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技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223042 上传时间:2018-03-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科技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科技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第一部分 课程的提出20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 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动下,科学理论无论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得到迅猛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天技术等迅速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上述挑战,学生必须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必须初步养成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取向,树

2、立社会责任感;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必须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因此,科技课程必须力求创建一门将科技作为一个整体、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一、课程性质和价值(一)科技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科技课程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形成保护自然的意识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科学课程为学生养成

3、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地解决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二)科技课程建立在以下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活动不仅涉及逻辑推理和实验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科技活动应当促进社会的进步,并将受到科学道德和社会一般道德的双重约束。(三)科技课程的独特作用 同各分科课程相比,科技课程试图超越学科的界限,统筹设计,整体

4、规划,强调各学科领域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联系整合。这样的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根据统一的科学概念、原理和各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来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本课程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学生在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所应当达到

5、的科学素养的基本目标。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兴趣等的差别,本课程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这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二)立足学生发展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入门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重视科学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

6、价值观奠定基础。(三)体现科学本质 本课程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逐步领悟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人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而不断发展。还应当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是一项人人都应当关注的社会事业。所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以及对科学的良好情感都有重要的作用。(四)反映当代科学成果 科学在不断发展,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科技课程反映当代的科学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好科技知识,提高

7、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目标 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能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二、分目标 课程的分目标包括四个方面:科

8、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现分别详述如下。(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在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本标准强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发展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2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3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4发展收集信息

9、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理解收集、处理信息的技术对科学探究的意义;5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科学原理、模型和理论;6发展表达和交流的能力,认识表达和交流对科学发展的意义,认识探究的成果可能对科学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二)科学知识与技能了解或理解基本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学会或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1统一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在自然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统一的概念和原理,它们反映了自然界的内在的统一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逐步加深对下列基本的概念与原理的理解:物质

10、、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演化,平衡,守恒。2生命科学领域。了解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认识生物体的基本构造、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以及人、健康、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与环境的统一和进化的观念,认识生命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物质系统。3物质科学领域。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认识常见的物质运动形态,理解物质运动及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建立关于物质运动和物质结构的观念,认识能量转化与守恒的意义,会运用简单的模型解释物质的运动和特性。4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领域。了解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基本情况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了解人类在空间科学技

11、术领域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了解在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中阳光、大气、水、地壳、生物和土壤等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三)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课程目标的重要方面,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应该贯穿在科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2尊重科学原理,不断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对迷信;3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够根据科学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

12、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意识。4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用科学技术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意识(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关键。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初步认识科学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又促进科学发展的相互关系,初步认识社会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2了解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成为一种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了解技术会对自然、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初步懂得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4了解科学技术不仅推动物质文明的进步,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关心并有权利参与这项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