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载“取洮西之地”辨析2009 年 1 月第 1 期(总第 152 期宁夏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NiniaNo.1.Jan.2oo9Gen.No.152张载“ 取洮西之地“ 辨析刘建丽,白蒲婴(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本文从文献记载与洮西之地,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 ,对陕西沿边与西夏地界的认识等三方面,阐述了历史上不同洮地,洮水所处地域,并对哲学史界“洮西地即西夏占领地“ 的传统说法予以辨析,从而证明张载对陕西沿边形势与沿边地理有清晰的认识,后人对“取洮西之地“ 有误解.关键词:北宋;张栽;洮西之地中图分类号:K24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2、 0292(2009)01009104张载是北宋着名哲学家,理学奠基人之一,他创立关学,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近恩录拾遗的关学宗旨以及“民胞物与“,“仇必和解“等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张载的研究中,必然涉及其生平经历.在哲学史界,诸多学者依据北宋陕西沿边形势,皆认为“取洮西之地 “,即为收复“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286,致使这一误解流行.本文从文献记载与洮西之地,洮西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张载对西界的认识等三方面,对此问题略作辨析.一,文献记载与洮西之地张载“ 取洮西之地“ 的相关记载 ,主要有以下几种.宋史 卷 427(道学? 张载
3、传:“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宋元学案 ?横渠学案(上):“先生少弧自立,志气不群,喜谈兵,因与邻人焦寅游.当康定用兵时,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欲结客取洮西之地,上书谒范文正公.“东都事略卷 114(儒学? 张载传:张载“少时喜谈兵,年十八,以书谒范仲淹“. 张子全书卷 15(行状:“少弧自立,无所不学,与邻人焦寅游.游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当康定用兵时,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上述文献中,元人所着宋史? 张载传 中有“取洮西之地“的记载,而清人黄宗羲,全祖望着宋元学案? 横渠学案中沿袭宋史说法,载有“取洮西之地“. 宋人王称 东都事略? 张载传与张载门人吕大临撰写横
4、渠先生行状中,皆没有“取洮西之地 “.显然“取洮西地“源于成书于宋以后的文献 .对洮西之地有两种理解,一即洮地之西,另一则为洮水之西.历史上洮地有三:一是春秋时曹邑(今山东鄄城县西南 ).据春秋载:僖公八年(前 652),“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杜注:“洮,曹地也.“ 左传 载 :僖公三十一年(前 629),“分曹地 ,自洮以南,东傅于济,尽曹地也“.二是桃,即春秋时鲁邑(今山东汶上县东北 40 里南陶).春秋载:襄公十七年(前 556),“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公羊传则作“ 洮 “.三是春秋鲁邑(今山东泗水县东南桃墟).春秋载:庄公二十七年(
5、前 667),“公会杞伯姬于洮“,此“ 洮 “即“ 桃“.历史上洮水有四:一是桃水,即今山西阳泉市及平定县境内的洮河 .据读史方舆纪要载:“ 洮水 ,在城东.其上源即寿阳县之芹泉也,经州西九十里谓之洮水,下流注于泽发水.“L3jl二是在今山西绛收稿日期:20080528作者简介:刘建丽(1947 一),女,河南开封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教授,主在研究方向为宋史,西北少数民族史与教学;白蒲婴(1962 一), 女, 甘肃和政人,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籍整理.一9l 一县南,源出横岭山,西北流人涑水河.涑水出河东闻喜县东山黍葭谷,“涑水所出,俗谓之华谷,至周阳与洮水合,水源东出
6、清野山,世人以谓清襄山.其水东径大岭下,西流出谓之晗口,又西合涑水“.左传载:昭公元年(前 541),“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 因洮水出闻喜县,“故王莽以县为洮亭“.三是注于湘水的洮河,在今广西全州县北 5O 里.水经 ?湘水注:“洮水出(洮阳)县西南大山,东北径其县南,即洮水以立称矣.其水东流注人湘水.“四是黄河上游支流的洮水.舆地记载:“ 西倾之北,洮水所出,北流人河.“上述“ 洮 “地,至北宋时 ,地名已变 ,春秋时的曹邑洮地 ,在京东西路所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境;鲁邑洮地,在京东西路郓州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境;另一春秋鲁邑洮地,则在京东西路兖州泗水(今山东泗水)县境“0.,.
7、 其“洮“地之西,也均属北宋京东西路辖区.桃水流经北宋河东路平定军(治今山西平定县)境内,源于清襄山的洮水则在河东路绛州绛县(治今山西绛县)境,而流入湘水的洮水则在北宋荆湖南路全州(治今广西全县)境,这些洮水以西地区,也均在北宋河东路,荆湖南路辖区内.上述洮地,洮水之西地区,显然不是张载所欲“取洮西之地“.宋时,“ 洮西 “一词屡被提及.据宋会要辑稿? 食货二载,熙宁九年正月十九日,熙河路经略安抚使言:“ 奉诏相度本路弓箭手田土,令提举营田司将洮西弓箭手单丁耕种不及空闲田土即具逐州军权差厢军耕种,官置牛具农器.“显然此“ 洮西“是北宋政府屯田,营田的地区之一.黄庭坚为张大中所作墓志铭中谓:“昔
8、在元丰,王师即戎,屡奏唐公,河洮西东,弃矢如蓬,将军小校,崇级分功“王应麟在熙河兰会路经略使复洮州禽鬼章青宜结给崇政殿献俘中也谓“姚兕部洮西,捣讲朱城,遣人走间道,焚河桥,绝西援;种谊部洮东,以岷州蕃将包顺为前锋 “l 另有苏东坡着闻洮西捷报诗,也有述及.总之,黄河支流洮河流经的洮,岷,熙,河州地区,即北宋的熙河路辖区,才是张载欲取的洮西所在地.二,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黄河支流的洮水,在今甘肃西南部,源出甘,青两省边境的西倾山东麓.西倾山“在洮州临潭县西南,后名西强山,在吐谷浑界“_8j2.洮水东流经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岷州(治今甘肃岷县),然后折向北,经熙州(治今甘肃临洮县),至今甘肃永靖
9、县城附近汇人黄河.汉书卷28地理志下“陇西郡“载:临洮县“洮水出西羌中,北至袍罕东人河“,“ 袍罕“即北宋时的“河州“. 洮西之地与河湟地区毗邻.黄河自发源地蜿蜒东流,绕过积石山后,曲折西北流,在今青海省兴海县境内逐渐弯向东流,入积石军(治今青海贵德县西十里黄河南岸),经廓州(治今青海化隆县西 60 里黄河北岸),河州(治今甘肃临夏市东北)境,出今青海省境流人今甘肃永靖县,再经兰州城北而人夏境.湟水系黄河上游支流,源出今青海海晏县西北包呼图山,自大通山南麓牛堆心曲折向东流,经鄯(治今青海西宁市),湟 (治今青海乐都县)-1 后,汇人黄河 ,黄河与湟水流经的地区称为河湟地区.地处黄河九曲之地的河
10、湟一带,是宋代西北吐蕃的最大聚集地,也是宋代吐蕃响廨哕政权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哟廊哕政权奄有“汉陇西,南安,金城三郡之地,东西二千余里“J,其辖地范围是以河湟为中心,东至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北临西夏,西逾青海,南界蛮夷.河湟地区的廓,鄯,湟三州,“东南至熙 ,河,兰,岷州 ,接连阶,成州界“ ,与洮西之地毗邻 .宋时,与河湟地区毗邻的洮西之地,亦泛指黄河上游以南地区,其地域包括洮(治今甘肃临潭县),岷(治今甘肃岷县), 叠(治今甘肃迭部县), 宕(治今甘肃宕昌县东南 ),熙( 治今甘肃临洮县),河州 ,阶州(治今甘肃陇南市阶州区)及积石军等地.这一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战略地位重要
11、.熙州“ 襟带河,湟,控御边裔,为西陲之襟要“_3Jl 哺.河州控扼番,戎, 山川盘郁,“ 自昔西陲多衅,袍罕尝为战地,盖犄角河西,肘腋陇右,州亦中外之要防矣“州.洮州系唐临洮郡,“ 西控番戎,东蔽湟,陇,据高临深,控扼要害“, 其城本名洮阳城,前临洮水 ,异常险固,即吐谷浑故城.洮西之地是宋代吐蕃的重要分布区 1粥 “,文献记载说“洮,岷蕃族繁盛 “1,古叠州“ 有四十三族 ,十四城,三十余万户“13j21,吐蕃部落众多.这里“西通蕃落, 北界河,湟,得其地足以给军储,得其人足以资战斗“3 腑.西夏奄有河西走廊地区后,位于西夏右厢西南侧的河湟地区就成为西夏与北宋之间的要冲,而洮西地区成为宋朝
12、进入河湟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当地众多吐蕃部族,成为宋夏双方争夺的一股重要力量.一92北宋中期熙宁(10681077)年间,着力开拓西部边疆,经略河湟,兼制西夏,从西夏西南侧面出击,开辟西线战场,此时洮西地区的重要性开始凸现.总之,自唐末五代以来,与河湟地区毗邻的洮西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环境优势,由于在政治,军事和中西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宋夏对峙时期,势必成为宋夏双方竭力争夺的目标.三,对陕西沿边及西界的认识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元吴建立西夏国,其疆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14 】65.元吴 “既悉有夏,绥,宥,静,灵,盐,会
13、,胜,甘,凉,瓜,沙,肃“r】1.等州,又新升部分重要的堡镇为洪(原洪门镇,治今陕西靖边县西南),定(原定远镇,治今宁夏平罗县南姚伏镇),威( 一作韦州,原韦州堡,治今宁夏同心县东北韦州镇),龙(原石堡镇,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南)州,以兴庆府(治今宁夏银川市)为首都.元吴嗣位后,整顿西夏军事,将全国兵力分为左右两厢,以黄河为界,河东为左厢,河西为右厢,左厢 6 个监军司针对北宋,契丹,右厢 6 个监军司主要针对的是吐蕃,回鹘等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西夏立国后,元昊对宋朝发动大规模的进攻,陕西沿边成为西夏攻击的主要目标.今陕西北部横山山脉为宋夏界山,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在东到麟(治今陕西神木县西北杨家
14、城),府州(治今陕西府谷县),西至原( 治今甘肃镇原县),渭州( 治今甘肃平凉市崆峒区)两千余里的边境线上,形成了一条宋夏分界线,称为“山界“, 横山以西为夏境 ,称为西界.宋夏双方都利用这一地形扼守险要.夏国建立后,以横山为跳板,南侵宋朝,横山地区自然成为宋朝防御西夏的前沿.从西夏开运元年(1034)到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 元昊多次进攻府,环,庆,泾,原等州,但均被宋军击退.经过以上试探性的进攻后,元吴摸清了宋朝沿边各地的防御情况,从夏天授礼法延祚三年(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 至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连续发动了-Jrf 口(今陕西延安市西北),好水川(今
15、宁夏隆德县境之渝河),定川砦( 今宁夏固原西北地区)之战,三次大战,宋军均以惨败而告终,使宋朝积贫积弱之势更进一步深化.自少喜读兵书的张载,密切关注陕西沿边局势的发展,对沿边及西界有明确的认识.庆历三年(1043), 范仲淹知庆州时,曾在柔远寨(今甘肃华池县城)东北 40 里的大顺川建城,城毕工后,“ 赐号大顺,因名其川 “.张载“谨次其事为之文,以记其功“庆州大顺城锄.文中谓“ 皇皇范侯开府于庆,北方之师坐立以听.公日彼羌地武兵劲,我士未练,宜勿与竞,当避其强,徐以计胜.“庆州大顺城记从张载所撰写的 大顺城记,可以看出张载对庆州及羌地位置是清楚的.庆州位于张载居地陕西眉县横渠镇之北,文中所谓
16、“彼羌地武兵劲“, 显然是指西夏,其在庆州之北.张子全书卷 13(贺蔡密学第四中载:“顷庆卒内向惶骇,全陕府郡昼闭,莫知所为.士民失措,室家相吊.继闻为渭帅所败,溃遁而东.“从该文中也可知张载对陕西地域及渭州,庆州的方位是明确的.张载提出“选吏行边“,“募善守之人“,“计民以守“,“择帅之重“,“谨防于外,修实于内“,“警败者“ 等诸多建议,认为“ 今之急 ,急在治兵矢,举斗射“,谓“种世衡守环州,吏士有罪,能射则释之;胥徒请告,能射则给之;僧道饮酒犯禁,能射则置之;百姓轻系者,能射则纵之;租税逋负者,能射则缓之.当是时,环之士民,人人乐射,一州之地,可不烦一卒而守“.(边议弟正因为种世衡所守
17、的环州是宋朝御夏的前沿,张载极力主张“宜推世衡之术于四方 “边议第.张载不仅对陕西沿边地域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西夏地界即所谓“西界“ 也有明确认识.张载言:“近日传闻谅祚身死,已有朝旨 ,令接引告哀人使过界.“ 并要求“降朝旨,令馆伴臣僚分明说与西界人使“, 建议开纳横山人户,并要求将 “种谔等所以专擅修筑绥州 ,安存嵬名山等投来人口“】与蔡帅边事哂一的原因“说与西人 “,并宣示 “陕西一路及沿边蕃汉军民,令自今后更不得乱出一人一骑妄生事节“ 与剿边事).种谔修筑的绥州(治今陕西绥德县东南 50 里)城之北即西夏地界.陕西沿边与西夏地界相接的还有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县).据张子全书卷13泾原路
18、经略司论边事状载:“西界已议遣人诣保安军进奉及界首斩戮诱杀杨知军贼人纳誓表请和.“ 西夏派遣使臣赴保安军请和.张载指出“陕西一路射人之饶 ,商市之富,自来亦赖戎夷博易之便.“ 张载文中多次提到一93“西界 “,“西人“,in西界点集压境“,“西人乐闻此言“,“西界愿欲通行博买之意“ 等,张载所说西界,西人即指西夏.张载对陕西沿边一带不同部族有明确的认识.其在泾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中言:“窃见古渭州一带,生熟蕃户据地数百里,兵数十万,土壤肥沃,本汉唐名郡,自来头项不一,无所统属.厌苦西贼侵凌,乐闻内附.“【l 古渭州旧称古渭寨(今甘肃陇西县),熙宁五年(1072)改为通远军,原属秦州,后割通远军属
19、熙河路,崇宁三年升为巩州.“故渭州陇西郡,汉阳有坂,名日陇坂,今州城处西,故日陇西,领夷道等十一县.风俗尚武,力习战射,西汉六部良善.广德中,西戎犯边,洮,兰,秦,渭尽为外域.“ 【 I 刮显然张载深知此地部民是“蕃“而非“羌“,并不是西夏的同属 ,因而不甘受西夏的役使.由于不同居一地,相距遥远,西夏又怕宋朝“延, 庆,泾,原之乘其虚“ 而攻,所以西夏 “不能举兵跨有“与蔡帅边事匾一.综上所述,北宋时的洮西之地与河湟地区毗邻,位于西夏的西南侧,是北宋从西南侧面夹击西夏的西线战场.居于陕西眉县的张载,熟悉陕西沿边形势,地理,对西夏所处方位有明确认识,张载不可能将属于熙河路辖区的“洮西之地 “误以
20、为是西夏地,而是今人理解有误 .参考文献:1(宋)张载.张子全书M.台湾:影印四库全书.2侯外庐,邱汉生 ,张岂之.宋明理学史,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M.贺次君,施和金,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4(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卷 3,涑水M.台湾:影印四库全书 .5(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 1,京西路M.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6(宋)黄庭坚.山谷集,卷 23,张大中墓志铭M.台湾:影印四库全书.7(宋)王应麟.玉海,卷 193,兵捷M.台湾:影印四库全书 .8(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 ,卷 5,十道山川考?陇右M.丛
21、书集成新编第 91 册.9(宋)沈括.元刊梦溪笔谈 ,卷 25,杂志二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75.10(清) 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卷 23,崇宁三年四月庚午M.11关于吐蕃部族的内容 ,参阅刘建丽.宋代西北吐蕃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12(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M.北京:中华书局,1986.13(元) 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14(清) 吴广成.西夏书事M.李蔚,整理.济南:I 东泰山出版社,2000.15(元)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6(宋) 曾公亮.武经总要前集 ,卷 18 上M.台湾:影印四库全书 .OnZhangZ
22、aiS“occupyingthewestpartofTao“LIUJian4i;BAIPu-ying(SchoolofLiteratureandHistory,NorthwestNormalUniversity,Lanzhou,Gansu,730070)Abstract:Basedonthehistoricaldocuments,theessaystudiesthegeographicalpositionandthestrategicpositionofwestpartofTao,theboarderregionofShanxiandtheboundaofXixia,discriminatet
23、hedifferentrecordsofTaoandTaoShui,studiesthetraditionalbeliefthat“thewestpartofTaoisthelandoccupiedbyXi】 【ia“.ItprovesthatZhangZaiknewthebordersituationandbordergeographyverywellandthelatergenerationshadmisunderstandingsabout“occupyingthewestpartofTao“.Keywords:NorthSongdynasty;ZhangZai;westpartofTao-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