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1、根据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判断,生长素类似物不能用于( )A促进月季插枝生根 B棉花的保蕾保铃C人工培育无籽辣椒 D促进香蕉成熟2、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3、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 pH 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 B碳酸 C三磷酸腺苷 D钾离子4、运动员在长跑比赛中,会出现呼吸极度困难、腿酸痛,甚至有不想再跑的
2、念头,但是当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后,却能加速冲刺,其主要调节过程是A 声音神经系统心血管活动增强 促进有氧呼吸B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 促进无氧呼吸C 声音神经系统甲状腺素增高 促进有氧呼吸D 声音神经系统肾上腺素增高 促进无氧呼吸5、 (14 分)请填空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细胞中有多种细胞器,在光照下能够释放氧气的细胞器是 ;在黑暗中能够消耗氧气,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 (2)植物叶绿体色素分布在 11 上,其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 1112 阶段能够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 ATP 中,ATP 在 13 12 13阶段参与三碳化合物的还原。(3)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的 14 之
3、中。生物体内基因控制蛋 14白质的合成要经过 15 和 16 两个阶段。 15 16(4)在实验条件下,刺激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间段的某处、所产生兴奋的传导方向是17 。当人体受到刺激,感受器兴奋,兴奋在反射弧中通过突触时, 17其传递方向是 18 向的,这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 19 18 19作用于突触后膜造成的。(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通过 20 和 20221 而形成统一整体。 216、下列腺体中,既能分泌生长激素,又能分泌多种其他激素的腺体是A甲状腺 B垂体C唾液腺 D卵巢7、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A.培
4、育无籽番茄 B.棉花保蕾、保铃 C.延长种子寿命 D.促进插枝生根8、植物扦插繁殖时,需要对插枝进行去除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等处理,这样可以促进插枝成活。其原因是芽和幼叶生长迅速容易成活 芽和幼叶储存较多的营养物质芽和幼叶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 去除成熟叶片可降低蒸腾作用A B c D 9、给已去掉雄蕊尚未受粉的甲梨树授以另一品种乙梨树的花粉,下列对甲梨树当年结的 果实及种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子的基因型与乙相同 B种子的基因型与甲相同C果实的口味与乙相同 D果实的口味与甲相同10、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
5、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11、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A生长素类物质 B赤霉素类物质 c细胞分裂素 D乙烯生成物12、(5 分) 右图是人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代表区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l)用电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区域,可观察到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那么接受刺激的是反射弧中的 。3(2)图中显示面积大的躯干,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很小,如手与五指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几乎与整个下肢在皮层代表区的面积相等说明运动越_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3)
6、从图中可知,除头面部外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是 关系。(4)若刺激兔右侧大脑皮层的 ,可见其左侧肢体运动说明此区域对肢体运动的调节具有 支配的特征。13、轴突是神经细胞的A一种细胞器 B保护结构 C分泌物 D突起14、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表面15、下列关于顶端优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顶芽生长衰弱,促进侧芽生长B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C顶芽优先生长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D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抑制参考答案:1、D2、A3、A4、A 5、 (14 分)叶绿体(1 分) 线粒体(1 分) 11 襄状结构的薄膜(1 分) 1112 光反应(1 分) 13 暗反应(1 分) 14 DNA 碱基排列顺序(1 分) 12 13 1415 转录(1 分) 16 翻译(1 分) 17 双向的(2 分) 18 单 15 16 17 18(1 分) 19 递质(1 分) 20 能量流动(1 分) 21 物质循环(1 分) 19 20 216、B 7、 C8、D 9、D10、D 11、A 12、 (5 分) (1)神经中枢;(2)精细复杂;(3)倒置;(4)中央前回;交叉(或对侧) 。13、C14、B15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