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隐元东渡日本的原因对于隐元这样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使者,日本学术界十分重视,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已不在少数,可谓硕果累累。但是作为黄檗祖庭所在地的中国,由于历史原因,有关记录很不周全,而后世的研究也未能充分展开,这与日方相比实在太不相称,因此,加强对隐元事迹的挖掘和探讨,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1993 年 5 月,在日本访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智超教授于宇治万福寺意外发现了包括郑成功在内的一批中土人士致隐元的信件,由此引发国内一些学者对郑成功与隐元关系的探讨。陈智超教授先是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3 年第 8 期上发表郑成功致隐元信件的发现介绍一批南明抗清斗争新史料一文,阐述自己的见解。他
2、认为:“从郑成功信件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想,隐元这次赴日可能负有求援的使命,至少是郑成功以同意并护送隐元赴日的行动,向日本方面表示善意。他是一名亲善使者 。 ”之后,陈教授取得日本宇治万福寺的同意和支持,并邀请韦祖辉和何龄修两位教授合作,共同编纂了日本黄檗山万福寺藏旅日高僧隐元中土来往书信集,于 1995 年 3 月由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陈教授在该书序言中重申了上述观点,认为“隐元东渡的重要原因,是他负有重要的政治使命,是郑成功的一名亲善使节 。 ”针对上述观点,福建师范大学胡沧泽教授提出异议。胡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 年第 4 期发表隐元与郑成功关系略论一文,从隐元东渡的
3、动因、隐元到日本后的行动、郑成功有无借兵必要以及对郑成功信件的解读等方面,论证隐元负有求援使命之说没有事实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倪学新副教授在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4 年第 1 期发表了隐元东渡刍议他反驳了陈智超教授所言的隐元是反清复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甚至积极到出国为郑成功求援的地步的这一论断,认为隐元的东渡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在这篇文章中,我根据上述文章并结合中国和日本当时的背景,认为隐元的东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感于日方的诚意而决定东渡弘法。当不可忽视这一事件所反应的深层内容。从隐元东渡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跟隐元东渡到日本的学者和僧侣,他们都有着相似的理由。研究隐元东渡
4、的原因不仅对研究隐元个人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与隐元相同历史条件东渡日本乃至于对研究当时的移民潮有着重大意义.研究隐元不能孤力研究而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来分析.研究事件的原因对我们理解事件的结果提供基础 正文隐元的东渡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特别是日本的背景。 16 世纪的世界海域一直被旧教国葡萄牙、西班牙所控制。到 17 世纪 20 年代,荷兰成为西方独占对日贸易的国家。在国内,幕府对外来宗教尤其是对天主教的发展越来越警觉。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因贸易的需要,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采取默认的态度。天主教势力得到很大发展,参加者从平民到武士甚至大名诸侯一应具有。他们结成坚强的组织,宣传上帝的权威
5、与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与幕府的“神国”思想及等级身份制度相违背;加上新教国家英国与荷兰因贸易的竞争关系,对天主教支持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进行挑拨,幕府愈来愈感觉到对天主教进行镇压已刻不容缓。1612 年,并以冈本大八受贿事发为契机,断然发出禁教令,宣布幕府直辖都市骏府、江户、京都、长崎等地禁止天主教的传播,并要求摧毁域内所有天主教堂。 (新编日本通史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关于长崎唐寺建立的直接原因就是在日本幕府对基督教势力采取高压政策所引起的。所谓“长崎唐寺”,即“三唐寺”,是指兴福寺(南京寺)、福济寺(泉州寺漳州寺)、崇福寺( 福州寺), 有时也称“四唐寺”,即除“三唐寺”外,再加上圣福
6、寺(广州寺) 。有关这些唐寺的兴建,可追溯到日本江户时代之初。当时,有大批的中国商人不断往返于长崎和中国东南沿海之间,并在长崎建立了较强的势力范围。由于这些中国商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区,所以他们常常按来自的地方分成许多不同的帮派。著名的有三江帮(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等) 、泉漳帮(福建泉州、漳州等)和福州帮( 福建福州) 。上述三唐寺,便是按照这样的地缘关系建立起来的。 2所谓“寺请制度”,即要求每个百姓必须持有所信仰宗教的证明文书,而开据这种证明文书的权利,则由幕府完全委托佛教寺院掌管。这种政策同样被贯彻到居住在长崎的中国商人中。为了避免遭受基督教的牵连,在长崎的中国商人们便开始自己着手
7、筹建寺院,并同时向中国国内招请僧人担任住持。长崎唐寺的建立,也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流行的妈祖信仰存在着极其紧密的关系。 “妈祖”又称“天后圣母”,是保佑人们航海平安的守护之神。无论是往来于中国沿海与长崎之间,或是长期居住于长崎的中国人,他们都与航海生活有着深厚的渊源。遂在他们中间就流传着这样一种习惯,即每当航海的时候,一定要将妈祖神像供于船中,以祈祷海上一路平安。当船安全抵达目的港时,再将它安置于岸上的某个地方寄放起来,在安置时还要举行隆重的“扬菩萨”仪式。然而,由于妈祖神像为神圣之物,所以它的安置场所亦须庄严、清净。因而在唐寺建立之前,一般被置放于商人会馆、日人住持的寺庙或神社之中。唐寺建立以
8、后,这些活动大都移交与唐寺承担。如长崎唐寺中均设有妈祖堂,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3此外,对菩提寺和邦人墓地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唐寺的兴起。例如,漳州商人欧阳华宇和张吉泉就曾请求终南山悟真寺的住持圣誉接受所有来长唐人为檀越,将悟真寺作为唐人的菩提寺,并从幕府处批得土地百间,作唐人墓地之用。 4总的来说,唐寺的建立,为僧人东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以来,在与日本传统神道信仰进行了短暂的交锋之后,便很快通过“本地垂迹传说”等形式,实现了同传统神道之间的“两部融合” 。在神佛融合体中,由于佛教具有强大的思想体系作为后援,所以事实上不仅在佛教寺院乃至神道神社之中,佛教僧侣
9、都很快取得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佛教如此兴盛的局面在日本大约持续了千年有余,到十四五世纪的室町时代以后,佛教逐渐开始走向衰微。佛教衰微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由于在此之前的历代执政者对佛教或者大举盘剥,或者过分优遇,这些都大大助长了佛教的世俗化倾向,从而导致了僧风沉寂、民心离散局面的出现。佛教界出现的僧风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思想领域。恰又逢当时儒学思想大兴,因此批佛毁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甚至,在各类文学、文艺作品当中,僧侣们也变成了受讥讽和嘲笑的对象。在这种形式下,僧界的一些有识之士愤愤而起,一面反击来自思想界的大举进攻,一面也向僧界内部大声疾呼,力争将沉溺于世俗生活中的僧侣们唤醒。为了向日本佛教界注入
10、新的血液,以改变佛教在日本民众当中的形象,他们也曾想到仿效平安时代的先哲由中国招请高僧入日之途径。以上便是明末清初中国僧侣大举东渡前中日双方的主要社会背景。 (明末清初渡日僧侣之活动及其贡献肖平)隐 元 大 师 对 明 王 朝 的 感 情 是 深 厚 的 ,这 不 仅 在 于 黄 檗 寺 僧 通过 邑 人 叶 向 高 首 辅 ,获 得 万 历 皇 帝 御 赐 经 藏 ,从 而 确 立 了 黄 檗 寺 在江 南 禅 林 突 出 地 位 。 明 王 朝 在 知 识 精 英 心 中 为 国 家 的 象 怔 ,民 族的 象 征 。 1654 年 ,隐 元 大 师 决 定 东 渡 日 本 弘 扬 佛 法
11、 。 厦 门 码 头 告别 抗 清 复 明 将 士 及 护 送 僧 人 时 ,曾 表 示 三 年 回 来 ,并 口 占 一 诗 中左 江 头 别 诸 子 :“暂 离 故 山 峰 十 二 ,碧 天 云 净 是 归 期 。 ”日 本 学者 认 为 “碧 天 云 净 ”不 应 解 释 为 政 治 气 候 ,而 是 “修 行 人 心 灵 纯 净 ,万里 无 云 万 里 天 ,心 不 生 事 ,身 心 自 在 的 最 高 境 界 ”,如 此 解 释 大 错 特错 了 。 我 们 来 分 析 这 首 诗 :把 臂 江 头 泪 沾 衣 ,道 义 恩 深 难 忍 时 。 (因为 我 们 共 同 承 担 着 抗
12、 清 复 明 拯 救 众 生 苦 难 的 道 义 ,而 在 江 头 难 依 难 舍 )。 老 叶 苍 黄 飘 格 外 ,新 英 秀 气 发 中 枝 。 (我 老 和尚 象 苍 黄 的 叶 子 飘 流 到 海 外 ,但 在 抗 清 复 明 事 业 中 涌 现 的 年 轻 英 雄让 我 欣 喜 不 已 )。 因 缘 会 合 能 无 累 ,启 行 相 孚 岂 可 移 (本 来 会 与 合 都是 一 个 缘 份 ,无 所 挂 累 。 现 在 我 快 启 程 了 ,这 一 切 都 是 缘 份 啊 )。 暂离 故 山 峰 十 二 ,碧 天 云 净 是 归 期 (老 和 尚 暂 时 离 开 黄 檗 寺 十
13、二 峰 ,等到 大 明 江 山 恢 复 ,没 有 清 兵 时 候 ,那 就 是 我 的 归 期 )。 诗 歌 写 作 讲 究隐 喻 含 蓄 ,忌 讳 明 白 直 指 。 如 果 说 诗 人 隐 元 大 师 在 这 里 把 “碧 天”寓 指 大 明 江 山 ,“云 净 ”寓 指 打 败 清 兵 的 意 思 有 歧 义 ,那 么 同 样吟 咏 的 另 一 首 诗 甲 午 夏 东 渡 示 众 就 很 明 显 了 :“一 统 乾 坤 是 我家 (国 家 统 一 安 定 才 是 我 的 家 ),垂 纶 四 海 作 生 涯 (现 在 只 好 披 着 袈裟 飘 泊 四 海 了 )。 鲸 鲲 钓 罢 沧 波
14、事 (等 到 打 败 清 兵 ,四 海 平 静 ),载 得睛 空 满 月 花 (那 时 月 照 中 华 ,大 明 江 山 复 兴 了 )。 ”同 时 在 东 渡 海 船上 ,隐 元 大 师 吟 咏 :“万 里 沧 浪 堪 濯 足 (清 兵 就 象 万 顷 沧 浪 水 ,但 很污 浊 ,只 配 给 我 洗 脚 ),一 轮 明 月 照 禅 心 (我 的 心 头 照 耀 着 大 明 朝 的 光辉 ,我 矢 志 不 渝 )。 可 怜 八 百 诸 侯 国 (可 怜 啊 ,大 明 朝 封 赠 的 八 百 诸 侯王 国 ),未 必 完 全 得 到 今 (江 山 破 碎 ,只 怕 没 办 法 保 留 下 来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