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积极应对挑战,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近年来,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我行业务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是,随之来的信贷风险也逐步增大,若不强化信贷管理,严防信贷风险,势必阻碍我行业务的有效发展及各项经营指标的顺利完成。一、信贷风险防范形势严峻2009 年,我行在业务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同时剧增。2009 年我行贷款余额增加 万元,不良贷款增加11827 万元,不良贷款率由年初的 增加至 ,不良贷款余额、比率“ 双升” ,严 重影响了我行在全省的考核排名。我行信贷风险防范形势严峻。一是新增不良贷款金额巨大、成因复杂。在 2009 年新增的 11827 万元的不良贷款中,准政策性贷款 69
2、5 万元,其余全部为商业性贷款,其中:省级化肥储备贷款 10000 万元、粮食流转贷款 640 万元、农业小企业贷款492 万元。形成不良既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因素,又有操作风险因素,还有道德风险因素。但各种因素都可以凸现出一点,那就是我们的信贷监管欠到位,未及时预测及发现风险,从而采取有效化解措施。二是潜在风险有抬头趋势。部分企业特别是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手足无措。如天湖绿色食品、天地实业、三味食品等公司冰灾过后,迟迟不能全面恢复生产,经营亏损不断累积,以致贷款2逾期或展期;产品以出口美国为主的海华木业面对金融危机只能扼腕叹息,贷款即将到期却难以筹措资金来归还;明华食品的
3、食用菌生产受季节性约束,经营管理不到位,目前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贷款不得不展期。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出现的各种风险抬头的严峻形势,暴露出我行信贷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制度执行力不强。从近年银监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我行内部的各种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信贷人员制度执行不力是主要因素。很多信贷人员对农发行变化较快的制度办法感到茫然,对新文件、新制度办法又疏于学习,不能按最新制度办法规范操作,不按客户经理尽职手册来尽职管理,贷款“ 三查 ”执行不力, 对资金支付与流向疏于 监管,有的甚至违规操作,主动帮助企业违规转贷,以贷还贷。(二)责任不明,考核力度不大。
4、从各种内、外检查发现的问题来看,大部分都是因为信贷监管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而责任心不强又是因为责任不明确导致的,贷款出现风险问题,看起谁都有责任,结果是谁都没责任。对出现的风险问题考核处罚力度不大,很多都是以经济处罚形式处理,未与晋职、评先、评优挂钩,这种处罚对责任人无关痛痒,起不了警示作用。另外,现行“只罚不奖”的考核制度,对工作量较大、大部分工作较出色,而只有某项工作因顾不暇及出现3问题的同志是不公平的,绩效考核仅以职务为标准,对工作繁多、责任重大的员工打击较大。(三)信贷队伍力量薄弱。一是信贷人员普遍出现年龄、知识结构老化,学不懂、学不进现代银行经营管理新知识和科技知识,还停留在过去的
5、封闭管理和手工操作阶段,与现代银行的运营模式渐行渐远。许多信贷人员对一些业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照章操作,未能把握其内在的运作规律,特别是不能准确把握风险点。二是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监管不到位。或因监管的企业较多而忙不过来,或因能力水平有限而不知如何去监管,总之相当一部分客户经理在信贷监管上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有的甚至连形式上都做不到,对企业日常经营生产状况不熟悉,对企业发生的重大的危及贷款安全的事项未及时调查了解,对信贷资金的支付使用和流向未全程跟踪。这样的监管难免不出现信贷风险。(四)社会诚信意识不高。随着政府对社会诚信建设的不断重视,社会征信体系和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
6、社会诚信诚信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当前金融生态环境整体还不佳,社会诚信意识还不高,拖欠、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仍然较多。若对企业及法人代表、主要股东的诚信调查不深入,将会给我们的信贷资金也带来了不可预测的风险。三、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与建议4(一)加强制度执行力。总行最近整理印发的信贷业务操作手册和整合的 16 项信贷制度,给我们的信贷操作进行了全面规范。我们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学习力度,不折不扣的加以执行。同时,应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基层行的信贷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管检查,对执行不力的行进行相应的处罚。(二)加大问责及奖惩力度。一是要根据总行近年来制定的问责和违规处罚办法,进一步明确内部管理的关键环
7、节和重要岗位的主责任人,建立完善全过程责任管理制度,形成有权必有责、违规必追究的制约机制。对形成的风险问题,要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并与晋职、评先、评优挂钩,提升违规、失职成本,以有效遏制风险隐患。二是改变“只罚不奖” 的考核方式,加大对工作完成出色、有突出贡献、管理的贷款未出现风险的员工的奖励力度,形成奖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三)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培育适应形势发展的信贷队伍。银行业务发展的边界是其人力资源可支撑的程度,若业务发展超越了人力资源可支撑的限度,发展就不可持续,并会埋下隐患。因此,在我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培育一支相适应的信贷队伍显得迫在眉睫。一是要着力打造一支具有现代银行意识的基层
8、行领导队伍。基层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的管理层,特别是一把手。应逐步使具有现代银行意识、熟悉现代银行经营管理规律和运作实务的干部充实到基层行领导岗位。二是要着力培养一支熟悉5现代银行经营运作、具有较强执行力的信贷业务骨干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加强对业务知识、制度办法、管理要求、操作要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员工自学的鼓励力度,对员工自学现代银行经营知识,考取各种资格或执业证书的,要突破有关规定限制,加大奖励力度,提高员工自学新知识的热情,以全面提升其执行政策、制度的能力。三是正视并尽快缓解基层信贷队伍青黄不接、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问题,及时补充
9、新鲜血液,特别是对业务量较大、开户企业较多的行,应优先补充年轻、高素质信贷人员。(四)加强业务经营分析和信贷监测分析,把握信贷监管重点。业务经营分析和信贷监测分析作为银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可以诊断经营行为、改善经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缩小风险敞口。业务经营分析要坚持形式多样、有的放矢,使经营分析的效果体现在对基层行业务经营的指导上。信贷监测分析要把握好监测范围、深度、频率和重点,充分利用CM2006 系 统预警功能,以及人民 银行征信系统、银监局非现场监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结合我行的综合报表系统、统计系统和各种手工报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加以监测分析,对发现的风险点进行跟踪监测,对贷
10、款资金的使用和流向进行实时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化解。6(五)强化客户分类管理,有序实行信贷退出。充分利用“信 贷 管理年 ”活动的成果, 对全行客户进 行分类排队,优先支持黄金客户和优质客户,并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审慎支持一般客户,通过信贷支持逐步加以培养,使其发展壮大;对风险较大的客户,要实行有序的信贷退出。信贷退出应该是客户分类管理的重点,在部分客户、部分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以及当前有限的人力资源状况下,实行信贷退出显得很必要。实行信贷退出时,要把握好“抓优 汰劣,抓大放小” 的原则,对风险较大、规模较小、对我行经营效益贡献甚微的企业,通过控制授信、压缩规模的方式逐步实行
11、退出。(六)严格违约信贷制裁,培育客户诚信意识。对客户违反合同约定用途使用信贷资金、贷款到期不归还、拖欠贷款利息等违约行为,通过在信用评级、授信、用信、利率上加以限制和制裁,对情节特别严重的违约客户可以实行停贷制裁,甚至于主动退出。通过信贷制裁手段,对开户企业进行警示,以培育其诚信意识,并主动配合好我行的信贷监管。(七)把好贷款准入关,前移风险关口。在贷款调查、审查时,要特别注重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股东的“品行” ,甚至日常生活细节,若诚信意识不强,曾出现过不良信用记录,或有黄、赌、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坚决不予支持;要着重看企业的承贷能力和还款资金来源,若企业的承贷能力不足,第一还款来源难以保证
12、,有再多的抵押资产,也不能进行支7持。总之,要把好准入关,尽量使信贷风险止于贷前。(八)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加强与报表审计、资产评估机构的合作,与其签约时明确约定其对审计过的报表真实性、评估过的资产的价值足值性负责,并承担相应责任,并要求其在审计和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点,能给我们进行提示。二是加大签约律师机构的法律服务力度,被聘律师除了代理诉讼需求、一般法律咨询、合同审查外,还应承贷资产抵押(质押)担保手续审查工作,对一些特别复杂的担保手续还可委托其代为办理,以避免我行员工专业知识欠缺可能产生的种种风险。(九)建立信贷检查辅导制度。信贷管理上也可以建立起类似于财务会计部门的检查辅导制度,从信贷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检查辅导小组,定期到基层行进行内部检查辅导,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予以整改解决,以规范信贷业务操作,防范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