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环陇山的戎族青铜文化固原师专(社会科学)1997 年第 1 期(总第 6O 期)半环陇山的戎族青铜文化马建军【内容提要】春秋战国时期.在今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及毗邻区域.生活着“西戎八部和其它大大小小的戎族部落.它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即“戎族青铜文化.该文化归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文化“. 但又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既受到了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传播冲击.又汲取了关中地区秦人及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因素.是一种典型的地方文化类型.“半环 “为一个区域概念 ,为了研究方便 ,仅依据地图大致而言 .从地图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戎族广泛活动于陇山以西至渭河及泾河流域,岐山,梁山以北,主要分布在渭河,泾
2、河,清水河,洛水四河流域,活动范围西起黄河,北至黄河,东达黄河,南以陇山为界,这个地带若以陇山为中心,恰似一半环环抱陇山.当时这个区域主要生活着“西戎八国“ 及一些小的戎族部落.他们在半环地带上留下了具有明显相似之处的青铜文化,为中国北方青铜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辛勤探索,在春秋战国时期半环陇山的戎族生活地带,陆续发现与发掘清理了多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因素的青铜文化分布地点.据统计,这些地点集中分布在甘肃东部和宁夏南部,其中甘肃的秦安和永登有三个地点,庆阳地区有九个地点,宁夏固原地区约四十个地点;另外,宁夏中宁一个地点,盐池,中卫,灵武等县也有分布地点,计有五十多处.这些地点
3、出土了为数众多的“北方系青铜器“, 且文化内涵接近,具有诸多相似或相同的特征.有学者通过器型学比较研究后指出,这个地带的青铜文化与“北方青铜文化“ 的典型代表鄂尔多斯青铜器有诸多不同之处,属两种文化类型,创造这些灿烂文化遗存的人们共同体是当时活跃于这里的戎族,属戎文化范畴,即为“戎族青铜文化“.首先,半环地带上的戎族青铜文化,就大范围而言,归属于“中国北方青铜文化“ 的范畴.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区域,多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学者们通过器型学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个区域的文化因素之间具有明显的相似或一致性.这主要因为: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在西起今甘肃永登,南至宁夏南部,北到鄂尔多斯以北这一广大区域的自
4、然生态环境相似,相似的生态环境成为各民族创造类似文化的客观条件,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生态环境.恩格斯指出:“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其实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 ,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相当低下,生态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制约能力很大,这种环境影响在文化遗存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二是生活在这个区域的各个民族,都从事以狩猎,家畜家禽饲养业为主体的畜牧业经济,也就是74说他们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法基本相同,这种同一的物质经济生活成为他们拥有相同或相似文化的基础,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5、“.可见任何社会文化,总要受到生产方式的制约,而文化传统又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继承和统一的体现.换言之,也就是有同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会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在古代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我国北方虽然生活着不同的民族集团,但是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之下,又采取同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那么他们各自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出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其次,半环地带上戎族青铜文化表现出了浓郁的区域特征,充分证明了这个区域的文化遗存是北方青铜文化的地方类型,代表着一个支系.近年来这个区域经过科学系统发掘的墓地主要是宁夏固原杨郎马庄墓地,彭堡于家庄墓地,没有经过科学手段零星发现和清理的小型墓葬有甘肃庆阳地区的宁县平子
6、乡袁家村,正宁县山河乡后庄村,镇原县庙渠乡庙渠村,太平乡红岩村,孟坝乡吴家沟圈村,庆阳县董志乡冯堡村,什社乡塌头村,后官寨乡马寨村等. 宁夏固原地区的固原县河川乡石喇村,0 吕坪村,隆德县温堡乡,沙塘乡等 o,西吉县新营乡陈阳川村,固将台乡,什字乡等,彭阳县交岔乡,新集乡,孟塬乡,古城乡等,宁夏中宁县关帝乡.这些墓葬无论规模大小,是科学性的发掘,还是零时性的清理,从墓葬的形制,出土的器物来比较看,都具有很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有学者以固原杨郎墓地为典型代表,对这里的文化因素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戎族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为了便于和其它考古学文化相对应又体现文化特征和地理属性,以这里的
7、文化为中心,把分布于半环地带具有相似或相同文化内涵的青铜文化暂称为“黄土高原青铜文化“. 囝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区域的墓葬形制和葬俗具有独特之处,科学系统发掘的墓葬和临时清理的小型墓葬其形制都属于竖穴土坑墓和竖穴墓道土洞墓.且出现了形制较独特的头底足高竖穴斜坡土洞墓和偏洞墓.墓葬不分大小都殉有数量众多的牲畜头蹄骨,往往在同一墓葬中同时殉有马牛羊头蹄骨,这些殉牲在墓葬中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型墓葬都殉放在墓道之中,实际上这些墓葬的墓道多了一个功能,同时兼作殉牲坑,而且殉牲随意摆放,看不出有明显的规律性.在小型墓葬中,随葬的殉牲头蹄骨都置放在墓坑之中,大多数置于墓主人周围.这个区域出土的器物主要
8、以青铜器为主,占所有出土器物的绝大部分,余则为骨器,玉器,金银器,陶器,铁器,石器等.青铜器主要有兵器,生产和生活工具,车马器,装饰品等,其中车马器和装饰品占有比例最大,数量最多.在这些众多的青铜器中,有许多器型完全一致,如兵器类触角式和环首式短剑,长骸宽叶菱形矛,长胡,中胡多穿戈,杆头饰等.生产和装饰品类环首刀,柄端有孑 L 刀,长方形管状饰 ,卧鹿饰件,各种牌饰等.车马器类铃,车吉当卢,泡饰等.这些相同的器类在半环地带上天水,固原,庆阳,银南等地区均有出土,如此众多的同类器物,是文化因素共性的具体表现.而有些器物具有显明的区域特征,在北方其它地区所鲜见,典型代表有杨郎马庄墓地 IM12 出
9、土的铜柄铁剑 ,瘤状首,椭圆柄遍布凸点纹,中空,剑格前略呈舌状,分四瓣紧裹铁质剑身,IIIM5 出土的当卢,窄长叶状,凹背,圆柱形缨帽,下口处有一横纽.IM1I 出土的毂,由内口向外口逐渐收缩,中部饰两周凸绫,凸绫上饰贝纹,其余部位分别饰以“回“ 字形纹,变形虺纹和绳索纹 .IIIM4 出土的铃,椭圆口,半环形纽,铃面品字形排列三矩形镂孑 L.IM7,IM1,IIMI7 出土的纽部为动物形,扣部环状,略呈椭圆形的带扣.IIIM4 出土的透雕动物形带扣.还有双直棍式马衔 ,单体扁平的动物形牌75饰等,这些与其它地区同类文化中风格迥异的器物,制做工艺精良,形制独特,表现出了浓郁的地方特色,为研究这
10、个区域青铜文化作为地方类型提供了证据,极大地丰富了北方系青铜文化的内涵.骨器在这个区域内出土数量仅次于铜器,较周围地区发达,器形丰富多彩,使用范围已经扩大到生产和生活的许多领域,绝大多数是用动物骨骼制做而成,工艺精良,造型别致,精雕细琢,采用了磨制,刻花,抛光等精湛技艺.地方特色十分浓厚,是这个区域内青铜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类器物.再次,半环地带上戎族青铜文化表现出了文化融合的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戎民族与周围其它民族交往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与毗接的鄂尔多斯高原和东邻的秦国及中原地区,因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交往通道逐步畅达,交流范围不断扩大.所以这里的青铜文化不仅受到了来自鄂尔多斯青铜文化
11、传播的冲击,与之形成了文化上的交融对流发展,而且也汲取了来自东部秦国及中原华夏族的文化因素,几种文化因素在这里形成了一个交汇地带,呈现出了聚合与交融的现象.一是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传播冲击.鄂尔多斯式青铜器起源于鄂尔多斯及其邻近地区,到了商周时期已日臻成熟,与此同时拥有这种文化的部族也开始强大起来,从此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就开始广为扩散,影响到了周围邻近地区国.同样地生活在半环地带上的戎族,在拥有自己土着文化的同时,未免受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广为传播的冲击,给这里的土着文化增添了新的生命力,所以从器型学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半环地带的青铜器与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有极为相似的方面这既有生态环境一致的因素,更重要
12、的就是文化交流上的接近.因此,有学者把半环地带的青铜器纳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范畴之内,仍然坚持以“鄂尔多斯式青铜器“ 这一传统名称来命名.实际上这两个区域的青铜文化各自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在空间上二者属于不同的地理范围,在时间上二者同时平行交融发展,应该说两种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的个性.二是秦国和中原文化的辐射.中原文化能够辐射到半环地带戎人生活区域,秦人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传播媒介.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秦人雄霸西戎进程的不断完成,最终武力征服了西戎十二国,中原华夏族的文化接秦人之踵也辐射到了这个区域,实际上这种征服战争就是文化移植推广的一种手段,文化依靠战争扩大
13、了相互间的交流.这种交流现象的集中体现就是半环地带出土的青铜兵器.自商周以来作为体现中原地区礼仪制度的礼器和酒食器并没有明显波及到这一区域,反而中原地区的传统兵器在这里有数量众多的出土,如戈,矛在这里的出土数量就比鄂尔多斯地区的出土数量多,尤其是长胡,中胡多穿戈,与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同类器物形制极为相似.又如车辆是华夏族商周以来的传统交通工具,而车马器在半环地带出土器物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并且种类较齐全,无论大小墓葬都出土有几件到几十件数量不等.这说明在戎人之域已经广泛使用车辆,使用范围已扩大到政治经济生活和战争等许多领域.再如带钩的出土,表明中原文化影响到了戎人的日常生活习俗
14、之中,带钩在秦汉以前是中原华夏族的传统束带工具,而在北方民族区域内用于人体束带的早期工具是带扣.还有这个区域内出土的锛,凿,斧及蒜头壶,蒜头铜扁壶和錾刻有“咸阳一斗三升“ 的铭文鼎 ,从形状和铭文看,和关中地区出土的战国秦文化相差无几国.这些器物的大量出土,很显然半环地带戎人的青铜文化在孕育发展过程中,汲取了关中地区秦人及中原地区华夏族的先进文化因素,使这个地带成为以本地土着文化因素为主体,融合有76鄂尔多斯式青铜器和中原文化因素的混和型文化区域.注释秦安县历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文物1986 年第 2 期.甘肃永登榆树沟的沙井墓葬,考古与文物1981 年第 4 期.刘得桢,许俊臣甘肃庆阳春秋
15、战国墓葬的清理,考古1988 年第 5 期.罗丰,韩孑 L 乐宁夏固原近年发现的北方系青铜器 ,考古1990 年第 5期.罗丰固原青铜文化初论,考古1990 年第 8 期.宁夏中宁县青铜短剑墓清理简报,考古1987 年第 9 期.钟侃,韩孑 L 乐宁夏南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化 ,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1983 年.文物出版社.马建军从考古资料看古代戎族的社会发展状况,西北史地1995 年第 2期.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508 页.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82 页.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杨郎青铜文化墓地,考古1993 年第 1 期.宁夏文物考古研
16、究所宁夏固原县于家庄墓地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91年第 3 期.罗丰宁夏固原石喇村发现一座战国墓,考古学集刊第 3 集.宁夏固原吕坪村发现一座东周墓,考古1992 年第 5 期.王全甲隆德县出土的匈奴文物,考古与文物1990 年第 2 期.宁夏西吉发现一座青铜时代墓葬,考古1992 年第 6 期.1988 年固原出土的北方系青铜器,考古与文物1993 年第 1 期.许成,李进增东周时期的戎狄青铜文化,考古1993 年第 1 期.马建军,任艾青宁夏南部春秋战围时期文化遗存探述,宁夏大学1993年第 2 期.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的渊源,考古1988 年第 3 期.王仁湘带扣略论 ,考古1
17、986 年第 1 期.赵丛苍陕西风翔发现春秋战围的青铜窖藏,考古1986 年第 4 期.(责任编辑薛正昌)(上接第 73 页) 阶级政权,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软弱性,政权很快就落入以袁世凯为总头目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手中,继之而来的是军阀统治,对外卖国求荣,对内专制统治.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可见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是造成近现代中国种种劫难的根源.汪伪政权是这三股力量的畸形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注释(日山崎重三郎 ;中共在华北的游击战 .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研究室编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汪伪政权史研究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7 月版.第 45 页.雷鸣:汪精卫先生传.转引同.第 4O 页.朱子家;汪政权的开场与收场.转引同.第 48 页.毛泽东选集第 1 卷第 34 页,第 47 页.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396 页.马洪武,王德宝等编写: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6 年 6 月版.第 187188页.围闻周报第 9 卷第 7 期.(责任编辑方建春)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