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码摄影入门速成 30 招前 言:很多时候,人们因为冲动会购买一台数码相机,也因为开始的新鲜猛拍三千张照片,之后,大部分的相机却束之高阁了。 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你没有拍出让人激动、令人欣赏的照片。你没有好 PP 上传于网上,不能让朋友分享,所以没了信心,也因此没了兴趣。 我们不能排除你试图努力过:相机附送的操作指南你抽空就会看,你也去多个网站收罗了一大堆专业技术或技巧但这几乎很少帮到你。尤其对于希望保持“对准即拍,简单快乐”的体验者而言,那些专业技术或器材要求显然离你们太远了。 永远记住摄影界里有一句格言:一流摄影靠想法,二流摄影靠技术,三流摄影靠器材。 所以千万别为自己仅有一台傻瓜级
2、数码相机而沮丧,那并非你拍不出好 PP 的借口。你现在仅仅需要做的是:心态归零。从避免犯常识性错误开始, (纠正那些你不知道或一直不在意的错误) ,随即掌握一些“获取视野、对准即拍”的成功经验或经典技巧。 摄影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相反,拍出生动有趣或激荡人心的照片,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摄影经验空白不要紧,追求操作简明扼要、快捷易用也不再是奢望,以下的内容正是为你而编的。 好照片是怎么拍成的? 按下快门是开始也是结束。开始总很简单,而结局千差万别。那些引人入胜的、经久耐看的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他们有什么共同的成功秘诀?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教材给了我们一个答案:那些具有摄影家眼力的作品总是那么经典和引
3、人入胜。更具体的说,要是你拍的照片达到如下 3 个标准那么它不经典也算是出色的作品了。 第 1 招:让你的照片具备一个鲜明清晰的主题, (是人、是静物还是一件事?)你需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而不是模棱两可或面面俱到。 第 2 招:一幅好照片必须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你需要观众一下子注意到你的主体,因为这个主体是你要表达的核心。 第 3 招:让你的照片更简洁,那些不能烘托你主体、甚至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要统统压缩或排除。 人物数码摄影技巧 世界上有很多摄影师以拍摄人物著名。在他们的照片中,你感觉得到被摄人物都在为你“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种感情。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身边的照片不具感染力?很多情况正是出于这
4、个原因。不管是单人像或是多人拍摄,在我们做到让人物传神(或讲故事)之前,还是先看看经常犯的毛病,并设法改变它。 1 单人像 1)不让肖像变形的简单方法: 有些顶尖的摄影师为大人物拍摄人像时故意让肖像变形,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表达。而对于大众摄影,肖像变形却是低级和致命的失误。 第 4 招:让肖像不变形的简单方法,是离被摄人物站位尽量保持距离,尽量不用广角镜,肖像照适于用 80-90mm 镜头拍摄。 2)如何获得浅景深以凸出人物: 如果人物的周围场景,不能帮助或衬托该主体“讲故事”,我们尽量删剪或模糊掉背景。 第 5 招:获得浅景深(让主体背景模糊)的方法是尽量使用大光圈,长焦距, (如果有条件
5、),让人物站位离背景尽量远。 3)让你的拍摄对象更自然 “当我拍什么人的时候,我总是想回避他们那种自己在被拍摄的样子。 ”著名摄影师约翰- 洛恩加德说。显然,在拍摄中人物放松是很重要的。人物放松的时候才会更自然地流露情感,如果不是抓拍(或偷拍) ,生活中的人物在面对镜头时通常很别扭(不自然) ,这需要沟通,让他/她忘记拍摄。 4)POSE (姿势)要领: 借助环境道具和摆姿势有利于让形象更生动,不至于让画面呆板。第 6 招:让拍摄对象根据场景站立、屈体、依靠、坐下或躺下。 第 7 招:注意在灵活应用整体姿势时,让拍摄对象的手有所动作,如摸头、撩头发、抚面、脱腮、按嘴角、摸颈部、拉衣襟、撩臂膀、
6、叉腰、搁大腿、撩脚部(如拉鞋带) ,总之,手部动作可以在全身上下自由摸索,核心是保持自然和有助于表达情绪。除此之外,手部还可以捏拿道具,如帽子、眼镜、丝巾、书籍、香烟、足球、一枝花等等,以此活化照片,让形象更生动。 第 8 招:拍摄带 POSE 单人像时,你要特别留意对象的头部和肩膀。通常,头部与身体尽量不在一条直线上,双肩及双脚忌平行。 第 9 招:在单人像摄影时,摄影师昼与被摄对象保持距离以避免人物变形,在构图上,通常对角线方式是最保险的。 第 10 招:如果被摄对象实在摆姿势困难、着装或身材不好表现,那么请你尽量拍摄半身像或大头照,此时被摄对象的表情是你唯一应该抓住的。 5)特殊光线下的
7、人像拍摄(烈日下、夜晚、背景亮光) 第 11 招:在强烈日光下拍摄,需要注意对象遮阳以避免眼神不自然,多用侧光,以让对象棱廓分明;尽量少用逆光拍摄人物,太阳光对镜头的照射可能会使光学元件退化,从而减损图像的效果。需要逆光拍摄时,你只需把阴影挡在镜头上,而不让遮荫的物体(如帽子、手掌等)进入到画面即可。 夜景中的人像拍摄比较难,糟糕的 PP 不是人物面庞太暗看不清楚,就是因闪光生硬导致人物面庞过亮、背景暗淡。对初学者而言,简单可以从三方面来缓解矛盾。 第 12 招:首先调高感光度,关闭闪光(强制不闪光,相机的闪光系统很高明除外) ;其次让被摄对象尽量在光线较亮的环境中(如路灯下)保持姿势不动;最
8、后拍摄时用慢快门(最好有三脚架) ,让曝光足够成像。 第 13 招:背景亮光一般用闪光灯补充,使前景人像更明亮,如果能用散射闪光灯,效果会更柔和。 拍室内照时,以光亮背景设置曝光,不开启闪光灯,成像主体会漆黑不清;若仅以主体设置曝光,开启闪光灯,主体背景也将曝光不足;为达到自然效果,可先测出窗外光亮背景曝光为 1/125、f8,然后在主体(肩膀位置)使用 f8 的散射闪光灯,平衡室内外曝光。 抓拍与多人照 1、为什么抓拍是更吸引人的? 人在一种自然(或不经意)状态下表露出的神态是最真实的,在摄影家的眼里,有些人把它称为“真相”。很多杰出的摄影作品就是用抓拍完成的,不管是单人照还是多人照。现实生
9、活中,很多摄影人迷茫于没有什么可拍的,那是因为初学者还没真正打开心扉,把镜头投向于周遭和生活。 第 14 招:到街上、主题活动场所或突发事件现场,抓拍事件内外的人物表情及关系等,注意不用闪光、宁静拍摄,多用长焦镜头,埋伏拍摄效果更佳。抓拍的速度可以训练,但能拍到感人的作品,真谛尽在意识、感受和发现。 自然姿势和摆创意造型 1)日常生活中,朋友聚会、亲人团聚、孩童成长,免不了拍照纪念,记录气氛。这种有意识的拍摄活动,让被摄人物摆 POSE 的要领是自然。 第 15 招:生活中的合影拍摄,摆自然姿势拍出气氛不仅是你首要考虑的,人物之间的关系更要追求淋漓尽致的反映。 2)除了自然姿势的合影,一切戏剧
10、性的创意 POSE 合影,更能收到爽心悦目、焕然一新的效果。成功的创意姿势灵感源于对生活的领悟和创造力,没有一套模式教会所有人做创意POSE,不过可以多做尝试。旅游风光摄影技巧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正是因为拍摄旅游风光而购买数码相机的。但事实告诉我们,相当多的人群拍摄的风光照平淡无奇,说到珍藏更是勉为其难了。一个很核心的原因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他们迷失在目不暇接的风景中,无法聚焦在一处风光或景物上,而这一处风景给他的感觉他没有意识到(或抓不住) ,由此更难设计站位(相机定位)和画面构图,来凸显这处风光的意境或主题。 1、是什么打动了你,你如何表现(主题)? 克里斯斯蒂尔一帕金斯通常不拍 “风花雪
11、月的甜俗之作”,无独有偶,英国摄影师乔 科尼什也崇尚把风光拍得更有思想,他说:“只有经过格外的努力才能超越摄影的实际内容,去传递情感、活力与激情,甚至是其中的比喻和象征意义。 ” 第 16 招:不要试图把所有风光照拍得大而全,确定拍摄一个主体,其它的景物若不能烘托就压缩或排除掉,默默感受一下这个主体,用一个形容词来概括它。例如:拍一座坚固的桥,拍一个古老的村寨,拍一面恬静的湖水,拍一个闷热的菜市、拍一位忧伤的母亲、拍一条懒洋洋的狗 拍摄角度(相机定位)在风光摄影中的重要性 风光摄影家有句口头禅:“好照片是走出来和等出来的。 ”透过专业精神,我们看到角度(相机定位)对于风光摄影是多么重要了。角度
12、通常分为 3 种,最多的平脚,其次是仰拍和俯拍。 第 17 招:角度的选择是用来凸主题的,如前所讲的“形容词”,如果这个角度是最能反映你所表达的主题(意境) ,那么就使用这个角度,不管要走多远的路。例如拍瀑布,三种角度很分明的表现了瀑布的汹涌(仰拍) 、瀑布的宽广(平角)和绚丽(微俯拍) 。 介绍几种典型的构图 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拍摄主题的实现,决定着作品的成败。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提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对摄影初学者而言,这听起来相当复杂,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基本构图的方式。 第 18 招:在确定主体并确定表达意境的前
13、提下,通常有井字形、三角形、斜三角形、垂直式、斜线式、水平式、曲线式几种方法。 第 19 招:黄金分割的适当应用。对初学者而言,黄金分割手法的学习和应用必不可少,很多教材把黄金分割构图另称为“三三交叉法”,在交叉点“ 黄金分割点上 ”表现主体通常是实用和完美的。 大部分的傻瓜机是中心自动对焦成像的,如何把前景(如人像)凸显在黄金分割位置成了一个难题。这就需要半按快门技巧的应用, (实际上大部分的傻瓜机操作手册有这个实用技巧的说明。 第 20 招:先用镜框中心对准前景, (让相机定焦于你要拍摄的主体上) ,此刻半按快门,再移动镜头,把主体摆放于你设想的黄金分割拉上,最后彻底按下快门,完成拍摄。
14、更合适的站位和变焦 “很少有摄影者会对相机的摆放位置给予充分的考虑,其实只有在相机的精确定位下才有可能产生好的构图。在任何既定的视角中,有必要确定机位应该靠左还是靠右,靠前还是靠后,稍高还是稍低。所有这一切都会影响场景中各被摄对象间的关系,明显的比例以及是否在有效的景深范围之内。 ” “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变焦镜头的性能越来越好,你无法忽略它们的创造潜能。但重要的是,摄影者必须懂得不同的焦距对被摄对象间的视觉关系、比例和景深和影响。一般说来,广角镜头会拓宽空间,长镜头则会压缩空间,但这是一个可能会产生误导的概括。像阿特沃尔夫、高伦罗厄尔、吉姆布莱登伯格、扬 亚瑟斯一伯特兰和尼尔 本维这样的摄影
15、家都用 35 毫米相机拍出了令人难忘的风光摄影作品。对风光摄影来说,选择极端的镜头通常是一个错误,广角、标准和短的摄远镜头通常就足够了。 ” 不同环境光线下的成像操作窍门 有人把摄影说成处理光的学问,这说明光线对于完美成像多么重要。抛开主题和构图(内容布局)的重要性不提,成像质量是我人大多数人最渴望提升的。决定成像质量的因素不外乎环境光线、相机和镜头的品级、以及摄影者的操作技能。如你所知:作为普通大众,在没有人为布光、相机或镜头也不可能很专业的情形下,想完成及时的、较高品质的拍摄,操作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不得不承认,在较难处理的环境光线下完成好质量的成像,过于傻瓜型的数码相机几乎不可能做到。
16、令人欣喜的是,今天绝大部分入门级数码相机也具备半手动功能,那些有助于提升成像质量的技术如“光圈”、 “快门”、 “曝光补偿 EV”、 “ISO 感光度”及“ 白平衡”,终可以让你的照片栩栩如生了。 对摄影初学者而言,上面的技术(概念)难免生疏,我们在此简单说明“光圈”、 “快门” 、 “曝光补偿 EV”、 “ISO 感光度” 及“白平衡”是如何影响照片成像的: 我们把“成像”比喻成“ 注水”,光圈大小就像水管的大小, “快门”就是灌水时间, “曝光补偿”是让水管可大可小的卡子, “感光度”就是水桶深浅,水桶越浅水量需要越少, (感光灵敏更容易成像) 。曝光不足就是灌水未满,曝光过度就是灌水过量
17、。拍成一张照片,可以调节“光圈”、 “快门”、 “曝光补偿 EV”和“ISO 感光度” 等变量,同样注满一桶水,可以调节水管大小、时间长短、卡子大小和水桶深浅一样。而“白平衡”控制就是通过图像调整,使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出的照片色彩和人眼所看到的景物色彩完全相同。数码相机一般提供自动白平衡和太阳天、阴天、白炽灯、荧光灯等几种模式。初学者可以根据光线环境选择对应的白平衡模式,想更简单的话,就完全选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户外常见难处理光线操作技巧: 1、烈日下的拍摄: 通常这种情况下不宜拍摄人像以及全景照片,因为光线过于明亮,微距拍摄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第 21 招:烈日下拍摄风光建议用小光圈
18、、曝光补偿减低 1-2 级、感光度降低,并让白平衡调整在太阳天模式。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2、夜景技巧 第 22 招: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必不可少,尽量将对焦点手动对准明亮的景物上,对准焦后再锁定焦距进行构图,少用自动白平衡,尝试用“白天”或“ 室外 ”模式,强制不闪光,用光圈优先曝光是比较保险的;如果有遮光罩效果更佳。 3、雪景技巧 第 23 招:对准白色物体手动调整白平衡,视白色面积加强曝光补偿 1-2 档,如有 UV 镜安装,可以避免色彩偏蓝。 4、雨天技巧: 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过度的情况,一般多采取减少曝光的方法,避免拍出的画面灰蒙蒙一片。 第 24 招:采用大光圈、较高感光度、快门一般
19、以使用 1/30 秒至 1/60 秒速度为好,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选择灰墙、绿树、山峦、深色建筑物、山洞等物体作背景,逆光或侧光拍摄效果更佳。 5、室内常见环境光线操作技巧: 室内环境由于受采光的限制,光线亮度远远低于室外,室内灯源及色温差异、自然光线的进入、室内墙壁反光、采光处有无遮挡物等,都会直接影响室内光线的性质,让光线更为复杂。 6、风光摄影的其它技巧: 1)三脚架的使用 “不用三脚架也能拍摄风光照片,但是大多数成功的风景画面都是使用三脚架拍摄的。精通三脚架的使用,确保它在风中保持平稳、安全和位置正确,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 2)对曝光控制效果的意识 “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早已
20、掌握了快门速度、光圈的设置与调焦,但有一点一直没有完全充分地认识与理解:光圈和快门并不仅能让你拍摄到曝光正确的清晰画面,它更是重要的创造工具。 在风光摄影中,试验和探索光圈、快门和焦距的控制的创造性潜能,对于建立信心和增强理解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种手法拍名胜 第 25 招:在名胜地拍摄与众不同的照片,让名胜烘托你的故事(主题) 。 运动及特写摄影技巧 快门的恰当使用可使运动影像更富感染力。大多数摄影师通过影像充分展现动感,提示力量之美、速度之美和生命之美。特写在摄影中同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用局部传递信息,用细节说明主题。难点在于选题,那些具备敏捷思考力和行动力的人可以用这种简洁手法渲染主题
21、、引发联想,获得更杰出的作品。 运动照是快门的艺术 快快门使用:高速快门凝固运动 第 26 招:拍到更富张力的运动照,建议在运动的高潮瞬间拍摄成像,注意主体(人物)表情,光线要明亮,通常那些肉眼看不清特征的高速运动情景适宜快快门使用。 慢快门使用:低速快门创造动感 第 27 招:用慢快门与追随拍摄技法或变焦拍摄技法结合,使运动主体在画面上是清晰的,以背景上流逝状的线条或主体周围放射状的线条,可以将主体的运动强烈烘托。 数码微距拍摄的技巧 第 28 招: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把需要表现的细节尽量放在一个平面内,并使这个平面与相机后背平行。 第 29 招:控制光线的方向和质量,拍摄微
22、距应该尽量避免阳光直射,那样容易产生高反差,把有的细节抹掉了。 长焦特写拍摄技巧第 30 招:在拍摄时要运用高快门速度(最好高于 1/200 秒) ,如果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最好能使用三脚架。如果被拍物是动物和人,我们就要突出其特写神态。如果被拍物是静物,就突出它有特色的地方,比如一座被晨光照着的山峰,我们就去拍摄它被晨光照射的部分。 如果你真正看完了这 30 招的话,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从本质上上了一个台阶,我等着你的好片片哦!数码摄影技巧热 3 已有 352 次阅读 2009-01-08 00:54 DC 巧用许多人目前用的是小型数码相机。小型数码机俗称“傻瓜”,因为它光圈、速度、焦距都是电脑控
23、制,不需要手动调解。这种相机虽然使用方便,但也存在正确操作问题。我这里就从同学们作品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1、正确调整焦距。相机(部分 DC 和单反)的视孔或者显示屏正中心都有一个小方框或者十字星、小圆点,这是焦点调解窗,拍照时把它对准了哪,哪的焦距就是实的。它有一个特性,就是对好后半按快门它才发挥作用。有的朋友拍人物,人的面孔是虚的,而背景确是实的,就是焦点没有找准。在这种情况下,拍摄者应该首先把十字星对准人的面孔,然后半按快门让焦距调实,这时如果发现画面构图还要调整,半按快门的手指不要松开再移动相机去完善构图,一切满意以后将快门按到底拍下照片,这样人物就会实了。2、正确测光。上面说的小方
24、框或十字星也是测光孔,它对准了哪里电脑就按照哪里的照度进行准确测光了。因此在逆光下拍照时,一定要把测光孔对准人物面部,也是半按快门,然后需要时再进行构图调整,最后把快门按到底,曝光就准确了。当然这样拍时人物曝光准了,背景由于过亮就要曝光过度,如果拍的是纪念照,需要保留背景,最好的办法还是把相机设置为强加闪光灯,然后按背景测光拍照,这样人物有了补光就会与背景照度相近,拍出的照片曝光会很均匀。3、相机要稳定。小型相机由于强调傻瓜作用,在设计上电脑尽量使用小光圈和短焦距,以确保景深的完整。由于光圈小在同等照度下速度就要降低,这时就要务必考虑相机的稳定性,尽量使用三角架或就地寻找依托,保证照片的清析。
25、4、像素的设置。数码相机都有不同的像素设置,以满足不同的拍摄需要,我的建议是如果存储介质能够满足拍摄需要,尽量在拍摄时设置为高像素,后期根据需要再进行 PS 处理,不然一个好的场景因为设置太低而不能放出大尺寸照片会悔之晚矣。相机光圈的作用答:静中动-承影,你的问题是许多友在实际拍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今天在这里就与大家谈谈光圈的意义和使用常识。我们知道,照相机的光圈是个控制透光量的装置,光圈开的大,透光量便大;开的小,透光量便小但只靠光圈还不能完全描述作用于软片或 CCD 上的光线强度,镜头与软片间的距离也有关系,也就是和镜头的焦距有关系焦距小光圈离软片较近,光线的作用便较强有一个名词光圈系
26、数,光圈系数是将镜头焦距除以光圈的直径所得的值,用表示例如有甲乙丙三镜头,甲镜头 的焦距为,最大光圈直径为,则光圈系数是 ,我们说它是的镜头;乙镜头的焦距为,最大光圈直径为 ,光圈系数是,我们也说它是的镜头;丙镜头 的焦距为,最大光圈直径为,则光圈系数是 ,我们说它是的镜头乙镜头的孔洞比甲镜头小,但光圈系数相同, 於是透光到软片上的强度是一样;甲丙镜头的孔洞一样大,但光圈系数不同, 于是透光到软片上的强度是不一样的所有相机镜头的光圈都已标准化就是f1.2,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 等 光圈的功能有二:1.控制光量的透入:光线透过镜头射到软片
27、的强度是和光圈系数平方成反比,也就是相邻两级的光圈作用於软片上的光线强度有两倍的关系是的倍,是的倍。2.调节景深:所谓的景深,就是镜头对焦处前後所能成像清晰的范围,它镜头焦距,光圈,及被摄景物主体的距离有关,镜头焦距越短,光圈越小,被摄物的距离,景深越大清晰的范围越大,反之亦然所以就光圈来讲,小光圈景深大,清晰细密的表出远近的明锐感;大光圈景深小,则可使主体突出,表现主体以外前後主题的模糊感值得一提的是,若要前後景物都清晰,应使用小光圈,但以小到能涵盖希望的景深即可,不必过小,过小便会受到绕射的影响,反而降低其解像力!一如何获得全色背景要获得全黑、全蓝、全白等背景,如何拍摄?其实很简单。 全黑
28、背景:一般以林荫树荫为背景,用大光圈,点测光。目的是让暗背景细节失去,变得更黑。 全蓝背景:一般以蓝天为背景,小光圈,不用点测光,或大范围点测光。目的是让蓝天充分表现。全白背景:一般以阴天为背景,大光圈,用点测光。目的是让阴天或灰云天曝光不足而呈白色。其它全色背景拍法基本相似。后期再做适当对比度调整就更好了。 二如何拍好夜景三角架必须SCN 档之夜景或者 M 档,我习惯用 M 档。AUTO 档是不行的。适当的快门速度,根据环境情况选择 1 秒还是更慢,总之,夜间一定要慢速快门。根据要达到的效果选择光圈,F2.8 为最大光圈。如果想要照出灯光的那种光芒效果,就用 F5 或者更小的光圈,但应该适当
29、降低快门速度,你尽可以在 F8 光圈下使用 8、10、13、16 秒的快门速度。ISO 值,可以设置为 100 到 200。当然光线不是太暗时也可以用 ISO 50 到100。高于 200 还是不要用了,噪点难以忍受。白平衡模式设置为白炽灯,也可以用自动白平衡,但这样画面会偏红一点。测光模式通常选择多点测光。拍风景时务必关闭闪光灯,否则会很难看。 如果是要拍夜间人像,则把闪光灯设置为慢速后帘同步闪光。这样会先对背景曝光,在快门关闭之前才打开闪光灯对人物曝光,这样前景背景都不会暗。 如果三角架不是很好,建议使用快门延时 2 秒或者 10 秒自拍,按下快门后手立即拿开。三、怎样拍好人物肖像?1.长
30、焦距一只中等望远的变焦或定焦镜头就能胜任。如果使用 35 毫米胶片拍摄的话,这就意味着应使用 85 至 135 毫米焦距的镜头。因较短的焦距(50 毫米以下)拍肖像常常会夸张人物面部的特征,有时会使鼻子显得比实际的大,你会因此而让朋友们扫兴。使用经常被称为人像镜头的 85 至 135 毫米的较长镜头时,透视则有所压缩,这样面部特征就会表现出正确的比例。而若要使用 200 毫米以上长焦距镜头的话,则会使面孔显得太平。用中等望远镜头来拍摄肖像效果比较好。用 35 毫米广角镜头靠近拍摄的面容太难看。而用 105 毫米长焦距镜头拍摄的肖像压缩了透视和面部特征,把被摄者表现得自然悦目。2.靠近 没有经验
31、的人像摄影师拍摄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在拍摄时没有尽可能地靠近。如果你拍摄的人物在画面上太小,以至于其面容和表情不能成为照片上一目了然的表现中心,那么效果就差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再靠近一些拍摄。你可以走上前去靠近被摄者,或者是使用较长焦距的镜头拍摄。近产生美。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对人像照片来说这当然是对的。在人像构图时,要尽量使头部处在画面的上半部分。3.简单衣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彩色服装只会转移观众对被摄者的注意。要采用朴素的设计和沉静的色彩。如果你打算拍摄有些随意的肖像,手头上可以常备一件简单的汗衫。若为大土拍照,把一块红色或蓝色的绸缎料
32、子围搭在她的上身用别针固定,能够代替露肩的或敞领夜礼服。如果你在拍摄时遇到被摄者身着不合时宜的服装,则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一点。可以在构图上把画面处理得紧凑些,从而避开那件华而不实的衬衫,或在布光时把那件衬衫部位留在阴影里,并使面部相对更亮一些。人物的着装要保持简单。在色彩方面,保持简单的着装通常是行之有效的。鲜艳的原色能为人像增添生气。花哨的着装会使人们把对被摄者五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身上。但要注意选择能与被摄者的本色般配的服装。如果可能的话,让被摄者自己选择衣服颜色,这效果会最理想。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颜色会让他们最好看。如果他或她身着颜色匹配的服装的话,如被摄者的衣着是天蓝彩色的,眼睛将会
33、更加明显。(红、绿、蓝的补色是黄、品红、青?编者注)4.使用大光圈 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应避免使用 F/11 到 F/22 的小光圈。用小光圈对于在强光下拍风光是好的,但是对于拍摄人像则会出问题。小光圈能使背景显得相当清晰,会转移对被摄者的注意。F/1.8 至 F/4 的大光圈能使背景虚化,使之处于焦点之外,而让母亲和孩子成为母子照片中唯一让人关注的目标。不过,大光圈有可能使景深太浅,如果被摄者的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离相机更远,那么距离较远的那只眼睛也许会处在焦点之外。补救的办法是在取景时舍弃背景,这样就可以使用较小一挡的光圈,或者是调整被报者的头部位置,使其双眼与相机的距离相等。你所要展示的是你的
34、被摄者而非背景。通常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摄影师所希望的被摄者身上。然而虚化背景并不总是必须的。你不妨试拍一种环境人像,为此,你需要保持周围背景清晰,通过环境特点和细节来对被摄者加以介绍,你肯定也能为孩子们拍出比超市中设立的自拍摄影摊更好的照片。5.竖画幅构图 人像摄影新手常犯的错误之一是把人像拍成横画面。这种横画面的构图对于群像来说是好的、但当你拍摄单人时就要把相机转到竖画面的位置。坚画幅取景比较适合单人肖像,因为这种画幅与头部本身或头与上身的立式长方形造型相对应。立式结构也适合干拍夫妻照片,特别是当他们拥抱的时候。能让两口子亲密无间的浪漫情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采用横画幅时要注意一些问题。例
35、如,横幅人像虽然不错,但是请注意采取的从胸部剪裁的方式使画面显得生硬而不自然。对人物最自然的剪裁要选择在身上最窄的部位,如脖子和腰。对被摄者的竖画面取景采用了这样的部位剪裁,就取得相对平衡而令人满意的构图。6.使用柔和光 拍人像最忌讳的就是使用从头顶上直射下来的阳光,它将在眼窝、鼻子周围和下巴底下造成黑影。为了避免这种破坏性的光线效果,职业人像摄影师喜欢选用开阔的荫凉场地,如晴天时大树底下,四周有大量的反射光可以对局部阴影进行补光,在人物脸上形成流畅的没有阴影的照明。如果你不得不在正午时分抓拍人像,你可以很容易地自己创造一个开阔的背荫条件,即让被摄者把背对着太阳,从技术上说这叫逆光。这对于你的
36、相机测光表会形成一种挑战,下面介绍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改善用直射阳光拍摄的效果,可用一把半透明的白伞遮挡中午的阳光。另一种办法就是采用闪光灯来解决问题,不过被摄者周围的强光会干扰你的测光表而造成人物曝光不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你应靠近被摄者直接从其面部测取曝光读数。或者如果你的相机带点测光劝能,那么就用它测取被摄者面部的反射光好了。 四、光圈的运用-敢用大光圈善用小光圈光圈是摄影创作最重要的摄影元素之一,除了控制进光量来满足曝光需要外,也是获得特定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 大光圈和成像质量的对立统一。一般情况下,用大光圈时成像质量相对较差,不过新一代镜头最大光圈时的成像质量已大为改善,充分
37、利用大光圈的成像特点可获得与众不同的图像。由于此时景深小,便于清晰反映某一特定区域而其他部位相对虚化,突出主体。照度较差时,如手持相机拍摄,采用大光圈可使用高速快门,防止机震影响成像清晰度。一些摄影者很少使用最大光圈,通常只用 f5.6、f4,要充分发挥大光圈的特点,则要敢于使用最大光圈,如大口径标准镜头光圈完全可用f1.8、f1.4 等最大光圈,中长焦镜头则应敢于使用最大光圈f2.8,此时配合摄距、背景与主体的距离(背景与主体的距离越远,大光圈形成的虚化背景效果就越明显,反之亦然)等,可将大光圈的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或许最大光圈拍摄的成像质量没有中等光圈来得好,但这方面损失和所得到的艺术效果相
38、比较仍然值得。 虚化背景。虚化背景时通常选择大光圈或长焦镜头,至于光圈究竟多大才算合适呢?实际上,除了 200mm 甚至焦距更长的远摄距镜头外,通常都要使用最大光圈。使用标准镜头拍摄不妨选择最大光圈 f2.8 甚至f1.4,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别具一格的韵味,真正将主体与背景明显分离。由于数码相机景深相对比较大,如不采用最大光圈,主体很难突出。 小光圈和长景深。利用小光圈获得大景深是拍摄风光片时常常采用的方法,但这还要和镜头焦距、摄距等因素相结合。如用长焦镜头,在 23 米摄距时,即使用 f32 光圈,也不会获得很大景深。换言之,只要被摄对象和背景都处于无限远,即使光圈较大,也会有很大的景深。
39、 光圈大小因题材而异。在人物摄影中,常常用到大光圈,而风光摄影使用小光圈机会较多。拍摄溪流,为表现流水的动感,需要采用 1/81/2 秒这样的慢速度,不采用小光圈必然导致曝光过度;逆光拍摄波光舟影等,如采用到f22、f32 这样的小光圈,水面细小的波光会产生类似加用星光镜的效果;拍摄焰火等题材,由于需要 1/2 秒1 秒曝光时间才能完美地表现焰火形状,因此也需要选择小光圈。小光圈宜配合三脚架使用。拍摄静物风光等题材使用小光圈,对成像清晰度要求比较高。在中等照度下采用 f22 光圈,快门速度常常在 1/30 秒左右,没有三脚架,手持相机拍摄,往往会因机震、人体生理运动等因素而影响清晰度,因此在照
40、度较低时使用小光圈,要充分利用各种依托物,合理握持相机。如使用数码相机,可提高感光度以做补救。五、怎样才能拍好电视画面?是不是有时看到美丽的电视画面,但又苦于不知如何用照相机将它记录下来,其实很简单,你只要按以下几步做肯定能得到满意的画面:1,速度:1/15 或 1/30 秒2,照明灯全灭,3,用日光型片子,如果是数码就更方面了,用自动白平衡就可以了4,100 左右焦距, 5,因电视屏幕层次较少,反差较高,按照 TTL 测光,适当增加补偿,如半档至一档,以表现细节。最后切记千万别用闪光灯,否则您只能看到一张白纸! 六、使用数码相机也要注意曝光补偿的运用数码相机使用方便,在拍摄后通过回放就可以立
41、即知道实际拍摄效果,再加上后期可在电脑中调整反差颜色等,因此有不少摄影者在实践中对曝光的准确性不十分注意,其实使用数码相机对曝光要求同样非常高,在拍摄实践中特别要重视对“曝光补偿”的运用,在拍摄一些比较特殊的对象时,更要运用自己在传统摄影中积累的经验,充分利用曝光补偿来满足特定情况下的曝光需要,确保得到曝光准确的照片。 1、为什么要作曝光补偿数码相机的测光曝光系统和传统相机一样,在处理图像时,有个很基本的准则,就是将所有被摄对象都按照 18%的中性灰亮度来还原,所以在相机的感光系统看,无论对象原来亮度如何,最后都应以中等亮度的影调展示。所以在实际拍摄时,仍然需要摄影者根据拍摄现场的复杂情况作出
42、相应判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获得理想的密度和色彩还原。 一般便携式数码相机大都有正负 2 档曝光补偿,利用它们可以应付大多数复杂情况下的拍摄需要。至于一些高级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曝光补偿甚至达到正负 5 档,可以满足极其复杂照明环境下的拍摄需要。数码相机的设计和生产商之所以要对相机作如此的设计处理,其行为本身就足以说明曝光补偿对照片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技术要点。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运用曝光补偿,摄影者主要需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2、被摄对象亮度比较高时需作曝光正补偿 比如说在拍摄风光照时,要是蓝天白云等浅色调内容占了较大面积时,就要考虑适当增加曝光量,顺光至少增加半档,侧光加
43、一档左右。如果是逆光,就要针对太阳的位置高低来处理,同时看你表现什么内容,通常你想将画面中的细节也能相应表现的话,就要适当增加 1.5-2 档左右曝光量,太阳越处于画面中心,就越要适当增加曝光量(当然也应注意避开有强烈光线的太阳,防止相机图像感应器受到损害。如没有发出强光的太阳,如雾气中的红日,朝日夕阳等,因为它们亮度低,完全不会对测光造成影响,则不必考虑曝光补偿问题)。 此外在拍摄雪景、雾景等特定内容时,都要根据表现对象最后需以高调形式来显示的特点,酌情作曝光补偿。一般拍摄雪景最好补偿 1 档到 1 档半曝光量,不然你最后得到的雪不是白色,而有可能因曝光不足而成为灰色;拍摄雾景最好补偿半档到
44、 1 档曝光量,不然你得到的雾景影调偏暗,接近夜景一般,显然不理想。附图雾中轻筏就是雾气中拍摄的效果,拍摄时候作了约 0.5 档曝光正补偿,基本上将拍摄时的亮度感觉反映出来了。 还有像拍摄白色的舞台,成群穿白色服装的人,医院或者环境亮度很高的实验室,大面积以天空为背景的飞机等比较特别的对象时,都要根据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作适当的曝光正补偿。 3、被摄对象亮度较低需作曝光负补偿在处理亮度高的拍摄对象时需要作曝光正补偿,主要是为了防止相机将画面自动处理为曝光不足。同样的道理,拍摄深色调对象,就需要反其道而行之,以免出现曝光过度。 比较典型的是在拍摄城市夜景时,除了画面中建筑、街道或其他亮度较高的内容占
45、据画面主要面积外,要防止曝光过度主要依靠两个手段,一个是使用点测光来对主要表现对象测光曝光;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曝光补偿来适当减少曝光量。一般在拍摄的画面中(尤其是画面中间测光敏感部位)占据大面积天空时,往往需要减少 2 档甚至更多的曝光量。 除了拍摄夜景,在拍摄其他风光类题材,如夏季浓密的树阴,逆光状态下的山脉等都要适当借助利用曝光负补偿来减少曝光量。还有拍摄身穿黑色服装的人物,拍摄深色调的纺织品等,都需减少曝光量才有可能获得正常的影调还原。因为数码相机也是通过测量被摄对象反射光来决定曝光量,在处理明显亮度偏低的对象时摄影者如果不作相应曝光负补偿,最后得到的将是中性灰影调。很显
46、然,将明显为黑色或者深色调的对象最后转化为中性灰为主调的画面是很难令人接受的。 4、被摄对象与背景关系复杂时需灵活处理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A.背景亮度高,主体亮度低,需作曝光正补偿。这种情况在拍摄会议人物时常常会出现,有时候人物坐在窗前,而窗子的背后有阳光射入,背景显得比较亮而人物则明显偏暗,这时如不采用闪光灯作补光,就需作曝光正补偿,一般经过 1 档左右的曝光正补偿,人物的脸部层次就会明显改善。还有在拍摄逆光人像时,如果背景包括大面积的天空、水面等亮度较高对象时,也要通过正补偿或者采用其他辅助光等形式来改善反差,不然就会影响到主体人物的反映。即使后期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提亮人物,也会因噪点明显
47、而影响照片质量。 B.背景亮度低,主体亮度高,需作曝光负补偿。这种情况在舞台摄影中常常遇到,一般在舞台上一个或者少量演员演出时,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常常会利用一两个追光灯照在人物上,这时舞台上其他背景因为没有直接受到光线照射,几乎呈现为黑色,所以两者反差极大,除非表演者恰好位于画面中心位置而你又采用了点测光模式,不然务必作曝光负补偿,否则很容易出现曝光过度。 5、借鉴黑白摄影经验来控制影调亮度 就确定曝光补偿的具体范围而言,如果摄影者有比较丰富的黑白摄影经验,在进行曝光补偿时会更加得心应手。因为黑白摄影主要由黑白灰三个色阶展现。一般来说,只要画面上大部分内容后期会转换为中性灰影调的,可按照正
48、常曝光;后期大都转化成黑色为主调的,需要负补偿曝光量 1 档以上;后期大都转化为白色或接近白色的,就需作正补偿曝光量 1 档以上。 在很复杂的拍摄条件下,能否分辨和确定哪些对象在拍摄时需要作曝光补偿,是考验摄影者拍摄技术的关键时刻。要检验摄影者对曝光量的确认是否得当,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则,就是按照适当曝光补偿的原则处理后,也就是说用相机测反射光所得到的曝光指示再加上摄影者自己认定的适量曝光补偿后获得的曝光参数应和用独立测光表(测量入射光为主,不受被摄对象反光率影响)测到的曝光指示相同,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处理曝光,即使是拍摄要求很严格的彩色反转片,也能得到很准确的曝光,因此该方法对于数码摄影而言同样
49、有效。 6、不宜完全寄希望于图像软件作后期处理 如果你对自己拍摄图像质量有一定要求的话,首先应该考虑在拍摄时就做到曝光准确,恰当利用曝光补偿功能来比较准确地反映被摄对象的原貌。因为即使是数码图像后期可以修改亮度、反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有曝光准确的图像才便于修改,才有可能得到更好的图像质量,在必要的后期处理时才会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因此摄影者要重视前期的拍摄,千万不要因为“数码图像在后期可以修改”的因素而忽视了对曝光补偿的应用。 当然,要是拍摄的是比较重要,自己对曝光也确实难以把握的内容时,还可将相机调节到“包围曝光”模式,多拍摄几张后作比较以积累经验,这样更有把握得到真正意义上曝光准确的数码图像,后期输出也将得到更高质量的照片。 总之,在拍摄亮度比较特殊的对象时,数码相机的使用者最好借鉴传统摄影经验,以便凭经验和凭自己对主题表现的理解,对曝光参数作相应补偿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