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62966 上传时间:2018-09-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选择题 20 分,5 个实验,1 个论述题,4 个简答题。前七章1.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2. 复述分为两种:简单复述和精细复述 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4 图像记忆的容量?9 到 20 个保持时间 300 到 500 毫秒5.侧向扩散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7.深层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8 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10 鸡尾酒会效应11 自由回忆实验12 人工代理13 问题空间14 模式识别15 追随程序16 范畴大小效应17 Burner 的人工概念的实验18 系列位置效应的

2、实验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20 注意章节:注意的选择机制 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中枢能量理论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知觉产生的理论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22 Paivio 的斑马试验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24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 (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1.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的内容、核心、 P1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研究指标:反应时和正确率(即

3、作业成绩) 。2. 复述 P84复述是一种不出声地对刺激信息进行重复默诵的内部过程。复述可以分为机械性复述或称为保持性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致性复述或称为整合性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1)简单复述即以前所说的的复述,它有助于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即如复述缓冲器,现又称为保持性复述。2)精致性复述是将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它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加工。这种复述又称为整合性复述,可以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3感觉记忆的研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的?部分报告法 P75部分报告法:Sperling 在每组的视觉刺激信息呈现之后(呈现

4、时间 50 毫秒) ,发出一个声音,提示 3 行字母中的哪一行要求被试报告出来。其中上行的字母与高音相联系,中行的字母与中音相联系,下行的字母与低音相联系。要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出现的声音信号,对相应一行的字母马上做出报告(部分报告法) 。4 感觉记忆 P75 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觉感觉,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的作用停止,但感觉像仍可维持极短的片刻。这种感觉滞留在视觉中最为突出。感觉滞留表明感觉信息的瞬间贮存。这种记忆就是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图像记忆的容量为 9到 20 个;保持时间 300 到 500 毫秒;声象记忆的容量为 8 到 9 个项目,时间为 4 秒。5.侧向扩散 P89侧向

5、扩散是指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以阅读为例说明:校对阅读和要点阅读。6 问题行为图包含的两个成分 P10问题行为图一种分析口语记录的方法称之为问题行为图,这是 Newell 和 Simon 提出的分析方法,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操作的序列。这种问题行为图有两个成分组成:1)知识状态,即人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改该作业或问题的全部信息;2)操作,即人每次用来改变其知识状态的手段。7.Chomsky 的生成转换语法包含的两个成分 P219222 包含短语结构语法和转换语法,而以后者最为著名。短语结构语法认为,一个句子是有许多组成

6、成分构成的,其中短语是最重要的结构。Chomsky 认为,短语结构语法仍未能完全确切地解释语言。区分句子的两种结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8 推理产生错误的原因 P200204气氛效应理论;换位理论;心理模型理论9 速度与正确率权衡问题 (反应时实验) P9(开窗实验:“开窗” 实验的目的是采用“ 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1977 年 Hamilton, 1981 年Hockey 等人的字母转换实验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 “开窗”实验方法。 )在一个反应时实验中,通常要进行多次测试,被试以降低反应正确率为代价可提高反应的速度,或者相

7、反,为了达到较高的反应正确率而减慢反应的速度。这就是反应时试验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10 鸡尾酒会效应 P55鸡尾酒会效应:是在鸡尾酒会或其它的聚会上,您正在和几个人专注地交谈。这时,您对其它人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如果外面有人提起您的名字, 您可能会注意到,而与你交谈的其它人却不一定注意到。11 自由回忆实验 P7172其做法是给被试按一定的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节、字词或其他的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经学过的东西,但不必按照原先呈现的顺序来回忆,故称为自由回忆。自由回忆的系列位置曲线)两种记忆说的新解释:曲线的结尾部分反映着短时记忆,曲线的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合组成另一部分

8、,它反映着长时记忆。结尾部分的回忆成绩之所以好,是因为这些项目正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对些曲线的两个预测: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响;若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复述,就将损害短时记忆,但不会影响长时记忆。两个预测都得到了实验的证实。12 人工概念 P158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有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13 问题空间 P183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信息加工的观点:问题解决就是搜索问题空间,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通

9、向目标状态的通路或应用算子使起始状态逐步过渡到目标状态。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要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或任务领域或范围。算子(operator ) :把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种种办法。把问题空间看成是一种迷宫,把算子看成是使诸状态互相联系起来的途径。问题解决者必须在迷宫中找到一条通向目标的途径。14 模式识别 P3137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照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 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当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

10、中都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模式识别理论当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了几个模式识别的理论模型,它们是:模板匹配理论、原型匹配理论、特征匹配理论。1 )模版匹配说:人的长时记忆是由各种各样的模版构成的,与外部模版一一对 应,在模式识别初期,有个预加工过程。当刺激作用与感官就会编码。 2 )特征分析说:模式可分解为各个特征,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 特征进行表征的。模式识别时首先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再将抽取的特征进行 合并,并与长时记忆中各种刺激进行比较,获得最佳匹配,刺激即被识别。 3 )原型匹配说:外部

11、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表征是原型。在模式识别中外部 信息 与原型作比较,只需要近似匹配即可认为他是原型所代表的范畴内,从而得到识别。15 Cherry 追随程序 P55追随程序(双耳分听)是指同时给被试双耳以刺激,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利用复述使被试尽可能地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追随耳) ,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简述追随程序,cherry 双耳分听实验及结果 实验: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 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前者称为追随耳,后者称为非追随耳。 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得到的信息很少。 结果:从追随耳进入的

12、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 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也成 为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依据。16 范畴大小效应 P116范畴大小效应 当一个项目所属范畴的成员数目少时,被试判断更快。范畴变大,判断所需时间更多。按照特征比较模型,小范畴定义特征的数目更多,因此,特征比较需要花的时间应该更长(不是更短) ,这显然同范畴大小效应的实验发现相矛盾。这说明在同一水平上,特征时附随概念而贮存的,搜索一个特征比搜索相应的概念需要额外的时间。17 Burner 的人工概念形成实验 P158164 (详见课本)人工概念形成实验(81 卡片实验)假设考验说的

13、概念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是画有图形的卡片,图形的形状、颜色、数目和边框数是构成每一特定卡片的 4 个维量。每个维量又分 3 个水平,即各有 3 个属性或值。如形状维量有十字、圆形和方块 3 个属性;颜色有绿、黑、红;图形数和边框数也各有3 个值。每张卡片都具有这 4 个维量的各一个属性,因而每一张卡片都与任何其他一张卡片在 14 个维量(属性)上有区别。这样就有 81 张(3333)不同的卡片作为实验材料。实验者事先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如红色)或几个维量的属性(如红色圆形)为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即以这些维量和属性构成某个人工概念,它们被称作有关维量和有关属性,其他的则称作无关维量和无关属

14、性。凡具有所规定的全部有关属性的卡片则为概念实例或肯定实例,否则为否定实例。但实验者事先并不将某个人工概念(即其有关属性)告诉被试。实验开始时,主试告诉被试:本实验有一个特定的概念,这个概念是由具有某一属性或某些属性组成的,要求被试通过实验过程来发现这个概念;然后由主试首先取出一张肯定实例卡片给被试看,并明确告知这是肯定实例,被试则要从摊在他面前的所有卡片中,根据他自己的想法来选取属于这个概念的其他肯定实例,一次选出一个,每次选取之后,主试都要给予反馈,指出他选得对或错。实验如此进行下去,直到被试发现这一概念,即表现为能正确地选择全部肯定实例并能说出这个概念是什么。假设考验说:Bruner人在

15、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贮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要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人工概念的实验研究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存贮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的假设,即设想所有掌握的概念可能是什么。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对任何一个刺激做出反应之前,被试必须从他的假设库中,取出一个或几个假设并对此做出反应,也即对所应用的假设进行考验。如果做出的这个反应是正确的,这个假设就将继续使用下去,否则,将原用的假设送回假设库,并取出其他的假设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如此继续下去,直到获得某个正确的假设,即形成某个概念。这个假设考验的过程也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策略的应用构成假设考

16、验说的核心。18 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 P7274短时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起始部分的较优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 。结尾部分的较优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19 探测刺激的实验 Waugh 和 Norman 的探测法的实验(短时记忆的遗忘)P109110 Waugh 和 Norman 的实验企图分开痕迹消退与干扰 给被试呈现一系列数字,如 16 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最后一个数字称为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只出现过一次。被试一旦听到声

17、音,就要把这个探测数字在前面出现位置的后面一个数字回忆出来。如呈现的数字系列是 3917465218736528*(星形表示纯音),则探测数字是 8,它在前面的系列中出现在第 10 个位置上,被试应当将这个位置后面的一个数字 7 报告出来。从应被报告的数字的后面一个数字起,到最后一个数字,称为间隔数字,也就是其干扰作用的数字,呈现这些间隔数字所用的时间称作间隔时间,该实验利用不同数量的间隔数字和间隔时间。应用两种数字呈现速度:快速呈现为每秒4 个数字,慢速呈现为每秒 1 个数字。这样就可以在间隔数字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时间;同样可以在间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来改变间隔数字。结果:无论是快速还

18、是慢速呈现数字,正确回忆率都随间隔数字或干扰项目的增加而减少,这就是说,正确回忆率并未因数字呈现速度不同所导致的间隔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区别,该结果支持干扰说,证明短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干扰而不是记忆痕迹消退。20 注意的选择机制 P5760选择注意性的模型理论:1 过滤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人的高级中枢的 加工能力有限,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以调整,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 分析阶段,通过过滤的信息,被进一步加工而被识别和贮存,其余信息暂存于 某种记忆中,然后迅速消退。 2 衰减器模型(知觉选择模型):说明信号处理时人的加工能力有限,一次只 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注

19、意是有选择性的。过滤器允许多通道,其余信息收到 衰减,一部分可以通过,得到高级加工。注意的选择还依赖于分析水平的状态。影响记忆中各个项目的阈限因素还有个体倾向性,项目的意义,熟悉程度等。3 反应选择模型:中枢的分析结构可以识别一切输入,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 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认知加工。知觉选择模型和反应选择模型 (1)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属于知觉选择模型。(2)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3)反应选择模型认为注意是对反应的选择,因而称作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4)两种模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注意机制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有不同的看法。

20、依照知觉选择模型,起注意作用的过滤器位于觉察和识别之间,它意味着不是所有信息都能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这个模型也称为早期选择模型。(5)依照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它意味着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引起反应。这个模型也称为晚期选择模型。(6)根据实验结果,Treisman 认为注意选择不是反应性质的。但他的两个实验,目前还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结论。(7)反应选择模型的核心是输出的重要性标准,因此时行信号觉察论的分析,查明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在感觉性和判定标准上是否有区别,对两类模型的争论是有意义的。Moray 和 OBrein(1967)在应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的

21、实验中得出,又耳觉察靶子的次数不同,并非由于标准不同而造成的。这个结论支持知觉选择模型,而不支持反应选择模型。中枢能量理论 P62中枢能量理论: 人们在完成一项心理作业时,他们的认知资源有一定的限度,这就使得人们必 须把有限的资源,有控制的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的不同方面。一般 来说,简单的活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低。复杂的活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高。因 此,在有限的资源范围内,两项作业的完成情况依赖于每项作业使用了多少资 源,如果两个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过中枢能量所拥有的全部能量。那么两 项作业就不会互相干扰;相反,如果超出,必然受到干扰。干扰程度取决于有 限资源的分配方案。分配方案受四种因

22、素控制。持久性倾向,临时性倾向,对 容量要求的倾向,唤起的作用。(1)注意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较好地完成一项任务,就需要认知资源的运作,如果任务复杂,就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如果需要同时完成几项复杂任务,认知资源就会很快耗尽,如果给那些认知资源已经耗尽的人再呈现刺激信息,那么这些新的刺激信息将不会再被加工与处理,即不会被注意,因此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注意认知资源的适宜分配。只有当认知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之和不超过注意的总资源时,注意协调和分配才能同时进行。(2)凯恩曼认为:新异刺激信息本身不能调动和消耗认知能量,调动和消耗认知能量的是人对新异刺激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3)1975 年 Norman

23、和 Bobrow 把注意的能量或资源分配区分为两类过程:资源限制过程和材料限制过程。资源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的资源的限制,得到的资源较多,过程便能顺利地进行。材料限制过程:是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其作业水平如何,需视过程的性质而定,如果它们对资源的总需求超过中枢能量,就将发生干扰。Norman 和 Bobrow(1975)认为,这时的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Principle of Comlementarity)所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到的资源作相应数量的减少。

24、计算机模拟法基本逻辑 P1011如果认识了人的某个心理过程的规律而形成一定的心理学理论,那么根据这个理论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使计算机能以类似人的方式来达到类似于人的活动结果,这个理论就得到论证,否则就会发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计算机模拟法: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计算机在程序上能清晰、有序、顺利运行的,也就是人的认知活动过程。而不是推论或假设。 )知觉产生的理论,即知觉是如何产生的?P20知觉产生的几个解释理论 1 直接理论:知觉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主动对刺激进行选择、加工、组织、使其变成具有完整结构的形象;知觉具有组织性。2 假设检

25、验说(又称认知理论,支持理论:双关图、知觉的恒常性、知觉定势):知觉是自上而下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结合结合形成的3 刺激物说 (相关实验:结构密度极差和试崖实验)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21 Sternberg 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的实验 P101104Sternberg 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 16 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

26、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 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 4 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 4 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Sternberg 的经典研究实验范式:给被试视觉呈现一列数字(识记项目) ,如:5、8、7、3,这些数字一个一个地相继呈现,每个数字的呈现时间为 1.2s,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

27、被试要判定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即是否包含在识记项目之内,计时也随之停止。如果测试数字是 8,则要作出“是”反应,如果测试数字是 4,则要作出“否”反应,这是一种再认实验。要求被试尽可能快地作出反应,但要正确,避免出错,从测试项目呈现到被反应之间的时间即为被试的反应时。由于识记项目数量都在短时记忆容量以内,被试的错误反应很少,一般低于 5%,帮实验以反应时为指标。在实验中,试验要进行多次,每次试验的识记项目和测试项目都要更换。并且,在全部实验中,测试项目数量的一半是识记项目中的,即一半数量的试验要求作出“是”反应;另一半则不是识记项目中的,即要求作出“否”反应。在要求作出“是”反应的那

28、一半试验中,测试项目也均匀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上面。这种实验也可和用听觉呈现识记项目以及字母等不同的刺激材料,甚至识记项目每次也可不加更换。为了查明信息是如何从短时记忆中提取的,Sternberg 在这个实验中,将识记项目的数量作为唯一的实验变量。他应用 16 个数字,将识记项目的数量分为相应的 6 种。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为记忆集(Memory Set) 。因此,每次试验中的记忆集大小可以不同。需要注意,每次的识记项目也是要更换的,但这不是实验变量。通过系统地改变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大小,就可掌握被试的反应时随之发生变化的情况,从而了解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内部过程。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

29、了平行扫描(Parallel Scanning)和系列扫描(Serial Scanning)两种模型。PS: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SS: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而增加。反应时 RT=e+cN+d,也可改写为 RT=cN+(e+d)(N 即有 N 个项目,c 为斜率,(e+d)为截距)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Sternberg平行扫描: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反应时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变化系列扫描: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

30、的诸项目一个个地相继进行比较,那么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加,实验证明,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时逐个进行比较的系列扫描。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顺序检查一遍,即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每个项目都比较一次,然后才判定识记项目是否与记忆集中的一个项目相匹配,看它是否在记忆集中。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以后,就不再搜索下去。Sternberg 认为短时记忆心得提取是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方式平行扫描和系列扫描Sternberg 认为,从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来实现再认,需要将测试

31、项目与当前记忆集中的项目进行比较,并且判断是否与之匹配。他就此提出两个假设:(1)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同时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不会随识记项目数量或记忆集的大小而发生变化,他称之为平行搜索(Parallel Scanning)或平行加工(Parallel Processing) 。如果测试项目与记忆集中的诸项目一个个相继进行比较,那么被试的反应时将随着识记项目增多或记忆集增大而增加,他称这种相继比较为系列扫描(Serial Scanning) ,现在也称系列搜索(Serial Processing)或系列加工(Serial Processing)。他证实了第二种假设。从头至尾

32、的扫描与自我停止的扫描Sternberg 的实验还涉及到另一个重要问题,即系列扫描或系列搜索是从头至尾(Exhaustive)还是自我停止(Self-terminating )的。所谓从头至尾的系列扫描是指对记忆集中的全部项目都要顺序检查一遍,即将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每个项目都比较一次,然后才判定测试项目是否与记忆集的一个项目相匹配,看它是否包含在记忆集中。所谓自我停止的系列扫描是指在记忆集中检查出所要的项目后即停止比较,即在识记项目与记忆集中的同一项目匹配后,就不在搜索下去。Sternberg 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从头到尾 的系列扫描方式进行的。Sternberg 用于研究短时记忆信息提

33、取的相加因素法实验 先给被试看 16 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正确提取以及所需要的时间即反应时。通过一系列的实验,Sternberg 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 4 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 4 个独立的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22 Paivio 的斑马实验

34、P138139Paivio 的实验验证表象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 给被试看一些卡片,在这些卡片上有一对图画或一对打印的字词(图见认知心理学 王甦 汪安圣 北京大学出版社 P212 图 7-6 两个图对和两个字对),要求被试判定所画的一对东西或打印的字词所标志的一对东西中,究竟哪一个在原来印象上是较大的(不是指画出来的大小,而是指人的原来印象中的两个东西的实际大小),记录反应时。Paivio 作出如下假设: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作出判定要慢于对字词作出反应,因为在作出判定之前,需要将图画转换为语词;另一方面,如果长时记忆也包含视觉表象或视觉编码的信息,

35、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就不会慢于对字词的反应,因为视觉表象可以直接从记忆中得到,无须再作转换。该实验不仅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征不同于语言的一些特点。Paivio 的两种编码说。它把表象看成是与语言相平行和联系的另一个认知系统。语言系统加工离散的语言信息;表象系统则对具体的客体或事件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转换、和提取,其表征极似知觉。Paivio 设计了一个实验,假设:如果长时记忆中只含有语言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材料做出判断要慢于对字词做出的反应,因为在做出判定之前,需要将图画转换为语词;另一方面,如果长时记忆也包含视觉表象或视觉编码的信息,那么被试对图画的反应不会慢

36、于对字词的反应,因为视觉表象可以直接从记忆中得到,无须再作转换。实验结果表明:1)被试对图画作出判定不仅不比对字词慢,反而更快;2)对不一致的图对的反应时大于对一致的图对,但对字词的反应却没有这种差别。实验不仅为表象的存在提供了实验证据,而且提出了表象表征不同于语言的一些特点,如视觉表象之具有空间特性。23 Navon 的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实验 P2728(实验:Stroop 作业)Navon 认为,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地去注意看看总体的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看局部特征时,他不能不先知觉总体特征,否则就不胡出现小字母识别在冲突条件下的反应时最

37、长。这意味着总体特征时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的,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定的一个必要知觉阶段。Navon 将这种知觉加工顺序称作为总体特征优先。即知觉是从整体到部分的。24 Posner 轮廓比较与命名实验 (又称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P5Posner 实验信息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给被试安排呈现两个字母,这两个字母可以同时给被试看,或者插进短暂的实践间隔,让被试指出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来反应,记下反应时。所用字母对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和书写都一样,即为同一个字母(AA);另一种是两个字母的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Aa)。在这两种情况下,正确的反应都为“相同”。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短时记忆对

38、信息的保持时间在 1 分钟以内,它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刺激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编码,就在脑中短暂存储,但是,其信息的容量相当有限;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又称为操作记忆,是对输入的刺激信息再一次进行加工与编码,使其信息容量扩大,由于它是与长时记忆中所存储的信息发生相互作用,尤其是在信息的意义上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联系,因此这样就使那些编码了的信息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永久存储。短时记忆中最重要的是对刺激信息的编码。认知心理学把编码解释为是对刺激信息进行简约、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认知结构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短时记忆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称为代码(code) 。在短时记忆中,输入的刺激信息主要以言语听觉形式(听觉代码)来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视觉代码短时记忆中的视觉形式的编码,不同于对字母、词和句子这些言语刺激信息的加工。对语言信息来说,听觉编码或口语编码(AVL)是适宜的。但在短时记忆中的视觉形式加工,则是利用了视觉代码。 (波士纳字母大小写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