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衡水金卷)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物理试题二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金属球 A 移至中性导体 BC 附近,很短的时间导体 BC 就达到了静电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导体 B 端带负电,C 端带正电且 B 端电势比 C 端电势低B.用手摸一下导体 B 端可使导体带上正电C.导体 C 端电势比金属球 A 电势高D.导体 B 端和 C 端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的
2、场强沿 BC 方向逐渐减小15.2016 年 08 月 16 日凌晨 1 时 40 分,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量子卫星的轨道半径为 R0,线速度为 0v,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对应的半径和线速度为 R 和 v,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001.lg()l()2vRA00.lg()2l()vA 0.l()l()Cv0.l()l()RDv 16.竖直平面内水平弹簧连接一个套在斜杆上的小球,小球无初速度释放,当小球距离 O 点最近时恰好为弹簧原长,当小球运动到 O 点正下方吋,速度恰好减小为零,忽略一切摩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之内,已知竖直虚线与斜杆
3、夹角为 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A.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B,小球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最低点时的机械能C 小球在弹簧与斜杆垂直时速度最大D.重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17.如图所示,在斜面底端的正上方 h 处水平抛出一个物体,飞行一段时间后,垂直地撞在倾角为 53的斜面上。不计空气阻力,sin53=0.8,重力加速度为 g,可知物体完成这段飞行的时间为 18.4hAg.3hBg 3.2hCg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18.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粒子源 S 发出各种不同的正粒子束(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粒子从 S 出来时速度很小,可以看做初
4、速度为零,粒子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图中线框所示),并沿着半圆周运动而达到照相底片上的 P 点,测得 P 点到入口的距离为 x,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若粒子束不是同位素,则 x 越大,正粒子的质量一定越大B.若粒子束是同位素,则 x 越大,质量一定越小C.只要 x 相同,则正粒子的质量一定相同D.只要 x 相同,则正粒子的电荷一定相同19.法拉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如图所示,圆形金属盘安置在电磁铁的两个磁极之间,两电刷 MN 分别与金属盘的边缘和中心电接触良好,且与灵敏电流计相连,金属盘绕中心轴沿图示方向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A.电刷 M 的电势低于电刷 N 的电势
5、B.若只将电刷 M 移近 N,电流计的示数变大C.若只提高金属盘转速,电流计的示数变大D.若只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计的示数变大20 如图(a)所示为示波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电极 XX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 YY”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不可能出现的图形是21,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 158O 注入人体,参与人体的代谢过程, 158O 在人体内衰变放出正电子,与人体内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已知湮灭前正、负电子总动量为零。根据 PET 原理,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8O 衰变的方程式为 158O 157N+01eB.将放射性同位素 158O 注入人体, 158O 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4C.一对正负电子湮灭后也可能只生成一个光子D.PET 中所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应较长第卷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5 分)“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在平衡摩擦力后,挂上砝码盘,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
7、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图乙中已标出),该小车的加速度 a=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改变所放砝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F 关系图线(如图丙所示)。分析此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所放砝码的总质量太大 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23.为了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线,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已知小灯泡的规格为“12V5W“(1)闭合开关前,应将电路图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8、移到_(填“a”或“b”)端。调节滑动变阻器,记录多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作出的 I-U 图线如图乙中实线所示,由图线分析可知,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小”)。若某次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_W(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 I-U 图象中的虚线或表示小灯泡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实验中得到的实线相比,虚线_(填“I”或“”)才是其真实的伏安特性曲线。524. .(12 分)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倾角 a=30的光滑斜面足够长,其底端有一垂直于斜面的挡板,质量均为 m 的 A、B 两球用轻弹簧连接放在斜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在将
9、质量为 3m 的小球 C 从距离 B 球 s=16 mgk的地方由静止释放,C 球与 B 球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求(1)碰撞刚结束时 B、C 两球的共同速度;(2)当 A 球刚离开挡板时,B 球与它最初的位置距离多远;(3)当 A 球刚离开挡板时,B、C 两球的共同速度。25.(20 分)(1)如图 1 所示,磁感应强度为 B 的匀强磁场垂直于纸面向里.在纸面内有一条以 O 点为圆心、半径为 L 的圆弧形金属导轨,长也为 L 的导体棒 OA 可绕 O)点自由转动,导体棒的另端与金属导轨良好接触,并通过导线与电阻 R 构成闭合电路。当导体棒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时
10、,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tA,证明导体棒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21EBL。(2)某同学看到有些玩具车在前进时车轮上能发光,受此启发,他设计了一种带有闪烁灯的自行车后轮,可以增强夜间骑车的安全性。图 2 所示为自行车后车轮,其金属轮轴半径可以忽略,金属车轮半径 r=0.4m,其间由绝缘辐条连接(绝缘辐条未画出)。车轮与轮轴之间均匀地连接有 4 根金属条,每根金属条中问都串接一个 LED 灯,灯可视为纯电阻,每个灯的阻值0.3R并保持不变。车轮边的车架上固定有磁铁,在车轮与轮轴之间形成了磁感应强度B=0.5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扇形匀强磁场区域,扇形对应的圆心角 30。自行车匀速前进的速度 v
11、=8m/s(等于车轮边缘相对轴的线速度)。不计其他电阻和车轮厚度,并忽略磁场边缘效应。(在图 2 所示装置中,当其中一根金属条 ab 进人磁场时,指出 ab 上感应电流的方向,并求中感应电流的大小若自行车以速度 v=8m/s 匀速前进时,车轮受到的总摩擦阻力为 2N,则后车轮转动一6周,动力所做的功为多少?(忽略空气阻力, 3.0)(二)选考题:共 45 分。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物理题、2 道化学题、2 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33,物理选修 3-3(15 分)(1)(5 分)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 E 与两分子间距离 r 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12、的是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当 r 大于 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 r 小于 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 r 等于 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在 r 由 r1变到 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E.在 r 由 r1变到 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2)(10 分)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气缸 A 和 B 中分别用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面积之比 SA:SB=1:3,两活塞以穿过 B 底部的刚性细杆相连,可沿水平方向无摩擦滑动,两/
13、轴/个气缸都不漏气。初始时活塞处于平衡状态,A、B 中气体的体积均为 v0,A、B 中气体温度均为 T0=300K,A 中气体压强中 01.6Ap, p为气缸外的大气压强。7(I)求初始时 B 中气体的压强 pB(II)现保持 B 中气体的温度不变,对 A 中气体加热,当活塞重新平衡时,A 中气体压强 02.5Ap求活塞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时,A 中气体的温度 TA34.物理选修 3-4(15 分)(1)(5 分)小明同学从新闻上看到,2017 年 9 月起“复兴号”将在京沪高铁以 350 公里时速运行。为了一睹“复兴号”容颜,小明利用国庆假期,带上相机,爬上京沪高铁旁边的小山岗。刚爬上小山岗,他
14、就听到火车笛声,而且笛声越来越尖锐,由此他判断火车_(填“向他驶来“或“离他远去”);为了能拍到“复兴号”的清晰图片,他架起带来的单反相机。相机的镜头呈淡紫色,这是因为镜头上镀了一层膜,根据_知识可知此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为避免火车车窗玻璃反射光使照片不清晰,他还要在镜头前加上_。(2)(10 分)如图所示,质量 M=0.5kg 的物体 B 和质量 m=0.2kg 的物体 C 用劲度系数 k=100N/m的轻弹簧连在一起。物体 B 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 C 在轻弹簧的上方静止不动。现将物体 C竖直向下缓慢压下一段距离 x=0.03m 后释放,物体 C 就上下做简谐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物体B 始终未离开地面。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10m/s2。求当物体 C 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 C的加速度大小和此时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891011121314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