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安全与环境保护随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人类日常生活与汽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汽车问题是人类必须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其中尤以安全与环境保护为重点。汽车安全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汽车的制造与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与人类的命运和未来紧密联系。本文主要阐明如何注意汽车安全与做好环境保护。汽车安全。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 被动安全是指汽车在发生事故以后对车内
2、乘员的保护,如今这一保护的概念以及延伸到车内外所有的人甚至物体。由于国际汽车界对于被动安全已经有着非常详细的测试细节的规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被动安全是可以量化的。本文主要讲主动安全。主动安全体系大致有以下几个系统装置。一、防锁死制动系统 ABS。在遇到紧急刹车时,经常需要汽车立刻停下来,但大力刹车容易发生车轮锁死的状况如前轮锁死引起汽车失去转弯能力,后轮锁死容易发生甩尾事故等等。安装 ABS 就是为解决刹车时车轮锁死的问题,从而提高刹车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二、防碰撞预警系统 AWS。 ,通过在汽车上安装汽车碰撞预警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分析车道、周围车辆的状况等驾驶环境
3、信息,一旦当驾驶员发生疲劳及精神分散、汽车出现无意识的车道偏离及汽车间车距过近。存在追尾可能时。能够及时给予驾驶主动预警,是减少公路交通事故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三、夜视辅助系统夜视辅助系统夜视辅助系。这项新的研发成果能提供更大的视野范围,而且不会让逆向的车辆感到晃眼。采用了夜视辅助系统,可以提前看清近光灯照不到的黑暗中的 交通标牌、弯道、行人、汽车、丢失的货物或者道路上其他可以造成危险的事物。这样,驾驶者可以及时采取制动或者避让措施.四、循迹控制系统TCS。汽车在光滑路面制动时,车轮会打滑,甚至使方向失控。同样,汽车在起步或急加速时,驱动轮也有可能打滑,在冰雪等光滑路面上还会使方向失控而出危险
4、。TCS 依靠电子传感器探测车轮驱动情况,不断调节动力的输出,从而使车轮不再打滑,提高加速性与爬坡能力。五、电子稳定装置。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StablityProgram)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以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度的情况,此时后轮会失控而甩尾,ESP 便会通过对外侧的前轮的适度制动来稳定车辆。转向不足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 则会对内后轮制动,从而校正行驶方向。六、主动防追尾系统。是在车辆的前端装上传感器、雷达、摄像机等设备,能够自动探测出与前车的距离,并于本车的制动、灯光等系统联动,当跟车距离低于安全距离时,系统会在零点几秒内
5、启动,以强制拉大跟车距离。东风标致 206 装备有主动防追尾安全系统,在紧急制动时,危险警示灯自动频闪,尽早提醒后面车辆,预防后车追尾。七、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EBD 能够在汽车制动时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并配合 ABS 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样,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 用高速计算机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与计算,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不断调整,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安全驾驶。这里应该指出,汽车安全如今越来越成为一个必须综合考量的问题,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安全系统,都有互相结合的趋势。专家们提醒,除
6、了汽车本身以外,如果没有良好的驾驶习惯,乘员也是不安全的,甚至反而会使安全配备无法发挥其应有作用。如驾乘不系安全带,酒后驾车,超速行驶等,如果发生险情与车辆的安全性是没有关系的。所以安全意识才是汽车行驶安全的关键!现在我们回到我文章的主题,我们中国的工程师根据什么来研发汽车安全技术,更具体些我们根据什么来研发针对中国的汽车安全技术。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国家或区域性交通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而且现在好像也还没有意向要建立这么个这么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或者说我国还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故详细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此外,技术和产品可以从国外引进,但把美国或欧洲的交通事故数据引 进过来恐怕也有些不妥。毕竟美国、
7、欧洲的地区车辆组成,个人驾驶习惯、交通法规以及碰撞模式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我国的研发人员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用欧美的事故数据义务针对欧美人民开发汽车安全技术,顺带着给中国人民做点好事,可欧美的事故数据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奢侈品。美国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在德 国如果需要德国的 GIDAS (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每条有效的事故数据需要支付 20 欧元(相当于 200 多 块人民币)的使用费用,而稍微有点统计基础的人都清楚做个简单的统计百十条数据都是不够用的,更别说大规模复杂的统计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汽车与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
8、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一部汽车工业发展史,伴随着一部环境保护史,它们相互对立和统一,相互依存和促进,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历史。学习这部历史,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世纪 40 年代发生了美国洛杉矶光化学污染事件,持续 4
9、天,死亡 4000 多人。专家发现,污染源是数量迅速增加的汽车。1959 年,美国加州议会提议对汽车排放污染开展全州范围内的控制。州政府成立了汽车排放控制局,后改为加州空气资源局,负责研究制定汽车排放标准及法规。1961 年,加州空气资源局颁布了强制装置法,要求加州所有新生产的汽车以及在用车一律安装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汽车排放法规。这个装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净化装置。1966 年,加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汽车尾气排放总量的标准及控制方法,以控制轿车和轻型车的尾气排放,1968 年在全美推行。197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进一步提高大气质量的“马斯基法” ,从而大大加快了汽车排
10、放控制的进程。近年来,美国不断修改大气质量管理法,将大气标准不断提高。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汽车污染最严重的州,因而法规最严。加州法规要求,到 1998 年,在该州出售的汽车中有 2要达到零排放。到 2003 年,这个比例上升到 10,也就是说每年有 20 万辆上市销售的汽车要达到零排放。马萨诸塞州、纽约市、新泽西州和马里兰州等步加州后尘,纷纷推出类似的法规。就连欧洲也做出相应的反应。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之一,诞生于 19世纪的最后 10 年,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汽车制造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崛起,汽车逐渐进入大众消费领域,成为人们的日常交通工具。然而,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越来越广
11、,汽车给人们带来的一切快捷和便利,也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对能源的无休止利用和开采。汽车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全球 1/4 以上的城市大气污染源于汽车尾气,从而引发人类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地球气候转向恶化。尽管如此,在现代社会中,没有汽车是难以想像的。如果没有汽车,一些人满为患的繁华小区,现在可能还是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地,城市根本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正是汽车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城市面貌,改变了人类的经济结构,更改变了社会,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但问题是,一旦轿车变成大多数人的代步工具,能源、道路和环境就成为严重的问题。工作与住地长距离
12、移动的规划模式,使城市变得越来越庞大,城市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更不用说无法衡量的对生态的破坏。为了使汽车工业发展兼顾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生态型产业,就必须从汽车工程技术和交通综合管理等方面加强科研与资金投入,并采取各种合理有效的措施与方案:(1)开发新型、节能的汽车能源。目前,环保已成为汽车技术的主题,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FCVS)、甲醇汽车、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HEVS)与太阳能汽车等都正在进行或已经通过了理论和试验验证,这些汽车的尾气排放远远低于传统汽车甚至为零,可称为“绿色汽车” 。例如氢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电能作为动力,副产物为水,在排放和效率
13、上都优于内燃机汽车,但氢能的储运和高成本都是技术上存在的难点。电能、天然气、氢能的使用将最终会解决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能源及污染问题。(2)采用新技术改进常规燃料品质和发动机工作品质降低排气污染。如使用无铅汽油以及发动机涡轮增压、曲轴箱强制通风(PCU)和发动机废气再循环技术(EGR)能增加燃烧气体的热容量,控制氧气浓度,有效降低排放。(3)在汽车上加装消声与尾气净化装置。汽车消声器和三元催化器现已成为汽车的标准配置,它能够减弱发动机噪声,净化尾气。目前的三元装置所用的铂金属成本较高,厂家正在研发性能更高、成本更低的催化净化装置,以减少有害排放物的生成。(4)加强环境法规 。(5)在汽车售后采用
14、 IM 制。(6)加强交通噪声控制。例如在城市实施机动车喇叭等规定。(7)增强整个汽车行业和汽车用户的环保意识,使人们不仅关心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语。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但同时不能忽视它给人类人身安全以及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从事汽车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要采取行动,采用新技术、新能源并加强管理,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保护环境,最终使汽车工业达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中国环境报腾讯汽车百度文献汽车碰撞安全技术专著钟志华等著 汽车与环境 - 使用手册 中国信息产业网 - 汽车与环境的和谐问题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 年 11 期现代汽车安全技术专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 钱宇彬, 胡宁编著. 21 世纪汽车与环境保护山东农业大学卢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