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交换 (Switching):将一条线路(或信道)上的信息转发到另一条或多条线路(或信道)上去,这是由通信网中的节点完成的。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功能与规模 面向连接与无连接型 硬件与软件、速度 新一代交换路由器(或路由交换机) 交换机与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区别:(DXC Digital Cross Connection equipment ) 连接保持时间 连接控制方式 连接阻塞性能 交换对象 其它:交换容量、系统定时 传统窄带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 (CIP 与 ATM 结合: 重叠模式: CIPOA (Classical IP over ATM) LANE (LAN Emulation)
2、 MPOA (Multiple Protocol over ATM) 集成模式: IP Switching 、Tag Switching 或其它 MPLS (Multiple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ircuit Switching) 原理:“开关切换” 、同步时分复用 特点:延迟小、线路(资源 )利用率低 应用:语音通信、PSTN 等电信网 报文交换 (Message Switching) 原理:存储-转发、统计复用 特点:延迟长、效率低 应用: (被淘汰) 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原理:存储-转发、统计复用、数据分组 (packet) 特
3、点:延迟较长、线路(资源)利用率高、简单灵活 应用: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 现代宽带交换技术 帧中继(Frame Relay ) 高速分组交换技术 两层结构、面向连接型 主要用于远程 LAN 互连 ATM 交换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兼具 CS 和 PS 的优点 信元(cell) 交换、异步复用、面向连接型 可用于 LAN、WAN 和 B-ISDN(支持多业务)。 光交换 (Optical Switching) 商用单波光纤 10 2000 Gbps 电子交换 光交换 全光网络 波分、时分、自由空间、混合光交换 软交换 (Soft Switching) 下一代
4、网络 NGN 的核心技术 以 IP 网作为核心承载网络 在异构网络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功能 业务与呼叫控制、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软交换系统 NGN 采用四层结构(业务应用层、控制层、传送层、边缘接入层)。 人工交换 机电交换 电子交换 机电交换:步进制 纵横制 电子交换:布控制 程控制 信号形式:模拟交换 数字交换 业务功能:电话业务 综合业务 电话网的组成: 交换系统(节点)-核心 传输系统(链路) 通信终端(如:电话机) 基本结构形式: 星形、环形、网形、树形、复合形 大多采用等级制树形结构(国际网 3 级,国内大网 4-5 级,小网 1-2 级) 我国电话网的等级结构: 长期为五级结构 过
5、渡为三级结构 路由分类: 基干路由 直达路由(低呼损/高效路由) 迂回路由 (混合型中继路由 ) 路由选择原则: 尽量减少转接次数 “自远而近” 路由选择顺序: 高效直达路由 迂回路由 最终路由(基干路由或低呼损路由)1. 基本概念: 信令(Signaling) 控制信号 信令系统(Signaling System, SS ) 遵循一套完整协议/规范的信令集合及其传输设施。1. 信令的分类:1) 用户线信令/局间信令2) 线路(监视)信令/记发器( 选择 )信令3) 随路信令/共路信令4) 前向信令/后向信令5) 带内信令/带外信令2. 用户线信令1) 用户电话机发出的1. 监视信令:摘/挂机
6、2. 选择信令:电话号码 (P/T)2) 交换机发出的:1. 铃流信号: (提醒音)2. 信号音: (如拨号音、回铃音、忙音、拥塞音、催挂音、等等。 )3. 语音音乐提示音 (彩铃 )3. 局间信令:1) 不同信令系统:随路/共路2) 原 CCITT 制定的信令系统标准:1. SS1 SS5:随路 SS2. SS6 SS7:共路 SS3) 我国信令系统标准:1. 中国 1 号信令:随路 SS2. 中国 7 号信令:共路 SS1. 线路信令: 反映中继线状态,如示闲、占用、应答、拆线、闭塞等; 三种形式:直流信号、带内单频脉冲信号、数字信号。1. 计发器信令: 地址信号或其它控制信令 前向/后向
7、信令 多频互控(MPC)信号形式 端到端传送/逐段转发No.7 信令系统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的通用公共信道信令系统,其基本特点是: 最适合综合数字网; 信令传输快速、可靠; 信令容量大、支持多业务、容易扩充; 统一了信令系统,设备利用率高,网络管理和互通方便。1. SS7 的四级结构: 第一级:信令数据链路功能级 第二级:信令链路功能级 第三级:信令网功能级前三级构成 MTP (Message Transfer Part) 第四级:用户部分 ( UP: User Part )(包括:TUP、DUP 、ISUP 等) SS7 的七层结构:原 CCITT 在 1984 年和 1988 年对 SS
8、7 进行了补充,增加了: SCCP (Signaling Connection Control Part) 面向连接型消息传送 全局码翻译 TCAP (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 远程操作 (请求/响应) 成分子层 节点至节点的消息传送 事务处理子层 应用层 OMAP (Operation Maintenance AP )、 INAP (Intelligent Network AP) MAP (Mobile AP) 信令网的组成:信令点(SP) 、信令转接点(STP)和信令链路 信令点的编号计划 国际网信令点编号 (14 bits)我国
9、国内网信令点编号 (24 bits)消息传递部分 MTP1. MTP-1: 信令数据链路 数字信道:64 Kbps , 2 Mbps 模拟信道:4.8 Kbps2. MTP-2: 信令链路 信令链路起始定位 信令单元定界和位同步 差错控制(差错检测与纠正) 信令链路差错率监视 流量控制 处理机故障控制3. MTP-3: 信令网功能 信令消息处理:1. 消息识别功能2. 消息分配功能3. 消息路由功能 信令网管理1. 信令链路管理2. 信令路由管理3. 信令业务管理电话用户部分 TUP TUP 定义了用于电话接续所需的各类局间信令,它不仅可以支持基本的电话业务,也能支持部分用户补充业务。 初始地
10、址消息:IAM、IAI 后续地址消息:SAM、SAO 一般后向/前向建立消息: GRQ / GSM 地址全消息:ACM 后向建立不成功消息 (UBM):多个 应答消息:ANC、ANN 前向/后向拆线消息:CLF / CBK 释放监护消息:RLG 主叫挂机消息:CCL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SCCP 电信网及其业务发展的需要 传送端到端的消息 消息与电路/呼叫无关 MTP 的不足: 信令点编码不统一; 支持的用户业务有限 (SI 仅有 4 bit); 不支持面向连接型的传送. SCCP 的目标: 增强 MTP 的网络层功能 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型服务SCCP 的基本功能1. 基本功能: 附加的寻址功能
11、 子系统号 SSN 地址翻译功能全局码 GT DPT+SSN 或新 GT1. 提供的业务: 协议类别 0: 基本的无连接类 协议类别 1: 有序的无连接类 协议类别 2: 基本的面向连接类 协议类别 3: 流控型面向连接类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 TCAP TCAP 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ransaction Capabilities Application Part )是描述各种应用的通信过程的共同特性的一个抽象模型。 TCAP 为应用业务提供“远程操作”功能,以实现信息请求及响应的会话交互过程。 TCAP 为源/ 目的节点用户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输服务; TCAP 是各类应用通信过程的统一管理
12、协议,其信令过程和消息结构都与具体应用无关。 成分子层(CSL): 成分(component) 是用来传送一个操作请求或应答的基本单元或消息 5 种成分: 调用操作成分 (INV, Invoke) 返回非最后结果成分(RR-NL, Return Result Not Last) 返回最后结果成分(RR-L, Return Result Last) 返回操作错误成分 (RE, Return Error) 拒绝操作成分(RJ, Reject) 事务处理子层 (TSL):提供上层用户间成分交换能力,从而实现对话;对于结构化对话,为其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连接(即事务处理) 。 CSL 和 TSL 的对应关
13、系: CSL 的“对话处理原语” 和 TSL 的“事务处理原语” 对应(名称相同); 结构化对话与事务处理一一对应。 同步数字交换属于电路交换模式,它主要基于两种技术来实现数字信号的交换: 同步时分复用 时隙交换 同步 TDM 时隙的分配是固定的; 时隙的划分(或时隙长度)也是固定的。 电信网 PCM 时分复用标准: 30/32 CH E1 24 CH T1 交换网络的总体设计思路: 话务负载、服务质量 交换网络容量; 交换网络容量 交换网络的结构; 交换网络结构 交换网络的具体实现(T/S 交换单元 ) 。 话务理论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性能评估 话务理论:研究电话交换机所承受的话务负载、所要求
14、达到的服务质量等级和必须配备的共享资源的容量等三者的关系。 话务负载 话务量 服务质量 呼损率 共享资源 如:中继线、交换网络、等等。 话务量: 电话呼叫占用时间 单个终端产生的话务量 交换机接收的总话务量 话务量强度(话务流量) 通常也简称为“话务量” 。 呼叫强度(呼叫率) 呼叫产生率(终端) 呼叫到达率(交换机) 话务流量的物理含义: 终端忙或(或单个话路被占用)的概率。 交换机中同时被占用的某类共享资源(如话路)的平均数量; 对于交换机而言,在呼叫平均占用时间 h 内产生(或结束 )呼叫的总平均数目( 即在 h 时间内交换机平均处理的呼叫数 )。 两者比较: 单级网络交换控制简单,无阻
15、塞、速度快;但网络容量有限。 多级网络交换控制复杂,可能会阻塞;但网络容量易于扩充。 单级对称网络:无阻塞 单级非对称网络的阻塞率: 根据爱尔兰公式计算 两级交换网络的阻塞率: B2 = a = A / n 为平均单条内部链路上的话务流量 三级交换网络中一条内部通路的阻塞率: B3= 1 -(1-a)2 = a(2-a) B3B2 降低话务量(不现实) ; 增加级间链路数; 增加网络平面数(并联网络) ; 后面添加聚合级(增加网络内部通路数) 。 分析方法: 画出多级 T/S 网络的等效空分网络,该等效网络的每一条输入线、输出线和级间连接线都代表一个话路(时隙) ,不再是多路复用线。 找出当一
16、条入线要连接到一条出线时,在等效网络内部所有可能的路径。 运用概率论的知识,计算该入线和出线连接失败(阻塞)的概率,即网络的平均阻塞率。 如果网络很复杂、计算困难,或需要结合实际话务量进行精确计算时,可以借助于计算机进行模拟。 程控数字交换机主要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各种接口电路(外围) 交换网络(核心) 控制系统。 模拟用户电路的七大功能可归纳为 BORSCHT B:馈电(Battery feed) O:过压保护(Overvoltage protection) R:振铃控制(Ringing control) S:监视(Supervision ) C:编解码和滤波(CODEC 网络安全控制。 网
17、络功能部件 MSC: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AC: Authentication Center EIR: Equipment Identity Register BS: Base Station MS: Mobile Station OM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Center Um 接口(BS-MS):空中/ 无线接口 (1)模拟/数字;(2) FDMA、TDMA、CDMA A 接口(BS-MSC):无线接入接口 B 接
18、口(MSC-VLR):漫游用户数据访问接口 C 接口(MSC-HLR):被叫用户数据访问接口 D 接口(VLR-HLR):用户数据传递接口 E 接口(MSC-MSC):越局/越区切换接口 F 接口(MSC-EIR) :主叫移动台核查接口 G 接口(VLR-VLR) : 漫游用户数据传递接口网络部件的物理分布 综合式:(MSC+HLR+VLR) 部分分离方式:(MSC+VLR) , HLR 完全分离方式:MSC, VLR, HLR呼叫处理程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实时性:功能分割(程序级别) 并发性:呼叫分割(进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数据驱动: 程序与数据分离 使程序具有通用性和扩充性 现代交换技
19、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 1. 交换宽带/高速化、边缘化 2. 交换技术与路由技术结合 3. 实现业务综合化、应用开放化 光交换技术 光交换元件 (如:半导体光开关、耦合波导开关、硅衬底平面光波导开关、波长转换器、光存储器、空间光调制器等) 光交换网络 (包括:空分、波分、时分、自由空间交换和混合型多维交换网络) 新型光交换技术 (简介) 光交换的应用(如:光分插复用、光互连等)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 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呼叫建立过程、组网无线信道的分类 根据方向分:下行/前向信道 (BS MS)上行/后向信道 (BS MS) 根据信息类别分:业务信道 TCH (数据信道 DCH)控制信道 CCH (信令信道 SCH) 根据服务范围来分:公共信道 (控制信道)专用信道(业务信道、控制/信令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