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227920 上传时间:2018-09-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8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课件: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前预习,素养落实,史料探究,随堂训练,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衣食住行体现时代特色,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史料研习,在了解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理解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并归纳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养。 (2)通过学习体会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帮助学生形成唯物史观。在体会中西方文明交融的过程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形成尊重不同文明的价值观念。,一、“断发易服” 1.易服 (1

2、)原因 西方文明冲击:鸦片战争前后, 传入中国。 政府政策的推动: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实行改革;民国政府颁布了的形制。 (2)特点 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 长袍马褂和 并行不悖。 (3)影响 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 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如中山装和 的出现。,课前预习 课前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西式服饰,男女礼服,西服革履,旗袍,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 (1)原因 西方思想观念影响: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 思想的影响。 中国政府法令的推动: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并多次下令废除缠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进步力量的推动:维新派

3、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和成立“ ”等。 (2)评价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革除了社会陋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民主平等,剪辫通令,不缠足会,二、报刊与电影 1.发展表现,太平天国,申报,点石斋画报,新文化运动,政治斗争,2.作用 (1)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 (2)促进了 的普及,宣传教育,启迪民众。 (3)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定军山,歌女红牡丹,科学知识,三、移风易俗 1.礼仪革新 (1)原因:西方礼仪的传入;民国之初,为体现 精神,废除旧礼仪。 (2)表现: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 2.婚姻变革 (1)原因: 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 (2)范围:主要发生在 的知识层以及

4、官宦人家。 3.丧葬礼仪: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注目。 四、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 2.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 ,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 3.在广大内地农村几乎看不到新生活气息,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通商口岸,民主意识,探究主题1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特点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

5、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问题】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解读】 材料涉及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城市,“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体现倚重工业经济、妇女地位提高、家庭关系趋向平等;“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体现婚姻观念趋向自由。农村,“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

6、心的生活方式”“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等体现农村生活变迁缓慢,城乡差距大,不平衡。 【结论】 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农村家庭仍以传统生活为主,城乡家庭变迁不平衡。 【深化拓展】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随着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在地域、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 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2)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开展,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思想文化上:

7、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又顺应了时代变革。,探究主题2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材料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文明对中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习俗造成猛烈冲击。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 材料二 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双重刺激下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产生并曲折的发展,中国沿海及大城市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伴随着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业的进行,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革,晚清社会也呈现出平等化的时代

8、特征。 中国近代史 【问题】 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因素。,【解读】 “西方文明对中国造成猛烈冲击”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外因;“女权运动”“晚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体现政治运动的推动;“中国的民族工商业产生”奠定物质基础;“受西方民主、平等、自由观念的影响”体现思想解放的推动;“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辫的法令”“民国期间男女礼服的形制”体现政府的支持。 【结论】 西方文明的冲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启蒙与解放;政府的支持与教育发展;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推动。,【深化拓展】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1)外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内因 政治上,政治变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

9、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推动。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生活变迁奠定物质基础。 思想上,思想观念的变革,如对民主、自由、平等、共和思想的追求,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据崇德老人自订年谱描述:“庚子(1900年)以后,风气弥开,男女皆尚高领窄袖凡西洋服饰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而往时之阑干挽袖均捐废矣。”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 B.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C.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 D.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解析:D 根据材料“男女皆尚高领窄袖”“凡西洋服饰

10、若花边细钮绒毛衣之属皆为常御之品”可知当时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当时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主要是在大城市并非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故A项错误;西方的服饰开始传入中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项错误;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说法太绝对,当时国人(尤其是农村和内地)还是以传统服饰为主,故C项错误;国人的服饰受到西方影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解析:B

11、由材料“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可以看出作者认为中国当时崇尚西装,只是一时的风气,不会长久,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服饰仍然会受到人们的喜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正确。,3.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图。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解析:D 题干反映的是与1902年相比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提倡言论自由,因此出现了办报的高潮,故D项正确。1898

12、年戊戌变法失败,A项错误;1912年2月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B项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非革命时期,C项错误。,4.(2017山东临沂月考)抗日战争时期,进步电影工作者先后在武汉、重庆拍摄了保卫我们的土地八百壮士还我故乡警魂歌等表现军民英勇抗战的影片,以及民族万岁等新闻纪录片。上述材料说明( ) A.当时政府把电影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 B.电影事业是鼓舞中华民族抗战的有力武器 C.电影事业的发展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D.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解析:B 由材料中影片表现了军民英勇抗战等内容可得出答案为B项。其他选项均夸大了电影的作用,故排除。,

13、5.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解析:C 题干材料并非反映“日常服饰”,A项错误;民国时期先进习俗并未完全取代落后习俗,B项错误;近代以来,尤其是清末民初,受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的影响,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婚姻自主观念”,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6.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折射出社会进步和近代化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材料二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

14、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写出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内容从衣、食、住、行、婚俗变化方面归纳即可。第(2)问,据材料中“四合院欧化”“中西合璧”等信息分析回答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导致变化的外部因素。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丰富物质生活、改变思想观念、推动社会进步等角度回答。,答案:(1)服饰、建筑、饮食、交通、婚礼习俗。 (2)特点:中西合璧,相得益彰;既保存传统,又吸收西方优点。 外部因素:受西方外来因素的影响。 (3)积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改变了人们思想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和近代化进程等。,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