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视角与文学语言摭谈 来源:英语专业论文 http:/ 400多个汉字,写作时几乎全是常用字,真可谓下里巴人。按老舍先生自己的说法是:文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但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他善于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语,来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比如写祥子身体“挺脱”、“硬棒”,写刘四是个“放屁崩坑儿的人”;写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为他人做丧事时,“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曹先生家的女佣称赞祥子是“老师巴焦”这些都取自老北京人的唇舌,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教养。老舍还擅于运用俗白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北京地方语言写作,长于描绘北京的风光、习俗及人物个性,敢于以喜剧风格来演示悲剧故事等
2、等。这些特点的形成,与老舍自幼濡染着的京城文化割裂不开。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声誉与价值,是直接与作品的“京味儿”即北京的地域特色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京味儿”凸现了其作品的浓厚民族色彩与深沉的东方格调,是其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因此,文学评论家们往往称他是现代“京味儿”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如今的那些京味小说家是老舍风格的继承人。他们写的“京味小说”,或成为京味小说家,应该说是有意为之,是一种自觉的美学追求使然,或者干脆说就是师承老舍的结果。这些作家中的许多人都谈到过,自己曾有意地、自觉地以老舍为师,追求老舍作品的艺术风韵,学习老舍作品的语言风范。北京文坛上这种
3、以老舍为宗师、效老舍之遗风的文学现象,目前已充分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重视。因此,我们说,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阐释确立了“京味”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并以此见出北京文化及其发展对老舍小说及“京味”文学的影响和制约。老舍先生的一系列作品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中国京味小说的圭臬。三、结语老舍的小说创作以展现北京市民生活世界为基点,在不断对文化的反思和选择中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具有永恒的精神文化价值。综观其创作的一系列小说,京腔京味十足。这腔味的原汁是北京地域风味,基调是北京文化意蕴。俗而朴拙是它的外在本色,雍容大雅是它的美学品格。“京味”就是由这些“味”组成的。这些就是老舍所赋予“京味小说”的。目前,我们不乏描写民族语言、民族人物、民族生活、民族情感的作品,但我们缺少的是世界级的民族作品。当代的京味儿文学作家们应努力用现代化意识和文化眼光,去成功地表现今天的北京传统美德和弱点及新北京人的精神风貌,从老舍的文艺观和世界观里,从老舍京味儿文学作品的文化蕴含里或许能得到心灵的共振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