、资本主义法与以往私有制社会的法的继承关系第三节 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一、资本主义法的本质二、资本主义法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资本主义法制、资本主义法制的概念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制三、现代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制二 前资本

16、主义社会法律考核要求一、前资本主义法1、识记: (1)奴隶制法律特征;(2) 封建制法律特征 二、资本主义社会法律1、识记: (1)资本主义法律本质; (2)资本主义法治原则的内容。 2、领会: (1)资产阶级人权原则; (2)资本主义法治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3、应用: 资本主义法律与以往的剥削阶级法律有什么不同之处?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一、社会主义法产生的一般规律二、新中国法产生的历史特点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特征一、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法的特征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法的产生1、识记: (1)社会主义法律产生的规律;(2) 新中国法律产生的特点

17、。 2、领会: (1)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则。103、应用: (1)把握社会主义法律共同意志的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2)社会主义法律的人权原则和资产阶级的人权原则有哪些区别?第十二章 法的传统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与文化一、法的传统与法律文化二、中国法的传统和法律文化第二节 法律意识一、法律意识的概念二、法律意识的结构三、法律意识的分类和作用第三节 法系一、法系的概念二、两大法系的概念与形成三、两大法系的区别考核要求一、法与文化1、识记: (1)法传统 (2)法文化2、领会: (1)中国古代法传统的表现 (2) 现代中国法律文化的渊源二、法律意识1、识记: (1)法律

18、意识 (2) 法律心理 (3) 法律观念2、领会:法律意识的分类和作用三、法系1、识记: (1)法系 (2) 民法法系 (3) 普通法系2、领会:两大法系的区别第十三章 法的现代化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现代化概述一、法的现代化的概念二、法的现代性因素三、法的现代化与传统第二节 中国法的现代化一、法的现代化的模式二、中国法的现代化及其特点考核要求一、法的现代化概述1、识记: 法的现代化 112、领会: (1)法的现代性因素 (2) 法的现代化与传统二、中国法的现代化1、识记: (1)内发型法的现代化 (2) 外源型法的现代化2、领会: (1)外源型法的现代化的特点 (2) 中国法的现代化及其特点

19、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概念一、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概念比较二、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概念的演进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一、社会主义民主的含义二、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考核要求一、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概念1、识记: (1)法制 (2) 法治2、领会: 社会主义法制和法治的概念比较二、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1、识记:社会主义民主2、领会:社会主义法制与民主的关系三、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识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领会: (1)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制度条件 (2)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的思想条件第三编 法的创制第十五章 法的制定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制定的含义一、法的制定的概念二、法的制定形式的演变 第二节 法的制定的原则一、法的制定的一般原则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立法体制、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一、立法体制二、立法程序三、立法技术考核要求一、法的制定的含义121、识记: 法的制定2、领会:法的制定具有以下特征二、法的制定的原则1、识记:立法原则2、领会:中国法制定原则三、立法体制、立法程序与立法技术1、识记: (1)立法体制 (2)立法程序 (3)立法技术2、领会:(1)立法技术的意义 (2) 立法程序的特点 (3) 我国的立法程序第十六章 法律规范与

21、法律体系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律规范一、法律规范的概念二、法律规范的结构三、法律规范的分类第二节 法律部门一、法律部门的概念二、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和原则第三节 法律体系一、法律体系的概念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第四节 公法与私法一、公法与私法划分的标准二、公法与私法的发展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考核要求一、法律规范的概念1、识记: (1)法律规范 (2)法的概括性(3)行为模式; (4)法律后果。(5)授权性规范 (6)义务性规范。2、领会: (1)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性(2)法律规范三要素的相互关系。(3)划分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的意义3、应用: 分析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

22、范的不同点。二、法律部门1、识记: (1)法律部门 (2)法律制度 2、领会: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3、应用: 分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构成。三、法律体系概述1、识记: (1)法律体系 2、领会: 法律体系的特点。四、公法与私法1、识记:公法与私法2、领会:公法与私法的发展3、应用: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和当代中国法治建设13第十七章 法的渊源与法的分类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一 法的渊源的概念二、法的渊源的种类三、法的渊源的演进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一、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二、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三、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与系统化第三节 法的分类一、成文法与不成文法 二、实体法与程

23、序法 三、根本法与普通法四、一般法与特别法五、国际法与国内法考核要求一 法的渊源概述1、识记: (1)法的渊源 (2)法的形式2、领会: 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3、应用: 研究比较法的渊源不同的含义。二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的种类1、识记: (1)成文法 (2)判例法 (3)习惯法(4)法律汇编 (5)法律编纂 (6)法律清理2、领会: (1)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种类及其特点(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三种方式的区别。3、应用: (1)分析不同的法的渊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2)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的意义。三、法的分类1、识记: (1)成文法(2)不成文法 (3)实体法( 4)程序法 (5)一般法

24、(6)特别法2、领会:根据法的内容对法进行的分类第十八章 法的效力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效力的概念一、法的效力的含义二、 法的效力的来源和条件三、法的效力层次和原则第二节 法的效力范围一、法的时间效力二、法的空间效力三、法的对人效力四、法对事的效力14考核要求一 法律效力概述1、识记: (1) 法律效力(2)宪法至上原则2、领会:法的有效条件3、应用:法的效力层次和原则二、法的效力范围1、识记: (1) 法的对人效力 (2) 法的空间效力 (3)法的时间效力 2、领会: 法律溯及力在不同法律规定中的表现。3、应用:法律规范对事的效力应遵循的原则第四编 法的实施第十九章 法的实施概述考核知识点第

25、一节 法的生成一、法的生成的概念二、法的生成的特征第二节 法的实效一、法的实效的概念二、法的实施的产生条件第三节 法的实现一、法的实现的概念二、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考核要求一、法的生成1、识记: 法的生成2、领会:法的生成的特征二、法的实效1、识记: (1)法的实效(2)法律效益2、领会: 法的实施的产生条件三、法的实现1、识记: (1)法的实现(2)法的遵守(3)法的执行(4)法的适用2、领会:(1)法的实现的意义(2)法的实现大体经过过程3、应用: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第二十章 法的适用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征一、法的适用的概念二、法的适用的基本属性第二节 法的适用的形式一、执法二

26、、司法三、仲裁15第三节 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一、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二、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考核要求一、法的适用的概念与特征1、识记:法的适用2、领会:法的适用的基本属性二、法的适用的形式1、识记: (1)执法(2)司法(3) 仲裁2、领会:(1)执法的特征(2)司法的特征(3) 仲裁的特征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领会: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2、应用: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第二十一章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一、法律解释释义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三、我国法律解释权限的划分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二、合理性原则三、法制统一原则四、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第三节

27、 法律解释的方法一、一般解释方法二、特殊解释方法第四节 法律推理一、法律推理的概念和研究意义二、形式推理三、辩证推理考核要求一 法律解释概念1、识记: (1)法律解释 (2)立法解释 (3)司法解释2、领会: 法律解释的必要性和意义。二、法律解释的原则2、领会:法律解释的原则三、法律解释的方法1、识记: (1)语法解释 (2)逻辑解释 (3)目的解释 (4)历史解释四、法律推理1、识记: (1)法律推理(2)形式推理(3)辩证推理162、领会:法律推理的研究意义第二十二章 法律关系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种类一、法律关系概念和理论的发展二、法律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三、法律关系的种类第二节

28、 法律关系主体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和种类二、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一、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概念二、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分类三、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联系第四节 法律关系客体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第五节 法律事实一、法律事实的概念二、法律事实的种类考核要求一 法律关系的概念1、识记: (1) 法律关系 (2) 社会关系2、领会:(1) 法律关系的特征(2)法律关系的种类二 法律关系的主体1、识记: (1) 法律关系的主体 (2)权利能力 (3)行为能力2、领会: 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3、应用:(1)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区别(2)权利能力和权利的关

29、系。三、法律关系的内容1、识记: (1)法律权利(2)法律义务(3)绝对权利义务(4)相对权利义务2、领会: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相互联系四、法律关系客体1、识记: 法律关系的客体 2、领会: 法律关系的客体的种类。3、应用: 不同法律制度中的客体的范围。五、法律事实1、识记: (1) 法律事实 (2)行为 (3)事件2、领会: 法律关系的运行的原因和条件3、应用:分析具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过程。17第二十三章 守法与违法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守法一、守法的含义二、守法的要求第二节 违 法一、违法的含义二、违法的构成三、违法的种类第三节 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综合治理一、违法行为的预防二、社会治

30、安综合治理考核要求一 守法1、识记: (1) 守法 (2) 守法的构成要素 2、领会: 守法的意义。二、违 法1、识记: (1) 违法 (2)违法的构成2、领会:违法的种类三、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综合治理1、领会:(1)违法行为预防的意义和可行性(2)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律责任一、法律责任的概念二、法律责任的种类三、法律责任的归责与免责第二节 法律制裁一、法律制裁的概念二、法律制裁的种类考核要求一 法律责任1、识记: (1) 法律责任 (2) 2、领会: (1)法律责任特征 (2)法律责任种类3、应用: (1)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2)法律责任的免责原则

31、二、法律制裁181、识记: (1)法律制裁 (2)行政处罚 (3)行政处分 2、领会: 法律制裁的种类/3、应用: 违宪制裁的实施机关和违宪制裁的方式。第二十五章 法律监督考核知识点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功能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的目的第二节 法律监督的构成一、法律监督的主体二、法律监督的客体三、法律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 法律监督体系一、国家的法律监督二、社会的法律监督考核要求一 法律监督的概念与功能1、识记: 法律监督 2、领会: 法律监督的目的二、法律监督的构成1、识记:法律监督的构成。三、法律监督体系1、识记: (1)国家监督 (2)社会监督2、领会: (1)国家法律监督的种

32、类; (2)社会监督的种类。3、应用: 国家监督在法律监督体系中的重要性。 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I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试右满分为 100 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2试卷内容比例:绪论部分占 10,第一编占 30,第二编占 20,第三编占20,第四编占 20。3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占 20,非选择题占 80。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为 30、50、20。参考书目张文显主编:法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葛洪义主编:法理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沈宗灵主编:法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V题型示例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请在每小题中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9的答案)1、不属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的要素是什么( )a、假定条件 b、行为模式 c、法律条文 d、法律后果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法律 三、简答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1法学形成的标志四、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法律的有效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