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53574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Internet技术1-12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1、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说明当今最流行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并比较他们。如今有两个最流行的无线互联网接入技术:A)无线局域网在一个无线局域网中,无线用户发送或者接收数据包到/从一个基站(无线接入点半径数十米内) 。基站通常是有线互联网连接,从而为无线用户连接到有线网络。B)广域无线接入网络在这些系统中,数据包在相同的无线基础设施上被用于传输蜂窝电话,因此通信运营商管理基站,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基站向用户提供无线接入。2

2、、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d-switched network? Why is it said that packet switching employs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电路交换网络和包交换网络相比有什么优势?为什么说分组交换采用统计复用?(1 )电路交换网络,可以保证一定量的终端到终端的带宽的通话时间。今天大多数的包交换网络(包括互联网) ,不能保证任何终端到终端的带宽。(2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链路上的流动的不同来源的数据包不遵循任何固定的或者预先

3、定义的模式。在 TDM 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获取一个旋转的 TDM 帧的同一插槽。所以分组交换采用统计复用。3、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le responsibilities for each of these layers?什么是互联网协议栈的五层包含什么?每一层有什么原则的责任是什么应用层:支持网络应用,如 FTP,SMTP ,HTTP运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如 TCP,UDP网络层:提供发信站和目标站之间的信息传输服务,如 IP,路由协议链路层:相邻网

4、络单元之间的数据传输,如 PPP,以太网物理层:为通信提供实现透明传输的物理链接4、 What is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transport-layer segment, network-layer datagram, link layer frame?什么是应用层的信息,传输层段,网络层数据报,链路层帧?应用层的消息:应用程序要发送和传递到传输层的数据传输层段:由传输层和传输层报头封装应用层的消息产生的网络层数据报:封装传输层段网络层头;链路层帧:与链路层报头封装网络层数据报。5、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5、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Link layer switches process layers, Hosts process?在 Internet 协议栈层中,哪一层是路由过程?哪一层是链路层转换过程层?哪一层是主机过程?(1 ) 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2 ) 链路层,物理层(3 )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6、 Compare and contrast WiFi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and 3G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What are the bit rates of the two

6、services? What are the costs? Discuss roaming and access ubiquity? 比较和对比 WiFi 无线上网和 3G 无线上网的特点。什么是这两项服务的比特率?什么是成本?讨论漫游和接入的普及。WI-FI,说简单点就相当于家里用的无线路由器,在家里组织小的无线局域网、笔记本移动办公甚至一些品牌的手机也可以通过 WI-FI 来上网,这种上网方式就是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就是一间办公室和一座办公楼。3G 与 WF-FI 的区别就是网络覆盖面积不同。经常要移动办公的人群,走到哪里只有一部 3G 手机或者3G 上网本、3G 上网卡,只要手机有信号

7、就可以直接上网。WI-FI 的突出优势是:第一,无线电波的覆盖范围广,基于蓝牙技术的电波覆盖范围非常小,半径大约只有 15 米,而 WI-FI 的半径则可达 100 米;第二,虽然由 WI-FI 技术传输的无线通信质量不是很好,数据安全性能比蓝牙差一些,传输质量也有待改进,但传输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 11mbps,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第三,厂商进入该领域的门槛比较低,厂商只要在机场、车站、咖啡厅、图书馆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设置“热点” ,并通过高速线路将因特网接入上述场所第二章1、 List five non-proprietary 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t

8、he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s that they use列出 5 个非专有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和他们使用的应用层协议e-mail,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SMTP RFC 2821 WEB,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HTTP RFC 2616 多媒体流,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HTTP , RTP RFC 1889 文件传输应用, layer protocol: FTP RFC 959远程终端访问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 Tenet R

9、FC 854Web E-mail Remote loginFile transferDirectory serviceP2P file sharingStreaming mediaApplicationHTTP SMTP/PoP3Telnet FTP DNS BT special protocolTransport TCP TCP TCP TCP UDP UDP UDPIP IPData linkphysical2、 What is Network architecture? What is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

10、tween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什么是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网络架构和应用架构之间的差异是什么?(1 )网络结构是指组织成层的通信过程(例如,5 层的互联网架构) 。(2 )应用架构,是由应用程序开发人员设计,规定了广泛的应用结构(例如,客户端 - 服务器或 P2P)(3 )3、 Why do HTTP, FTP, SMTP, POP3 and IMAP run on top of TCP rather than UDP?为什么 HTTP,FTP,SMTP ,POP3 和 IMAP 运行在

11、TCP 之上,而不是 UDP?TCP 比 UDP 更可靠,UDP 可能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我们不能承受 HTTP,SMTP,POP3 等损失。准确的数据是一切协议最重要的部分。4、 Why is it said that FTP sends control information “out of band“?为什么说的 FTP 在带外发送控制信息?FTP 使用两个并行的 TCP 连接来传送文下一节件,一个是控制连接,一个是数据连接。控制连接用于在客户主机和服务器主机之间发送控制信息,数据连接用于真正发送文件。因为 TCP 使用一个独立的控制连接,所以说 FTP 在带外(out-of-band)

12、发送控制信息的.第三章1、 Describe why an application developer may choose to run its application over UDP rather than TCP.说明为什么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选择在 UDP 上运行其应用,而不是 TCP。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能不希望它的应用程序使用 TCP 的拥塞控制,它可以增加拥塞时应用程序的发送速率。通常情况下,IP 电话和 IP 视频会议应用的设计者选择在 UDP 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是因为他们想避免 TCP 的拥塞控制。此外,有些应用不需要 TCP 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2、 Is it possib

13、le for application to enjoy reliable data transfer even when the application runs over UDP? If so, how?是否有可能申请享受可靠的数据传输,即使应用程序运行在 UDP?如果是这样,怎么样?可以。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可以把可靠数据放在应用层协议传输。但是,这将需要相当数量的工作和调试。3、 流量控制错误改正;全双工:TCP 是全双工。3. Why would the token-ring protocol be inefficient if the LAN has a very large perim

14、eter?为什么如果局域网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周长令牌环协议会效率低呢?当一个节点发送一个帧,节点必须要等待围绕整个环传播之后才可以释放令牌帧。因此,如果 L/ R 比 tprop 小,那么该协议将是低效的。4、 How big is the LAN address space? The IPv4 address space? The IPv6 address space?LAN-248 MAC 地址;IPV4-232 IPv4 地址;IPV6-2128 IPv6 地址第六章1、 What does it mean for a wireless network to be operating in

15、 “infrastructure mode”? If the network is not in infrastructure mode, what mode of operation is it in, and what is the different between that mode of operation and infrastructure mode?无线网络运行于“基础设施模式” 是什么意思呢?如果网络中没有基础结构模式,那么要采用什么样的运作模式,这种模式和基础设施模式有何不同?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运作模式,每个无线主机通过基站(接入点)连接到更大的网络。如果不是在基础结构模式运

16、行,网络将在运行在 ad - hoc 模式。在 Ad - hoc 模式下,无线主机没有任何连接的基础设施。在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情况下,主机必须提供诸如路由,地址分配,DNS 类似名称翻译的特征,或提供更多的服务。2. What are the four type of wireless networks? Which of these types of wireless networks have you used?无线网络的四个类型是什么?你使用哪些类型的无线网络?A)单跳,基于基础设施的B)单跳,基础设施不足C)多跳,基于基础设施的D)多跳,基础设施不足3. What is the dif

17、ference between a permanent address and a care-of address? Who assigns a care-of address? 一个永久的地址和转交地址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谁分配转交地址?当使用家庭网络时,一个移动节点的永久地址是其 IP 地址。一个转交地址是当它访问外部网络时获取的地址。COA 由外部代理分配(可在是外部的网络边缘路由器或移动节点本身) 。4. What are the purposes of the HLR and VLR in GSM networks? What elements of mobile IP are sim

18、ilar to the HLR and VLR?GSM 网络的 HLR 和 VLR 的目的是什么?移动 IP 的什么元素类似于 HLR 和 VLR?在 GSM 的家庭网络维护着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被称为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其中包含了永久的手机号码和每个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 HLR 中也包含这些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信息。被访问的网络维护访问者位置寄存器(VLR) ,它为每个移动用户提供的进入数据库的入口,这些用户目前正处于由 VLR 服务的网络中。因此,VLR 的来来去去就像移动用户进入和离开网络一样。在家庭网络中的移动 IP 边缘路由器类似于 GSM 中的 HLR在外部网络的边缘路由器类

19、似于 GSM 中的 VLR。5. In mobile IP, what effect will mobility have on end-to-end delays of datagram between the source and destination移动 IP 中,流动性将对数据报的源和目标之间的终端到终端的延迟有什么影响?由于数据报必须先着手于家庭代理,并从那里到移动 IP,延迟通常会比直接通过路由要长。,但是,从对应的部分到达移动 IP 的直接延迟(不通过家庭代理路由数据报)也可能小于对应的部分到家庭代理和从对应的部分向移动 IP 的两个过程所产生的延迟的总和。这将取决于这些不同的

20、路径段的延误。需要注意的是间接路由还增加了一个家庭代理处理延迟(像封装延迟) 。第七章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d-to-end delay and packet jitter? What are the causes of packet jitter?终端到终端的延迟和数据包抖动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什么是数据包抖动的原因?终端到终端的延迟是数据包通过网络从源到目的地的遍历所花费的时间。时延抖动是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数据包终端到端到端时延波动。2、 What information is needed to dimension a network so

21、 that a given quality of service is achieved?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来度量网络使之服务质量能达标?A)网络终端点之间的交通需求模型B)定义好的性能要求C)针对工作负载模型制作预测一个给定的端到端性能的模型,并找到一个可以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最小的成本高带宽的分配技术。第八章答案1、 Mobile IP 的三个功能实体及三步工作流程三个功能实体a.移动节点 (Mobile node, MN)主机或路由器,其连接点随网络变化而变化,但会使用其 IP 家乡地址维持所有现有的通信。b.家乡代理 (Home agent, HA)位于移动节点的家乡网络上的路由器或服务器

22、。路由器会拦截发往移动节点的数据报,然后,通过转交地址传送数据报。家乡代理也会维护有关移动节点位置的当前信息。c.外地代理 (Foreign agent, FA)位于移动节点访问的外地网络上的路由器或服务器。外地代理可为移动节点提供主机路由服务。外地代理还可能在注册移动节点时向其提供转交地址。三步工作流程1代理发现2注册3隧道技术2、频繁注册问题(Vibrating Registration Problem) , 如何解决在网络边界的节点移动会导致频繁注册,生成大量的注册信息,解决办法如下:1)移动 IP 多重绑定 在 HA 中,对一个注册用户的 IP,绑定多个 COA 地址,当 MN 在多个

23、网络边界时,如在网络 A,会通告 HA 说在 A 处,然后又进入网络 B,这时又会通告说在B 处,后一个网络在通告时告诉 HA 不要删除网络 A 的信息,这样 HA 会认为你即在网络 A又在网络 B,当外网有数据时,同时建立两条隧道到 A 和 B,发送两份数据,手机可能会收到 1 份或者 2 份,收到 2 份的话并没有关系,上层有 TCP 协议来支持数据包的重新排序问题。2)在数据链路层上解决,即用二层解决三层问题,将二层做得足够大,来减少三层的频繁注册。3、两类 CoA 地址MN-COA 和 FA-COA4、层 2 移动 & 层 3 移动层 2 移动同质移动功能:移动节点从一条链路移动到另一

24、条相同媒介的链路上的不同位置,同时保持它的所有连接。如:GPRS 、CDMA、WiMAX 、WLAN 等层 3 移动异质移动功能;指不同网络之间移动时仍然保持现有通信功能的能力。如:Mobile IP第九章答案1、Internet of Things 的三层体系架构从下至上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感知层是实现物联网全面的感知的基础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 GPS、传感器和 M2M 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 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和识别物体,采集和捕获信息 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网络层:各种通

25、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被普遍认为是最成熟的部分。除网络传输之外,还包括网络的管理中心和信息中心,以提升对信息的传输和运营能力。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破的方向是向下与感知层的结合,向上与应用层的结合。应用层: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提供物物互联的丰富应用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影响 关键问题在于信息的社会化共享和开发利用、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2、Internet of Things 和 M2M 的关系M2M 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就是机器与机器的对话,是机器与

26、机器之间的互联网。是物联网中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平台,是物联网的简单实现。M2M 是 machine-to-machine 的简称,即“ 机器对机器”的缩写,也有人理解为人对机器(man to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toman)等,旨在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人、机器和系统三者之问的智能化、交互式无缝连接 。M2M 设备是能够回答包含在一些设备中的数据的请求或能够自动传送包含在这些设备中的数据的设备。M2M 通信与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一致,不同之处是物联网的概念、所采用的技术及应用场景更宽泛。而 M2M 则聚焦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上,是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主要方式。 3、物联网无线感知层技

27、术?一) EPC 技术: 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即电子产品编码,是一种编码系统。 产品电子代码是下一代产品标识代码,它可以对供应链中的对象(包括物品、货箱、货盘、位置等)进行全球唯一的标识。EPC 存储在 RFID 标签上 。 EPC 组成 :(1 ) EPC 编码标准。 (2 ) EPC 标签。物体贴上 EPC 标签后,通过天线,可以将芯片内部储存的数据信息非接触传送出去。标签分为有源、无源及半无源型,其应用距离有较大差别。(3 )阅读器。用来识别 EPC 标签的电子装置,与信息系统相连实现数据的交换。EPC 编码: 编码原则: 唯一性,保密性安全性,可扩展

28、性,简单性 编码种类:64 位、96 位和 256 位 编码结构:版本号.域名管理.对象分类.序列号例:96 位编码x . XXX . XXX . XXXXX8bits 28bits 24bits 36bits 编码特性:科学性;兼容性;全面性;合理性;国际性;无歧视性。 二) RFID RFID 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系统组成 :RFID 的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阅读器) ,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

29、其中,电子标签中包含 RFID 芯片和天线三) 传感器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作为物联网中的信息采集设备,传感器利用各种机制把被观测量转换为一定形式的电信号,然后由相应的信号处理装置来处理,并产生响应的动作。1.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压力,湿度,光电,霍尔磁性传感器,等等。2.智能传感器(smart sensor)是一种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目前多采用把传统的传感器与微处理器结合的方式来制造。4、举例你生活中物联网应用 机场安防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 3 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

30、低空探测,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智能公交 上海移动的“车务通” 将在 2010 年世博会期间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 电力管理 江西省电网对分布在全省范围内的 2 万台配电变压器安装传感装置, 对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实现用电检查、电能质量监测、负荷管理、线损管理、需求侧管理等高效一体化管理,一年来降低电损 1.2 亿千瓦时。 北邮通第十章答案VoIP(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简而言之就是将模拟声音讯号( Voice)数字化,以数据封包(Data

31、Packet)的形式在 IP 数据网络 (IP Network)上做实时传递。VoIP 最大的优势是能广泛地采用 Internet 和全球 IP 互连的环境,提供比传统业务更多、更好的服务。VoIP 可以在 IP 网络上便宜的传送语音、传真、视频、和数据等业务,如统一消息、虚拟电话、虚拟语音/传真邮箱、查号业务、 Internet 呼叫中心、Internet 呼叫管理、电视会议、电子商务、传真存储转发和各种信息的存储转发等。H.323 是一套在分组网上提供实时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的标准,是 ITU-T 制订的在各种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系列协议 H.32x 的一部分。H.323 协议被普遍认为

32、是目前在分组网上支持语音、图像和数据业务最成熟的协议。采用 H.323 协议,各个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可以进行互相操作,用户不必考虑兼容性问题。该协议为商业和个人用户基于LAN、MAN 的多媒体产品协同开发奠定了基础。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个应用层的信令控制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一个或多个参与者的会话。这些会话可以好似 Internet 多媒体会议、IP 电话或多媒体分发。会话的参与者可以通过组播(multicast)、网状单播(unicast)或两者的混合体进行通信。使用 SIP,服务提供商可以随意选择标准组件。不论媒体内容和参与方数量

33、,用户都可以查找和联系对方。SIP 对会话进行协商,以便所有参与方都能够就会话功能达成一致以及进行修改。它甚至可以添加、删除或转移用户。h.323 体系架构为了能在不保证 QoS 的分组交换网络上展开多媒体会议,由 ITU 的第 15 研究组 SG-15 于1996 年通过 H.323 建议的第一版,并在 1998 年提出了 H.323 的第二版。H.323 制定了无QoS(服务质量)保证的分组网络 PBN(packet Based Networks)上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这些分组网络主宰了当今的桌面网络系统,包括基于 TCP/IP、IPX 分组交换的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令牌网、FDDI 技

34、术。因此,H.323 标准为 LAN、WAN、Internet、因特网上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 H.323 是 ITU 多媒体通信系列标准 H.32x 的一部份,该系列标准使得在现有通信网络上进行视频会议成为可能,其中,H.320 是在 N-ISDN 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H.321 是在 B-ISDN 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H.322 是在有服务质量保证的 LAN 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H.324 是在 GSTN 和无线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H.323 为现有的分组网络 PBN(如 IP 网络)提供多媒体通信标准。若和其它的 IP 技术如 IETF 的资源预留协议

35、 RSVP 相结合,就可以实现 IP 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基于 IP 的 LAN 正变得越来越强大,如 IP over SDH/SONET、IP over ATM 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以及 LAN 宽带正在不断的提高。由于能提供设备与设备、应用与应用、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互操作能力,因此,H.323能够保证所有 H.323 兼容设备的互操作性。更高速率的处理器、日益增强的图形器件和强大的多媒体加速芯片使提 PC 成为一个越来越强大的多媒体平台。 H.323 可提供 PBN 与别的网络之间进行多媒体通信的互连互通标准。许多计算机、网络通信公司,如Inter、Microsoft 和 Netscape 都

36、支持 H.323 标准。H.323 标准包括在无 QoS 保证的分组网络中进行多媒体通信所需的技术要求。这些分组网络包括 LAN、WAN、Internet/因特网以及使用 PPP 等分组协议通过 GSTN 或 ISDN 的拨号连接或点对点连接。 从整体上来说,H.323 是一个框架性建设,它涉及到终端设备、视频、音频和数据传输、通信控制、网络接口方面的内容,还包括了组成多点会议的多点控制单元(MCU) 、多点控制器(MC) 、多点处理器(MP ) 、网关以及关守等设备。它的基本组成单元是“域“,在 H.323 系统中,所谓域是指一个由关守管理的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 、多点控制器(MC)

37、 、多点处理器(MP )和所有终端组成的集合。一个域最少包含一个终端,而且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关守。H.323 系统中各个逻辑组成部份称为 H.323 的实体,其种类有:终端、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 、多点控制器(MC) 、多点处理器(MP) 。其中终端、网关、多点控制单元(MCU)是 H.323 中的终端设备,是网络中的逻辑单元。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的和被呼叫的,而有些实体是不通被呼叫的,如关守。H.323 包括了 H.323 终端与其它终端之间的、通过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连接。其体系结构如图所示。h.323 协议栈H.323 是国际电信联盟(ITU)的一个标准协议栈,该协议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8、,根据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协议,也就是说该协议从系统的总体框架(H.323) 、视频编解码(H.263) 、音频编解码(H.723.1) 、系统控制(H.245) 、数据流的复用(H.225)等各方面作了比较祥细的规定。为网络电话和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系统的兼容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其中系统控制协议包括 H.323、H.245、和 H.225.0,Q.931 和 RTP/RTCP 是 H.225.0 的主要组成部份。系统控制是 H.323 终端的核心。整个系统控制由 H.245 控制信道、H.225.0 呼叫信令信道和 RAS(注册、许可、状态)信道提供,音频编解码协议包括 G.711

39、 协议(必选) 、G.722、G.723.1、G.728、G.729 等协议。编码器使用的音频标准必须由 H.245 协议协商确定。H.323 终端应由对本身所具有的音频编解码能力进行非对称操作。如以 G.711 发送,以 G.729 接收。视频编解码协议主要包括 H.261 协议(必选)和 H.263 协议。H.323 系统中视频功能是可选的。数据会议功能也是可选的,其标准是多媒体会议数据协议 T.120。IP 电话的关键技术传统的 IP 网络主要是用来传输数据业务,采用的是尽力而为的、无连接的技术,因此没有服务质量保证,存在分组丢失、失序到达和时延抖动等情况。数据业务对此要求不高,但话音属

40、于实时业务,对时序、时延等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来保障一定的业务质量。IP 电话的关键技术包括:信令技术、编码技术、实时传输技术、服务质量(QoS)保证技术、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等。1信令技术信令技术保证电话呼叫的顺利实现和话音质量,目前被广泛接受的 VoIP 控制信令体系包括 ITUT 的 H.323 系列和 IETF 的会话初始化协议 SIP。ITU 的 H.323 系列建议定义了在无业务质量保证的因特网或其它分组网络上多媒体通信的协议及其规程。H.323 标准是局域网、广域网、INTRANET 和 Internet 上的多媒体提供技术基础保障。H.323 是 ITUT 有关多媒体

41、通信的一个协议集,包括用于 ISDN 的 H.320,用于ISDN 的 H.321 和用于 PSTN 终端的 H.324 等建议。其编码机制,协议范围和基本操作类似于 ISDN 的 Q.931 信令协议的简化版本,并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电路交换的方法。相关的协议包括用于控制的 H.245,用于建立连接的 H.225.0,用于大型会议的 H.332,用于补充业务的 H.450.1、H.450.2 和 H.450.3,有关安全的 H.235,与电路交换业务互操作的 H.246 等。H.323 提供设备之间、高层应用之间和提供商之间的互操作性。它不依赖于网络结构,独立于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支持多点功能、

42、组播和带宽管理。H.323 具备相当的灵活性,支持包含不同功能的节点之间的会议和不同网络之间的会议。H.323 建议的多媒体会议系统中的信息流包括音频、视频、数据和控制信息。信息流采用 H.225.0 建议方式来打包和传送。H.323 呼叫建立过程涉及到三种信令:S 信令(R=注册:Registration、A=许可:Admission 和 S=状态:Status),H.225.0 呼叫信令和 H.245 控制信令。其中S 信令用来完成终端与网守之间的登记注册、授权许可、带宽改变、状态和脱离解除等过程;H.225.0呼叫信令用来建立两个终端之间的连接,这个信令使用 Q.931 消息来控制呼叫的

43、建立和拆除,当系统中没有网守时,呼叫信令信道在呼叫涉及的两个终端之间打开;当系统中包括一个网守时,由网守决定在终端与网守之间或是在两个终端之间开辟呼叫信令信道;H.245 控制信令用来传送终端到终端的控制消息,包括主从判别、能力交换、打开和关闭逻辑信道、模式参数请求、流控消息和通用命令与指令等。H.245 控制信令信道建立于两个终端之间,或是一个终端与一个网守之间。虽然 H.323 提供了窄带多媒体通信所需要的所有子协议,但 H.323 的控制协议非常复杂。此外,H.323 不支持多点发送(Multicast)协议,只能采用多点控制单元()构成多点会议,因而同时只能支持有限的多点用户。H.32

44、3 也不支持呼叫转移,且建立呼叫的时间比较长。与 H.323 相反,SIP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会话初始化协议。它不像 H.323 那样提供所有的通信协议,而是只提供会话或呼叫的建立与控制功能。SIP 可以应用于多媒体会议、远程教学及 Internet 电话等领域。SIP 既支持单点发送(Unicast)也支持多点发送,会话参加者和媒体种类可以随时加入一个已存在的会议。SIP 可以用来呼叫人或机器设备,如呼叫一个媒体存储设备记录一个会议,或呼叫一个点播电视服务器向会议播放视频信号。SIP 是一种应用层协议,可以用 UDP 或 TCP 作为其传输协议。与 H.323 不同的是:SIP是一种基于文本的

45、协议,用 SIP 规则资源定位语言描述(SIP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这样易于实现和调试,更重要的是灵活性和扩展性好。由于 SIP 仅作于初始化呼叫,而不是传输媒体数据,因而造成的附加传输代价也不大。SIP 的 URLL 甚至可以嵌入到web 页或其它超文本链路中,用户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发出一个呼叫。与 H.323 相比,SIP 还有建立呼叫快,支持传送电话号码的特点2编码技术话音压缩编码技术是 IP 电话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主要的编码技术有ITUT 定义的 G.729、G.723(G.723.1)等。其中 G.729 可将经过采样的 64kbit/s

46、 话音以几乎不失真的质量压缩至 8kbit/s。由于在分组交换网络中,业务质量不能得到很好保证,因而需要话音的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即编码速率、编码尺度的可变可适应性。G.729 原来是 8kbit/s 的话音编码标准,现在的工作范围扩展至 6.411.8kbit/s,话音质量也在此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但即使是 6.4kbit/s,话音质量也还不错,因而很适合在 VoIP 系统中使用。G723.1 采用 5.3/6.3K bit/s 双速率话音编码,其话音质量好,但是处理时延较大,它是目前已标准化的最低速率的话音编码算法。3实时传输技术实时传输技术主要是采用实时传输协议 RTP。RTP 是提供

47、端到端的包括音频在内的实时数据传送的协议。RTP 包括数据和控制两部分,后者叫 RTCP。RTP 提供了时间标签和控制不同数据流同步特性的机制,可以让接收端重组发送端的数据包,可以提供接收端到多点发送组的服务质量反馈。4服务质量(QoS)保证技术IP 电话中主要采用资源预留协议(RSVP)以及进行服务质量监控的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来避免网络拥塞,保障通话质量。5网络传输技术IP 电话中网络传输技术主要是 TCP 和 UDP,此外还包括网关互联技术、路由选择技术、网络管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和计费技术等。由于实时传输协议 RTP 提供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到端的数据传输业务,因此 IP 电话中可用

48、 RTP 来传送话音数据。在 RTP 报头中包含装载数据的标识符、序列号、时间戳以及传送监视等,通常 RTP 协议数据单元是用 UDP 分组来承载,而且为了尽量减少时延,话音净荷通常都很短。IP、UDP 和 RTP 报头都按最小长度计算。VoIP 话音分组开销很大,采用 RTP 协议的 IP 电话格式,在这种方式中将多路话音插入话音数据段中,这样提高了传输效率。此外,静音检测技术和回声消除技术也是 IP 电话中十分关键的技术。静音检测技术可有效剔除静默信号,从而使话音信号的占用带宽进一步降低到3.5bit/s 左右;回声消除技术主要利用数字滤波器技术来消除对通话质量影响很大回声干扰,保证通话质

49、量。第十一章答案三网融合的网络架构网络架构层面主要涉及传送网、接入网两个主体,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的初始状态如图3 所示,最终状态如图 4 所示。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的内涵包括:打破传统的三网分立格局,每张传送网都是全业务传送网,并能实现与所有不同技术类型的接入网连接。图 3 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初始状态图 4 网络架构层面三网融合最终状态三网融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 “三网融合”的提出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合一,1996 年就已在国内提出。当时三个信息网络都是沿着自己的某种方式在发展,力求满足社会的需求。一为邮电通信网,它是信息基本通道,也是国家基础设施不可缺少的部分;二是计算机网,从中国网(CHINANET)到互联网(Internet),已成为重要科研机关及部门交换信息的主渠道;最后一个不被人们所重视但又非常需要的有线电视网(CACT)。90 年代后期多媒体迅速发展,所以人们就想到如果能将三网合一,将节约大量的投资,方便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求,而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三网怎么融合为一一直来有两种定义,一是物理层的融合,即将三张网合而为一;二是业务层的融合,即在同一个网络上可以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