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湖南师大附中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时量:120 分钟 分值: 分一、选择题(24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遒劲(qi) 箪食(dn) 咎言(ji) 踟蹰(ch)B、百舸(g) 静谧(m) 垝垣(wi) 遽然(j)C、青荇(xng)胪欢(l) 夙愿(s) 酾酒(sh)D、叫嚣(xio) 编纂(zun) 潭柘寺(tu) 伶俜(png)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峥嵘 漪沦 疲备 眷属 絮语B、稠密 罗绮 簇新 蔚蓝 渺远C、抨击 翡翠 迷惘 优郁 废墟D、寥廓 粗糙 馨欬 渲响 攀援3、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便(敏捷)言多令才 省坟墓(探望) 忍尤
2、攘(拒绝) 诟 善鉴万类(借鉴)B、不省所怙(害怕)/酹江月(洒酒于地 )/虽与府吏要( 约定)/七月既望(即将来临)C、门衰祚薄(福分)/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与子偕行(一起)/横槊赋诗( 长矛)D、信誓旦旦(诚恳)/适类于予(合适)/谪潇水上(贬官)/ 造物之藏( 宝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孔某已被她迷住,义无反顾地抛下妻子和两岁的儿子,远走他乡。B、这次查抄的假货,从假百货到假家电,可谓应有尽有。C、人们希望马俊仁和王军霞能够和解,师徒之间不计前嫌,破镜重圆。D、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至数十百千万不同种类的水鸟呢?5、填入
3、下列横线中的话,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清人张潮在其幽梦影中曾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2名人诗文,对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 ”这话确有见地。人生一世,除了亲情、爱情之外,友情更是不可缺少的,因为_A、友情是一种广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爱情则是一种纯度。B、友情是一种纯度,爱情是一种深度,而亲情则是一种广度。C、爱情是一种纯度,亲情是一种深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D、亲情是一种深度,爱情是一种纯度,而友情则是一种广度。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果,19 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 、 悲惨世界 、 九三年等。巴尔扎克,1
4、9 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展示了 19 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B、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均属婉约派词人;而苏轼、辛弃疾则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合称“苏辛” 。C、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为 雾 、 雨 、 电 , “爱情三部曲”为家 、春 、秋 ;小说沉沦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D、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文学样式,既可以抒情,也可以叙事、议论、描写,它融合了诗的意境和散文的描写性的特点。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雨果在巴尔扎克葬词 一文中提及欧洲和法国的许多学者、作家,其主要用意在于揭示巴尔扎克创作与欧洲和法国文学传统的联系,并代表这些学者
5、、作家对巴尔扎克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B、徐 志 摩 的 再 别 康 桥 以 离 别 康 桥 时 感 情 起 伏 为 线 索 , 抒 发 了 对 康 桥 依 依 惜别 的 深 情 。 全 诗 构 思 别 出 心 裁 , 不 落 俗 套 ; 意 境 鲜 明 , 富 有 流 动 的 画 面 美 。C、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的作者凭借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自己假定获得三天视力,所见到的光明世界和所体验到的精神愉悦。3D、 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对称句用得非常好,如 “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等。两相对称的句式,恰当地表现事物的差别,精确地表达出了作者赏景时的感觉,体现文学语言的趣味
6、。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A、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B、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于茫然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9、从句式的角度对下面句子进行分类,全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夫水,智者乐也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于是作愚溪诗 ,纪于溪石上 惟兄嫂是依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名之以其能 渐见愁煎迫A、 B、 C、 D、10、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
7、国!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4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阅读下面的诗段,按要求答题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阿!11、对上面诗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 这 段 诗 中 , 理 想 、 胚 芽 、 笑 涡 、 起 跑 线 等 物 象 象 征 了 希 望 、 光 明 和 美 好 的未 来 。B、 “神话的蛛网”指封建时代的君主至上的神话。C、 “挂着眼泪的笑涡” 中, “眼泪”是指痛苦之泪, “笑”是痛苦的自我安慰。D、 “我”是祖
8、国的一分子,作者在这里突出个人的希望,是以个人的美好未来说明祖国也有美好的未来。12、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成于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B、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C、含蓄而深刻的诗句“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这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抹去。D、 “雪白的起跑线” ,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竞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 ,使我们坚信祖国的黎明必将辉煌灿烂。5二、填空题(共 15 分)(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题 1 分)13、现代诗歌的主
9、流是新诗。新诗是 1919 年“五四”新文学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现代诗人用_诗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也是现代诗歌。14、最能体现闻一多诗歌特色的是其代表作_ ;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的诗人是_。15、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发起人是_和_,他们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6、古代对一月内的某些日子有特定的称呼,如初一称_,十五称_。(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题 1 分)17、恰同学少年,_;书生意气,_。 (沁园春长沙 )18、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_。 (浪淘沙)19、猥以微贱,当侍东宫,_。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 )20、哀吾生之须臾,_。 (赤
10、壁赋 )2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_,_,不绝如缕。 (赤壁赋 )22、所谓天者诚难测,_。_,而寿者不可知矣。 (祭十二郎文 )23、绝句过华清宫的末尾两句是_,_。24、出自陈情表一文的成语有:_、_等。 (只需写出两个成语)25、六朝旧事随流水,_。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6曲。 (桂枝香金陵怀古 )(三)按要求填空26、根据下面一则新闻报道所传出的信息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2 分)今年 4 月正式启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经过半年多的试点工作后,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已超额完成了今年的试点工作任务。日前召开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工作总结电视电话会议,对明年的工作进
11、行了部署,此项惠及全国各地基层群众的国家文化工程,将全面进入大规模应用的阶段。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据了解,在今年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试点工作中,已有 20 个省成立了省级分中心,与635 个基层中心签订了试点实施协议,并开通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国家数字文化网(WWW)(不超过 21 个字) 三、综合题(共 29 分)阅读下面文章语段,回答问题。(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 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
12、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 闻。2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28、下列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7A、舞幽壑之潜蛟 B、臣具以表闻C
13、、侣鱼虾而友糜鹿 D 、项伯杀人,臣活之29、翻译下列句子A、本图宦达,不矜名节_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_30、对这段文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段话说得极谦恭得体,又入情入理,很合乎一个 “亡国贱俘”的身份,一片真情沛然从肺腑中流出,读来声声入耳,语语动情。B、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是全篇的主题,前文的一切叙述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C、 “愿乞终养”后的两点补充十分必要:一是说明上述处境神人共鉴;二是说明如蒙恩准,自己“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这样就表述得十分完备了。D、段末“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只是表的一种写作格式,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二)郑光,宣宗之舅,其别墅吏
14、颇恣横, 为里中患。积岁征租不入,户部侍郎韦澳为京兆尹,擒而械系之。及延英对,上曰:“卿禁郑光庄吏,何罪?”澳具奏之。上曰:“卿拟如何处置?”澳曰:“臣欲寘于法。 ”上曰:“郑光甚惜,如何?”澳曰:“陛下自内庭用臣为京兆,是使臣理畿甸 积弊。若 郑光庄吏积年 为蠹,得宽重典,则是朝廷之法,独行于贫下,臣未敢奉诏。 ”上曰:“诚如此,但郑光再三干朕,卿与贷法得否?不然,重决贷死可否?”澳曰: “臣不敢不奉诏,但 许臣且系之,俟征积年税物毕放出,8亦可为惩戒。 ”上曰:“可也。为郑光所税扰乡,行法自近。 ”澳自延英出,径入府杖之,征欠租数百斛,乃纵去。 (选自宋王谠唐语林卷二)注 释 : 延 英
15、: 宫 殿 名 。 寘 : 同 “置 ”。 畿 甸 : 京 都 周 围 附 近 的 地 区 。 贷 法 : 免 除 法 律 惩 处 。3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拟如何置 拟:准备,打算 B、是使臣理畿甸积弊 理:治理C、但郑光再三干朕 干:冒犯 D、重决贷死可否 贷:宽免3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擒而械系之 径入府杖之A、擒获后即将其戴上刑具拘禁他 径直来到京兆府对他施以杖刑B、擒获后即将他拘禁起来 径直来到京兆府对他施以杖刑C、擒获后即将其戴上刑具拘禁他 径直去了郑光家对他施以杖刑D、擒获后即将他拘禁起来 径直去了郑光家对他施以杖刑3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
16、现韦澳维护法律举动的一组是擒而械系之 臣欲寘于法 是使臣理畿甸积弊臣未敢奉诏 臣不敢不奉诏 征欠租数百斛A、 B、 C、 D、34、下列叙评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国舅郑光手下的庄吏犯法被抓,皇帝亲自出面求情,要京兆尹韦澳放人;韦澳表示不敢奉诏,皇帝就先提出贷法,继而提出贷死,于是韦澳不敢不奉诏。B、韦澳虽不敢不奉诏,但还是采取了先施杖刑、征收欠租,然后才放人的办法,这种既给了皇帝面子,又维护了一点朝廷之法的做法,在当时来说亦可谓两全之策。C、皇上之所以将担任户部侍郎之职的韦澳调任京兆尹,是因为京城内外积弊甚多,只有严于执法的韦澳才有能力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D、韦澳不敢奉诏的主要理由是,如果
17、对干过许多坏事的郑光庄吏免去重刑,9那么,朝廷的法律就是只对下而不对上;如此,又怎能服人呢?(三)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 驯鸽 的飞声。从槐 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 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
18、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 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 )觉得细腻, ( )觉 得清闲,潜意 识下( )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 )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节选自故都的秋)35、节选文字的第二段的( )中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 又 但是 还是 B、不仅 而且 虽然 只不过C、既 又 并且 也 D、不仅 而且 即使 还36、选出下
19、面对节选文字的第一段中的语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怀念时,重点写了 “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则一笔带过,其原因是选择这样的地方,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B、 “静对” “细数”写了观景、赏景的心态、动作,透露出悠闲、惬意,表现了作者热爱故都之秋的情怀。10C、文中对牵牛花颜色的评说 “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的表达作用是:“蓝色”或“白色”是冷色,与清晨的“一椽破屋”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破壁”等意象协调,突出了寂寞、冷落之感。D、在“牵牛花底”还要用“ 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
20、秋草”作陪衬,这样描绘的主要作用是: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牵牛花的特征,充满了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37、作者由秋槐落蕊想起北国之秋。文中另有一处语句,意思和作者的感受相似,请找出来:_38、 “深沉的地方”具体指什么?(借助文中词语作答,不超过 35 个字)(四)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 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
21、去做百姓, 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39、文中“人的价格”是指_。40、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意思解说最贴切的一项是A、中国的百姓不偏不倚,有公正之心B、中国的百姓不曾把自己定位于“人”的价格。C、中国的百姓在战争时期是极其善良的D、在官与匪之间,中国的百姓无法作出选择,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受11人愚弄,任人宰割。41、 “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试作分析。_(五)香格里拉在中国!直到九十年代,世界才知道她的准确方位。半个多世纪之前,英语辞典里并没有香格里拉 这个单词。香格里拉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个寂静的角落,越过了横断山,越过
22、了青藏高原,越过了亚欧大陆,越过了海峡和海洋,登上了北美新大陆,从美国一位学者的考察 资料里,走 进英语世界,走进英语辞典里去的。香格里拉在哪儿?她是个虚构的乌托邦, 还是确有此地?她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于意大利籍的俄国导演顾彼得一九三七年拍的一部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四周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她激起了人 们寻梦的热情。于是人 们开始注意一本小 说电影剧本是根据美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改编的。小说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作者也没有去过香格里拉的地方,他的素材的来源就成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线索。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字,一位
23、学者、科学家的典范,一个不能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美籍奥地利学者的约瑟夫弗兰西斯洛克博士。约瑟夫 洛克一八八四年出生于 维也纳,十三岁时自修汉语,一九五年去美国求学,在餐馆里刷过盘子。后来掌握了七八种语言,能读梵文,在夏威夷学院任教,获得植物分类学教授学衔,加入美国籍。一九二年他受美国 农业部的委托,到 东南亚寻找一种治麻风病的大枫子树。他从 缅甸、西双版 纳、思茅,走到了丽江。 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一种亲情般的迷恋留住了他,他决定在此定居,把家就安在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纳西语叫巫鲁 克,雪山脚下的意思。那时是一九二二年二月。从此他在大西南这片植物王国里,开辟了新的研究 领域,用植物学家自然的
24、心态,从事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的人文科学的研究。后来西方世界称洛克为“纳西学研究之父”。听玉湖村老乡讲,来此地 寻梦的人多数是外国人。在洛克故居留言簿上,也多是勾勾圈圈的外文,汉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内容都是表示敬意和赞扬 他发现了香格里拉。12洛克无疑是伟大的,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前,纳西就有了自己的学者和文化人, 换一个角度讲 ,正是香格里拉的一方水土,改变了一个西方学者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洛克,为什么不能说是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呢?我看就像他评价他的纳西兄弟一样,称他是“大自然之子”更平等一些,更合适一些,也更符合洛克本人的性情。我在留言簿上写的是:
25、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 时发现 自己。“让香格里拉发现自己”,这是套用的一个现成句子。拉美的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 加莱 亚诺,写过一篇散文 让美州发现自己,他是有感于西方世界数百年的偏见而写的。在哥伦布的船队到达美洲之前,那片大陆就自然地存在着,后来者占有了“发现”的专利权。 “从此以后,印第安人就一直被判 为终身有罪 ”,遭到灭绝性的杀掠。所以他说“一四九二年,美洲被入侵,而不是被发现”。美洲的希望是“自己发现自己的时候”,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 的和谐一致的关系和古老的自由 习惯”。我在写留言时,心情和那个乌拉圭人一样,把香格里拉当成了主体,而不是被动面对世界的客体。这样,对于香格里拉来说,问
26、题关键就在于,它是不是“真是”,真是一个美好的真实的存在,或者 说它在一天天接近人们 希望它的那个境界:“恢复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和谐一致的关系”。42、根据文意,作者在留言簿上写的“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也同时发现自己”(见第自然段)有什么深刻含义?(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可适当增删词语)答:“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意思是(不超过 20 个字)_“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义是(不超过 35 个字)_43、文章最后一段说:“我在写留言时,心情和那个乌拉圭人一样” ,根据上下文,这“一样”的“心情”的具体含义是(不超过 25 个字)_4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13A、文章开头写“香格里拉在中国
27、”,第段却写“香格里拉在哪儿” ,是为了使文章有波澜,不平铺直叙。B、作者认为,与其称洛克为“纳西学研究之父” ,不如称他为“大自然之子”更合适些。C、在作者的心目中,洛克和哥伦布一样伟大而可敬。D、文章的主旨在于揭露西方世界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偏见。E、作者希望香格里拉能保持与自然和谐依存的民风。四、作文(40 分)4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贫困交加的梵高,在每天努力振作起来的信心支配下,画着他那些色彩绚丽、有颤动感的、不幸到他死后才撼动人心的画。他为弟弟勉力提供的几个支付颜料的法郎而感慨生活的颜色和他画中的颜色太不一致了。世上不只梵高这样的艺术家才会有这样的感慨:难道
28、生活的颜色就不能与画中的颜色一致吗?难道生活的颜色就该与画中的颜色一致吗?请以“生活的颜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注意体会,把握材料的情形与意味,联系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14答 题 卷高中年级_班级_学号_姓名_分数_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二、填空题(共 15 分)(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小题 1 分)13、_ 14、_、_15、_、_ 16、_、_(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小题 1 分)17、_,
29、_18、_19、_20、_21、_ _22、_ _23、_ _24、_、_25、_(三)按要求填空(2 分)(不超过 21 个字)三、综合题(共 29 分)(一)27、_(1 分) 28、_(1 分)29、A_(1 分)15B_(1 分)30、_(2 分)(二)31、_ (1 分) 32、_(2 分)33、_(1 分) 34、_(2 分)(三)35、_(1 分) 36、_(2 分)37、_(1 分)38、(不超过 35 个字) (2 分)(四)39、_(2 分)40、_(2 分) 41、_(1 分)42、 “香格里拉发现了洛克”的意思是(不超过 20 个字) (1 分)_“香格里拉发现自己”的含义是(不超过 35 个字) (1 分)_43、_(不超过 25 个字) (2 分)44、_、_(2 分)四、作文(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