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第 2 期目 录舞蹈美学研究001 舞蹈美育理论源头追溯 吕艺生004 视觉隐喻:抵抗舞蹈身体表达异化的策略 徐颃008 拂舞的文化审美价值 李昉舞蹈与新媒体研究012 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的类型学分析 张朝霞016 浅析多媒体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吴振022 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白志群026 从白志群电视舞蹈作品看中国电视舞蹈的审美品格 李佼佼029 论舞蹈电视传播的几种主要形态 李佳舞蹈基础理论研究033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土家族传统舞蹈发展研究 李开沛039 环舞调度研究 饶莉娜044 舞蹈画面要素的初步探索 郑莉047 舞蹈生活场中的世俗生活与信仰生活
2、 李琼051 禅境意韵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体现 杨德伟055 浅析芭蕾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刘厦静舞蹈史研究058 吴地舞蹈文化探源 许恩063 唐乐舞“坐、立部伎”遗存及流布考略 张维 柯黎067 朝鲜刀舞的历史考察 崔月梅071 安娜?巴甫洛娃及其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秦琴舞蹈教育研究075 从田野到课堂鼓子秧歌、二老艺人和北京舞蹈学院 刘晓真080 试论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睢美林084 芭蕾足尖审美与训练探究 高娟敏088 探索综合大学舞蹈教育新途径 任琦舞蹈创作研究092 中国舞剧半生缘创作之“表现” 吴蓓096 当代芭蕾编创中的语言再创造 胡晓 马南100 从偶丫创作实践谈
3、中国题材芭蕾作品的舞蹈语言 陈雯105 延边专业舞蹈创作发展脉络研究 向开明 王丽芬其他110 “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观感 刘波114 音乐剧演唱研究以西区故事为个案 訾娟国际舞蹈动态119 美国舞蹈研究杂志2011 年夏季目录舞蹈美育理论源头追溯吕艺生(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本文依据 20 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提倡美育时兴起舞蹈教育和 90 年代舞蹈重新进入校园的事实,追溯席勒美育理论要义。在“快乐的无规则的跳跃变成了舞蹈”的过程中,舞蹈所具有的游戏冲动要素可使舞蹈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并有着不可替代的素质教育功能。【关键词】舞蹈美育;游戏冲动;完
4、整的人【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01-03视觉隐喻:抵抗舞蹈身体表达异化的策略徐颃(北京舞蹈学院学生处,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本文选择“视觉隐喻”作为抵抗当代舞蹈创作中出现的身体表达异化的策略,是要构建一个“动作形象表达指向”三位一体的隐喻系统,即作为喻体的身体动作对应作为喻本的舞蹈形象,二者共同指向创作主体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等精神指向,其中的关键一环是用动作来隐喻形象,这一个过程不是用动作去做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要寻找身体动作在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式特性与所要塑造的舞蹈形象之间的相似性,一旦隐喻完成,观众自然会
5、通过视觉的移情机制和完形机制完成对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世界的对应乃至于共鸣。【关键词】视觉隐喻;身体异化;程式化动作;常态性动作;舞蹈身体语言【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04-04拂舞的文化审美价值李昉(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开封 475001)【内容提要】 “拂舞”即“执拂而舞” ,是以拂尘为道具的舞蹈。在魏晋时期被纳入清商乐,衰落于清,后逐渐销声匿迹。拂舞的产生与发展,同中国数千年审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中国文化中两个代表性的基本审美形态中和、气韵,作为探讨拂舞文化审美价值的切入点,对拂舞的起源、文化、审美等方面进行了初
6、步的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关键词】拂舞;文化;审美价值;气韵;中和【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08-04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的类型学分析张朝霞(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创作与传播呈现出诸多新特征。 “屏幕上的舞蹈”和“舞台上的屏幕” ,成为目前新媒体舞蹈的两种主要创意实践类型。前者以演出空间的“屏幕化” 、表演方式的“碎片化” 、语言结构的“蒙太奇化”为主要特点。后者则以多媒体交互技术为支撑,致力于舞台多媒体特效设计和公共空间内的交互表演策划。通过“跨界”策展,建立新媒体舞蹈创意实践
7、的协同创新机制,是国际新媒体舞蹈实践的基本路径,也是中国新媒体舞蹈发展的未来趋势。【关键词】新媒体;“屏幕上的舞蹈” ;“舞台上的屏幕” ;跨界策展;协同创新【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12-04浅析多媒体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吴振 (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JP+2舞蹈艺术中恰当使用多媒体,可实现舞蹈影像与舞者的表演互动,使多媒体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元素。将多媒体影像和适当的舞台装置相结合,也是对舞台呈现形式的一种拓展和创新。多媒体具有操作灵活便捷的优势,能结合剧情实时地创设环境、辅助叙事、营造气氛等
8、,还能降低成本,弥补演出场地、舞美道具的不足。JP【关键词】多媒体;舞蹈编创;实时性【中图分类号】J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27-06论电视舞蹈创作中的“生活环境”与舞蹈表演的关系白志群 (中央电视台,北京 100859)【内容提要】电视与舞蹈的结合为两种艺术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启发,并由此衍生出关于电视舞蹈创作、接受与传播等领域的新问题。在电视舞蹈创作方面,舞蹈表演环境与舞蹈之间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这是由电视舞蹈的艺术特性决定的。电视舞蹈与传统舞台舞蹈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电视能够突破传统舞台的局限,可以将舞蹈放置于生活环境的空
9、间中,以找寻新的舞动方式。然而,舞蹈从舞台到生活的跨越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移动,还关涉到舞蹈怎样在新空间与镜头下熔铸成一种新质。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并结合自己此类的创作作品进行了深入思考。【关键词】电视舞蹈创作;舞蹈表演;表演环境;生活环境【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16-04从白志群电视舞蹈作品看中国电视舞蹈的审美品格 李佼佼(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开封 475001)【内容提要】电视舞蹈作为现代新媒体技术的新兴交叉艺术,长期以来更受人关注的是创作过程中舞蹈语言与影像语言的融合,如何将舞蹈语言解构、重构形成特有的意味,影像语
10、言如何给舞蹈一个新的运动空间等问题。然而,一种新艺术类型的成熟,与自身是否建立了独特的美学品格有关,这正是目前电视舞蹈创作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为,电视舞蹈若想真正在中国扎根生长,就必须经历“中国化”的历程,而这一历程的主要路径之一,就是在现代的电视舞蹈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蕴。本文以中国电视舞蹈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白志群的电视舞蹈作品为案例,分析其作品视觉意境所传达出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蕴,对如何建立中国电视舞蹈创作审美品格这一问题进行了思索。【关键词】电视舞蹈创作;审美品格;传统美学意蕴【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24-03论
11、舞蹈电视传播的几种主要形态李佳(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杭州 310012)【内容提要】本文归纳了舞蹈电视传播的几种主要形态:电视纪录舞蹈的形态、电视表现舞蹈的形态、以舞蹈为主题的电视栏目的形态,并尝试分析舞蹈电视传播的成功要素,意在促进舞蹈艺术和电视媒介的结合和发展,进而使舞蹈艺术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关键词】舞蹈艺术;电视传播;传播形态【中图分类号】J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20-04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土家族传统舞蹈发展研究李开沛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吉首 416000)【内容提要】民族传统舞蹈是根植于民间的活态文化。在文化生态环境遭到
12、严重破坏,民族传统舞蹈的保护和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促进土家族民族传统舞蹈的科学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才能促进土家族传统舞蹈的科学发展。【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土家族;传统舞蹈;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33-06环舞调度研究 饶莉娜 (北京工商大学体育与艺术教学部,北京 100048)【内容提要】环舞是调度语言中最具舞台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环舞分为圆心、圆周以及圆心与圆周之间的关系三部分
13、来进行分析与阐释,试图发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关键词】环舞调度;圆心;圆周【中图分类号】J7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39-05舞蹈画面要素的初步探索郑莉 (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天津 300000)【内容提要】本文对舞蹈画面提出了笔者自己初步的理解,将时间、空间作为构成舞蹈画面语言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在诠释时空具有不可分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舞蹈画面是不同符号的聚合体,具有意象性的特征。【关键词】符号;画面;空间;时间;意象【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
14、0044-03舞蹈生活场中的世俗生活与信仰生活李琼(长沙师范学校音乐舞蹈系,长沙 410000)【内容提要】 “场”和艺术表演学的“场地”密切相关,是以“场地”的物理性营造出超物理性的氛围(气场)并达到某种表演目的的时空。因此,其涵义大于后者,但它又比社会表演学的“场域”含义小。 “场域”是布迪厄进行社会研究的概念,它是一个网络,或是一个构型,是群体的人建构的社会空间。我们所说的舞蹈存在“场” ,就是美学与社会学交汇于身体感知的一种在场经验。舞蹈生活场包括非主流文化的“小传统”和主流文化的“大传统”,在此之中的原生舞蹈是各自社会群体的“言语” ,既各自独立又互动交通。本文将分别论述这两类舞蹈对
15、世俗生活和信仰生活的认知与表现。【关键词】生活场;“小传统” ;“大传统” 【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47-04禅境意韵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体现杨德伟(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州 510006)【内容提要】本文从“禅”的“悟、容”出发,并以“悟”为主线,分析在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过程中,在使用气息、冥想等方式参禅时所体现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体悟” 。本课题旨在将“禅”这一理念运用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训练中,使身体不仅在功能和技能上得到训练,更从精神上得到心悟心境的畅怀,领悟到宁静、包容、和谐之含义,使动作呈现出纯净自然之
16、态、包容和谐之势、大气磅礴之象,旨在通过对禅境意韵如何走进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训练进行实践思考和理性总结,以此提升身韵的内涵意义和训练境界。【关键词】气息;冥想;静势;禅意【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51-04浅析芭蕾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刘厦静(北京舞蹈学院艺术设计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如何处理芭蕾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舞蹈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关芭蕾的美学观念也由于二者的关系而众说纷纭。不少人认为技术是艺术的天敌,会抹杀艺术的天性;也有人认为高难度技巧有非存在不可的必要。本文从舞蹈美学、训练和历史角度分别梳理这二者
17、的关系,希望芭蕾舞在多元发展的今天,既能尊重传统,又可以创新未来。【关键词】芭蕾;艺术性;技术性;关系【中图分类号】J7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55-03吴地舞蹈文化探源许恩(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无锡 214061)【内容提要】吴地是我国长江下游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因历史上曾经建立过的吴国、吴郡而得名,也是今日江南的核心区域。吴地舞蹈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吴地区域范围内发生的早期舞蹈活动进行历史线索的梳理,阐述吴地舞蹈从史前时期经春秋至汉代多地域文化因素合一的源头形成过程,从而探寻今日江南舞蹈独特地域性的内在成因和历
18、史文化积淀。【关键词】吴地舞蹈;发生源头;多地域文化元素合一;长袖、鸟意舞蹈形态;细腻秀美【中图分类号】J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58-05唐乐舞“坐、立部伎”遗存及流布考略张维 柯黎(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南昌 330027)【内容提要】唐代燕乐乐舞“坐、立部伎”在唐玄宗时期发展至了顶峰,安史之乱后逐渐衰微,直至辽、宋时期似乎还能找到它的遗音;东、南、西亚各国与大唐频繁密切的文化交流,使得包括“坐、立部伎”在内的乐舞文化也能在异地传播,其残曲遗音仍能让我们对它有更多的了解和思考。【关键词】唐乐舞;坐、立部伎;遗存;流布【中图分类号】J70
1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63-04朝鲜刀舞的历史考察崔月梅(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素以“能歌善舞”举世闻名的朝鲜民族,数千年来创作出了无数充满生活希冀的优美的歌谣和舞蹈,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刀舞具有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朝鲜传统刀舞发展的时间顺序,分别探究、介绍和分析了朝鲜刀舞在各个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发展的渊源、传承与形式。【关键词】朝鲜;刀舞;长剑舞;假面剑舞;刀舞女性的表演形态;刀把弯折的短刀舞【中图分类号】J7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67-04安娜
20、巴甫洛娃及其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秦琴(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兰州 730020)【内容提要】2011 年是俄罗斯伟大的芭蕾舞艺术家安娜马特维耶夫娜巴甫洛娃(18811931)诞辰 130 周年及逝世 80 周年。她的艺术成就是 20 世纪世界艺术宝库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安娜巴甫洛娃的生平,着重叙述了她对于俄罗斯和世界芭蕾舞艺术的卓越贡献和对俄罗斯文化的重要影响。【关键词】安娜巴甫洛娃;俄罗斯芭蕾舞;俄罗斯美术;俄罗斯文化【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71-04从田野到课堂 鼓子秧歌、二老艺人和北京舞蹈学院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
21、,北京 100029)【内容提要】本文以采访口述、实地考察的资料为基础,客观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山东鼓子秧歌如何通过二老艺人新文艺工作者进入北京舞蹈学院的课堂教学,并展现和阐释了这个过程中所碰触到的社会历史背景和艺术问题。【关键词】鼓子秧歌;二老艺人;北京舞蹈学院【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75-05试论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眭美琳(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广州 510006)【内容提要】20 世纪 60 年代,叙事学在保持其自身理论特点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跨学科、跨媒介的趋势,90 年代进入教育领域。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
22、体会与实践,探究教育叙事在舞蹈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相关问题,试为舞蹈教学提供一些教育叙事方面的理论支持和实际参照。【关键词】教育叙事; 舞蹈实践教学; 应用【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80-04芭蕾足尖审美与训练探究高娟敏(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上海 200234)【内容提要】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芭蕾足尖技术的出现,给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革命,使芭蕾在轻盈飘逸的基础上具有挺拔向上、充满张力的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视角入手,从视觉形式和运动力学角度分析芭蕾足尖艺术中张力美的审美特征,并对芭蕾足尖训练在体现芭蕾足尖艺术美时踝关节、膝
23、关节和身体中段的作用及其训练进行分析论证,旨在探讨如何使脚尖训练更具有成效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芭蕾;审美;张力美;足尖训练【中图分类号】J7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84-04探索综合大学舞蹈教育新途径任琦(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成都 610000)【内容提要】21 世纪综合大学舞蹈专业应以什么样的模式来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现代社会又需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培养高素质、综合型的舞蹈人才是舞蹈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当前综合大学舞蹈专业现状的分析,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
24、寻求校园舞蹈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便更好地把握未来综合大学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为社会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舞蹈人才。【关键词】综合大学;舞蹈教育;舞蹈教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J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88-04中国舞剧半生缘创作之“表现”吴蓓(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本文以中国舞剧半生缘的创作实践为例,从人物塑造、剧本功能、舞剧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和论述,旨在为今后舞剧编导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经验和方法。【关键词】舞剧创作;半生缘 ;形象塑造;剧本;表现【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
25、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92-04当代芭蕾编创中的语言再创造 胡晓 马南(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本文对当代芭蕾编创的舞蹈语言结构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说明中国当代芭蕾的舞蹈语言应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是力求在继承古典芭蕾舞蹈语言优长基础上的再创造。笔者结合实际编创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了当代芭蕾编创中对古典芭蕾舞蹈语言再创造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当代芭蕾;语言形式;结构方式;再创造【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096-04从偶丫创作实践谈中国题材芭蕾作品的舞蹈语言陈雯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
26、学院,福州 350108)【内容提要】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是人类历史发展中自然形成的重要现象。中西方舞蹈文化的交融,已成为当今中国舞蹈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民族由于自然条件、文化内涵、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审美差异等等诸多因素,形成不同的舞蹈语言;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产生出新的舞蹈语言。笔者从作品偶丫的亲身创作实践入手,着重分析如何将西方古典芭蕾“风格化”语汇与中国本土地方戏曲“风格化”语汇相融,形成新的舞蹈语言,从而对中国题材舞蹈创作中的语言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探索。【关键词】中国题材;舞蹈创作;偶丫 ;舞蹈语言;古典芭蕾;地方戏曲【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
27、章编号】1008-2018(2012)02-0100-05延边专业舞蹈创作发展脉络研究向开明 王丽芬(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延吉 130001)【内容提要】中国朝鲜族舞蹈艺术创作源于朝鲜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经历了战争创伤、民族分离的磨砺,形成了朝鲜族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及其多元文化特色。洋溢着民族精神的延边专业舞蹈创作,始于朝鲜族舞蹈最初的原生态歌舞形式。延边专业舞蹈创作自其发展以来,先后有百余部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这不仅为延边 “歌舞之乡”之美誉添加了浓重的一笔,而且也为其进一步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了民族舞蹈精品的平台。【关键词】中国的朝鲜族;延边专业舞蹈创作;发展脉络【中图分
28、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105-05“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观感刘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州 510640)音乐剧演唱研究以西区故事为个案 訾娟 (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系,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音乐剧演唱是音乐剧表演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决定着表演的成败。因此,在音乐剧演唱中,如何完美地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准确地表达人物情感,以推动剧情发展,从而完成音乐剧的舞台要求,这一问题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以音乐剧西区故事为案例,试图阐述和分析音乐剧的演唱。【关键词】音乐剧;演唱;西区故事;玛莉亚;戏剧【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018(2012)02-0114-05美国舞蹈研究杂志 2011 年夏季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