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七首,了解词的一般知识,词的分段: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 “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的别称:曲子、曲子词、乐府、乐章、歌曲、琴趣、笛谱、遗音、别调、渔唱,长短句、诗余,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的格律决定于词牌名,而非题目。,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的分类,按阕数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分为:婉约派、豪放派,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为代表的南唐词人晏殊、柳永、周邦彦、秦观、李清照、姜夔,豪
2、放派的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陆游,注意:所谓婉约、豪放,是就作家作品的整体而言,并非就个别作品而言。,虞美人,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在位15年中,政事不修,纵情享乐。国亡降宋后封违命侯,过了三年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他于七夕之夜令歌女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被毒死。因此这首词也成了他的绝命词。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而尤工于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前人吊李后主诗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人间词话,虞美人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
3、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讨论:“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 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 “又东风”中的“又”点明了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不 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词人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 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参考: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这种希望在情理之中。,
4、参考:不仅指以前的富贵生活,更是对欢乐自由的向往,对尊严的 期盼,对生存安全感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已经超过了物质需要。,4、讨论: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提示:从前六句中的三组对比入手: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世事短暂无常),“改”,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分两条线索写物是人非,以水喻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颀)落红万点愁如海。(秦观)以发喻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杜甫春望)以山喻愁:忧端如山来,澒洞不可掇。(杜甫)夕阳楼上山重叠,未抵春愁一倍多。(赵嘏),古诗词中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法缪塞,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
6、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 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李煜,六、想想: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月”:思乡怀念亲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本词的主旨: 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物是人非之感
7、。,本词采用的艺术手法: 虚实交错起伏跌宕的笔法; 以水喻愁,把抽象无形的愁写得具体、形象。,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及第。其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学士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词属婉约派,风格淡雅,语言委婉含蓄。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有淮海集。,作者简介,鹊 桥 仙秦观,上阕:佳期相会,下阕:依依惜别,纯洁而永恒的爱情,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值得品味的是“金风玉露”一语,它不单是指秋天的风露,也有点象征意义 既象征这对情侣此刻的美好时光,
8、也象征他俩爱情的高贵和纯洁。,鹊桥相逢的美好时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尽管相会的时间极其短暂,但只要双方真挚地相爱,坚定不移,则年年必有此会,这是无尽期的爱,永恒的爱;而人间夫妻即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也终有生离死别之日,以此永恒的爱与人间有尽期的爱相比,岂非“胜却无数”的吗?这就是短暂和永恒的辩证法。至此,词的主旨就升华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永恒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踏莎行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
9、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其诗充满爱国热情,激昂慷慨,不让须眉。其词清新婉丽,崇尚典雅情致,强调协律,提出“词别是一家”,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词集为漱玉词。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风格不同。,李清照像,李清照,李清照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声声慢,醉花阴,武陵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 声 慢,李清照,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主旨句,反问句式,意味绵长,感慨深
10、沉,突出“愁”之深之重。,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淡酒/急风,借酒消愁,而大风刺骨,愁云更浓,北雁,丈夫故去,锦书不再,雁叫声声思故国,黄花,花开花落,无人共摘,难堪彻骨孤独,梧桐/细雨,化用、以声衬情,顿挫凄绝,作者选取了哪些物象、又如何来表现词人“愁”之深之重的?,窗儿,内心空荡,独坐无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名句赏析,七组十四个叠字,委婉细致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作者的动作行为,内心空虚,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处境孤独,凄凄惨惨戚戚最深的感受,心情悲怆,起首三句,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之中。,“梧桐树,三更雨,不
11、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下片,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红艳的荷花已经凋残,玉席生凉,轻轻地提起罗裙,独自来到木兰舟上。,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云中可有谁寄来书信?一排大雁已经飞走,西楼满是清冷的月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花已飘落,流水也悠悠流走,同是一种相思,分成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下心头。,这种闲愁实在无法消除,眉上愁云刚消,却又上了心头。,一剪梅,如梦令 李清照,该词表达词人对大自然的深情和对美好春光的珍惜,如梦令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12、,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该词描绘了词人少女时代的快乐生活。,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抒发词人重阳节独守 闺中的相思心境,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多写 自然风光、闺情相思。,清丽缠绵、明快婉丽 闲愁、离愁,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南渡后: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沉郁苍凉、沉哀入骨,词情凄黯国恨家愁、旧恨新愁,作者前后期词风和愁情的变化:,清
13、丽缠绵闲愁、离愁,沉郁苍凉国恨家愁、旧恨新愁,扬州慢,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相思离别之意,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他善于以清幽的意境寄托落寞的心情,又善于以瘦硬之笔抒写柔情,扫除了软媚习气,给人清新峭拔之感,从而使南北宋的婉约词风有了明显的区别。词风清劲骚雅,空灵高旷,自成一家。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白石诗说。他屡试不中,没有做过官,一生过 着清客生活。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 生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 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沉,这在他的 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姜夔,慢词曲调舒缓、
14、吐字宜慢、稍长。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其他词人的评价,作词的时间/地点,淳熙丙申至日/维扬,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有黍离之悲,“黍离”何意?,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说说词的上阕描写的景物,及其表达作用,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黄昏空城 清角吹寒,荒凉的空城 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对比,揭示战争的破坏程度,渲染空城的凄清,昔日扬州繁华富庶 (虚写),衬托出扬州人民的痛苦,劫后扬州一片萧条 (实写),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玉人已无,凄清荒凉,花开依旧, 无人欣赏,痛心昔盛
15、今衰,抒发黍离之悲。,下阙作者如何抒情?,想象杜牧: (虚写),而今重到须惊(不忍看),词工难赋深情(不忍言),扬州今日荒凉 (侧面烘托),写眼前之景:(实写),写眼前实景,写出了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内容归纳与分析,上阙内容,下阕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下阙内容,写作手法:,1、情景交融,虚实相济,今昔对比,反衬现实,2、引用前人诗句(借用词语),竹西佳处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雨过一蝉噪, 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 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 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 歌吹是扬州?,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
16、总不如。,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表达的效果是什么?,用的是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思是它们是那场战争的见证者,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更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极端痛恨。,“冷月无声”中“月”怎么会有声呢?,从前的二十四桥,游人如织,笑语喧哗,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写出了环境的冷落凄凉。,移就,雨霖铃柳永 凄苦冷清之景 无限惜别之恨虞美人李煜 物是人非之境 怀想故国之愁鹊桥仙秦观 悲欢离合之会 天长地久之情,三首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