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51765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1章  数字视频基础new.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章 数字视频制作基础本章主要介绍数字视频制作的主要方式和流程以及数字视频制作的技术基础知识,并就数字技术对传统影视艺术带来的冲击与变革作了一定的探讨。学习目标1. 了解基于电视节目和基于多媒体的两种数字视频制作方式的差异2. 理解数字视频的基础知识3. 认识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1.1 数字视频制作流程由于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制作不再是传统电视机构那种高投入、重装备的具有垄断色彩的媒介权利,而是成为普通大众也可以介入的一个领域。特别是 DV 和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发展,视频制作的数字时代成为了一个超越传统影视制作的时代,视频制作迈入了多元化发展的空间。正是基于此,我们在讨论数字视频

2、制作流程时不再是简单遵从传统的电视制作流程,而是分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讨论:一种是基于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制作,这实际上是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数字化形式;另一种是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 1.1.1 基于电视节目的数字视频制作电视节目制作包含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在制作的实践中,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同属于一个完整的节目生产系统的不同部分,往往互相依存而不可分离,而且是相互渗透的。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也是一项涉及诸多节的复杂工作。尽管因节目形态的不同,制作流程和摄制式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但基本的思路却是一致的。电视节目制作一般要经过构思创作阶段、摄录阶段、编辑合成

3、三道程序。构思创作是电视节目制作的第一阶段,是对电视节目进行总体设计,也是制作成功的关键,因为这个阶段涉及到节目制作理念和意图的具体运作。节目构思是第一阶段的关键,即从宏观上设计电视节目方向,包括节目的主题,它所要表达和传播的核心思想与传递这些信息的具体风格样式和结构体系、节目视觉传达的可行性及其受众的需求状况等。 在确立构思之后,制订节目制作计划,包括拍摄项目的具体描述和必要性分析、拍摄场地及布景、拍摄提纲、脚本或分镜头以及摄制预算等。 摄录阶段重要工作是根据文案(分镜头稿本、拍摄大纲或故事板),进行现场拍摄和录制,将画面内容与现场音响录制下来。它是对第一阶段构思创作意图和设想的实现,并加以

4、具体化、形象化的记录过程。 在正式开拍前,摄制组要按照分镜头稿本的要求分头开展各项工作:摄制组成员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准备相应的设备,包括摄像机、录音设备、灯光等;演员或主持人等进行彩排或走场。正式拍摄时,导演(或编导)是中心,负责现场调度和指挥,全体摄制人员协调一致,共同做好节目画面和声音的采集工作。编辑合成阶段是后期制作的主要工作。制作人员在电子编辑系统或非线性编辑系统等设备上工作,可以按照分镜头稿本或拍摄大纲的提示和顺序来编辑,也可以按照对内容的新理解和新角度进行创造性思维构成。当然,也有将电视制作的全过程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两个阶段。前期工作包括构思创作和现场录制;后期工作

5、包括编辑和合成。 1.1.2 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尽管由于其面对的用户与作品发布的渠道、目的与方式与电视节目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其同样可以划分为包括“前期制作”和“后期制作”两个阶段,其各个制作阶段的工作任务与电视节目制作基本相似。在讲究创意设计的数字媒体时代,我们更倾向于把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划分为“创意设计”和“制作实现”两个阶段。创意设计是构思的过程;而制作实现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构思的过程,其中包括了获取素材(主要是利用摄像机摄录)和编辑合成。不同之处是:一般来说,电视节目制作要使用到很多设备系统,拍摄的素材全部记录在录像带上,然后通过编辑机编辑,需要

6、时还要进行图文制作、特技制作和声音的混录等。而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环境则是将图像、声音及有关信息统一作为数字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一些基本的工作如选材、合成和编辑都是以综合方式完成的。图像、声音直接作为数字数据记录在服务器上;外景素材存储在磁盘存储器上,然后传送到服务器上,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制作。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上述两种类型并无根本性的差异,但是在本书关于数字视频制作的叙述中,我们更多的是以基于多媒体的数字视频制作的角度来阐述的。1.2 数字视频制作的技术基础视频制作是一项技术与艺术并重的工作,进入数字时代的视频制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显得更为紧密,技术在数字视频制作中的作用

7、非常关键。因此要进行数字视频的创作,了解和掌握数字视频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原理就成为一项首先要做的工作。1.2.1 数字视频的基本概念视频信号可分为模拟视频信号和数字视频信号两大类。所谓的模拟视频就是采用电子学的方法来传送和显示活动景物或静止图像,也就是通过在电磁信号上建立变化来支持图像和声音信息的传播和显示。模拟视频信号是指每一帧图像是实时获取的自然景物的真实图像信号。模拟视频一般用电压的高来表示,就像其他的电子学数据一样,需要不同的设备对它进行编码和解码,我们在自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都属于模拟视频的范畴。模拟视频信号具有成本低、还原性好等优点,视频画面往往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是模拟

8、视频有个很大的缺陷,就是不十分精确。对于存储的模拟数据,取出时就不能保证和原来存储时的一模一样,如果经过长时间的存放之后,视频信号和画面的质量将大夫地降低;或者经过多次复制之后,画面的失真就会很明显。数字视频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以数字方式记录的视频信号。而实际上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将模拟视频数字化以后得到的数字视频;另一方面是指由数字摄录设备直接获得或由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数字视频。第一层的含义我们可以在与模拟视频的比较中和从模拟视频转化成数字视频的角度上来理解。在数字视频中,不采用电流变化或波形变化的模拟量来记录视频,而是把模拟视频数字化,即把模拟波形变换成数字信号,使模拟信号变换为一系列

9、的由 0、1 组成的二进制数,每一个像素由一个二进制数字代表,每一幅画面由一系列的二进制数字代表(即数字图像),而一段视频由相当数据量的二进制数字来表示。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把视频变成了一串串经过编码的数据流。在重放视频信号时,再经过解码处理变换为原来的模拟波形重放出来。正是这个变化过程是视频信号的处理和加工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因为视频变化为二进制数字代码后就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处理,这种变化过程称之为视频信号的数字化,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视频信号称之为数字视频。以上我们是从模拟视频变换的角度来理解数字视频,即模拟视频-数字视频-模拟视频。之所以需要这种变换过程,是因为早期存在的视频设备记录的都是模拟视

10、频信号,需要进行数字化的处理。而现在随着数字摄录设备的发展,我们可以直接采集、记录数字化的视频信号。如现在使用的摄像机,已经用 CCD 作为光电转换单元,直接记录成数字形式的信号。这样,从信号源开始就是无损失的数字化视频,在输入到计算机中时也不需考虑到视频信号的衰减问题,直接通过数字制作系统加工成成品。这是第二层意义上的数字化视频。还有一种更“纯粹“的数字视频,就是由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数字化视频,典型的代表就是用三维动画软件生成的计算机动画。1.2.2 数字视频的发展谈到数字视频的发展历史,不能不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它实际上是与计算机所能处理的信息类型密切相关的,自上个世纪 40 年代计算机诞

11、生以来,计算机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数值计算阶段。这是计算机问世后的“幼年”时期。在这个时期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值数据,主要用于解决科学与工程技术中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就是为美国国防部解决弹道计算问题和编制射击表而研制生产的。数据处理阶段。50 年代发明了字符发生器,使计算机不但能处理数值,也能表示和处理字母及其它各种符号,从而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从单纯的数值计算进入了更加广泛的数据处理。这是由世界上第一个批量生产的商用计算机 UNIAC1 首开先河的。多媒体阶段。随着电子器件的进展,尤其是各种图形、图像设备和语音设备的问世,计算机逐渐进入多媒体时代,信息载

12、体扩展到文、图、声等多种类型,使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由于视觉,即图形、图像,最能直观明了、生动形象地传达有关对象的信息,因而在多媒体计算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多媒体阶段,计算机与视频就产生了联姻。数字视频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初级、主流和高级几个历史阶段。第阶段是初级阶段,其主要特点就是在台式计算机上增加简单的视频功能,利用电脑来处理活动画面,这给人展示了一番美好的前景,但是由于设备还未能普及,都是面向制作视频制作领域的专业人员。在普通 PC 用户还无法奢望在自己的电脑上实现视频功能。第二个阶段为主流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字视频在计算机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主流。初

13、期数字视频的发展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快,原因很简单,就是对数字视频的处理很费力,这是因为数字视频的数据量非常之大,1 分钟的满屏的真彩色数字视频需要 15GB 的存储空间,而在早期般台式机配备的硬盘容量大约是几百兆,显然无法胜任如此大的数据量。虽然在当时处理数字视频很困难,但它所带来的诱惑促使人们采用折衷的方法。先是用计算机捕获单帧视频画面,可以捕获一帧视频图像并以一定的文件格式存储起来,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将它放进准备出版的资料中;后来,在计算机上观看活动的视频成为可能。虽然画面时断时续,但毕竟是动了起来,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而最有意义的突破是计算机有了捕获活动影像的能力,将视频捕获

14、到计算机中,随时可以从硬盘上播放视频文件。能够捕获视频得益于数据压缩方法,压缩方法有两种:纯软件压缩和硬件辅助压缩纯软件压缩方便易行,只用一个小窗口显示视频,有很多这方面的软件。硬件压缩花费高,但速度快。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能够捕获到视频,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的计算机捕获的视频文件不能交换。虽然有过一个所谓的“标准”,但是它没有得到足够的流行,因此没有变成真正的标准,它就是数字视频交互(DVI)。DVI 在捕获视频时使用硬件辅助压缩,但在播放时却只使用软件,因此在播放时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但是 DVI 没有形成市场,因此没有被广泛的了解和使用。因此就难以流行。这就需要计算机与视频再做一次结

15、合,建立一个标准,使得每台计算机都能播放令人心动的视频文件。这次结合成功的关键是各种压缩解压缩 Codec 技术的成熟。Codec 来自于两个单词Compression(压缩)和 Decompression(解压),它是一种软件或者固件(固化于用于视频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的程序芯片)。压缩使得将视频数据存储到硬盘上成为可能。如果帧尺寸较小帧切换速度较慢,再使用压缩和解压,存储 1 分钟的视频数据只需 20MB 的空间而不是15GB,所需存储空间的比例是 20:1500,即 1:75。当然在显示窗口看到的只是分辨率为 160120 邮票般大小的画面,帧速率也只有 15 帧s,色彩也只有 256 色,

16、但画面毕竟活动起来了。Quicktime 和 Video for Windows 通过建立视频文件标准 MOV 和 AVI 使数字视频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使它不再是一种专用的工具,而成为每个人电脑中的必备成分。而正是数字视频发展的这一步,为电影和电视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工具,为影视艺术带来了影响空前的变革。第三阶段是高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普通个人计算机进入了成熟的多媒体计算机时代。各种计算机外设产品日益齐备,数字影像设备争奇斗艳,视音频处理硬件与软件技术高度发达,这些都为数字视频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2.3 数字视频的特点上面我们谈到,对于模拟信号来说,它存储在一个有效的存储媒体上,

17、如磁带。但是模拟信号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不十分精确。对于存储的模拟数据,取出时就不能保证和原来存储时的一模一样,模拟信号一般用电压的高和低来表示,就象其它的电子学数据一样,需要不同的设备对它进行编码和解码。对于数字信号就不同了,不论被存取或者复制多少次,都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说它的再生精度为 100%。这就是视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后说带来的巨大变化,数字化是影视制作的必由之路。从表面上看,数字视频只不过是将标准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位和字节,这个过程并不简单,它要包括视频的存储和播放,使得数字视频在技术上显得更复杂,并未是那样吸引人。但是,一旦视频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那么它就具备

18、了许多不同于模拟视频的特点,可以做许多模拟视频做不到的事情:首先,数字视频是由一系列二进位数字组成的编码信号,它比模拟信号更精确,而且不容易受到干扰;其次,视频信号数字化后,视频设备在加工数字视频时只涉及到视频数据的索引编排,对数字视频的处理只是建立一个访问地址表,而不涉及到实际的信号本身。这就意味着不管对数字信号做多少次处理和控制,画面质量几乎不会下降,可以多次复制而不失真;第三、可以运用多种的编辑工具(如编辑软件)对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对数字视频的处理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制作许多特技效果。将视频融入计算机化的制作环境,改变了以往视频处理的方式,也便于视频处理的个人化、家庭化。第四、数字

19、信号可以被压缩,使更多的信息能够在带宽一定的频道内传输,大大增加了节目资源。数字信号的传输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交互式的。1.2.4 数字视频格式数字视频压缩1压缩的必要性由于视频信号往往都是模拟信号,必须将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即经过采样、量化、编码转换成数字视频信号。视频图像经过变换成为数字图像后,就可用显示器来显示,也可以像数字图像一样进行处理。但视频信号与数字图像的根本不同在于:视频信号是连续的运动图像,如我国电视采用的 PAL 制式电视信号,每秒钟要播放 25 帧画面;对 NTSC 制式来说,要求每秒钟播放 30 帧画面。由于数字视频信号表示的是连续的运动图像,所以在将其数字化后产生了一系列

20、问题。(1)存储方面数字化后的视频信号的数据量十分巨大,需要大量的磁盘空间,这是因为每一个图像帧的每个像素的色彩和亮度的信息都必须被存储。不仅存储数字视频需要使用大量的磁盘空间,数字音频也需要存储空间。一部电影长度为一个半小时,电视节目的长度也是以小时计。显而易见这是非常不经济也是不必要的。(2)传输方面目前的传输介质中的数据传输速度远远低于活动视频所需的存取速度,会导致大量数据的丢失,因而会影响到接收端的质量,会出现跳帧的现象。(3)实时播出方面对于视频图像,因为它实际上是活动图像,我们要求以电视以每秒 25 帧(PAL 制)或 30 帧(NTSC 制)的速度播放,这样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

21、,所看到的画面才能自然流畅。如果播放速度低于这个速度或者存在丢帧现象,图像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我们经常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播放的画面有抖动或撕裂的现象,就是因为播放速度达不到这个要求。视频压缩的目标是在尽可能保证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减少视频数据率。视频压缩比一般指压缩后的数据量与压缩前的数据量之比。由于视频是连续的静态图像,因此其压缩编码算法与静态图像的压缩编码算法有某些共同之处,但是运动的视频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在压缩时还应考虑其运动特性才能达到高压缩的目标。在视频压缩中常需用到以下的一些基本概念:有损和无损压缩:在视频压缩中有损(Lossy)和无损(Lossless)的概念与静态图像中基本类似

22、。无损压缩也即压缩前和解压缩后的数据完全一致。多数的无损压缩都采用 RLE 行程编码算法。有损压缩意味着解压缩后的数据与压缩前的数据不一致。在压缩的过程中要丢失一些人眼和人耳所不敏感的图像或音频信息,而且丢失的信息不可恢复。几乎所有高压缩的算法都采用有损压缩,这样才能达到低数据率的目标。丢失的数据率与压缩比有关,压缩比越小,丢失的数据越多,解压缩后的效果一般越差。此外,某些有损压缩算法采用多次重复压缩的方式,这样还会引起额外的数据丢失。帧内和帧间压缩:帧内(Intraframe)压缩也称为空间压缩(Spatial compression) 。当压缩一帧图像时,仅考虑本帧的数据而不考虑相邻帧之间

23、的冗余信息,这实际上与静态图像压缩类似。帧内一般采用有损压缩算法,由于帧内压缩时各个帧之间没有相互关系,所以压缩后的视频数据仍可以以帧为单位进行编辑。帧内压缩一般达不到很高的压缩。采用帧间(Interframe)压缩是基于许多视频或动画的连续前后两帧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或者说前后两帧信息变化很小的特点。也即连续的视频其相邻帧之间具有冗余信息,根据这一特性,压缩相邻帧之间的冗余量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压缩量,减小压缩比。帧间压缩也称为时间压缩(Temporal compression) ,它通过比较时间轴上不同帧之间的数据进行压缩。帧间压缩一般是无损的。帧差值(Frame differencing 算法

24、是一种典型的时间压缩法,它通过比较本帧与相邻帧之间的差异,仅记录本帧与其相邻帧的差值,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数据量。对称和不对称编码:对称性(symmetric)是压缩编码的一个关键特征。对称意味着压缩和解压缩占用相同的计算处理能力和时间,对称算法适合于实时压缩和传送视频,如视频会议应用就以采用对称的压缩编码算法为好。而在电子出版和其它多媒体应用中,一般是把视频预先压缩处理好,尔后再播放,因此可以采用不对称(asymmetric)编码。不对称或非对称意味着压缩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处理能力和时间,而解压缩时则能较好地实时回放,也即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一般地说,压缩一段视频的时间比回放(解压缩)该

25、视频的时间要多得多。例如,压缩一段三分钟的视频片断可能需要 10 多分钟的时间,而该片断实时回放时间只有三分钟。数字视频的格式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宽带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各种数字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数字视频的发展和变化我们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数字视频的超高清晰度当然是视频录制设备不断更新换代的结果,而影像视频体积的大幅减小和流式视频文件传输性能则得益于视频压缩技术和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这种视频技术的创新和改进在宏观上的表现就是视频格式。目前,数字视频格式可以分为适合本地播放的本地影像视频和适合在网络中播放的网络流媒体视频两大类,这里非常值得一提

26、的是:尽管后者在播放的稳定性和播放画面质量上可能没有前者优秀,但网络流媒体视频的广泛传播性使之正被广泛应用于视频点播、网络演示、远程教育、网络视频广告等等互联网信息服务领域。1、本地影像视频(1)AVI 格式:它的英文全称为 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 1992 年被 Microsoft 公司推出,随 Windows3.1 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 “音频视频交错” ,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最普遍的现象就是高版本 Wi

27、ndows 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 AVI 格式视频,而低版本 Windows 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 AVI 格式视频,所以我们在进行一些 AVI 格式的视频播放时常会出现由于视频编码问题而造成的视频不能播放或即使能够播放,但存在不能调节播放进度和播放时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等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如果用户在进行 AVI 格式的视频播放时遇到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下载相应的解码器来解决。(2)nAVI 格式:nAVI 是 newAVI 的缩写,是一个名为 ShadowRealm 的地下组织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视频格式(与我们上面所说的 AVI 格式没有太大联系)。它是由 Mi

28、crosoft ASF 压缩算法的修改而来的,但是又与下面介绍的网络影像视频中的 ASF 视频格式有所区别,它以牺牲原有 ASF 视频文件视频“流”特性为代价而通过增加帧率来大幅提高 ASF视频文件的清晰度。(3)DV-AVI 格式:DV 的英文全称是 Digital Video Format,是由索尼、松下、JVC等多家厂商联合提出的一种家用数字视频格式。目前非常流行的数码摄像机就是使用这种格式记录视频数据的。它可以通过电脑的 IEEE 1394 端口传输视频数据到电脑,也可以将电脑中编辑好的的视频数据回录到数码摄像机中。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一般是.avi,所以也叫 DV-AVI 格式。

29、(4)MPEG 格式:它的英文全称为 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即运动图像专家组格式,家里常看的 VCD、SVCD 、DVD 就是这种格式。MPEG 文件格式是运动图像压缩算法的国际标准,它采用了有损压缩方法减少运动图像中的冗余信息,说的更加明白一点就是 MPEG 的压缩方法依据是相邻两幅画面绝大多数是相同的,把后续图像中和前面图像有冗余的部分去除,从而达到压缩的目的(其最大压缩比可达到 200:1)。目前 MPEG 格式有三个压缩标准,分别是 MPEG1、MPEG2、和 MPEG 4,另外,MPEG-7 与 MPEG-21仍处在研发阶段。MPEG1:制定于 19

30、92 年,它是针对 1.5Mbps 以下数据传输率的数字存储媒体运动图像及其伴音编码而设计的国际标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见到的 VCD 制作格式。使用MPEG-1 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 1.2GB 左右大小。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包括.mpg、.mlv 、.mpe 、.mpeg 及 VCD 光盘中的.dat 文件等。MPEG2:制定于 1994 年,设计目标为高级工业标准的图像质量以及更高的传输率。这种格式主要应用在 DVD/SVCD 的制作( 压缩)方面,同时在一些 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高要求视频编辑、处理上面也有相当的应用。使用 MPEG-2 的压

31、缩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钟长的电影压缩到 4 到 8GB 的大小。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包括.mpg、.mpe、.mpeg、.m2v 及 DVD 光盘上的.vob 文件等。MPEG4:制定于 1998 年,MPEG4 是为了播放流式媒体的高质量视频而专门设计的,它可利用很窄的带度,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使用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目前 MPEG-4 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保存接近于 DVD 画质的小体积视频文件。另外,这种文件格式还包含了以前 MPEG 压缩标准所不具备的比特率的可伸缩性、动画精灵、交互性甚至版权保护等一些特殊功能。这种视频格式的文件扩展名包括.

32、asf、.mov 和 DivX AVI 等。(5)DivX 格式:这是由 MPEG4 衍生出的另一种视频编码(压缩) 标准,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DVD rip 格式,它采用了 MPEG4 的压缩算法同时又综合了 MPEG-4 与 MP3 各方面的技术,说白了就是使用 DivX 压缩技术对 DVD 盘片的视频图像进行高质量压缩,同时用 MP3 或 AC3 对音频进行压缩,然后再将视频与音频合成并加上相应的外挂字幕文件而形成的视频格式。其画质直逼 DVD 并且体积只有 DVD 的数分之一。这种编码对机器的要求也不高。(5)MOV 格式:美国 Apple 公司开发的一种视频格式,默认的播放器是苹果的

33、QuickTimePlayer。具有较高的压缩比率和较完美的视频清晰度等特点,但是其最大的特点还是跨平台性,即不仅能支持 MacOS,同样也能支持 Windows 系列。2、网络影像视频(1)ASF 格式:它的英文全称为 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它是微软为了和现在的Real Player 竞争而推出的一种视频格式,用户可以直接使用 Windows 自带的 Windows Media Player 对其进行播放。由于它使用了 MPEG-4 的压缩算法,所以压缩率和图像的质量都很不错(高压缩率有利于视频流的传输,但图像质量肯定会的损失,所以有时候 ASF格式的画面质量不

34、如 VCD 是正常的)。(2)WMV 格式:它的英文全称为 Windows Media Video,也是微软推出的一种采用独立编码方式并且可以直接在网上实时观看视频节目的文件压缩格式。WMV 格式的主要优点包括:本地或网络回放、可扩充的媒体类型、部件下载、可伸缩的媒体类型、流的优先级化、多语言支持、环境独立性、丰富的流间关系以及扩展性等。(3)RM 格式:Real Networks 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为 Real Media,用户可以使用 RealPlayer 或 RealOne Player 对符合 RealMedia 技术规范的网络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实况转播并且 RealMed

35、ia 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传输速率制定出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网络上进行影像数据实时传送和播放。这种格式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使用RealPlayer 或 RealOne Player 播放器可以在不下载音频/视频内容的条件下实现在线播放。另外,RM 作为目前主流网络视频格式,它还可以通过其 Real Server 服务器将其它格式的视频转换成 RM 视频并由 Real Server 服务器负责对外发布和播放。RM 和 ASF 格式可以说各有千秋,通常 RM 视频更柔和一些,而 ASF 视频则相对清晰一些。(4)RMVB 格式:这是一种由 RM 视频格式升级延伸出的新视频格式,它的先进之

36、处在于 RMVB 视频格式打破了原先 RM 格式那种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资源,就是说静止和动作场面少的画面场景采用较低的编码速率,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带宽空间,而这些带宽会在出现快速运动的画面场景时被利用。这样在保证了静止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运动图像的画面质量,从而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就达到了微妙的平衡。另外,相对于 DVDrip 格式,RMVB 视频也是有着较明显的优势,一部大小为 700MB 左右的 DVD 影片,如果将其转录成同样视听品质的 RMVB格式,其个头最多也就 400MB 左右。不仅如此,这种视频格式还具有内置字幕和无需外挂插件支

37、持等独特优点。要想播放这种视频格式,可以使用 RealOne Player2.0 或RealPlayer8.0 加 RealVideo9.0 以上版本的解码器形式进行播放。1.3 数字视频制作的艺术基础尽管我们说今天的数字视频制作已经进入了一个超越传统影视制作的时代,但是这种超越并非完全脱离影视制作,影视制作上百年来的丰富积淀,影视理论家对影视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都成为了我们今天数字视频创作的巨大的理论源泉。所以,我们探讨数字视频制作的艺术基础,还首先也必须从影视艺术说起。影视艺术既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与其他艺术相比,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更为突出和独特,更能为广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其主要的特

38、点是明显 的造型性,强烈的运动性,直观的逼真性和故事、结构、角色、场景的假定性等等。影视艺术尽管在艺术系统中资历最浅,但却以其巨大的包容力,吸纳了以往人类艺术创造的许多因素作为其基本元素,并创造性地整合为新的艺术品 种一一将文字与非文字、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借助其强 大的传播优势,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社会生活。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大众文化的迅速扩张和繁荣,以及它对日常生活的大举入侵和深刻影响,使得以影像文化为老大的 “文化企业“取代了以往关于文化的任何经典定义,影视文化成了日常生活的意识形态的构造者和主要承担者,显示着今日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所扮演的重要而极度

39、复杂的角色。影视文化正是由于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背景之上,从而拥有了许多迥异于传统文化形态与品种的特殊性、复杂性与丰富性。影视文化的发展是以物质层面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前提与动力的。影视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其形态的变化与丰富,也改变了人们对于影视的接受、理解与参与的方式和习惯,改变了人们的影视思维与观念。现在的影视艺术的生存空间已经并正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精英与艺术、大众与娱乐的二分法已经明显地不适合今天的实际情况了。过去似乎是唯一的以启蒙天下为己任的文化精英已经风光不再,所谓精英的内涵外延都已发生了变化,今天的知识精英再以精英的口气来谈论精英大众二分世界时已经失去了充足的前提。影视艺术成了生活艺术

40、化、艺术生活化这一后现代格局的重要缔造者。最简单地说,影视艺术是唯一能够直接将美学价值变为市场价值的艺术。这样一个从历史中走来、在当代审美文化大潮中崛起并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审美文化品格,在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掀起了一场现代革命。这里我们无意就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讨论,而主要就数字技术对影视美学与影视艺术的影响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实际上这也是从事数字视频创作所必须应该认识与思考的问题。1.3.1 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响 1影视中使用数字技术会对影视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对影视产生全新的认识。那么数字技术会对影视产生哪些影响呢?从总体而言,这些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1.对

41、影视生成机制的影响由传统的摄影摄像技术产生的影视,其基本的生成可以简要地描述为电影是胶片生成的过程,而电视则是电磁生成的过程,它们都通过后期加工并经放映而形成活动的银幕或屏幕影像。而数字技术进入到影视的创作之中以后,它可以通过电脑平台技术操作,将所要表现的物像、人像、人体的行为动作、人物的活动空间虚拟在电脑之中,再通过数字技术的扫描对色彩、空间、人物行动等进行填充、修正和完善,最终完成对对象的虚拟性表现。这种生成技术上的变化带来的相关问题是,传统的影视观念中也有艺术的虚拟性表现,但摄影摄像机面对的是真真切切的、实实在在的人或者物,比如演员和场景; 而数字技术中虚拟面对的却是想象延伸之后的虚化的

42、人或者物,这些人或者物只存在于技术操作者的想象之中,电脑最终显示的就是这样的非实在对象。如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中在大船即将倾倒之前对船甲板上的人物形象及其场景的虚拟性表现。这种对影视生成机制的影像实际上更多的牵涉到影视艺术本体的问题,在后文中将做进一步阐述。数字技术对影视生成机制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打破了传统影视制作具有垄断性质的媒介权利。电影曾经是人类艺术殿堂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神圣”的电影艺术有着一道高高的门槛。对电视也是一样,长期以来由于它高昂的制作成本和贵重的专业设备一直使业外人士与之无缘。而数字技术改变了这一切。电影电视不再是一种垄断性的行业,大众视频消费时代

43、的来临意味着传统影像业正面临挑战。数字 DV 摄像机的普及和廉价带来了影视制作的个人化。它的意义在于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来1 此部分主要根据黄怀璞数码技术与影视美学的关系一文(见中国电视 2001 年第 1 期)改写。与社会交流,而这个过程会很便捷。随着数字影像作品的增多,作品交流欲望的增强,一种新的影视传播方式会孕育而生。2.对原有资料运用的影响影视的摄制工作中在必要的情况下常常要使用一些旧有的资料,如原来的旧胶片,这些资料的运用大多是通过剪辑完成的,而这种技巧运用造成的一个令人深感遗憾的缺陷就是原有的资料与当前拍摄完成的在新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在色调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使作品很难有

44、视觉上的统一性,从而破坏了作品的和谐美。这样的问题在作品中运用数字技术时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避免。数字技术对原有资料的运用,可先行将旧有的资料扫描到电脑中,再通过颜色调整将其与现在胶片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修正,以保证作品视觉效果的完美统一。这样的例子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如中国电影横空出世将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的镜头资料在影片中的运用就是通过色彩控制来达到一致性目的的。3.对特殊技术运用的影响影视中的很多类型化的影片,如一些打斗片、警匪片、暴力片、灾难片、科幻片等,为了制造一定的视觉刺激,对一些高难度动作往往要使用一定的特技摄影,如倒拍,停拍,用模型或绘画以假代真,用模型或照片、绘画与实景、

45、布景等进行合成拍摄。在利用摄影机拍摄的影视中,这类高难技术常常要经过精心的事先策划和准备,在具体拍摄中有些镜头要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甚至人员的牺牲才能达到要求,其制作成本之高是难以想象的。而通过数字技术就能虚拟出看似真切又极具危险性的镜头,如飞跃、撞击、爆炸、燃烧、格斗、翻沉等多种多样的特殊效果,这既可以大幅度降低制作戚本,又能避免人员伤亡,还能呈现用特技摄影无法完成的画面视觉效果。4.对影片制作失误补救工作的影晌影视拍摄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拍摄中与作品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因工作上的某些失误而露出了破绽,如因拍摄规范不当或注意不够而露出了布景假象,或拍进了与作品内容无关的对象等等,用影视常用的

46、行话就叫“穿帮“ 。“穿帮“是很难完全避免的现象 ,但在用摄影机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当“穿帮“ 现象出现时 ,一般采取的补救办法就是重拍。而在数字技术中 ,它能通过电脑扫描进行二次加工,对那些因“穿帮“ 而露出破绽的地方经局部控制、多次合成 ,达到修正缺陷、补救失误的目的。数字技术对影视艺术的影像还远远不止上述几个更多的体现在表象的方面,随着数字技术在影视中应用的不断深入,它丰富了影视创作的手段,丰富了影视语言,拓展了影视创作的时间与空间。影视工作者手中除了摄像机之外又拥有了一个更强有力的武器计算机,由计算机参与创造的画面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甚至能够超越真实,实现难以想象的画面效果,极大地拓展了影

47、视艺术的表现空间。1.3.2 数字技术与影视艺术本体在传统的纪实性影视理论中,关于影视艺术的本体问题,一般的认识就是,影视艺术是通过机器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真实世界的全部影像的逼真显示,如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所说,电影是“照相的一次外延”,是“物质现实的复原” 。按照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的说法,电影是客观真实的自然展现,电影是所有艺术中无需人的中介而具有“原始冲击力”的艺术。现代影视艺术是依靠科技而发展的,因此,20 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影视艺术越来越多地利用数字技术充实自身,这一点在美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侏罗纪公园中对一亿多年前的恐龙风貌的再现,以及泰坦尼

48、克号中对船甲板上的人物形象的虚拟显示,都是数字技术的功劳。现代数字技术的更进一步完善,使人类有可能在虚拟世界中感受非现实的生活,如虚拟城市风光、虚拟旅游、虚拟地震体验、虚拟航空旅行等等。这些技术在影视中的具体运用已经给它们本体真实的创造带来了巨大的扩展空间。如 1999 年,我国电影在借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创作了一些有影响而且质量相对不错的作品,如大战宁沪杭 、 冲天飞豹 、 横空出世 、 紧急迫降等。其中,横空出世将广岛、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的真实镜头还原到银幕上,其具体做法是把轰炸的原始资料先行扫入电脑,然后用数字技术逐步调整色温,使所使用资料的色彩与影片要求的色彩一致起来,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49、。那么,应如何看待影视艺术的本体真实呢?影视作品如果完全是真实现实的记录,那么影视还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就是对生活的原始形态的真实显现。如果影视是数字技术合戚,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的现实则是技术虚拟的“假想现实“, 也就是人通过电脑虚拟的想象中的现实。那么影视又在何种意义上体现其真实性呢?在传统影视理论中,影视的真实性不是体现在对画面空间形态的人为的肆意扩展上,而是体现在对机器面前的现实的还原式再现上,其真实性的基础是现实生活。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声到立体声,电视由黑白到彩色、由小屏幕到大屏幕、由平面声到环绕声的技术变革过程是影视艺术一步步由不够真实、远离现实向再现真实、走近现实的发展过程 o 所以,在电影发展到 20世纪 50 年代时,克拉考尔、巴赞等理论家提出了电影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是现实生活的渐近结等观点。而从现代影视对数字技术的运用看,影视通过对现实生活画面、现实时空的技术虚拟走向了想象延伸的虚化现实、虚拟真实之中,也就是说,影视中的合成成分日益明显,而记录成分在逐渐减少。由此看来,当影视创作中的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以至于有一天影视成了数字技术的天下,影视就有可能成为一门纯技术的产品。这不仅是对影视工业技术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对传统影视美学观念的一次重大的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