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合唱指挥技法合唱指挥的任务。1、选定曲目。1、选曲。1)要切合主题2)切合合唱队员的水平又稍微有难度的歌曲3)量力而行 量体裁衣2.事先了解演出比赛场所:1)台阶大小2)合唱台阶数3)确认话筒多少或有无话筒4)是否有钢琴3.不同场所选不同的歌曲1)在室外要选较激烈的,欢快的歌2)在室内要选较缓和的歌曲3)搭配时,若有两首曲目。第一首可选较缓和的,第二首可选较欢快的。4)中速可以到快速,快速可以到快速。但快和慢不能来回。22、训练合唱团(排练)1.总谱缩弹及内心听觉的构建初排者,多排为益2.注意合唱团的能力1.音域2.力度3.速度4.两个强到一个弱之间的力量5.永远把合唱团的速度把握住6.音准
2、,节奏,音区3.排练注意事项1)在排练中一定要分声部识谱2)排练时间不能过长3)难点要突破4)在预演前一定要告诉他们多识谱,多背谱3、指挥演出。1.服装的颜色尽量用亮的,要大方.同时要注意尽量符合作品2.话筒的远近,音量大小,灯光,音响的问题.(可送烟)3.不同的合唱曲目和不同的合唱比例需要用不同的合唱队形.一般人数为男320,女 40.男的中间,女的两边.男生最好安排在第三排,其次是第四排.一般中间低,两边高.话筒不宜放太近.4.上台时,一四先走,二三后上.下台时,一排前进一步,二三先走,一四后下.6.场所,事先走台,调好音响7.如遇以外情况,例如卡带,在保证合唱的完整性下,若放不出来,直接
3、清唱.若卡带时,重新放,马上收拍,重新唱.若多次卡带,要先保持合唱团员的冷静.8.碟片格式尽量选用 Mp3 格式.其次是 WMA.可准备两到三张盘.合唱指挥的重要性、能统一节 奏,使合唱队进行统一的起句与 收句、能统一合唱 团进行力度的变化。、能预示出各个声部的进、出以及演唱方式。、能调整合唱的演唱速度。、能把握音乐的 整体 结构与局部句法,维护和 创造符合原作精神的 音乐风格以及有创造性的个性特点的音乐情绪表现。指挥的动作和要求。良好的体态是准确地诠释音乐的重要保证。很难想像一个处处令人发笑的指挥能让参与演奏或听众感受到美好的艺术之美。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体态是指:排练时能使演奏员立即明确指挥意
4、图的形体状态;演出时又能让观众欣赏到与音乐形象完全一致的表演。1. 站姿 站立时放松,挺胸、收腹,两脚略分开与肩同宽。左脚可以4微微向前,以保证行动自由。2.坐姿 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的位置,身体直立;两脚分开;左腿可以微微向前。前臂微微弯曲,双手向前方伸出,与肩同宽。3 手位 音乐开始信号手抬起时微微弯曲,上肢离开体侧大约 30 度,前臂与身体成垂直方向向前平伸,手掌一般保持握球的状态。54.不论何种体态,最核心的部位是“ 歌唱状态 ”。即必须始终保持兴奋的面部表情,两眼时刻处于与合唱队员一起进行歌唱的心灵交流状态。5 面部表情 指挥合唱队演唱,指挥的面部表情十分重要,也就是最开始提到的全身
5、心投入工作的心灵集合,要在你的脸上;特别是你的眼神里体现出来。这样又可以节省手上的“废话 ”;而转向更多的“气质指挥”。合唱 队员的乐器是他们的“ 嗓子”, 这个特殊 “乐器”质量的优劣,决定于演唱者的心理状态。而合唱指挥的体态、指挥时的歌唱意识,直接影响着歌者的情绪。在我们练习上述所有的挥拍技术时,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 用你的面部表情,传递音乐;传递你的要求;帮助大家保持激情。拍点与线1 曲线 直线和点拍子图示的线条大致分为”曲线、直线和不成为线的点状三种。中慢速常用曲线。快速度可以用直线和点,抒情性常用曲线,弹跳性常用曲线,弹跳性常用直线和点,点可以右图示的轮廓,也可以不打出图示的轮廓。
6、2 图示练习。6练习图示应该注意:1 拍子运动的过程中,上方顶点和下方落点,要求在同一个竖切面和铜一个水平线上的横切面,2 先单独练习右手,然后在练习双手。3 双手练习的是,除了双手同等使用外,还经常用右手带动左手,故所有可以稍高。4 从前一拍点到后一拍点,注意不是将手拿过去,而是反弹过去。 、五、各类拍子的图示:1、二拍子图示:二拍子的曲线式图示广泛运用在中速、慢速和快速的二拍子歌曲中。主要动作:第一拍落点后,向外(右)反弹,第二拍落点后,向内反弹。拍子图示变化主要在第二拍的落点上,在掌握好向外和向内的反弹要领后,落点方式有如下几种:例一:珊瑚颂7二拍子的直线拍和“点式 ”只用在快速。 弹跳
7、性的作品。直线拍和“点式” 的差别就在“点式 ”有反弹动 作。每一拍都有拍点,可以打 图示,也可以不打图示。直线式不反弹。例二:在太行山上2、三拍子图示三拍子的变化主要在第二和第三拍的落点。同样可以分成:(1)同落点。 (2)外落点。 (3)内落点。 (4)上落点。 (5)下落点。8例三: 松花江上例四:青年友谊圆舞曲例五:内依巴河三拍子省略第二拍或者第三拍的图示:9例六:小白船例七:我们多么幸福3、四拍子图示。四拍子的图示,第一拍总是朝下,第二拍总是朝左。变化主要在第三、第四拍。可分成:(1)同落点。(2)外落点。(3)内落点。(4)上落点。(5)下落点。10例八:念故乡 例九:青春舞曲建议
8、参考书目:1.新编合唱学 作者:马革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年出版2.西方合唱艺术纵览 韩斌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 出版113.合唱手册 编者:孙从音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出版六、 起拍1、 起拍的概念在挥拍技术的全部实践中,没有比起拍更重要的了。预备 “起”!这个口令无论是有声无声,它都是所有演奏者启动表演时不可少的。于是有多少作品就有多少起拍,因此我们说指挥挥拍的全部技术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起拍艺术” 。起拍意味着音乐的开始;从指挥者抬起手的时候,音乐已经开始,而提示全体一起开始必须是手势的动作。起拍的手势动作是向上抬起。它的完成有两个部分: a.预示拍b.起(动
9、)拍连起来的通用口令就是通常我们用的“预备 起 ”。但是这个口令有着十分严密的规定。它必须与即将开始音乐的几项要素完全一致: 该 段的速度完全一致 力度完全一致12 表情色 调完全一致。 与演唱者的发声状态完全一致。 其实,实际上从指挥站在演唱者面前的时候,他的音乐气质就开始影响着演奏员了。我们在这里练习的只是手势动 作,是指挥通过手势告诉大家即将开始演奏音乐的“ 起拍” 。 第二节 虚、实拍点在起拍中的应用我们在前面说过,起拍的手势是打虚拍,(我们用虚线和实线来表示虚拍与实拍的不同)。根据音乐速度的不同,较慢的起拍手势大多用柔美的向上的虚拍。而较快,性格刚毅;或活泼的起拍,手势向上用拍点很锐
10、的实拍。 起拍抬手提示的时间一般在发出声音前面的一个单位拍。我们可以来做几个口令练习,首先是练习速度不同的起拍:(几种预备 起)第三节 “ 幅度大、小 ”在起拍中的应用:上述几个练习中除了他们速度不一样外,他们的力度也不同。摇篮曲与中国的保卫黄河在力度上全然不同。即使同一部作品里如圣母颂,其力度的变化也是非常频繁的。所以,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对手势中内涵的含量也逐步加大。上述的速度起拍练习熟练后,就要注意作品的力度上的要求。力度的提示可以通过手势幅度大小或肌肉的张弛来做到。力度强的起拍用幅度长而大的手势;或者用短而(紧)张的手势;例如:保卫黄河。13力度弱的起拍用幅度短而小的手势;或者用长
11、而(松)弛的手势。例如:圣母颂、摇篮曲。 七、 音乐进行中的起拍与收拍 1、音乐中的起拍。音乐在进行中,指挥需要不断地在乐句换气、特别强调的词、有特色的重音、新近来的声部;新出现的主题、素材等地方给演唱(奏)者以明确的提示;这种提示不同于音乐开端;必须在不破坏音乐整体的前提下将这种提示传递给演奏者。通常把这种起拍称作“提示拍 ”。 为了使“提示 ”清晰,一般的做法有几种选择: 1. 提前将挥动的手势相对减少,使即将到来的“ 提示”明确、清晰。主要在快速的音乐中使用。 2. 在“ 提示”拍子前二拍上,作 “提前量”的“加速” 击拍动作。即将“提示拍”前面的一拍,在倒数第二拍时“加速”划完。这样就
12、赢得了作“ 提示”起拍的时间 。大多在抒情段落 时使用。 3. 右手继续节奏性的挥拍,用左手作“提示拍” 。练习: 141. 用三拍图示念下面的节奏。 2. 图示路线不变,用上述练习 1. 的方法指挥指定强调的字。 3. 用前面练习过的乐 曲,练习“提示” 拍的手势;可以先做出记号,设计好所要选择的方法。 2、 收拍 所有的对收拍手势的要求理论上同起拍的概念是一样的。用口令来表示只是将预备 “起” 后面紧接的开始演奏,改 为:预备 (起) “收” !。手势的预备拍的动作同“ 起拍” 的程序一样 ,向上打一个虚拍, “收”的时候向下并加速地打一个小反弹拍子 即可。 收拍给预示的时间是在乐曲的最后
13、一拍上。例如: 15八、 不完全小节与后半拍的起拍1. 不完全小节起拍指挥的手势必须明确提示大家音乐开始的节拍位置。所以在这里记住开始我们所讲的图示路线的方向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地“起拍” 都是在音乐开始的前一拍向上打一个拍子 (up beat)。但是在不完全小 节里,这个“起” 势 ,应带上它所在位置的图示方向。例如: 半个月亮爬上来是第二拍起:“起” 念在 一拍上,开唱的一拍应划出第二拍的路线方向,来, (这是右手的图示运行线路。 )16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第三拍: 短的横线表示起拍手势出发的位置:特别是在有伴奏的情况下,这个起拍手势的线路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用前面第三章的练习,将它们定位在
14、不同的节拍位置,练习起拍。 a) 用不同的力度练习。 b) 用不同的幅度挥拍。 c) 用不同的速度练习。 用前面的练习,给指定的词以“ 提示”起拍,在这个词的拍子上,用17长路线划出来, (30 公分 范围),其余的词用小幅度,十厘米氛围挥拍。 2、 后半拍起拍 后半拍,是一种富于动力感的节奏形式,作曲家将乐思的起势放在后半拍开始,用来强调他的心声,引人注意;就会使音乐变得更活跃、向前。指挥在排练的时候决不能忽视这些后半拍的表现意义。例如: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等,如果没有了后半拍,这些作品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不论是排练演奏团体还是指挥本人都要在研究总谱时注意把握
15、后半拍的分寸,赋予它应有的生命力。 挥拍提示后半拍的手要掌握“预示” “加速”“ 急刹车”再起拍, 这几个要求,手的肌肉是一个“收紧”与“ 松弛” 的灵活运用。即在“加速”和“ 刹车”时,手的肌肉是收紧的,当听到后半拍的声音已经进入后立即“ 松弛”下来。 我们先利用拍桌子的方法进行练习: 1. 手击拍(拍到桌面)立即在离开桌面最短的距离时刹车。 182. 然后直接向上打虚拍,作下一次敲击的起拍。 例如:瞿希贤飞来的花瓣 连续的后半拍表达学生思念老师,欲罢不能的激情。我们用粗线表示加速,用实心 圆圈表示刹车虚线表示手势松弛的图示线。又如国歌最后:连续的后半拍,直到第三次的“来”字。图例是右手的的
16、运行线路。193、切分音 切分音的挥拍,原则上同后半拍一样,只是它带有连续两次后半拍的意义。 挥拍的手第一次的后半拍必须果断明确,切分音的第二次后半拍,图示相对要明显地缩小;如果切分音型后面紧接的是重音音节,第二次的后半拍做一个微微的加速后,立即为后面的音作起拍性的提示。例如:飞来的花瓣最后:上例的前三小节三、四拍都是切分节奏,手势的动作是在第三拍“ 老师”的“ 老”字上加速 刹 车后保持时值,以十六分音符 为例: (左手做对称图示)九、 核心词与逻辑重音的提示 指挥合唱作品,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音乐的各种要素无不与歌词有20关。它直接影响着对作品的诠释与作品的风格。每个国家的语言都有其特定的
17、语音;语速。有节律的语言常常是受过良好教育的象征。不论是演唱外语歌曲还是中国作品,研究语音、语音、 语调、 语速,语言节奏是合唱指挥及合唱队员的一个最关键的工作。我国的合唱队之所以不能象交响乐团一样大批而广泛地介绍世界合唱名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唱词的问题。所以学习研究合唱作品的唱词,学习并掌握语言是十分必要的。合唱指挥决不是“ 打拍子”。正如我们开始提醒的,这是一个积作曲、歌唱、表演、组织、语言等综合知识的学科。我们反复提醒大家在练习手势的同时,不要忘记支撑挥拍的背后所有的修养。就是这个原因。当你将乐曲全部记住以后; 当你面前的演奏(唱)员对你排练的作品已经比较熟悉了,手势必须向“节省”转换。
18、果断地停止那些机械地打拍子动作。这里已经不是乐理意义上的“强弱轮回” 概念;而代之以表达 对风格起决定作用的要素为主,给大家提示。努力做到用最简明的手势,制造最佳的音乐形象。这就要求右手最大限度地利用“静”与“ 动” 的对比,将必须的提示动作做出来,而其余的拍子可以用微型动作表示,保持气质;做到“ 以静制动”即可。在这里我们开始从图示指挥向逻辑指挥或音乐指挥跨进了一步。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将化解所有的图示,并将其融入音乐的流动之中。所有我们练习过的重音挥拍技术都有助于掌握这个技术。例如:陆在易雨后彩虹:21这个片断中,重音节放在两次“你”上,和分别放在“美丽” ,“希望”上,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19、。十 两手分工的技术及实践指挥在挥拍过程中,两只手必须有所分工。各司其责,用不同的信号提示演奏员共同完成塑造音乐形象的任务。当然这首先要求指挥者在研读总谱时对如何确立作品的艺术形象;作品的每个声部的作用;各个层面的声音要求;为达到完善的风格所需的演奏技巧等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使双手的挥拍行为不是“ 指挥操” ,而是富有真正音乐上的意义。 一般的讲右手主要担任指示节拍、节奏的任务。在右手运行的同时,左手用简洁的动作,辅助右手发出信号。主要是: 用单一线条夸张提示力度的增减。右手(主要)划图示的同时,利用幅度的变化指示各种力度,左手则在体侧,向左前上方按照速度均匀地抬起(手心向上略向内),继而下降回
20、原处的路线;表示力度的强弱变化。 提示声部不同时间的进入。 22 演奏法(吹奏法) 和特定表情的提示:例如是 egarto 还是staccato?合唱队的歌唱家 们用半声唱, 还是放音唱?有时唱很大的音程跳动,也需要有提前的提示等。 重要的是帮助合唱队员保持气息,歌声进行中句子的长短与演唱者的表演状态有着极大的关系。保持住那些有重要表现价值的长长的乐句需要一定的歌唱技术。指挥自己除了传递你的歌唱状态外,需要用左手配合你的体态,帮助大家将句子的时值唱得准确并富有感染力。另外,歌唱家的换气是一种表现手段,大换、小换、偷换、抢换都十分规范地服从歌词的需要。在演奏的进行过程中左手都要“时刻准备着” 提
21、示他们音乐表现所需要的换气语言。 左手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了静和动的对比效用,不动则已,一动则发;特别是在指挥合唱团演唱时,非常忌讳的就是两手对称的“照镜子” ;“蝴蝶飞”等手势。在加强熟悉总谱的同时,自己的双手调节能力也必须多多练习。十一 研读总谱 23指挥的手势是手臂肌肉动作在“虚、实”;“ 静、动” ;“张、弛”;“ 大、小”;“刚、柔” ;“软 、硬 ”等方面的灵活调动;无论如何运行,它们必须服从一个宗旨 音乐形象。只有指挥在认真研究、分析了总谱;了解了作家的意图;把握了作品的时代脉搏后,他的手势才是有生命力的。我们说指挥“ 手之妙运,源于心之妙思” 就是这 个道理。指挥在谱子上的准备充分
22、与否,也直接影响着乐队或合唱队的排练效率。从这个意 义上讲,指挥必须象一个统帅,作好一切准备,决不打无准备之仗。指挥的总谱准备可以参考一下程序:1. 题目的根据,作曲家、词作者的梗概。 2. 小节数及其段落划分。 3. 弹琴(边弹边唱)、演唱全曲;标出主要部分及结束方式。 4. 反复读谱,感受乐曲流动过程的变化;标出呼吸的地方。长句子用交错的循环呼吸。用连音线括出来,换气点的记号要很准确。 5. 注意和声之间的张弛进行,标出有特别和声色彩的小节。 6. 确定句子中力度变化的程度级别。标出你的设计来。 7. 尽量与作曲家沟通或研究他们的原作,以便确定恰当的速度及速率。 8. 标出特殊的音高,困难
23、的音程,随时准备帮助演奏者克服难点。 9. 大型的乐曲,需要将多个主题形象进行编码,标出全曲的结构逻辑框架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自己设计一个这些主题发展方式的表格体系。表明它们的内在联系,发展过程等。 2410. 标出声部内的保持音、重音特别强调的地方,标出跳音、负重的跳音和双音的处理。 11. 分别通读器乐的各声部,记住乐器与人声的互动关系。审核各类关于乐句、力度 变化、吹吐音、弓法、吐字、咬字等其他细节的记号;对实践及伴奏等都要准备好自己有关的意见。 12. 按照节奏反复读唱词,如果自己不熟悉,可以请有关方面的语言。并且找出核心词;划出歌词引起的发展趋势。 13. 确定歌 词语音的有关问题
24、:发音、语气、元音的延续、发声比例、双元音和三重元音的比例。 14. 从作品中摘编一些重要的曲调和节奏型作为排练前的练习用。这种方法对合唱排练前的热身和练声十分有效。附录: 大海啊,故乡结构分析 及 合唱队声部排列附录一: 1.大海啊,故乡结构分析表(背谱参考用) 25(*) 初次学习写分析图,先记下乐句的逻辑,力度发展的层次;能帮助自己一目了然地把握全曲。附录二: 排合唱队座位是十分重要的。排位子的原则基于几个原因。包括声部的人数;合唱队成员音质的情况;他们在合唱队里演唱的经验;这几个图表提供了几个队混声合唱的队形,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 第一组队形:261. 指挥面临着发展男高音声部的困难时
25、,可以把男高音放在前面。这样他们可以清楚地听见别人,并且很自然地演唱,从而提高混声的效果。 2. 偶尔,男高音需要加强力量时,第二女低音帮一下忙。她们可以适当地做出效果。 3. Sop 和 Bass 挨得很 紧,因 为她们(他们)在四个声部里是外声部。有助于调整整个合唱队的音准。 4. 女孩子安排在男孩后面站,她们很大限度地在合唱队里起支撑作用,这对声音不稳定的男孩是十分开心的。 第二组队形:如果男孩数量、质量都很好,这样的队形就是合适的了。 1. 高个子的孩子们站在前面,靠外侧,与第一组的站法完全不同。统一的制服也十分引人注目;她(他们)们站在一排时,男孩女孩之间有高矮的差别不是主要的问题。
26、 2. 两个合唱团 非常接近。根据情况用哪一组都可以。有时可以单分开为男声或女声。 3. 有时,第一男高音仍然需要第二女低音帮忙,这样可以达到理想的混合音响。 4. 女高音与男低音结合对加强合唱队的稳定性、调整音准等很有效果。 27282930(这是按照四重唱的队形混编的,有助于大家互相倾听)。 美国各个时期教学的重点也不同。1930 年期间,有许多的课程是无伴奏作品 1940 年至 50 年重点在为解决提高合唱队的音准而设的视听与方法;同时大家协作,宣传合唱队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1960 年左右,可能还晚些,由于俄国人造卫星(sputnik)的升天。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体系。音乐被当做同科学类一样的课程对待。在学校里设许多课程证明他的价值。 第二类分组方法: 这种座次在 Bass、Tenor 技术很好,女声力量足够时声音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