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一种压力监测无线多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微计算机信息 (中文核心期刊) ,2006.10-2期,第二作者;(14)基于网络的语音加密通信系统设计,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中文核心期刊) ,2007.4 期,第二作者;(15)基于 KL 和统计不相关最佳鉴别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中文核心期刊) ,2006.12 期增,第二作者;(16) 数字逻辑电路 CAI课件的性能、特点及开发,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公开发表刊物),1998.2 期,独立完成;(17)LED 电子显示屏原理与实现,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1 期,独立完成;(18)基于单片机的红
2、外遥控软件解码及应用,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3 期,独立完成;(19)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DMA 电路设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3 期,第一作者;(20)如何提高 WEB 中数据库的访问效率,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 ,2004.2 期,第三作者。2. 教育科研论文清单及主要篇目(共 12 篇)(1)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文核心期刊) ,2009.3 期,独立完成;(2)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教育部资助项目“高职高专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研究和推广”论文 2006.8,独立完成;(3)试论基于 W
3、eb 页面的网络课程的特点与开发, 中国教育改革 (中文核心期刊) ,2004.04 期,独立完成;试论基于 Web 页面的网络课程的特点与开发成都航空 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610021) 邱寄帆摘 要:网络课程是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通过网络加以表现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介绍了网络课程的定义、基本要求、目标、内容及特色,讨论了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要求、过程及人员构成等内容。关键词:Web 网络课程 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 现 代远程教育 课件 链接 脚本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是由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级项目,是面向 21
4、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工程之一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该工程的目标是:用 2 年的时间,建设 200 门左右基础性网络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是充分利用和优化我国教育资源,普及与提高全民素质,降低教育成本与让全民享有充分受教育权利的一次重大工程。远程教育工程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适合远程传输和交互式学习的教育软件为教材,在政府的启动和支持下,逐步建立起公益性和产业性相结合、最终实现自主滚动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产业的管理新模式。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可以有四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主要
5、分四大类:题库、素材库、课件库和案例库;二是网络课程库建设;三是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开发;四是通用远程教学系统支持平台的开发。在这四个层次中,网络课程和素材类教学资源建设是重点和核心,第三和第四个层次是工具层次的建设,网络课程和素材类资源的具体内容千变万化,形成多各具特色,对应的管理系统和教学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充分利用它们的特色。我们在学院有关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提交申请材料、专家组评审、答辩、签订合同书等一系列严格正规的程序后,于 2001 年 10 月成功申报该项目,负责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研制开发工作。该项目已于 2003 年 12 月通过了教育部专家组的结题验收。一、
6、网络课程简介1网络课程的定义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于 2000 年 5 月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对网络课程作了如下定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2网络课程应满足的基本要求(1)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2)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3)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
7、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 (4)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5)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3. 网络课程的目标网络课程是远程教学的基本单元,是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的主要建设内容。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将建设一批既可供学生远程学习,又可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学的网络课程,包括以本课程各知识点为单元的开放式课件库,以满足资源共享的需要。建设若干既能为开展案例课程教学提供必需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优秀教学素材的案例库,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建设进程。建设一
8、批既能够满足网上测试需要,又能够用于校内课堂教学诊断的试题库,为网络教学质量监控服务。4. 网络课程的内容网络课程的教学包括网上学习、讨论、作业、辅导、答疑、实验、实习、测试等各教学环节。5网络课程的特色网络课程能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
9、;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二、网络课程的开发1网络课程设计原则与教学开发要求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 “协作学习” ,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概括起来,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包括:(1)交互性原则,(2)界面直观友好原则, (3)创新能力培养原则, (4)科学性原则, (5)协作性原则, (6)教学设计原则。2网络课程开发的技术要求在设计网络课
10、件时,要求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技术,使用比较广泛的开发工具,不能有为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思想。网络课件尽可能开发成无需安装就能够直接运行的可执行文件或脚本程序。课件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应当结合“高等教育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 WEB 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
11、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3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如图 1 所示。开发过程是建立在深入了解了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而且本课程已有成型的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结构基础上的。(1)网络课程开发的主要环节简介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出学科的内容、体系和范围,它规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的实质性
12、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也是检查教学质量的直接尺度,对教学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文本、实施要求等几个部份构成。教学大纲的编写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主观联系实际、基础性、系统性等原则。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总体设计原型设计编写脚本准备素材开发课件设计教学环境征求意见与原型修订设计教学活动集成网络课程形成网络课件 测试与试用修订设计方案形成整改意见图 1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实验手册,如果已有优秀教材,尽可能选用。教材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应当结合“高等教育面向 21
13、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总体设计与原型设计 总体设计是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形成软件设计总体思路的过程,决定了后续开发的方方面面,软件设计过程所要遵循的所有原则,都要在这一阶段得到充分体现。原型实现后,应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尤其是征求最终用户(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征求的意见进行修订,以达到最优化的目的,减少后续开发过程中修订的工作量。原型设计指选择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设计出一个教学单元的软件原型,通过原型设计,确定软件的总体风格、界面、导航风格、素材的规格以及脚本编写的内容。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个部份:学习目标
14、、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 、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鉴于网络课程信息量巨大,内部信息之间的关系可能异常复杂。因此除了要求在信息结构上要合理设计外,对信息的导航策略要求也十分重要,要求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否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导航策略用于网络课件,实际上是教学策略的体现。这是一种避免学习者偏离教学目标,引导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策略,它是决定网络课件质量的关键因素,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脚本编写 脚本描述了学生将要在计算机上看到的细节。它在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总结,又是开发和实施阶段的依据。从其
15、内容来看,它是网络课件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而不是课本或教案的简单复制。脚本不仅包含了将要在计算机上显示的大量的教学信息,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计算机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与这样的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学习的发生。这就要求脚本提供的教学信息以及这些教学信息的展示和交互过程应能较好地体现一定的学习理论,应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素材准备 根据脚本的要求,准备所需要的素材。这些素材主要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特别是声音和视频素材,通过录音和摄像得到。 课件开发 根据脚本提供的要求和建议,参考开发的软件原型,利用课件开发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 、
16、GoLive、Flash、Fireworks、Shokewave、Mediatools、Asp、Visual J+等)集成课程内容,形成网络课件。 教学环境设计 基本教学环境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课程大纲、练习题、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教学内容设计,而不是教学系统的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核心内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知识两个角度出发,网上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四种功能目标的统一: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知识学习与知识实践的统一。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
17、、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确定。(2)网络课程开发的四个阶段整个教学软件的开发过程,至少需要经过如下四个开发阶段: 教学设计阶段:选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交互方式,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需要提交的文档是网络课件的脚本。 软件原型开发阶段:将网络课件的脚本设计成可运行的界面程序,即确定程序的逻辑框架,色彩色调风格,使教学设计的意图能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本阶段应该提交软件原型及软件原型的使用说明。 正式开发阶段:根据课件脚本及软件原型,开发具有实际教学功能的原件。在本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有:软件设计的技术报告,程序流程图,程序的源代码及相
18、关数据清单。 测试、维护、修订阶段:按照课件脚本的要求,测试软件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测试软件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技术指标;程序开发人员根据测试报告修订程序,在本阶段需要提交的文档有:测试报告、软件的修改记录、软件的使用说明。4开发小组人员构成网络课程开发应采取项目制,设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学科教学专家、教学设计专家、教育心理学专家、程序开发人员、网页设计制作人员、美工等,由教学设计专家全面负责。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大力支持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同时,我们应当抓住这次开发数字电子技术网络课程的有利时机,扎扎实实地为推进我院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体化改革,为创
19、建有利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作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1 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3杨志忠,数字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4谭珂、欧阳华民,Dreamweaver 标准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5孟凡斌、赵云炜,FLASH5 标准教程,中国青年出版社6刘小伟、张晓荣、曾强,Photoshop 6.0 平面创意,人民邮电出版社(4)高职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三方合作办学的实践, 教育与职业 (中文核心期刊) ,2006.10 期,第二作者;(5)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讨, 教育与职业
20、 (中文核心期刊) ,2006.11 期,第二作者;(6)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公开发表刊物),2007.4期,独立完成;(7)数字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期,第一作者;(8)基于 Internet 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3 期,第一作者;(9)努力将数字电子技术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精品课程,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2 期,独立完成;(10)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8.9 期,第二作者;(11)校企合作共建 IT 特色实训基地的探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4 期,第二作者;(12)软件人才培养三方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 期,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