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什么是美学一、什么是美学?(一)从知识系统看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1)对象不同:精神性的理想、价值、意义等与人类行为(2)方法不同:体验性与客观性的(二)从美学学科的产生来看。1、产生过程:(1)审美意识:指审美者对自身审美活动的非理性自觉的自觉意识。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比如玉琮和彩陶制作中的美的追求。(2)美学思想或者审美思想审美者有了对美、审美活动的理性自觉思考,但没有上升到对审美活动的整体进行全面研究,这种思考的结论多以哲学思想、文艺评论或者创作经验总结的形式出现。比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 “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
2、国之音,哀以思。 ”中西方都有很丰富的美学思想,美学思想的出现与审美活动的发达紧密相关。如乐记中的音乐美学思想,是有艺术实践的基础的。(3)美学学科:有意识地对审美活动进行整体性独立思考的学科。美学之父:鲍姆加登;1750 出版了美学标志着学科的建立。A、过程:1735 年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提出:“可理解的事物 是通过高级认识能力作为逻辑学的对象去把握的。 可感知的事物 是通过低级认识能力作为知觉的科学或 美学的对象来感知的。 ”1742 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开设美学课。1750 年出版美学一书。B、原因:知识系统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历史学等社会学等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基础科学应用
3、科学神学哲学语言数学 工学美学逻辑学理学伦理学莱布尼茨认为,认识可以区分为模糊的认识与明晰的认识,而明晰的认识又可以分为明确的明晰认识与混乱的明晰认识。莱布尼茨作为理性主义者不重视混乱的明晰认识。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沃尔夫认为理论的知识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科学。在心理学中,沃尔夫不重视感觉能力。C、影响:拉丁语著作,影响不大;把美学看作是对感性认识能力的研究,影响到后来的美学家把审美经验当作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美学低于逻辑学。(4)美学学科的发展:康德 1790 年判断力批判 ,提高了美学学科的地位美学、逻辑学和伦理学是平等的学科,扩大了美学的影响。黑格尔
4、的美学影响到美学研究的重心。“美学这个名称实在是不完全恰当的,因为美学的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个名称既已为一般语言所采用,就无妨保留。 ”2、美学学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1)美学一词的出现。19 世纪 60 年代传教士编的英汉辞典中就已经出现了 aesthetics 词条,那时多译为审美之理、审美学等,美学一词并未出现。1875 年传教士花子安的教化之议一书首先出现“美学”一词。(2)美学研究的开始。20 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人把美学介绍给国人,推动了它的发展美学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1902 年王国维翻译日本人桑木严翼的哲学概论 ,1903
5、 年蔡元培翻译科培尔的哲学要领把美学学科介绍给国人。1906 年王国维还要求国内文科大学开设美学课程。王国维(1877_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教授中的教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A、1898_1907 年前,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研究传统文学艺术.1904 年写成 评论,评价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运用了叔本华的思想.还著有论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 ,属于美学思想创新之作。B、1907_1913 年,研究戏曲和词 .宋元戏曲考等是戏曲研究的经典作品.人间词话 (1908 至 1910)是其最有影响的作品。C、1913_1927 年,研究国学
6、:古文字、器物、古史地.1923 年,任溥仪朝廷南书房行走.1927 年在颐河园投湖自杀。王国维美学思想A、美育救国。B、 红楼梦评论 。C、意境理论。A、美育救国中西结合的美育思想王国维:教育小言十则提出了学术救国思想。“昔孔子以老者不教、少者不学为国之不祥;闵子马以原伯鲁不悦学而卜原氏之亡。今举天下之人而不悦学,几何不胥人人为不祥之人,而胥天下而亡也。 ” 为什么要重视学问呢?“一切艺术,悉由一切学问出,古人所谓不学无术 ,非虚语也。 ” “凡生民之先觉,政治教育之指导,利用厚生之渊源,胥由此出,非徒一国之名誉与光辉而已。 ” 学术救国思想中暗含着美术(艺术)救国思想天下最神圣、最尊贵而无
7、与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夫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岂不以其有纯粹之知识与微妙之感情哉?至于生活之欲,人与禽兽无以或异。后者政治家及实业家之所供给;前者之慰藉满足,非求诸哲学及美术不可。就其所贡献于人之事业言之,其性质之贵贱,固以殊矣。至就其功效之所及言之,则哲学家与美术家之事业,虽千载以下,四海以外,苟其所发明之真理与其所表之之记号之尚存,则人类之知识感情由此而得其满足慰藉者,曾无以异于昔;而政治家及实业家之事业,其及于五世十世者希矣。此又久暂之别也。“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教育之宗旨孔子言志,独与曾点;又谓
8、“兴于诗”, “成于乐”。希腊古代之以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及近世希痕林、希尔列尔等之重美育学,实非偶然也。要之,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 ” 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B、 红楼梦评论旧红学研究:评点派和索隐派研究。王国维运用叔本华的美学理论研究红楼梦 ,提出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 ”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研究,过去高度评价他借鉴西方叔本华美学观点,做出的重大突破。C、意境理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
9、独绝者在此.”“境非独景物之谓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问“隔”与“不隔”之别,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语语都在目前,体育教育之宗旨 完全之
10、人物智育德育美育心育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 ”则隔矣。在内容上强调真,而不是伪饰,对文学创作有绝大的思想解放作用。在艺术上强调生动,而不是因袭模拟,对文学创作水平的发展提高,有绝大的促进作用。提倡的是天才的意境创造,推动了词的发展,启发了文艺创作的创造性, “真”开五四新文学运动先声。蔡元培(1868_1940):浙江绍兴人.大教育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曾任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A、39 岁以前传统文人.1892 年,25 岁中进士,翰林院庶吉士;1894 年,27 岁散馆后,任翰林院编修.后因政治黑暗,1898 年维新变法失败,回故乡从事教育救国,任绍兴
11、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1899 年后,他就主要进行教育救国的革命活动,主要从事思想启蒙活动.1904 年成立光复会,任会长.1905 年加入同盟会。B、1907 年,39 岁赴德留学,研究德国古典美学 ,特别是康德美学;1911 年回国.1912 年任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把美育定为国家教育方针.(五育说: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体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超越政治的教育。 )1917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北大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著名的“美育代宗教”观点.美育是自由的,宗教是专制的;美育是进步的,宗教是保守的; 美育是普遍的,宗教是个别的.萧友梅、刘海粟、林风眠等等艺术教育大家都受蔡元培提携;他
12、的美育思想影响极大。朱光潜等人有审美救世思想。(三)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1、美学史上的不同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这就是要求从审美者的心理经验来研究美。“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单就它本身来看) ,这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这就是丑。 ”鲍姆加登:美学是研究美的感性认识中实现了寓杂多于整一;意象的明晰生动。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比如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面桃花与桃花笑春风的意象就是感性认识完善的表现。(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黑格尔美学就是艺术哲学,美学是研究“美的艺
13、术”的。黑格尔贬低自然美。认为自然中没有精神内涵,主张只有自然在反映、折射了精神内涵时才有美。车尔尼雪夫斯基持同样观点。他说:“美学到底是什么呢?可不就是一般艺术,特别是诗的原则的体系吗?”(3)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的美学是审美心理学。专注于审美时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情感、想象、理性等等,是近代心理学形成后出现的,特别是 1879 年以后。1879 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开创了近代心理学.。(4)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或审美活动的。这两种观点是统一的,关系是静态的,活动是动态的;关系是结构,活动是现实,其实是一致的。(5)综合对象论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综合。李泽厚说:“所
14、谓美学,大部分一直是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三者的某种形式的结合。比较完整的形态是化合。 ”2、美学的研究对象。(1)美的问题(美的哲学) 。研究美是什么,美与真、善的关系等等。(2)审美经验(审美心理学研究) 。美感与认识、意志活动的不同,美感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因素等。(3)审美关系或审美活动。(4)不同领域的美。如艺术美、自然美等等(5)审美范畴:崇高与优美、悲剧和喜剧等等。(6)美育等。二、美学研究的方法(一)研究方法的综合性趋势,19 世纪中期以后,出现了综合研究的趋势 。1、其一是与心理学或者生理学综合。形成了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代表就是费希纳。代表作是 1876 年的
15、美学导论 ,研究审美活动中的身心间的函数关系。特点是关注主体,形而下的研究。审美心理学的研究费希纳提出了 16 条美学原则:1)审美阈原则:审美刺激要达到一定强度 ,持续一段时间.2)审美加强原则:多种审美条件产生的审美愉快 ,大于单一条件产生的审美愉快或者各个条件分别产生的审美愉快之和.3)多样统一原则:单调或者杂乱都不能产生审美愉快 .4)没有矛盾原则.5)清晰性原则:不能无法把握到审美客体 .6)审美联想原则:能够激发起审美联想的审美刺激能产生审美愉快.现在仍然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方式: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丁分校的心理学教授朗洛伊丝自 80 年末以来研究人的审美判断,主要研究对人的脸的审美
16、判断:什么样的人脸是美的?吸引婴儿和成人注意力的美是不是一样?研究方式是随机选择男生女生各 96 人的照片,各分成三组,每组 32 张,然后运用电脑进行照片合成,按 5 个算数级进行合成.即分别用 2 张、4 张、8 张、16 张、32 张合成一张人像.然后请 300 人对合成照片进行美的程度的打分.最后研究发现:男性的是 16 张的合成照片 ,女性的是 32 张的合成照片最美.这也就是说美的人脸,是接近人脸平均值的.同时研究也发现婴儿同样喜欢成人认为美的人脸.2、其二是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出现了社会学美学。 美国学者戴斯蒙莫里斯在观人术一书中曾谈到过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西方社会,经济繁
17、荣时期,妇女的裙子呈上升趋势;经济衰败时期,裙子就变长而下降。他是对20 世纪 20 年代至 70 年代裙式的发展和演变作过详细考察之后得出这一结论的。20 年代,经济发展,裙子较短;30 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发生经济危机,裙子加长了;40 年代上半,经济起飞,裙子又上升;二次战后经济萧条,裙子再度下降;到 60 年代,经济走向繁荣期,裙子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超短裙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70 年代,经济平稳,裙子又回到一般长度。对于其中的原因,莫里斯作了这样的估计和猜测:“或许经济的安全感使她们自觉地更坦然地面对男性,也或许是整个社会的繁荣,使她们也活泼开放起来。 ” 社会学美学从人的社
18、会属性出发,研究人的审美意识的起源,研究美的价值。比如:普列汉诺夫:生活于鲜花丛中的原始人 ,却更青睐于用兽牙鸟羽打扮自己.(二)美学研究的综合方法。1、审美心理学与社会学美学的不足。一方面,心理学实验能够研究审美活动中的活动形式,比如探讨审美情感、想象等心理活动要素的活动形式,但目前还无法探讨审美活动的具体内涵。如研究“辞不达意”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学美学易于忽视审美性。所以,美学作为人文科学要综合多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2、美学研究的综合方法(1)美学史上的多样研究方法。比如柏拉图、黑格尔的哲学辩证法;比如实验心理学(费希纳) 、认识发展心理学(皮亚杰)、格式塔心理学(阿恩海姆) 、精
19、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容格)等等的心理学方法;再比如马克思主义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美学等等的社会学美学方法。(2)以哲学方法为核心.A.美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不同于实验方法,不是先提出假设,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假设成立,实验方法对美学研究并不非常适用.B.美学研究的哲学方法也不是旧形而上学的思辨方法,而是要包括以下内容:观察、分析、了解、体验、追问、对话、解释、感悟、建构等。观察、了解:美学研究要从审美现象出发并且始终离不开审美现象,所以美学研究要观察审美现象,并且结合着各门学科的研究成果,以了解审美现象.分析: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分析.对审美现象要分析其构成、层次等.并且对美学概念等理论也要分析体验:美学研究不能在仅仅在审美活动之外 ,进行抽象的观察和分析,还要进行实际的审美体验以验证抽象认识的结论.(审美活动分为三个层次 :静观、对话和境界)感悟:美学研究中还会有非理性活动 ,瞬间对审美活动的深层次理解.理论建构:得出的研究结论还要形成理论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