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议建筑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设计摘要:本文立足于城市中心传统街区的一座集零售业、文化娱乐、餐饮、办公、酒店及高层住宅单元功能于一体的高层综合体,从城市化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总体构想与城市有机结合的交通流线组织、并结合商业步行街优化商业价值、与城市环境一体化的立面造型设计以及住宅、办公的绿化设计几个方面做了些的探索。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空间,立体化绿化设计随着人口的激增和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导致城市环境空间日趋拥挤并进一步恶化。作为高密度城市和商品经济的产物,城市商业中心区高层建筑综合体,要求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 ,将高层综合体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环境;将居住、商业、餐饮和娱乐等综合功能适
2、当集中到高层综合体内。在这个环境空间内无须借助交通车辆等,使个人基本需求在步行范围内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通过这种空间组织方式缩短了交通联系路线, 减少了交通流量, 降低了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同时节约能源消耗,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 立足于传统街区的总体构想旧城区的改造、重建项目,一方面要满足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城市继续生长的需要 ,如何将新建筑融合到传统的城市街区中是建筑师面临的首要问题。我们认为,结合传统不是对传统的简单模仿,应从城市空间、街道人行空间、城市文脉机理、建筑体量以及人的行为模式及心理要求出发,挖掘用地环境的潜在因素,寻求更深层次的协调统一
3、。高层综合体的主营商厦作为商业步行街起点上的门户,自然成为新的视觉焦点,平面设计通过在转角处大量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空间处理方式,使主营商厦与步行街之间形成良性的连接和过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地标性,同时整体地揭示步行街的开始。而立面设计上采用分段式的手法,裙楼强化步行街的商业特征 ,使得步行街建筑的尺度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2 结合城市交通的流线组织2.1 总平面交通流线组织高层建筑的引入,对其周边的城市环境及其系统运行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功能的集中和人流的吸附作用必然增加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负担。对可能带来的冲击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解决,使其能够被城市这个有机体所接纳和吸收是城市商
4、业中心区高层建筑综合体设计的关键。 建设商业步行街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人车分离,把商业活动从汽车交通的威胁中解脱出来。货流与人流分离, 互不交叉。一方面, 创造安全、舒适、连续的步行购物环境;另一方面, 不因步行街的建成造成城市交通的梗阻,对机动车流和商场物流系统、停车场地应进行妥善的设计。在总平面交通流线组织方面,我们利用建设用地四周将步行系统、商业人流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地块的相邻两侧,酒店、办公、住宅综合设置于建设用地相邻次要道路一侧,余下一侧作为车流和物流区域,既为建筑提供便捷的交通,同时避免了对商业和居住人流的冲击。2.2 建筑内部交通流线组织作为主营商业娱乐的裙楼是人流组织的核心,主要是由
5、设在建设用地商业主入口处的多部自动扶梯组成高效、快捷的垂直交通系统组成。结合各层平面水平交通网络,形成环形走道,并避免交通死角的出现。而另外一侧的交通筒同时兼作商场后勤货物运输,使商场库房与相邻街道紧密联系,避免与内外部人流交叉、人流物流交叉 ,形成了多角度全方位的人流物流立体交通网络。另外,酒店、办公、高层住宅交通核心筒则分别独立于裙楼商业设置,交通直达首层及地下层专用停车区,有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及安全管理。 2.3 地下停车库设计为高层综合体提供足够的机动车库及快捷的进出通道是建筑交通组织的重点之一。我们结合用地的具体特点设置了地下车库。地下一层在设有停车库的同时还配合城市商业步行街设置部
6、分小型商铺和娱乐设施。在用地受到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场地作为物流区域时,为了不影响地面交通也将物流部分设计在地下一层的特定区域。一般来说由于用地的限制,地下二层无法容纳规划及综合体需求的车位, 若增加一层地下室则影响造价和工期 ,若设于地面以上楼层,既占用商业面积,且车辆进出和停放对附近住宅楼存在噪声和尾气污染。为此我们采用地下二层加机械停车的方式,既能满足停车位的要求,又能减少造价, 缩短工期,使用方便、安全快捷。当然如仍无法满足停车需求,可加建地下三层机械停车功能。但地下四层停车由于工程造价和使用较为不便等原因,在设计过程较少采用。目前出现了一些综合体将停车库设置在地面以上的楼层,在解决停车
7、的同时也方便了购物者,体现了更多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大型建筑综合体的停车库设计及其交通组织仍需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 3 结合步行街优化设计3.1 沿街设计临街商铺及商厦首层由于与城市道路、广场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店铺直接对外,具备销售商品直观性、交通便捷性 (易达性)等特点,所以有较高的商业价值。然而商厦首层沿街铺位毕竟有限,挖掘非临街区域其他商铺的商业价值,实现非临街区域商铺的临街化转换也是我们设计构思的重点之一。在地块住宅首层和商厦之间设置步行街是空间转换的最好方式和纽带,该步行街通过与周边商业圈形成有机的结合,通过空间特别是与主要临街空间的无缝连接使之成为了开放式步行街。步行街
8、两侧设有中西餐饮、精品店等,街内设有雕塑、座椅、售卖车、游乐设施、儿童活动场地等,使顾客感到舒适有趣,愿意在此环境中滞留更长时间,实现了商业中心区内部商业空间向外部主商圈的延伸。同时也加强了主营店与步行街的联系从而将人流直接引入商场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氛围。 3.2 结合用地环境的商业空间良好的商业氛围,要求街道与临街商铺入口之间有方便密切的联系, 建筑入口同时要符合顾客心理感受和商业要求。由于有的建设用地四周高差变化较大,道路高程在建筑一侧常常有由东北角到西北角 34 米 ,解决高差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一是将主营商业建筑主入口高差引入到商场内部处理,其它功能入口可根据地形确定;另一手法是将
9、沿街部分依地形作为沿街商铺形成步行街,临街商铺地面相应作迭级处理设计,与人行道始终保持 10 到 20cm 左右的高差, 避免较大高差的出现,方便人流的进入。主营商业则通过主入口进入,不受地形影响。3.3 城市化设计商业与城市周边是否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直接影响着商业项目投资的效益及发展前途。作为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体,应充分考虑了住户及城市周边商业圈的需求。因此在策划阶段就需要了解城市发展目标、研究当地城市文化、研究商业业态、购物者的来源及消费特征等需求。同时在满足消费者行为对商业空间的综合要求,例如便捷、商业聚集与可选择性、可识别性、舒适等方面,尤其是在舒适感方面包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多个方
10、面包括合适的环境温度、湿度与新鲜的空气、合适的人流密度及足够的休息场地与设施等方面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另外空间美感、安全、可信的环境也成为了吸引周边居民及职员购物、休闲康乐的好去处。这些设施既对外营业, 又能兼顾为本综合体的住户、职员提供会所服务 ,内外兼顾的服务和交通将能保证充足的人流,打破楼层给营业带来的障碍 ,提高了商业效益,实现了商业、办公、居家和酒店经营的和谐。4 立足于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目前国内流行的商业类建筑综合体一般采用“生日蛋糕式”的“塔楼+群房” 形式组成。那些被安插在大面积商业群房上部的高层建筑, 体形杂乱, 如不加以统一规划,势必影响城市的整体空间形象, 也难以形成完整
11、的建筑景观为凸显大厦,常将步行街沿群楼作为轴线排列 ,并向一侧或两旁展开, 并非严格左右对称布置,这条轴线贯穿整座大厦,布局灵活,空间多变。考虑到步行街属于水平展开的线型空间,容易造成单调冗长的感觉,大厦沿街道立面设计形式丰富为原则, 建筑轮廓线也尽量避免整齐划一,建筑有高有低,使街道景观在统一中有变化。建筑立面形式、外墙材料、颜色及细部设计上遵循商业步行街的基本要求,采用协调统一的暖色调材质。局部采用现代玻璃与钢材组合的雨棚、屋顶构架, 以反映现代技术的完美。裙楼部分依据使用要求,底部设计成两层高的柱廊 ,使 1、2层沿街商铺更为直观,并具有传统商业特色 ,与步行街共同营造具有亲和力的商业空
12、间,34 层的多以封闭的幕墙面为主,预留大尺度的广告牌位,此高度在街面行人 45仰角的最佳视觉范围内。此外在转换层处的可设计飘板等装饰构件弱化转换梁的高度,完成由裙楼到塔楼形态的过渡和转换,产生犹如传统建筑檐口的视觉效果;塔楼结合退台处理形成步步高的立面形象,空中花园的设计成为一道绿色的 “生态外墙”。5 塔楼的立体化绿化设计塔楼设计强调舒适性、健康性(绿色建筑)和文化性( 良好的人文环境) 。平面布局既应考虑良好的通风采光和景观优势, 又要求具备简洁明快的立面形象。尽量朝南开口引入夏季主导风,并利用退台和镂空, 形了空中花园。户外活动空间设于裙房结构转换架空层, 形成集休闲、活动和观赏于一体
13、的空中花园, 花园结合主题空间, 为住户、办公、酒店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塔楼设计上动、静、内、外分区合理,室内外环境交融,使得室内空间更为丰富,通过设置扩大阳台的尺度,利用阳台局部下沉覆土种植绿化 ,使各楼层均拥有自己的真正花园和良好的视觉景观,形成高空生态阳台 ,同时起到遮挡阳光的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综合体越来越多出现在现代人生活中,显示出我国建筑形态的重要变化,似乎在不经意间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成为市民购物与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较多城市化、社会化、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特点, 城市功能和社会需求正在发生巨大转变,城市、建筑、交通一体化也成为当代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一种新趋向。 参考文献1 现代商业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2 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