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物理学史科学家 国籍 主要贡献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在对待“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上,错误的认为“维持物体运动需要力”。伽利略 意大利1638 年,论证重物体不会比轻物体下落得快;(必修 1 第 48 页)伽利略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17 世纪)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时发现摆的等时性,惠更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历史上第一座自摆钟。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把摆球拉到某一高度,用一根针多次改变小球的悬点,摆球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得到与亚里士多德不同的力和运动关系的结论。伽利略在 1683 年出版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
2、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地研究了抛体运动。牛顿 英国1683 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 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另外牛顿还发现了光的色散原理;创立了微积分、发明了二项式定理;研究光的本性并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开普勒 德国 17 世纪提出开普勒三定律;卡文迪许 英国 1798 年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必修 2 第 71 页)库仑 法国借助卡文迪许扭秤装置并类比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选修 31 第 8 页)密立根 美国1913 年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e=1.610 19 C(选修 31
3、第4 页) ;测量光电效应中重要的几个物理量(35 第 33 页)欧姆 德国 1826 年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焦耳 英国与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3-2 第 11)奥斯特 丹麦1820 年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选修 31 第 80 页)洛仑兹 荷兰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选修 31 第 95 页)安培 法国 18201827 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提出分子环形电流假说(原子内部有环形电流) ;发现了安培定则;发现了电流相互作用规律;发明了电流计。法拉第 英国1831 年发现的电磁
4、感应现象使人类的文明跨进了电气化时代。 (选修32 第 4 页)在 1821 年,法拉第在重复奥斯特“电生磁”实验时,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最原始的电动机。楞次 俄国与焦耳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1834 年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3-2 第 11)亨利 美国 最大的贡献是在 1832 年发现自感现象麦克斯韦 英国1864 年总结了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指出光就是一种看得见的电磁波。赫兹 德国1888 年用莱顿瓶所做的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并率先发现“光电效应现象”汤姆生 英国1897 年利用阴极
5、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普朗克 德国量子论的奠基人。为了解释黑体辐射,1900 年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 (选修 35 第 28 页)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爱因斯坦 德国1905 年提出光子说(科学假说) ,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总结出质能方程:Emc 2(2005 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他对科学的贡献)康普顿 美国借助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解释了散射光的波长改变的现象(选修
6、 35 第35 页)德布罗意 法国 1924 年提出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物质波 ( p 为动量 p=mv)普里克 德国 德国科学家发现了阴极射线。 (选修 35 第 47 页)卢瑟福 英国1909 年进行了 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 10 -15 m ;1909 年-1911 年用 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该实验表明了原子内质量和电量的分布,并没有揭示原子核的组成) ,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42He+147N 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 射线)玻尔 丹麦 量子力学的先驱。吸取普朗克、爱恩斯坦的量子概念,提出原
7、子结构的玻尔理论,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 (选修 35 第 54 页)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贝克勒尔 法国 1896 年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查德威克 英国1932 年在 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 ,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42He+94Be 126C+10n居里夫妇 法国 发现了放射性更强的钋和镭。约里奥居里夫妇 法国1934 年用粒子轰击铝箔时观察到正电子。正电子是由磷 30 衰变发射出来的。像磷 30 这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之为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机械探伤、消菌杀毒、作为示踪原子等42He+2713Al 3015P+10
8、n 3015P 3014Si+ 0+1e伦琴 德国1895 年发现比紫外线频率还要高的电磁波X 射线(伦琴射线) 。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还能使照相底片感光。高速电子流射到任何固体上都能产生这种射线。单位制1971 年国际计量大会规定的 7 个基本单位:力学(3 个)长度:米(m ) ,质量:千克(Kg) ,时间:秒(s) ,电学(1 个)电流:安培(A) ,热学(1 个)热力学温度:开尔文 (K ) ,光学(1 个)发光强度:坎德拉 (cd)原子(1 个)物质的量:摩尔 (mol) , 四大核变1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包括 衰变和 衰变) ;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包括质子、中子
9、的发现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 ;3重核的裂变(以 23592U 的链式反应为代表,可用于核能发电和原子弹) ;4轻核的聚变(以 21H 和 31H 的热核反应为代表,存在于太阳内部,可用于氢弹)冷门知识1自感和涡流:通过导体或线圈本身的电流改变,线圈本身就产生自感电动势,其大小与其自身电流变化快慢有关。由于导体在圆周方向可以等效成一圈圈的闭合电路,由于自感产生的自感电流就像一圈圈的漩涡,所以称为涡流。该电流可以使导体发热。2核力:一种区别于电场力和万有引力之外的只作用在核子之间的力。在约0.510-15m210-15m 的距离内主要表现为引力。大于 210-15m 就迅速减小到零;在小于 0.
10、510-15m 又迅速转变为强大的斥力使核子不能融合在一起。3半衰期:原子核数目减少到原来一半所经过的时间,其衰变速率由核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界因素无关。4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质速方程: (其中 m0 为物体的静质量) 。51905 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 c 不变。小知识1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2 传感器(选修 32 第 51-63 页)3光谱分析及应用(选修 35 第 54 页)4考古钟利用碳 14 的半衰期进行考古。 (选修 35 第 72 页)5射线的应用及危害
11、。 (选修 35 第 76 页)6粒子物理学简介。 (选修 35 第 92 页)重要的发现过程1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必修 1 第 48 页)2 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必修 1 第 72 页)3 追寻守恒量(必修 2 第 2 页)4 天体运动规律的发现过程(必修 2 第 6271 页)5 19 和 20 世纪之交,物理学三大发现:X 射线的发现(伦琴) 、电子的发现(汤姆生)和放射性的发现(贝克勒尔)6相对论的两个原理?(必修 2 第 79 页)7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8人类对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惠更斯光是一种波;牛顿光是一种微粒;麦克斯韦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 (3-
12、5 第 41-45 页)十大人物及九发现1汤姆生发现电子,建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2卢瑟福通过 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3卢瑟福通过 粒子轰击氮核,发现了质子; 42He+147N 178O+11H(实验用放射源放出 射线)4玻尔提出了氢原子模型;5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证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6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7查德威克用 粒子轰击铍核发现了中子; 42He+94Be 126C+10n8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 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42He+2713Al 3015P+10n 3015P 3014Si+ 0+1e9爱因斯坦发现了核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的联系:质能方程 Em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