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05 年度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申 报 表推 荐 学 校 : 暨 南 大 学 所 属 院 系 : 理工学院 课 程 名 称 : 高分子化学 课程层次(本/专):本 科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化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课 程 负 责 人: 张子勇 申 报 日 期: 2005 年 6 月 12 日 广东省教育厅 制2填 写 要 求一、 请严格按表中要求如实填写各项。二、 申报表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同一词时可以使用缩写。三、请以 word 文档格式填写表中各栏目。四、凡涉密内容不得填写,需要说明的, 请在本表说明栏中注明。凡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
2、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31. 课程负责人 1情况姓 名 张子勇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49 年 11 月 2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教授 电 话 85228321 学 位 博 士 职务 研究生部 主任 传 真 85220048所在院系 理工学院材料系 E-mail 1-1基本信息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广州石牌暨南大学化学系(510632)1-2教学概况近 5 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周学 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 5 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 课程 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年限、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 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
3、起作用)(不超过 5 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 、时间)(不超过 10 项);获得的教学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 5 项)一、讲授的主要课程1、高分子化学(含实验),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 (平均) 5 学时/ 周,6 届,240 人2、高分子合成材料与应用(含实验), 专业基础, (平均) 5 学时/ 周,5 届172 人3、高分子与现代生活,晚选课,2 学时/周, 2 届 112 人4、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课,3 学时/周,5 届 23 人5、高分子液晶,硕士研究生学位课,3 学时/周,
4、6 届 30 人6、高分子气体分离膜,硕士研究生学位课,3 学时/周,6 届 18 人7、功能高分子,硕士研究生学位课,3 学时/周, 1 届 21 人8、高性能材料与人工器官,博士研究生学位课,2 学 时/ 周,1 届 1 人二、承担的实验性教学1、实验课人数:10 届 382 人;2、本科毕业论文,4 届 10 人三、主持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41、高分子化学中的自由基聚合,省高教 厅“151 工程”CAI 课题(编号:2002),课题负责人,已完成四、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1. 张子勇,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自由基寿命之间的关系, 高分子通 报 ,2002, 4: 47-52
5、2. 谢思娟,张子勇,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二),丘仲兴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8, 76-78五、获得教学表彰/奖励1 郭书好,张子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广 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二获奖人),2004 年;2 张子勇,高分子化学中的自由基聚合,教育部电教办“ 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 优秀 奖;3 郭书好,张子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暨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获奖人),2004 年;4 张子勇等,高分子化学中的自由基聚合,省教育厅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奖二等奖;5 张子勇,高分子化学,获暨南大学 20
6、03 年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近 5 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 课题级别、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 5 项);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 10 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 /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 5 项)、 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本人承担任务或排序人工肺用高透氧性中空纤维涂覆膜的研究 省科委 20052006 负责人具有促进气体输送功能的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的设计与研究市科委 20042005 负责人新型梳型表面活性剂设计及超临界 CO2连锁聚合研究(
7、021198) 省科委 2003 2004 主持人51-3学术研究含热敏液晶微胶囊的水性显色示温材料及相关理论的研究(1999-J-004-01) 市科委1999 2001 主持人离聚体形态结构的新模型及富氧膜设计(970028) 高教厅1997 2000 主持人二、发表的学术论文:1. 张子勇,饶华新,含钴离聚体膜对 CO2 的促进输送, 暨 南大学学 报 (核心),2005, 第 3 期2. 张子勇,饶华新, 新型交 联剂的合成及硅橡胶杂化膜的富氧性能, 膜科学与技术 (核心),2005,第 3 期3. 余祥正,张子勇,新型环状结构前驱体的合成及杂化涂料的制 备, 涂料工 业(核心),20
8、05,35(3):10124. 张爱丰,张子勇,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在超临界 CO2 总 的接枝聚合, 高分子学报 (核心),2004,2292295,(SCI 收录)5. 龚亚峰, 张子勇, 聚丙烯和马来酸酐苯乙烯在超临界 CO2 中的双组分接枝, 应 用化学 (核心), 2004, 21(9):6. 张爱丰,张子勇,聚丙烯与马来酸酐在超临界 CO2 总 的接枝聚合, 高分子学报 (核心),2004,2292295(SCI 收录)7. Zhang Ziyong , Facilitated oxygen transport in a novel silicone polymer membrane
9、containing carboxylic cobalt groups, J. Appl. Polym. Sci.,2003, 90(4):10381044,(SCI 收录)8. 张子勇,刘宗华,新型含钴硅橡胶膜的富氧性能(研究快 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 报 (核心),2003,24(3):562564,(SCI 收录)9. Zhang Ziyong, Permeability and Morphology of Poly(cis-butadiene) /Ester-ether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Membranes, J Polym Sci; Part B: P
10、olym Phys, 2000, 38, 1833-1940,(SCI 收录) 10. Zhang Ziyong, Lin Shangan, Oxygen / nitrogen transport in ionomer composite membranes containinga cobalt Schiff base complex, J. Appl. Polym. Sci. 1999, 74, 1071-1077,(SCI 收录)11. Zhang Ziyong, Lin Shangan, Oxygen enrichment properties of a family of polyme
11、r composite membranes blended with a liquid crystal with dual-mesophase, Polymer, 1996, 37(15), 3455,(SCI 收录)12. Zhang Ziyong, Lin Shangan, Facilitated oxygen transport in an ionomer membrane containing cobaltous ions, Macromol. Rapid Commun., 1995, 26, 927,(SCI 收录)13. 张子勇,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自由基寿命之 间的关系, 高
12、分子通 报 ,2002, 4: 47-5214. 刘宗华,张子勇,小分子添加剂在气体分离膜中的应用 进展, 高分子通 报 ,2001, 4: 636815. 陈燕琼,张子勇,丙交酯的制备及纯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19(2): 52-5616. 张子勇,顺丁橡胶与液晶共混复合膜的 CO2 渗透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核心),2000, 16(4), 96-99 17. 张子勇,橡胶/液晶复合膜的形态结构与透气性能, 膜科学与技 术 (核心),2000, 20(4), 96-99 618. 张子勇,刘宗华,高乙烯基硅橡胶室温硫化膜的富氧性能, 膜科学与技 术 (核心),20
13、01,21(5): 29-3219. 张子勇,林尚安,分子中部含齐聚氧化乙烯单元的酯-醚 液晶, 高等学校化学学 报 (核心), 1999, 20(8), 13071311,(SCI 收录)20. 张子勇,林尚安,三元乙丙橡胶磺酸钴离聚体膜的富氧性研究, 高分子学 报(核心),1997, 1, 5521. 张子勇,林尚安, 顺丁橡胶/ 酯- 醚液晶复合膜的富氧性能研究, 高等学校化学学 报 (核心),1996, 4, 659,( SCI 收录22. 张子勇,贾德民,含有氧化乙烯端基的酯-醚液晶的合成, 华 南理工大学学 报(核心),1996, 12, 26,(EI 收录)23. 张子勇,林尚安
14、,有机金属络合物用于富氧膜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通 报 (核心),1994, 4, 20024. 张子勇,刘宗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2134785. 9(已授权)25. 张子勇,陈燕琼,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02134786. 7(2004. 3. 31 公开)26. 张子勇,饶华新,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51858. 7(2005. 6. 8 公开)27. 张子勇,余祥正,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410051859. 1(1)课程负责人指主持本门课程建设的主讲教师。72. 教学队伍情况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 月 职 称 学科专业 教学承担工作张子勇 男 1949.11
15、教授,博士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课程建设总设计、理论及实验教学周长忍 男 19575 教授,博士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协助设计与协调、理论及实验教学容建华 女 1972.6 副教授,博士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协助设计与协调、理论及实验教学 罗丙红 女 1975.5 讲师,博士 高分子化学物理协助设计与协调、理论及实验教学2 - 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李立华 女 1977.3 讲师,博士 高分子化学物理协助设计与协调、理论及实验教学2-2教学队伍整体情况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 龄结构、 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 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主要成员的教学经历、年 终考核成绩以及中青年教 师培养计划与
16、效果。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其中正教授占 40%(2 人)、副教授 20(1 人)、讲师 40%(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 100%(5 人)。教师平均年龄 38 岁。实验课 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约为 1:12张子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讲“高分子化学”、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 “高分子与现代生活”和硕士学位课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高分子液晶”、“ 功能高分子 ”和“高分子气体分离膜” 等。曾获暨南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周长忍: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相关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与科研。在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方面承担了多项国家
17、基金项目。容建华: 博士,副教授。1995 年于河北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 年于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8位,2002 年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 年 3月到暨南大学化学系工作,现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材料化学教学。 罗丙红: 博士,讲师。1998.92003.6 于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攻读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合成及改性。2003 年 7 月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担任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功能材料两门本科生主要课程的教学任务。 李立华: 博士,讲师。暨南大学
18、生物医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主要为生物医用高分子的合成及改性。暨南大学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工作。化学系十分重视中青年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高分子教学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技术培训;组织教学讨论、互相听课,开展教学研究, 团结合作申报各类科研 项目。目前已形成一支高学历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教学中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评估中,教师均获得过优良。2-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队伍教研活动涉及的领域、提出的教改 项目和措施、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取得的教改成果;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改教研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与级别、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十项)(不含第
19、一署名人 为课程负责人的成果);获得的教学研究表彰/奖励(含 奖项名称、授予 单位、时间、署名次序)(不超过五项)。近 5 年来教学研究与改革涉及的领域一、积极开展教学研究1. 撰写理论教学论文在高分子化学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动力学链长、聚合物平均分子量和自由基寿命三个概念涉及的复杂的公式推导,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9时存在困难。为此,申请者将三个概念都进行详细讨论, 举例加以说明,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教科书上没有的一个动力学链长和自由基寿命之间简便的关系式,并将这些内容撰写成 “动力学链长 、平均分子量和自由基寿命之间的关系” 论文。论文赢得审稿人的好评 ,在高分子界有影响的刊物高分子通报上发表
20、,作为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2. 撰写实验教学论文将开展实验教学与管理的经验,撰写成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论文,从三个方面探 讨了实验教学对开展创新教育的影响。内容包括:创造优越的实验环境、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设综合性的设计实验对创新教育的影响。 论文发表在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二)上。二、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进行实验教学改革,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和方法,而且也必 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高分子实验教学中,通 过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熟悉 实验 装置和操作,而且引导学生观
21、察实验现象,培养 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入较新的实验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基于 这些指 导思想,重新编写了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实验讲义。该实验讲义具有以下特点:1. 聚合反应类型全面高分子实验内容的选择,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考 虑到涉及不同聚合10反应机理的聚合类型。新实验讲义包含了主要的聚合机理和类型,如:连锁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逐步聚合(熔融缩聚、界面缩聚、低温 缩聚)高分子的化学反应等。2. 实验结果可得到具体产品,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从高分子材料的角度考虑,希望通过高分子实验,得到一些高分子的具体产品,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编实验讲义时
22、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该讲义中通过实验可得到众多的高分子材料,如玻璃钢、有机玻璃板、泡沫塑料、尿醛树脂胶粘剂、白乳胶、高吸水剂等。3. 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如高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可用于保水剂、妇女儿童卫生用品。但一般制备方法步骤多, 时间长,难以开设 成实验 。本人将自己的省级鉴定的科研成果,编写成“高温快速法制备高吸水树脂”,在 4 个学时的实验中,使学生得到大众用途的高吸水树脂。又如,离聚体是一类含金属离子的特殊高分子,多出现与研究论文中。本人根据自己博士论文的研究结果, 编写了“EPDM 磺酸钴离聚体的制备”,加深学生 对离聚体的认识。4.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内容1
23、1在实验教学中如发现问题,进行不断完善。例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合成和玻璃钢制备” 实验 ,采取的是熔融缩聚反应 ,但 发现在反应后期,大多数学生的反应产物颜色较深,质量不易控制,而 产物对下一步制备玻璃钢的实验不利。为此, 经过进一步查阅资料和几次 试验, 对实验过程和操作条件加以改变,将聚合方法从熔融 缩聚改成溶液缩聚。结果, 实验经过完善,学生大多得到颜色较浅的聚合物,解决了 这一实验问题。三、发表的教改和教研论文1. 张子勇,动力学链长与平均聚合度、自由基寿命之间的关系, 高分子通 报 ,2002, 4: 47-522. 谢思娟,张子勇,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
24、(二),丘仲兴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8, 76-78123. 课程描述3-1 课 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高分子成为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高分子化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凸显其重要性。全国理工科化学和材料学科均开设这门课程。我校材料专业、应化专业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也开设有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使用高分子化学教材的历史沿革是: 较早使用的是林尚安院士主编的高分子化学,主要用于理科专业的教学。由于内容丰富,按照该教材学习,课时往往不够 。目前作为参考书。 后使用浙江大学和天津大学合编的高分子化学教材,也存在内容较多、介绍内容较杂的问题。 1984 年,工科院校召开审稿会,浙江大
25、学潘祖仁教授 1985 年出版了高分子化学。全国许多院校都使用该教材 该教材相继出版了第二版修订版、第三版修订版。虽然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也出版了高分子化学教材,但由于目前该教材选择内容适当,选用范围和理论介绍经典,除理论部分外,也配有适量的产品介绍,故全国大部分院校使用潘祖仁编写教材的居多。课程负责人张子勇教授有近 30 年教授高分子化学的经历和经验。曾于1984 年参加过第一版高分子化学教材的审稿会,对该门课程的设置和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已经成为目前广 东省教授该课程中为数不多的老资历教师。课程组成员有四个年龄不等的中轻年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并参加了几届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有较丰富的教学 经历
26、,形成 实力 强劲的教师团队和梯队。133-2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高分子化学课程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共 100 学时:高分子化学60 学时,高分子化学实验40 学时。理 论课教材采用浙江大学化工系潘祖任教授编写的高分子化学(第三版),共分 8 章: 绪论 自由基聚合 自由基共聚 聚合实施方法 离子聚合 配位聚合 逐步聚合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高分子化学内容多,容量大。在教学中,由于课时有限,不能对课程进行全部详细介绍和讨论。为此,采取以下措施:1.避易就难,突出重点、难点学生反映,高分子化学是化学系最难的课程之一。 为此,我 们在教学
27、中注意避易就难,突出和解决重点、难 点,相对容易的内容就少讲或不讲。如在高分子化学中,第 2 章“自由基聚合”和第 7 章“逐步聚合” 分别代表两类不同机理的聚合反应,理 论研究比较透彻成熟,不仅整章内容都作为重点介绍,而且对其中的一些难点和重点, 则进行更详细的介绍。相对容易的内容,如第 4 章“聚合方法”中的大部分内容简单介绍,以学生自学为主。但 对其中的重点和 难点“乳液聚合”也给予较详细的介绍。2.调整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重组14授课不拘泥于每章内容的排序,常常对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炼。如“ 自由基聚合”一章有 10 节内容之多,完全照搬,内容多而杂。通过提炼重组,将这章内容归结为四部分
28、:基础知识(涉及本章的基本知识内容);聚合机理(是学习理解后两部分内容的基础和桥梁);聚合速率(重点内容,涉及聚合动力学和生产效率);聚合物分子量(重点内容,涉及到聚合物的表征和质量控制)。通过这种归纳和重组方法的授课,使学生对该章繁杂的内容一目了然,便于学习和记忆。3.保持童心,兼顾趣味性每门课的绪论对于初学者都非常重要,深刻的第一印象可能会伴随其一生。高分子化学的绪论,作为高分子入 门的第一章,在上第一次课时,注意保持童心,多举例子,兼顾趣味性,将自己初学高分子时的新颖 好奇的感受带给同学们在讲授方法上,通过与小分子性能的比较,突出高分子具有的明显特征。通过举例,使学生在学习之初 对高分子
29、性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引入基本概念时,强调概念的正确理解对全课程学习的重要性。4. 注意将课程学习与高分子研究的热点内容相结合在课程学习中,注意将教材中没有、但属于当前高分子前沿研究的热点内容,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介绍给学生。不 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 :15 在讲授高分子的链结构时,介绍液晶高分子及其应用 在“聚合方法 ”一章,介绍超临界 CO2 作为“绿色介质”的聚合研究进展 在讲授阴离子活性聚合时,介绍“自由基活性聚合 ”研究进展 在讲授“逐步聚合 ”时, 介绍白色污染和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研究 进展等3-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主动学
30、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本课程理论课教材采用浙江大学化工系潘祖任教授编写的高分子化学(第三版)。该教材在全国高等学校高分子相关 专业广泛使用。张子勇教授曾于1984 年参加过该教材第一版高分子化学教材的审稿会,对该门课程的的设置和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我们考虑选用原版外文教材- 美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 George Odian编著的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在国外,该教材是作 为研究生教材。在实验教材方面,重视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和方法
31、,而且也必 须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在高分子实验教学中,通 过实验不仅让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验证课堂教学的理论,熟悉 实验装置和操作,而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入较新的实验16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基于这些指导思想,重新 编写了 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实验讲义。结合教学与实践需要,高分子化学与材料实验讲义在内容选择上,考 虑到涉及不同聚合反应机理的聚合类型。在讲义的编写与完善过程中,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中,而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验内容。为适合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我们以 PowerPoint 开发 了课堂上使用的电子教案。针对课 程
32、的难点、疑点,开发了自由基聚合CAI 软件。该软件被评为 2000年广东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二等奖;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优秀奖该软件。同时, 为配合同学们课下自学,相 应的开 发了高分子化学网络课程。3-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含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的形式与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高分子教学中,不仅分子式复杂又长,而且一些机理的表述和数学公式的推导也很繁杂,板书费时费力。仅 靠“黑板粉笔” 的教学手段授课,教学效率较低。一方面,为了让学生清晰看到的板书;另一方面, 为了将复杂的机理形象化,申请者积极投身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学习与实践,进行多媒体教学软件和课件的制作与开
33、发。内容包括:1.将重点章的内容开发成多媒体软件“自由基聚合 ”是高分子化学 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章。机理抽象,公式繁多,17推导复杂,因此将其作为重点突破内容,并在省高教厅进行立项。本人先在 华师大参加多媒体技术培训,然后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经过一年的辛苦研制,终于完成该项目。用该软件上课受到学生的极大欢迎。该软件被评为 2000 年广东高校计算机多媒体优秀软件二等奖;首届全国网络课程与多媒体课件大奖赛优秀奖2. 将所有高分子课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经过两年的不断努力,自己动手,将 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的其它课程高分子合成材料与应用、高分子与 现代生活开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现
34、在正在进行高分子化学网络版教学软件的开发,框架内容基本完成。3-5 教学效果(含校内同事举证评价、校外专家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课堂教学录像资料评价)几年来,学生对高分子化学教学的效果普遍反映良好。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打分平均达 90 分以上,对该课程教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去年,高分子化学作为我校申报的省级精品课程的课件在网上公布后,受到同行的好评和赞赏。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系赵建青教授,对申请者表示了由衷的肯定:“ 您的高分子化学 课件做得不错,内容 组合排列简洁、重点突出,我们已在使用您的课件。”中山大学高分子材料所容敏智教授评价说:“暨南大学的高分子化学教
35、学课件在网上公布后,我仔细地 进行了察看,感到 讲授内容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是一门难得的课程教学总结。 ”18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力教授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是不可多得的高分子化学教学的资源。同时,该课程的教学课件也得到网上学生自学的肯定。一些学生利用该课件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学习和复习。在课件撤去后, 还有人在来电子邮件询问如何寻找到该课件。表明了该课件所具有的自学功能。194. 自我评价4-1 本 课程的主要特色1. 高分子化学是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物理学、材料学 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 门应用学科,涉及到理 论 和实验教学。本 课程在理论教学上,一方面就各章内容进行重
36、组, 对复杂的微观 反应机理和概念,避易就 难,突出重点难点;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抽象的内容通过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能 够总体把握课程内容,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高了自觉学习的积极性。2. 高分子研究发展迅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将教材中没有、但属于当前高分子前沿研究的热点内容, 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介绍给学生。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会提高学生学 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学生的欢迎。3. 在实验教学上, 针对学时少、单元时间短的特点,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 重新编写了讲义。实验既照 顾到聚合类型和方法的全面性,又考虑到实用性和趣味性,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编写到讲义中。学生
37、通 过实验得到高分子具体产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4. 在理论指导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通过该课程学习,可提高对塑料、橡胶、纤维、涂料和胶粘剂等通用材料和高性能材料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广东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厂家和企业(涂料、塑料加工厂,家具和装 饰板材的生产)很多,有 较高的社会需求。例如,用于制造胶合板、高密板的脲醛树 脂用量很大,但在家具行业和在房屋装修中存在游离甲醛超标、污染严重的问题。在这些行业的生产和制造中,如果经营者和生产者都学习过高分子化学的课程,注意掌握脲醛胶的合20成原理和技能,这些问题并不难解决。 还有,前一段报刊上出现了关于不粘锅涂层是否有毒的争论。其实,通过高分子
38、化学的学习,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认识,对这一问题并不需要争论。4-2 本 课程在国内外同类课程中的地位通过网络搜索,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我们开发的自由基聚合CAI 软件,目前在国内外未见有同类课程的教学软件,从在全国 获奖看,应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除自由基聚合一章外,其它各章也制作了课件, 课件具有总结精辟,重点突出,易于自学的特点。在网络上也搜索到个别类似的 课件,但水平上与我 们相差较大为适应网络教学的需要,正在积极完善高分子化学网络课程。这一网络课程的开发成功,将是对 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一大贡献。4-3 目前本 课程还存在的不足之处1、虽然研制了自由基聚合CAI 教学课件和高分子化学网
39、络课程,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但还需进一步努力和完善。2、目前,高分子化学教材 100 多道习题,我 们已作了书面的标准答案。在未来的网络课程中,习题库的建设尚需投入时间与精力。5. 课程建设规划215-1 本 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 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1、建设目标:完成高分子化学的网络课程,除用于课堂教学外,也可开展网 络远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自主地学习。2、建设步骤:课程的建设是一门系统工程。每位老师围绕着建设目标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研究和课程教学,鼓励老 师采用新的教学法,并把教学效果意见反馈给教师。网络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教学部分、概念部分、 动画部分、测验部分、习题部分、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等。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先将现有的教学软件和课件上网;待高分子化学网络版完成后,便立即上网;完成和完善精品课程上网的全部内容。5-2 本课程已经上网的资源名称列表 高分子化学课程中的“自由基聚合” 教学软件,包括动画、概念和部分习题。 绪论课件 自由基共聚课件 聚合实施方法课件 离子聚合课件 配位聚合课件 逐步聚合课件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课件6. 说明栏22网址: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