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46493 上传时间:2018-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 9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这说明:()(1 分)A.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 )B.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 ( )C.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 )D.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2.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1 分)A.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B.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C.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D.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1 分)A.本质与现

2、象的关系 (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 )4.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1 分)A.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 )B.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 )C.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 )D.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1 分)A.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 )B.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物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 )C.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

3、在 (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1分)A.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C.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7.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过程的观点属于:()(1 分)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2 / 7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C.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 )8.“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4、。 ”这一论断说明了:()(1 分)A.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 )C.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9.“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说明:()(1 分)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B.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 )C.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D.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10.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1 分)A.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

5、的精神实体 ( )B.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D.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 )11.经济基础是指:()(1 分)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 )B.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各种关系的总和 ( )C.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 )D.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12.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解决有赖于:()(1 分)A.商品物质实体的消亡 ( )B.商品的出现 ( )C.货币的出现并充交换媒体 ( )D.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 )13.绝对剩余价值是:()(1 分)A.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6、( )B.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 )C.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 )D.工作日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 ( )14.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重中:()(1 分)3 / 7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的比例扩大 ( )B.可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相同比例下降 ( )D.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 )15.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包括:()(1 分)A.物质补偿和精神补偿 ( )B.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 )C.有形补偿和无形补偿 ( )D.商品补偿和货币补偿 ( )16.4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从实

7、质上说就是:()(1 分)A.生产不足的危机 ( )B.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 )C.买卖脱节的危机 (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 )17.多党制最早产生于:()(1 分)A.比利时 ( )B.荷兰 ( )C.德国 ( )D.法国 ( )1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1 分)A.过渡的资本主义 ( )B.腐朽的资本主义 ( )C.寄生的资本主义 ( )D.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 )19.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1 分)A.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 (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 )D.构建

8、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 )20.“物的依赖性关系”是:()(1 分)A.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B.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C.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D.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多选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会导致:()(1 分)4 / 7A.不可知论 ( )B.唯心主义 ( )C.相对主义 ( )D.绝对主义 ( )2.联系的条件性是指:()(1 分)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 )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 ( )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 ( )D.

9、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 ( )3.马克思主义认为,规律是客观的,它揭示了:()(1 分)A.事物稳定的联系 ( )B.事物内在的联系 ( )C.事物发展的主动性 ( )D.事物本质的联系 (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1 分)A.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 )B.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C.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 )D.是否承认认识是主观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 )5.真理的最根本特征在于:()(1 分)A.能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 )B.思想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 )C.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 ( )D.

10、能满足人的需要因而对人有用 ( )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基本内容的有:()(1 分)A.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7.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1 分)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 )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 )C.交换价值的基础 ( )D.商品的社会属性 ( )8.价值形式发展的各个阶段中,有本质区别的几种价值形式是:()(1 分)A.货币形式 ( )B.扩大的价值形式 ( )5 / 7C.简单的价值形式 ( )D.一般价值形式 (

11、)9.金融资本:()(1 分)A.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形成的资本 ( )B.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 )C.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 ( )D.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产生 ( )10.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分)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 ( )C.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D.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三.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1.如何理解国家的产生、实质和消亡?(5 分)2.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5 分)3.简

12、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5 分)4.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5 分)6 / 7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1.怎样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5 分)2.怎样才能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15 分)五.材料分析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1.下面材料是有关真理检验标准的论述:材料 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毛泽东说:“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材料 2实用主义者詹姆

13、斯说:“凡是有利于我们工作,并使我们得到效果的东西就是真理,这也是真理的惟一标准” 。请回答:(1)材料 1和材料 2的观点一致吗?为什么?(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观点 2。(10 分)7 / 72.材料 1:全世界 4万多家跨国公司,对外贸易总额超过 1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地的雇员达到 7千万人,控制世界生产的 40%,世界贸易的 50%和国际技术贸易的 60-70%和国际直接投资的 90%以上。跨国公司正在跨越民族国家而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其国际生产和经营正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组合。材料 2:跨国公司已不仅仅把知识产权作为一个法律手段运用,而是逐渐将其当作一

14、种市场策略频频使用,这也导致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争议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对我国一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威胁。根据科技部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引用的资料,仅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 10亿美元。材料 3:2006年 4月 27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科技部部长徐冠华作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及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徐冠华说:“在我国的发明专利中,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占绝对多数,且国外企业的专利主要分布在高科技领域,其中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领域分别占到 93%、91%、85%、69%、60%。 ”“我国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由于缺少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窗体顶端国产手机售价的 20%、计算机售价的 30%、数控机床售价的 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 (2)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1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