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54452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部分研究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创新相关研究1、关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创新的几点思考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兆成 2002文化创新,根本目标是建设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特征如下:鲜明的时代性。它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映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展示未来发展方向。高度的科学性。它尊重客观事实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反映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同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浓郁的民族性。它富有民族特色,渗人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和社会心理的深层,反映大众生活实践,展现人们利益要求。不懈的进

2、取性。它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有一种追求理想、勇于创新、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以此凝结成为一种动力,推动自身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2、文化创新的当代特征和理论结构 杨翰卿 2005杨翰卿(1956 ),男,河南省民权县人,中共河南省委党校中国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哲学教研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与文化所谓文化创新,是指立足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资源,实现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革新或飞跃,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形态的创新。它具有超越性、继承性、先进性等本质规定。具体说,就是通过文化创新,超越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资本主义文化,同时又创造性地

3、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世界文化精粹,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本质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带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特点,又体现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总之,文化创新在理论结构上可以归结为,文化创新主体在一定的动力系统作用下,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文化创新资源,按照科学的创新标准和指导原则,以一定的价值取向为核心,表现出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文化创造与革新活动。3、文化创新与人的全面素质发展 王敏 2005王敏(1964),女,湖南湘潭人,广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所谓文化创新,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4、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创造出更加灿烂的中国先进文化,从而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见,文化的创新具有内容上的批判继承性、性质上的适应性和表现形式上的多元性等鲜明的特征。4、文化创新的现实依据和能力构建 孙丽华 2006孙丽华,女, 1957 年生,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创新作为一项复杂的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在形式和本质上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突破性的发现,二是革命性的变革,三是综合性的创造,四是飞跃性的发展。应该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文化对人的关照

5、和理解不够,对人类信仰精神家园迷失的问题远没有很好地解决,所以,人类面临的思想危机不仅没缓解反而有所加深,人类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只能源于文化创新。所谓文化创新是量变中的质变,是飞跃,是扬弃;是原有价值体系、心理定势、思维方式的解构,也是新的观念、知识、体制的构建;是传统惯性的消解,也是传统精华的重铸;是社会生活的变革,也是一代新人的涌现。因此,文化创新不仅是文化内容的激活,更应当是文化模式的革命性转型。其次,我们倡导文化创新,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居于核心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迄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致力于全国人民从贫穷走向温饱、从温饱走向小康、从小康走向富

6、裕的。这一过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对人的需要、人的发展的关照,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这是我们构建新的文化体系的基本思想,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就一定能很好地解决前进路上遇到的所有难题。再次,我们强调的文化创新,涵盖了文化价值观念创新、文化知识体系创新、文化思维方式创新、文化体制创新等诸多方面。文化价值观念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又是文化制度或体制的根据,是人的精神观念客体化以及客体世界主体化的纽带和桥梁。知识体系是文化的基础,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创新知识体系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是对民族文化生命力和持续力的严峻考验。思维方式是在民族的文化行为中经常广泛地起作用的思

7、维方法、思维习惯以及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在社会转型时期,思维方式的更新对经济、政治、社会、人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文化体制包括决策、管理、评判、监督等环节,构建一个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是当代中国文化创新和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创新文化的相关研究1、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作用 2004金吾伦,1937 年 11 月生,浙江萧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形态。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对创新的作用;二是如何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是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内涵。观念文化

8、是影响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东西,它是创新的内在动力。观念文化中所包含的信仰、理性、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决定了人的活动是否能够“创新”,它表现为人们对创新活动的态度。一种适宜创新的观念文化其自身也必定是一种创新,它使人有一种广博的思维视角,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从而使人具有博采众长的技艺。制度文化是指创新活动时的社会环境,它是创新活动的外在动力。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构成了创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创新文化建设也就是观念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2、关于推进大学创新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李强这种文化就是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一种科学探索与人性诉求并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氛围;一种不拘一格选

9、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氛围;一种倡导学术民主、推崇学术自由的氛围;一种鼓励敢为人先、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一种依存社会、服务社会并与社会保持良性互动、实现双赢的氛围。 (本报评论员.全面推进创新型大学建设N.中国教育报, 2005-12-05)大学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构成,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形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 (田建国.加强大学文化建设N.大众日报, 2004-11-15)精神层面的创新文化建设,目的在于构建一种大学作用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师生广为认同的共同理念,使之成为推动大学改革发展的内在力量,并为大学

10、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制度层面的创新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文化创新指导下的制度性规范,又是行为文化创新基础上的提炼和升华,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可以为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行为层面的创新文化建设,对于形成平等、互信、开放的协作关系,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促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各类人员的行为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层面的创新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塑造和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它层面文化建设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载体。3、唤醒文化自觉,培育大学创新文化 胡显章作者系清华大学教授,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人是认识活动与实践活

11、动的“主体” ,而被人认识和改造,并反过来影响人的对象物则是“客体” 。所谓创新文化既指外在于创新主体认识与实践活动的客体的文化环境,又指内在于影响创新主体的认识与实践活动的文化素质的表征。前者是指适于创新的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环境文化;后者是指有利于创新的理念、动力机制、价值取向、思维习惯、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等。创新文化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主体的文化素质与客体的文化环境的综合。文化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引擎,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内涵。有利于主体发挥创新潜能的外在的创新文化应当具备以下的特质:(l)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人的精神力量,尊重人

12、的创造力,尊重个性差异,尊重不同群体与个体的意见。(2)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一切从实际出发,严谨治学,规避急功近利、浮躁习性。(3)崇尚创新、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念。尊重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提倡建设性的批判思维,鼓励探索、宽容失败,鼓励敢为人先、敢冒风险。(4)积极活跃的学术氛围。学术无禁区,思想不强制,体现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独立人格和社会责任、科学道德、科学规范的和谐统一。保护脱离主流、有悖传统的观点。(5)信任、平等、开放、合作的学术平台和人际关系。在开放式的学术平台上实现学科的综合交叉、不同观点的碰撞启迪;合作和竞争互动,不迷信权威,不论资排辈,不排斥

13、少数,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是让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施展才干。(6)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4、建设创新文化 造就创新人才在第五次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顾秉林 2007顾秉林(1945-),男,吉林德惠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校长,教授,理学博士,从事物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 。从哲学上讲,创新是能体现人类主体性的高度自觉的行为,是对客观世界有价值的认识、实践和改造。与其相适应的创新文化,是以创新为主导价值观,其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等要素均有利于创新行为的文化。创新目标与创造动机、创新

14、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构成创新文化的精神层;支持和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规范、模式等要素组成了它的制度层;而有利于创新的外在客观环境、运行平台和各种硬件设备构成其物质层。创新文化的各层次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缺一不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创新文化的精神层要素是创新思想和行动的先导,制度层是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保证,物质层则是创新活动和创新行为的物质基础。创新文化可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宏观的文化,也可以指一个社会组织(例如学校、企业、社团、行政部门等单位)的内部微观组织文化。只有当大多数社会组织都建成了创新文化,大多数社会成员都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价值判断时,全社会才

15、能形成创新文化,才能完成向创新型社会的转型。创新文化是以创新为主导价值观、促进创新行为的文化体系,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谐性等特征。大学建设创新文化,要大力倡导创新意识,弘扬创新精神;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的制度保证。5、现代大学创新文化建设论略 张海艮,王永健 2009张海艮(1970-),男,安徽合肥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高校校园创新文化是一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核心,通过创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植学生创新精神、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环境,组织开展富有创新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的新型

16、校园文化。6、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看高校的文化育人功能 贺善侃 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何谓创新文化?一般的理解是:创新文化即与创新相关的文化,具体指能激励创新的文化,既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人文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也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人文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以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核心的观念层面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以体制环境为表现形式的创新制度文化是遵循这一内涵的创新文化的评价体系,而由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交织而形成的工作环境等则是创新文化的物化载体。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 2006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一个国家的文化,同

17、科技创新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激荡的密切关系。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中华文化历来包含鼓励创新的丰富内涵,强调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增强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大力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通过理论创新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不懈奋斗、勇于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信心和勇气。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

18、善创新机制,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努力营造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有利条件。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要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要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学技术的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发展创新文化,既要大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充分吸收国

19、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要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在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我国企业扩大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出口和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究开发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大科学工程。最新消息: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个人参考备注:创新文化是一种文化形态,而文化创新则是一种文 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实践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