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1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2 设置隔声操作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3主井井口房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4 主井井口房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5主井井口房 设置事故照明。6 设置隔声操作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7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8 绞车房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9绞车房设置事故照明。10 设置隔声操作室。隔
2、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11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12 通风机房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13通风机房设置事故照明。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14 筛分选煤 地面筛分厂、破碎车间、带式输送机走廊、转载点等地点, 都必须安设喷雾装置或除尘器。15 火力干燥、原煤准备车间等粉尘作业点,必须安装除尘设备。16 浮选车间、干燥车间宜采取自然通风方式。当自然通风装置 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设施。17 脱介筛应设喷水装置。18 浮选车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19 原煤仓、精中煤仓应设事故自然排风
3、装置;当采用自然排风 装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机械通风。20 煤仓的通、排风装置的排风量宜按煤仓容积计算,每小时换 气 0.51.0 次。21 对厂房内噪声较大的机电设备,应采取隔声、消声措施。22 集中控制室的地面应采用不易起尘的材料,控制室的门、窗 应为双层隔音窗和密闭门。23筛分选煤产生高噪声的车间不同楼层设置隔声操作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吸声的要求。24 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25选煤 产生噪声和粉尘的车间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注意防尘” 、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4、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26 筛分 集中控制室设置事故照明。27 锅炉间锅炉操作区等经常有人工作的地点,在热辐射照度大 于等于 350W/m2 的地点,应设置局部送风。28 单台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 6t/h 或单台额定热功率小于等于4.2MW 的层式燃煤锅炉,宜采用干式除尘器。29 燃煤锅炉在采用干式旋风除尘器达不到烟气排放标准时,应 采用湿式、静电或布袋除尘装置。30 锅炉鼓风机的吸风口、各设备隔声室和隔声罩的进风口宜设 置消声器。31 额定出口压力为 1.273.82Mpa(表压)的蒸汽锅炉本体和减温减压装置的放汽管上,宜设置消声器。32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产生高噪声的水泵相对集中
5、布置,将产生噪声的风机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33 锅炉房及湿式脱硫除尘间应经常监测一氧化碳的浓度,并安 装一氧化碳报警器。34锅炉房锅炉房及湿式脱硫除尘间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 12 次/小时。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35锅炉房应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应急处理设施应包括: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36 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37 在锅炉房入口设置红色警示线,警
6、示线设在入口外缘不少于 30m 处。38 锅炉房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39锅炉房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注意防尘” 、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 “注意高温” 、 “当心中毒” (或当心有毒气体) 、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 “注意通风” 。40 锅炉房醒目位置设置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告知卡 。41锅炉房单台锅炉的额定蒸发量为 4t/h 及以上的锅炉房应设置事故照明。42 消毒间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 警装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 12 次/小时。43井下水处理站消毒间应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应急处理设施应包
7、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44 消毒间贮存酸的贮罐区周围应设置围堰,其容积应大于最大 一台酸设备的容积。45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产生高噪声的水泵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46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耐酸手套。47井下水处理站消毒间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当心中毒” (或当心有毒气体) 、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 “注意通风” 、 “噪声有害”
8、、 “戴护耳器” 。48 消毒间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 警装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 12 次/小时。49消毒间应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应急处理设施应包括:不断水的冲淋、洗眼设施;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50 消毒间贮存酸的贮罐区周围应设置围堰,其其容积应大于最 大一台酸设备的容积。51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产生高噪声的水泵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52生活水处理站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耐酸手套。53消毒间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
9、括“当心中毒” (或当心有毒气体) 、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 “注意通风”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54 机修车间 机修车间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 12次/小时。55 为电焊工配置焊接护目镜、电焊手套;为砂轮工、切割工等 配置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防振手套。56机修车间机修车间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当心中毒” (或当心有毒气体) 、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 “注意通风” 、“注意防尘” 、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当心弧光” 、
10、 “戴防护镜” 。57应对产尘的木工圆锯机等设备设置适宜的局部排风除尘设施对尘源进行控制;生产工艺和粉尘性质可采取湿式作业,应采取湿法抑尘。当湿式作业仍不能满足卫生要求时,应采取其他通风、除尘方式。58 为工人佩戴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或耳罩、防振手套。59坑木加工房坑木加工房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注意防尘”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60 瓦斯抽放泵站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 泄漏报警装置。事故通风通风次数不少于 12 次/小时。61瓦斯抽放泵站 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产生高噪声的瓦斯泵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
11、减振等控制措施。62设置现场应急处理设施。应急处理设施应包括:气体防护柜;个人防护用品;急救包或急救箱以及急救药品;转运病人的担架和装置;急救处理的设施以及应急救援通讯设备等。表 3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检查表(地面)序号 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63 工人佩戴防毒面具、防噪声耳塞或耳罩。64瓦斯抽放泵站瓦斯抽放泵站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当心中毒”(或当心有毒气体) 、 “戴防毒面具” 、 “穿防护服” “注意通风”、 “戴防尘口罩” 、 “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65 在空气压缩站设备进气口安装消声器,室内表面做吸声处理。66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宜将产生高噪声的空气压缩机相对集中布置,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声、减振等控制措施。67 设置隔声操作室。隔声室的天棚、墙体、门窗均应符合隔声、 吸声的要求。68 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69空气压缩站空气压缩站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噪声有害” 、“戴护耳器” 。70 变电所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耳罩。71 变电所门口墙壁设置警示标识牌,包括“噪声有害” 、 “戴护耳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