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唐诗五首,第三课时,石头城,“金陵”的别称,即现在的南京城,它前枕长江,后傍钟岭,壮丽险峻,位置重要。战国时,楚国人称南京为“金陵”这是南京为金陵的最早得名;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南京,在南京西郊石头山上修建城郭、宫殿,并更名为“石头城”;东晋时,石头城续为国都;六朝时,宋、齐、梁、陈亦相继在此定都,金陵故又有“六朝古都”之称;经六朝繁荣,唐初高祖武德元年(626),唐定都长安,石头城废弃。,石头城的历史,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中唐诗人、哲学家文学家。出身浙江嘉兴,自幼好学,博览古今,贞元进士,授监察御史等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2、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景物,意境,情感,山:,国:,潮,月,周遭在,围,(空),群山沉寂苍莽,都城冷落荒凉,打,(激情汹涌、,寂寞回,(悄无声息、,来:,去:,江流有意),世事无情),悲凉凄清 寂寞神伤,旧时:,酒榭舞楼、彻夜笙歌 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夜深还来:,旧月多情、依然光顾 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今人不见旧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凄清苍凉,河山依旧 物是人非 繁华易逝 好景不存,慨叹,满目疮痍 国运衰微,愁闷,一、主题,诗人借描写石头城萧条荒凉的景象,伤悼石头城六朝繁
3、荣的消逝,表达了作者江山依旧、国事日非、繁荣易逝、好景无存的慨叹,抒发了作者对满目疮痍、国运衰微的愁闷之情。,二、艺术特点,1.景语情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拟人化、情绪化的抒情;,3.浓郁的文学感、厚重的历史感。,课堂总结,锦瑟,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传世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
4、,诵读时要放慢速度,要给人一种迷惘的感觉。,作者晚年回首往事,有感于世路坎坷,遗恨重重,寄 寓了作者怅惘和悲哀。,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琴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追思青春少年。,我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爱心托付给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石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诗歌内容: 诗的情感:诗的写作特点:,(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1、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 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2、比兴,托物寓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