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讲 劳动经济学绪论课程目录一、作为一门学科的劳 动经 济学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2、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要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3、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三个因素二、 “新”、 “旧” 劳动经济学1、新古典学派2、制度学派三、劳动经济学的 研究 方法1、选择理论分析法2、实证分析法3、规范分析法四、劳动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 念剖析一、作为一门学科的劳动经济学1,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劳动力是一种稀缺的社会生产性资源,研究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由此所决定的货币工资在个人和家庭之间的分配,就是劳动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因此,
2、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枝,它着重考察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作及其结果、未来和现在的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决策,以及与劳动力资源就业和收入分配有关的公共政策。2,为什么劳动经济学要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国民收入中的绝大部分由劳动要素占有劳动的唯一特性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对于砖的出售者而言,对于出售的砖是被用来建宫殿或是下水道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 2 -是,对于劳动的出售者而言,谁从事既定的困难任务是大有关系的。 ”某个近期的观察者声称:“劳动市场是一个丰富而繁杂的场所,当一个劳动者接受一项工作时,他希望赚到钱,但也关心工资增长率、福利、风险水平、退休条例、退休金、升迁和解雇的规定、
3、资历权和冤情申诉。接着劳动者必须放弃一些时间,但也要求他提高其技能,训练其他劳动者,提供劳动和主意。在如何支配其时间问题上顺从于授权监督者。 ”3,影响劳动力市场运作机制的三个因素西方学者的大体一致看法是,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是在三种力量(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它们决定了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最终结果。这三种因素分别是: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1)市场性因素指,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供求对比状况所决定的劳动资源配置及其价格。虽然有许多非经济性的因素影响劳动力的价格和配置,但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以供求为核心的市场因素的交织作用是决定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最主要的因素。(2)制度性因素指,工
4、会、政府和大型企业等各类组织对工资和劳动力配置的影响。制度性因素对于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第一,制度性因素可以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割成许多联系松散而大小不同的次级市场。这使得市场供求因素在决定工资和就业量方面的作用有所缩小。由于不同的市场可能具有不同的交易规则和调控手段,使得劳动力在各个市场之间的流动受到阻碍,因而缩小了市场供求因素起作用的范围。这些制度性因素所形成的交易规则和调控手段,分别体现在企业的人事管理政策、劳工合同以及政府的有关立法等方面。第二,制度性因素可以独立的直接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水平。在买卖双方为数众多的古典型劳动力市场上,作为市场组成部分的雇主和劳动
5、者,很难单方面影响现行的工资水平。但是,当大型股份公司、强有力的工会组织以及政府诸多的调控法规出现后,劳动力市场上的情形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制度性因素都能独立影响工资水平,从而限制了以供求为核心的市场性因素的影响作用。(3)社会性因素指,社会群体以及社会规范在工资确定和劳动力配置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作用。这些重要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所属阶层、文化、歧视和习俗。社会性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结果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因素影响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职业选择范围和流动方向,从而影响不同的劳动力市场的人员构成。第二,社会性因素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工资率,从而影响收入的决定。这种影
6、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对性。在有些条件下,社会性因素是独立于市场供求因素之外来决定工资水平,而在另一些条件下,它又通过市场性因素来影响劳动力的供给。西方学者一般都认为市场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对于形成劳动力市场的结果都发挥了某种程度的作用。然而,对于哪一种因素起了主导性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引起特定的劳动力市场结果,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围绕这些分歧,在劳动经济学的思想史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流派,这两个流派的思想发展构成了当前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他们是新古典- 3 -学派和制度学派。二、 “新” 、 “旧”劳动经济学1,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性供求的竞争作用是形成劳动市场运行结果的主要因素。
7、(1)思想渊源。 (马歇尔,皮古,希克斯,道格拉斯,邓洛普,罗斯,刘易斯、舒尔茨和贝克尔)来源于马歇尔的思想。马歇尔把劳动问题的研究最终纳入到了竞争的市场供求的框架中。继马歇尔之后,皮古、希克斯和保罗道格拉斯在 20 世纪进一步把新古典的劳动经济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皮古的著作促进了劳动问题与经济原则的更加系统的结合,希克斯则创立了一系列关于劳动需求和供给的理论概念,道格拉斯则运用实际统计数据使这些理论概念得到验证。20 世纪 40 年代,劳动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关于工会在工资决定机制中的作用。邓洛普和罗斯都对工会所追求的工资政策进行了细致的经济学分析。邓洛普将工会视为经济理论中一个组织
8、,利用理性决策者模型对之进行分析。罗斯认为不能将工会视为一个经济组织,工会是一个政治组织。60 年代,刘易斯对工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劳动市场运行结果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其贡献在于重新指明了劳动经济学向分析和定量的角度发展的方向。他把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市场/非市场活动的时间配置、劳动力配置以及劳动力的补偿问题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舒尔茨和贝克尔在劳动经济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们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的研究重点是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他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的五种主要形式:健康设施和服务;企业的在职培训;正规教育;成人教育;劳动者的迁移。贝克尔的主要
9、贡献是,他对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一般意义上的分析,同时他还在时间分配和家庭生产方面对消费者行为模式的发展。此外,他还对高等教育所带来的个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进行了实证分析。人力资本理论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见解。(2)理论框架为了强调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水平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新古典劳动经济学把经济运行中的其他非市场性因素的影响抽去,或视为事先给定的。这些非市场性因素包括:法律、企业制度、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影响,产权和财富分配、偏好模式等。认为这些方面不属于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劳动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主要由两个相互联系的理论部分组成。理论之一就是关于人类行为的本质。关于人类的行为模式,
10、新古典理论提出了几个简单但非常重要的基本假设,即所谓的理性行为者模型。假设 1:人类在面临约束下具有最大化其利益的行为。- 4 -假设 2:人类具有进行理性选择的认识能力。假设 3:人们都是个人主义者,不受他人的影响。理论之二是关于市场的本质和市场运行。认为劳动市场虽然有其特点,但分析产品市场和其他要素市场的某些理论模型或手段也同样适用于劳动市场。此外,通常假设:劳动市场具有高度的竞争性,存在着大量的需求者和供给者,很容易进入和退出市场。这些假定的重要性在于它们保证了需求和供给的力量能够决定一个稳定的均衡,非人格化的市场性因素成为工资的主要决定者和劳动力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市场的运行结果才能实现
11、资源的有效配置。(3)方法论除了理论框架之外,新古典理论的方法论也颇令人注目。所谓方法论是经济学家寻求解释现实经济行为的方法和程序。新古典理论方法论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经常从可检验的一般假设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推理方法来推断某些理论上的预测。推理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逻辑推断过程,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过程。第二个特点是主要运用边际决策规则。假定个人目标是使利润或效用最大化,故新古典理论所遵循的一条黄金法则是:只要边际效用或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则继续从事某种活动就是有利可图的;当边际效用或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该项活动就会处于最优状态。2,制度学派根据多夫门(Joseph Dorfman)
12、的观点,制度学派的创始人主要有三个,他们是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 ) 、康芒斯(John Commons )和米契尔( Wesley Mitchell) 。(1)思想渊源。 制度学派的历史背景比较复杂,大体经历了四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康芒斯为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康芒斯在威斯康星大学的追随者所形成的威斯康星学派。他们主要侧重于劳工运动的历史研究,并对当时的劳工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认为将市场作为唯一调节机制的分析框架对于劳动问题的研究是不恰当的。因此,他们试图在经济理论中并入其他制度的管理,以对市场分析进行补充。用理查德莱斯特的话说:“ 市场的力量被软化、限制、甚至被社会极其他
13、非经济因素所替代。 ” 因此利用制度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来解释市场运行的结果是制度主义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在 20 世纪的 40 年代至 50 年代,通常称为新制度学派。以 John Dunlop,Lloyd Reyndds,Clark kerr, Arhtur Ross 和 Richard Lester 等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制度主义者更侧重于研究劳动市场实际如何运行的理论和实践。其研究的结果使他们坚信,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工资和就业水平的形成机制与劳动市场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第三阶段是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开始,这一阶段的制度主义理论被称为“二元的”或“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该理论强
14、调工会和公司政策以及社会性因素的影响如何把各个劳动力市场分割开来,从而阻碍了市场竞争性因素的作用范围。第四阶段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这一时期的研究仍继承了前三个时期的“旧”制度主- 5 -义传统,在 Oliver Williamson 的领导下, “新制度”经济学派在 20 世纪 90 年代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把旧制度学派的有限理性和新古典的竞争效率最大化的方法融合起来,以解释劳动市场的制度性特征,例如内部劳动市场的存在和自由雇佣政策。(2)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之一是人类行为的适度模型。制度经济学家都拒绝接受新古典学派的理性行为人模型,他们以另一种称为“满足”的行为动机理
15、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满足”意味着行为人追求某一目标时,只要达到其最低可接受程度或满足水平就可以了,而不是像新古典理论所认为的要达到最佳的结果。那些“满足”的人们把满足的结果视为很好的,即使这一结果不是最优的。制度主义者也认为人们的抉择并不像新古典学派的理性行为人模型所假设的那样有理性,那样自始自终的连贯一致。他们认为,人的智力水平有限,难以吸收和消化大量的信息,因而难以通过复杂的计算以实现最优选择。这是理性选择假设存在的最大问题。最后,制度主义者也对新古典学派关于偏好的独立性假设持有两点不同的看法。第一,人们的偏好并不是独立的,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动会对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或偏好产生极大的影响
16、。他们强调公平的作用是人类行为的决定者之一。第二,偏好不是外生的或事先给定的,而是内生的,它们是由经济体系所形成的,并随经济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理论基础之二是对劳动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理论。他们认为,制度性因素(如内部劳动市场和工会)以及社会性因素(如社会阶层和歧视)会分割劳动市场,从而形成非竞争性群体,并阻止了劳动力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自由流动。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也认为市场性因素在决定工资和劳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和效率,但不象新古典学派所认为的那么理想。在劳动市场的影响因素方面,制度学派与新古典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特别强调劳动市场的一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弱化供求因素方面的
17、作用;第二,强调劳动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例如工资刚性,持续性失业,信息的不完全等;第三,强调工会、大型企业、歧视和习惯的相互影响在工资决定中所起的作用要比新古典理论所认为的更大。(3)方法论。制度主义者尤其是旧制度主义的经济学家喜欢运用案例研究和归纳法的方法,认为这些方法有助于人民揭开劳动市场实际运作的面纱。制度主义者也声称新古典学派的边际决策法则常常歪曲了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决策过程。按他们的观点,经济活动中的决策常常是根据平均值而不是边际值来确定的。原因之一是诸如工会这样的组织在制定政策决策时常常根据的是会员的多数投票规则,而不是成本收益的边际决策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的最优工资是通过政
18、治过程而非经济过程决定的。原因之二是标准的企业财务数据是以平均数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平均成本,人均产量等,很少或从未采用过边际值形式。总之,目前的劳动经济学是以新古典理论为主并兼有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试图使用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作为其分析技术。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Comment l1: 页:6这一部分纸质讲义上有,这里没有详细写出来。您可以参照讲义再加上。- 6 -(1)选择理论分析法。当代劳动经济学使用了选择理论来分析和预测劳动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和劳动市场运行的结果。因此,它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第一,劳动市场上参与者的行为问题。例如,为什么一些人决定工作而其他人不工作?第二,劳动市场运行的结
19、果问题。例如,为什么某些工人可以赚得每小时 5美元,而另一些工人可以赚得 20美元?为什么劳动所获得的国民收入份额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相对稳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工资可以对通货膨胀产生积极的影响?简而言之,当代劳动经济学集中研究选择,人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些选择,这些选择会产生什么样的特定结果?要研究选择就必须知道经济分析所隐含的三个假设:稀缺性、理性行为和适应性。(2)实证分析法经济学中,实证分析法是建立在对人们的行为假定基础上。一般假定人们对利益反应积极,而对成本反应消极。这类似于斯金纳的心理学,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奖励和惩罚决定。在经济理论中,奖励包括货币和非货币的收益,而惩罚则是放弃的机会成本。
20、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极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经济学分析隐含三个假设:稀缺性、理性行为和适应性。(3)规范分析法。第一,规范分析法与劳动市场的三个价值标准。规范分析是以某种价值观为基础的,它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影响劳动市场的政府政策常常以普遍接受的,但非一致同意的价值观为基础,第一个价值观是社会应当努力促进互惠交易的完成。第
21、二个价值观就是社会应该使收入分配更加均等。福利计划、最低工资法和移民限制等政策,就是基于分配角度来考虑的。第三个价值观就是不允许工人置自己和家庭处于对身体或经济有害的境地。例如旨在改变或规范工人在取得效用最大化选择时的劳动市场政策等。第二,规范经济学和政府政策。A: 政府干预的三种情况。举例说明:公共产品、资本市场不完善(政府应当介入以帮助克服交易障碍的情况是,工人得不到进行职业训练或地区流动所需要的贷款)和建立市场替代.B:效率与公平。关于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源于满足帕累托效率的交易组合并非唯一,由于存在着许多的可以满足帕累托定义的不同的交易组合,因此要选择最公平的交易组合。故关于效率与公平的第
22、一个争议就是哪一种交易组合是最为公平的,这与双方各自拥有的最初资源量有关。关于第二个争议就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公平,常常要偏离帕累托效率。因此,更多的- 7 -公平就意味着效率的损失。规范经济学常倾向于将效率置于公平之上,原因是效率可能更为容易地科学分析,而公平往往涉及到要比较一些人失去的福利与另一些人获得的福利,由于幸福无法衡量,故难以科学的分析。对于基于公平考虑的政策决策,社会通常遵从于政治体系,而非市场体系。四、劳动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概念剖析1、收入的循环流动劳动力作为在经济中起着两个相关的作用:一是作为生产要素;二是作为收入的获得者。表述这种思想的方法是描述经济中的收入循环流动。基本论点:
23、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有两个相互作用。企业把最终产品卖给消费者,与此同时发生的是企业从工人处买进(实际上是租用)劳动力以便生产出他们随后将要出卖的物品。在第一个交换中,收入从消费者流向企业,而制成品则向另一方向移动。在第二个交换中,收入从企业流向工人,同时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原材料则由另一方向流动。但消费者和工人不是两类不同的人,他们是同一类人,只是从经济的不同角度去观察而已。劳动经济学的大多数问题都集中在循环流动的第二部分,即对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上。但循环流强调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从理解劳动力市场来看,循环流动概念提出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之所以要雇
24、佣工人,是为了出售制成品。没有消费者对最终产品的需求,就不会有企业为制造产品对工人的需求。换句话说,对劳动力的需求最终来自对它所从事生产的最终产品的需求,对劳动力的需求是派生需求。2、劳动市场的功能从收入循环流动中,我们看到劳动市场同时发生的两种情况:劳动投入提供给企业,劳动收入提供给工人。那么,劳动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观点 1:多数人从收入获得者的观点来观察劳动市场,这隐含着假定劳动市场的功能就是向工人及其家庭提供收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业目的被认为是取得收入。观点 2:与把就业看成是劳动市场主要功能的观点不同的是,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市场所形成的就业是作为一种生产期望的物品和服务的手段。用米德的话说:“ 最终目的不是就业,而是从土地、资本和劳动这些社会资源中获得最大可能的产出” 。这一观点表明,劳动市场的功能是引导劳动这一宝贵资源用于生产率最高的地方。工资率的主要目的是指导这种配置,给工人提供收入只是其辅助功能。3、就业、失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劳动经济学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对失业的担心支配对每个劳动市场问题的分析。很多重要的劳动市场问题在失业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都仍然存在着。劳动经济学的多数研究中,我们将抽象掉失业的存在,以便集中于某些微观经济问题。然后再集中研究各种宏观经济力量及其对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