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一物理期末区统考 考点预测一、单项选择题 I1. 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物理学史2.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3. 性质力 vs 效果力4. 形变与弹力例: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由于书形变产生了对书的支持力B书受的重力就是书对桌面的压力,C书对桌面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书所受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桌面。5. 三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若两小力相加大于第三个力,则最小值为 0)6.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导出单位7. 牛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征:A 对 B 与 B 对 A。 注意马通过绳拉车,绳拉马的力与绳拉车的力虽然等大反向共线,但这两力并不是)8. 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
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基本思想9. 物理思想方法二、单项选择题 II1. 加速度概念加速、减速的原因是加速度(合外力)与速度的方向的关系而不是加速度增加、减小例 : 关 于 速 度 和 加 速 度 的 关 系 , 下 列 情 况 可 能 的 是 ( A )A 速 度 向 东 正 在 减 小 , 加 速 度 向 西 正 在 增 大B 速 度 向 东 正 在 增 大 , 加 速 度 向 西 正 在 增 大C 速 度 向 东 正 在 增 大 , 加 速 度 向 西 正 在 减 小D 速 度 向 东 正 在 减 小 , 加 速 度 向 东 正 在 增 大2. s-t、 v-t 图的理解例 1: 某 个 质
3、点 做 直 线 运 动 的 速 度 -时 间 关 系 如2图 所 示 , 由 图 可 知 ( AB )A 3s 内 质 点 运 动 方 向 一 直 未 变 B 第 2s 内 质 点 的 加 速 度 为 4m/s2C 第 3s 内 质 点 向 负 方 向 运 动 D 3s 末 质 点 回 到 出 发 点A、B、C 三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它们在 20s 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A)20s 末三物体的位移相同(B)C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20s 时间内三物体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为 vAvCvB(D)20s 时间内三物体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为 vAvC=vB3.
4、 力的平衡的动态变化分析元旦 B 卷第 7 题例:如图所示,轻绳 OA 的一端系在质量为 m 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水平横杆 MN 上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 F 拉绳上一点,使物体从图中虚线位置缓慢放下到图中实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 F、环与横杆的静摩力 f 和环对杆的压力 N,它们的变化情况是( B )AF 保持不变,f 保持不变,N 保持不变BF 逐渐减小,f 逐渐减小,N 保持不变CF 逐渐增大,f 保持不变,N 逐渐增大 DF 逐渐增大,f 逐渐增大,N 逐渐减小4. 合力一定的情况下,两分力夹角变大分力变大、两分力一定的情况下,分力夹角越大合力
5、越小例:如图所示,挑水时,水桶上绳子分别为 a、b、c 三种状况,F F A3则绳子在哪情况下容易断 ( C )Aa Bb Cc D都一样5.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比例推论例:练习册 P35/56. 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共点力时有确定解的几种方法例:已知力 F 的一个分力 F1 跟 F 成 300 角,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 F2 的大小为 ,方向未知,则 F1 的大小可能是是( AC ) 3/A B C AD2/33/23三、填空题(决定成败的关键)1.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例:一矿井深 125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下落一个小球,当第 11 个小球开始下落时,第一个小球刚
6、好到达井底,则相邻两小球开始下落的时间间隔为_0.5_s,这时第 3 个小球和第 5 个小球相距_35_m。2. 力的平衡例:如图所示,光滑斜面的倾角为 ,有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用光滑挡板 A、B 挡住,挡板 A 沿竖直方向,挡板 B 垂直斜面。则 A、B 挡板所受压力之比为_1:cos_,两斜面所受压力之比为_1:cos 2_。 3.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例:如图所示,装有电磁铁的机动小车,当小车静止时,接通电路,使电磁铁吸住钢珠,若当断开电路时,4钢珠落在车上的容器 内 (填“内”或“外” ) ;若当小车作匀速直线运动时,重复上述步骤,则此时钢珠落在车上的容器 内 (填“内”或“外“) ;若小
7、车突然向左加速,则小球落在容器的 右 侧(填“左”或“右”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例: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大小为 100 N 的水平力作用下在 2 s 内前进 10 m,若想使静止物体在 5 s 内前进 50 m,则水平力的大小应改为_80_N,若该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在大小为 100 N 的水平力作用下在2 s 内前进 8 m,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_0.1_。5. 超重和失重6. 变加速运动的过程分析(例:雨滴下落)四、综合应用题作图1. s-t 、v-t 图转换(例 KKL: P180/15)2. 受力分析(例 KKL: P175/19)3. 力的分解(注意支
8、架和斜面有挡板的两种情况、注意力的分解不是受力分析)实验1. 伽利略斜面实验与斜面理想实验:步骤,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推论斜面理想实验:例 1: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其中有一个是经验事实,其余是推论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两个对FF1F2 G G1G25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作持续的匀速运动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2314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 。 在上述的设
9、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B ) A是事实,是推论 B是事实,是推论C是事实,是推论 D 是事实,是推论斜面实验:例 2:伽利略为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性质,让钢球从倾角为 1 的有槽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测出对应的时间与位移;然后逐渐增大倾角为 2 时重复实验;再增大为3。实验中,伽利略( ABD )A改落体实验为斜面实验,目的是使时间的测量变得容易B根据倾角为 1 时,球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得出球做匀加速运动C根据测量数据,可得不同倾角 1、 2,球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的比值始终不变D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运动,来自于
10、斜面倾角为 90时的合理外推2. 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例: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 (多选)在本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O6用两个弹簧秤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位置 O 点,以下操作中正确的是( BD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 点位置不允许变动C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D在拉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2)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右上图所示,其中 O 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F_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_F_是力 F1 与 F2 的合力的实际值。(3)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将_
11、不变_(填“变化”或“不变”)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DIS 装置、轨道有摩擦时的图线、平衡摩擦力的方法、控制变量的实验思想、(调整斜面的倾角 ,使小车在斜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a-F 图中质量的求解 k1/m、am 关系用化曲为直改为 a1/m 图、结论的表述:在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成正比(不能反过来写)!计算题1. 运动学2. 力和力的平衡3.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正交分解列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注意:先列式再计算,不要着急代入数字;列式应该左合力、右 ma;通篇不要出现 F,但要写出 F 的具体表达式;竖直方向的运动或斜面上的运动不要遗漏重力或重力的下滑力例:固定光滑细杆 F/N v/ms 1 5. 1 F 0 2 4 6 t/s 0 2 4 6 t/s 7与地面成一定倾角,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 F 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 F 与小环速度 v 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取重力加速度 g10m/s 2。求:(1)小环的质量 m;(2)细杆与地面间的倾角 。解:由图得:a 0.5m/s 2,vt前 2s 有:F 2mg sin ma,2s 后有:F 2mg sin ,代入数据可解得: m1kg,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