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捕捉动情点备课参考关于“话题探究”话题探究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入自然的思考状态。何谓自然的思考状态?即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原则、标准的束缚,完全从文本出发,从自身阅读感受出发,体会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由何而来,以及怎么写才能抓住动情点。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说出的不一定就是成熟的观点,更多的时候是感受性的语言,老师可以把学生的感受搜集、整理、概括,最后得出完整的结论。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最后的理论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确确实实是他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有了这样一个思考过程,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这些理论。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
2、,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你从哪些字句中感受到动情点?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烦躁的” “噪音” “热浪” “令人窒息的” “单调”等词语,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干燥、炎热的憋闷感;一种嘈杂、枯燥的烦躁感;一种被困在水泥丛林里的压抑感。在文章最后作者说“怀想” “那幽静的山林” ,与前文的描写铺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好像在灰暗的天空中开出一道裂缝,从裂缝中流泻下来一股难得的清凉。怀想和渴望一方面强化了前文的烦躁、厌倦情绪,同时又宕开一笔,留给读者对清静之美的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而情的具
3、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这篇文章能够引发学生多方面的联想。比如说:1现代社会高楼大厦林立,抬头只见四角天空,人的生活空间不断向纵深发展,日见狭窄、局促,连人的内心也像高楼一样封闭起来了。2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越来越现代化,古老的文化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遗忘,甚至破坏。嘈杂的工地就好像人们躁动的内心,飞扬的尘土仿佛是心灵的尘埃。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3自己只在杂乱的工地呆了一小会儿就觉得无法忍受了,可是那些建筑工人却日日夜夜生活工作在那里,谁关注过他们的生活状况?谁又关心过他们的心理状况?4自然有幽静的山林,心灵也需要一片幽静的
4、山林。这些都是阅读后可能产生的写作联想。此外,学生还可能想到作者的动情点是怎么来的。由此可以适时地强调观察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同时,有效地记录自己内心刹那间的震动也很重要,动情点有时候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及时记录,很可能就会变成过眼云烟般的喟叹,试想一下如果噪音的世界的作者只是在看到眼前景象的时候感叹一下:真热啊!真吵啊!又怎么会有这么一篇形象生动而又不乏深刻的文章呢?动情点只是一个触发点,它需要在思维的引导下纺成线、织成布。比如说,上学路上走过一座天桥,看见栏杆上,桥面上布满了小广告,见者都会感叹小广告影响市容,如果学生能够进一步联想到制作小广告、粘贴小广告的人们的心灵上也已经贴满了小广告
5、,他们是心灵盲人,并由此生发开来,一篇不错的文章构思就产生了。化用雕塑大师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动情点,缺少的是发现动情点的眼睛。所以,老师应该趁热打铁,让学生自己想想、说说在生活中曾经出现过的动情点,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而丰富的,经过思想火花的碰撞,学生和老师都会有很大的收获。“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一、何为“动情点”?“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很多观众对有的节目主持人产生了审美疲劳,不是他们主持得不好,而是他
6、们习惯于只把握一种“动情点”落泪。单一的动情形式演变成固定的煽情方法,看多了自然就会失去兴趣。实际上,人在不同事物面前会产生不尽相同的“动情点” ,即使是在同一事物面前,不同的人有时候也会有所不同。有时候一个人在类似情况面前也会因为年龄的变化、经历的增多、立场角度的改变而触发不同的“动情点” 。人有喜怒哀乐愁很多种感情,当你看见沿街乞讨的人会心生怜悯,当你遇到儿时伙伴时会喜出望外,当你听说坏人坏事时会义愤填膺,当你面对挫折时会沮丧彷徨。更深一步,只是一个“哭” ,失去亲人时是伤心欲绝的哭,久别重逢时是喜极而泣的哭,身陷困境遇人帮忙时是感动的哭,有时候甚至是含泪的微笑,那到底是笑呢还是哭?为什么
7、笑,又为什么哭?哭哭笑笑里面蕴涵的是什么?学生能不能体会到其中的千差万别直接影响到他对“动情点”的捕捉。同样是看一部电影,观众会出现多次的高潮反应,一方面是因为电影本身创设了多个“动情点” ,另一方面,每个人的“动情点”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欣赏电影孔雀 ,有的人受到女主角对理想执著追求的感染,有的人感动于哥哥虽然傻乎乎却很是善良的性格,而有的人却一面唏嘘弟弟的堕落,一面感慨生活可以无情地改变一个人,还有的人无法完全理解妈妈对于智力低下的哥哥的极度关爱,以至于导致弟弟妹妹对哥哥的仇恨。那么,这里面就有激励、感动、愤慨、无奈和茫然很多种感情。我们都很熟悉每年的315晚会,面对揭露出来的质量问题,受
8、害群众觉得无比气愤,没遇到此事的群众也担心不已,而制假、售假者却害怕自己被暴露。他们的“动情点”一样吗?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二、如何抓住“动情点”?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动情点”很重要。当自己内心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波澜时一定要抓住它,以它作为写作的绝好契机,否则就会是雨打地皮湿,干了连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怎样抓住“动情点”呢?那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当你愤慨时,问自己“我为什么愤慨”?寻找到愤慨的原因其实就寻找到了更多的写作素材。比如说看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被感动。尤其是看到身材臃肿、动作蹒跚的父亲翻过铁道去
9、买桔子的片段,眼眶都会觉得湿润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阅读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父爱,也许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会一件一件蹦出来。这个时候,抓住“动情点” ,选取众多材料中的精彩事件就能够形成一篇真实感人的好作文。抓住了“动情点” ,就等于抓住了写作的“领子” ,就再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或是东拉西扯、乱说一通的情况。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谓经历得越多,感受得越多。就好像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论据的积累一样,情感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越能够受到外界的激发,产生共鸣的冲动和倾诉的欲望。作为老师,帮助学生强化某些人
10、生体验的感受对于学生的情感积累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经常朗读或印发一些优秀的、饱含感情的文章,引导学生对某种情感反复揣摩;运用多媒体展示经典的图片或照片,以文字之外的方式刺激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或是感受不深的某类情感;寻找旋律优美、歌词蕴涵丰富的情感意味的歌曲给学生听,几个角度一起下手,激发学生心灵的共振。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播放感人的电影片段、flash 等,事实证明,这些方法带来的情感体验、情感强化效果很好,有时甚至具有震撼性。作为在校生,接触到的人是有限的,经历过的事也是有限的,这些无疑都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经验的障碍,这时候就很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点,老师可以通过情感移植,不断培养学生心灵
11、的情感小苗,让它茁壮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情素材库,并在写作时让情感自然流淌出来。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学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人过完了就忘了,而有的人却在经历之后有所思索。感情是感性的东西,但感情也需要理性的思考作为指导,否则就是盲目的感情。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学生看见自己的同学对待家长态度很粗暴,觉得很惊讶,很气愤,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就到此为止,那他的情感体验是浅层次的,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但是他一下子联想起,自己也曾经以这样的口气和妈妈说话,于是眼前那个尴尬而伤心的妈妈就幻化成了自己的妈妈,认识马上上升到了
12、自责悔恨的层面,上升到了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的层面,这就是对生活现象有了思考。来源:学7优5高0考 g 网 kGkStK三、 “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知识导引中说:“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也牵动全文的结构。 ”要想透彻地理解这句话,就必须先搞清楚两个概念:“横断面”和“纵断面” 。来源:GkStK.Com首先, “横断面”和“纵断面”关系到选材问题。我们在选材的时候,一般都会截取某个片段,某个场景,既然是“截” ,就是横切面,纵着切其实应该叫“劈” 。 “截”出来的材料一般是在某个时间平面发生的事件,而“劈”出来的材料则是时间跨度长,人物涉及多,甚至地域面积广的众多事件。对于一篇字数有限的作
13、文来说, “横断面”和“纵断面”哪一个更好把握,更有利于集中表现主题呢?例文借鉴中朱自清先生的冬天一文就是很典型的截取“横断面”的例子。作者所选取的生活中的三个“横断面”之间并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却共同服务于主题,表现主题。如果作者从小时候写起,事无巨细,一直写到最后妻子辞世,多长的篇幅才能够容得下呢?其次, “横断面”和“纵断面”关系到谋篇布局的问题。选好材料之后,如何处理材料内部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横” “纵”问题。形象地说,把材料拉扁了就是“横” ,把材料抻长了就是“纵” 。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就是“横” ,前因后果、发展变化就是“纵” 。在例文借鉴回家一文中,作者截取了放假回
14、家这一个生活片段作为写作素材。原稿中按照时间顺序先写放假了,然后收拾东西回家,到了家后上楼敲门,进了家发现家里没人,按部就班地记叙了事件的整个经过,没有一点波澜起伏。修改后,把敲门作为开头,起篇是欢快的。然后通过想象强化这种欢快。没人开门,欢快一下子凝结住了,失望之情陡然升起,文章的第一个起伏就这样形成了。敲门和等候开门是两个很简短的段落,不但有助于快速地传递出情感,而且简单明了更容易吸引读者的关注,也就是把读者的关注点一下子引到情绪的前后变化上来了,使读者更加强烈地想知道:为什么家里没有人?作者面对这样的现实又会怎么做呢?根据以上分析就可以看出,对于欢快和失望的描写都属于“横”的范畴,而怎样
15、安排欢快与失望的结构顺序则是“纵”的问题。实际就是如何用“纵”的结构把“横”的内容处理好,让“横”的内容更好地烘托、完善“纵”的结构。 “横”让文章充实饱满, “纵”让文章跌宕起伏。多让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可以训练熟练驾驭“横”的能力,在记叙文中灵活运用插叙、倒叙、补叙的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纵”的技巧。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只通过周家客厅一个场景,周朴园、鲁侍萍以及鲁大海三个人的对话,就把三十年间发生的许多事情交待清楚了,运用的就是插叙和回顾的写作手法。少了“横” ,文章就会干瘪无物,少了“纵” ,文章就是一马平川,所以,文章的谋篇布局离不开“横断面”和“纵断面” 。再次, “动情点”和高潮的关系
16、。“动情点”在文章当中应该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呢?作为写作的触发点, “动情点”可以作为文章的引入,即处于开头位置。因为以下所写都是由“动情点”引发而想到的。比如话题探究中噪音的世界一文,作者开篇就写“一走进工地,烦躁的心情便陡然冒了出来。 ”开门见山地点出由工地的闹引发的心情的烦躁就是全文的“动情点” ,其后的文字都是围绕着这个“动情点”展开的。但是, “动情点”又不是只能作为文章的引入,它同样可以作为文章的高潮出现。“动情点”即闪光点,把最耀眼的光芒留给高潮是毋庸置疑的。写作实践第三题中给出的习作美在这里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作者被爸爸妈妈认真配合缝窗帘的亲密画面所打动,而这一幕直到文章后半部分
17、才从铺垫的背后跳出来,全文达到高潮时作者也开始收尾工作了。好像是戛然而止,却又余味悠长。可以看出, 噪音的世界和美在这里这两篇文章都只有一个动情点,那么,像回家这样有好几个“动情点”的文章该怎么处理呢?那就要考虑几个“动情点”之间的时间顺序、逻辑关系以及感情的浓厚程度等因素。第一个“动情点”:期盼与失落来源:高考试题库第二个“动情点”:照片的前后变化对比第三个“动情点”:为妈妈做饭这三个“动情点”有时间顺序:回家前回家后见照片做饭;有逻辑顺序:期盼失落理解行动;有情感浓淡顺序: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父母的角度换位思考以行动证明情感的升华。可见,只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有几个“动情点” ,只要用心
18、设计,都能够摆出美丽的造型。有句广告语说得好:“因为百变,所以美丽。”文章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变化中寻找最佳方式是写作练习的重要目的所在。白居易说过一句至理名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英国诗人塞柯尔律治也说过类似的道理:“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以情。 ”同样的话在狄德罗那里也可以见到:“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可能打动人心。 ”可见,作者的“动情点”恰恰就是阅读者的共鸣点。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电影,让人们落泪的不是长篇累牍的道理说教,而是真情的流露,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一段旋律。华丽的衣服固然漂亮,但真情能够让最朴素的衣服变得熠熠生辉。真情是雪中送炭,而多样的技巧则是让文章更加漂亮
19、地锦上添花。写文章离不开“雪中送炭” ,也不能少了“锦上添花” ,摆正二者的位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不仅能够避免华而不实的文风,更能够创作出文质皆美的好文章!“例文借鉴”的点评与交流例文一点评:朱自清先生的名篇冬天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煮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作者在最后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这就告诉我们,三个片段的共同点就在于“温暖”二字。也就是说,所有这些温暖的感受就是他的动情点。那么,这都是些什么样的温暖呢?来源:高考试题库严
20、冬时节,一家人围坐在一个小洋锅旁边,袅袅热气升腾、消散在空气中,不断翻腾着的热热的嫩嫩的白豆腐带给人热乎乎的感觉,从父亲的筷子上落下的一块白豆腐又饱含着父爱,多么让人心动的一幕!冬日划船自然没有夏天划船那样当时当令的美,可是身边有知心的朋友相伴,就是另外一番滋味了,友情的温暖抵挡了冬日的寒冷。冬天的夜晚,大多数人都是归心似箭地想快点下班回家,如果再有那么几双翘首企盼的眼睛在等着自己,刀子般的西北风也会变得温柔起来。细细琢磨,这几件事的安排在时间上也是有顺序的:人生的顺序。人的一生都是先和大家庭生活在一起,然后拥有宝贵的友情,然后寻找到深挚的爱情,然后也体会到当年父母之于自己的那份爱,因为自己也
21、为人父母了。生活就是这样:有爱就有温暖!再深究一步,这藏在温暖背后的爱就是作者的动情之根本。三件事不是同时发生的,有时间跨度和地点跨度,这说明什么?说明选材是选取的“横断面” ,说明生活才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库。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灵活地调动记忆,搜索记忆,并且巧妙地安排素材,调配结构,这都是写好作文的必备素质。总结一下, 冬天一文在情感上有一以贯之的核心,在结构上有符合生活的逻辑顺序,是一篇很值得细细品味、学习的美文。例文二点评:回家一文的修改不是根本性的,但却是多方面的。首先,作者强化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
22、,几乎被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的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个文章没有明显的高潮起伏,显得很平淡。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波澜,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妈妈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方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
23、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再次,作者润饰了文章语言。作者删减了原稿中一段多余的、对表现主题没有很大作用的环境描写,充实了关于照片细节的描写和联想,使重点更加突出。尤
24、其是在增加的文字上面,作者下了大功夫去描写妈妈年轻时的样子、现在的样子,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苍老的原因,表现自己因这种苍老产生的感动和震动。接下来的抒情像电影镜头似的一幕幕闪过,形成语言上和场景上的排比,感情充沛,有气势。在做饭的细节上,作者也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法,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结尾的修改作用很大。原稿只是简单地模式化地总结了家的重要、家的温暖,毫无神采。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避免了口号似的空喊,转而选取了晚上休息时的一个细节收束全文,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力量。谁都没说话,却好像说了千言万语,静谧的夜,蕴藏了多少情感、多少爱!通过讲解,学生可以领悟到选材的重要性,文章结构的百变奥妙,
25、即使是一样的材料,也能够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而修改恰恰是展现文章百遍过程的最好方式,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补充例文再附上一篇学生作文,包括原稿和修改稿。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修改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修改以后更好?抓住动情点、选材、结构、语言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复分解反应(初稿)张思雯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两种电解质在水溶液里互相交换离子,生成另外两种电解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提:生成物中有沉淀生成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已经注定这三年要经过一番蜕变。原来的自我要被一块块肢
26、解、电离,然后被拼凑成一个家长、老师心目中完美的模样。就像一段复分解反应的过程。反应容器北大附中,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棒的学校!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么 LUCKLY能钻进这个容器,我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门缝大,哎,我是身融其中去体验这里的酸甜苦辣。这个容器里汇聚各种各样的分子、原子、离子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不停地做着放热、吸热反应反应物1我们 2课本来源:学7优5高0考 g 网 kGkStK我们在反应之前都是平复分解反应(修改稿)张思雯从我们刚一跨进高中校门开始,就已经注定这三年要经历一番蜕变。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蜕变注定是痛苦的,但当你从一只毛毛虫变成美丽的蝴蝶时,就会忘记脱壳的痛苦,并为此感
27、到欣慰!”可是,经过蜕变的一定会变成蝴蝶吗?在化学课做实验的瞬间,我突然觉得,这种蜕变的过程更像一段复分解反应,原来的自我要被一点点分解,电离,然后被拼凑成一个个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完美模样。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前提: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反应容器北大附中,多么响亮的名字,多么棒的学校!亲朋好友们都说我有多么 LUCKY 能钻进这个容器里,我开玩笑地告诉他们因为这里的门缝大。唉我是身入其中去体验这容器里的酸甜苦辣啊我现在已经高二了,在北大附中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忆犹新。北大附中是一个开放的
28、容器,并且充满了大量活泼的元素。在这里,能够经常尝试做一些其他容器不能做的化学反应试验,很新颖,也很快乐!有快乐也会有痛苦,这里的学习压力很大,学习在娱乐的同时更凸显出紧张。当然容器里也有那么一群精明的大分子物质,也就是学校的老师领导们,他们会“监视”并“管制”我们这些微粒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容器里汇聚了各省市不同种类的分子、原子、离子集聚了巨大的能量,不停地做着放热,吸热反应庸的。但父母不甘心让我们做一辈子庸才,他们非要我们把自由、快乐、热情(对于玩)通通都电离掉,让我们去和课本反应,再换来较高的分数,变成一个智能型机器人。我们唯有接受,因为我们是平庸的,我们不知道除了接受外还能干些什么。初中
29、到现在,4年了,我与课本已经激烈反应了4年,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我与它们反应的现象愈来愈明显,那就是眼镜不断加厚,我原本那美丽的眼睛,现已变得呆滞、无神、傻乎乎的。来源:学7优5高0考 g 网 k反应条件1加热 2高温 3.点燃老师们就是一个个药剂师,把我们分类、归类、试验平时课堂小测验只是WARMINGUP,每周的统练把我们不停地搅拌,高温加热,使每个人的脸发紫、眼发红,最后就为了在关键时刻,我们能一点就燃,发出光亮。生 成 物尽管还没到剧烈反应的时候,但有些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反应之后,有的生成了气体,有的生成了沉淀,有的生成了水。于是,学生便出现了等级。气体优等生总是遭
30、骂最多的,什么“高分低能”的帽子都被扣在头上。其实他们活得很辛苦,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要惨遭同学的冷漠,同时承受着孤单。反应物我们 vs 课本我们在反应之前都是平庸的。但父母不甘心让我们做一辈庸才,他们非要我们把所有的自由、快乐和广泛的热情通通电离掉,让我们去和课本反应,再换来较高的分数,变成一个智能型机器人。我们唯有接受,因为我们是平庸的,我们不知道除了接受还能干些什么。初中到现在,5年了,我与课本激烈反应已经5年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计算机我与它们发生反应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那就是镜片不断加厚,我那原本美丽的眼睛,现已变得呆滞,无神,傻乎乎的。运动细胞
31、功能减退,体质变弱。大脑似乎对于某些事情也越来越迟钝了。反应条件1加热/ 2高温/ 3点燃老师们也可以比做一个个药剂师,把我们分类,试验,研究平时课堂小测验只是 WARMINGUP,每周的统练把我们不停地搅拌,高温加热,我们每个人被加工得脸发紫,眼发红,就为了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我们能一点就燃,发光发亮。生 成 物尽管还没到剧烈反应的时候,但有些也进行得差不多了。反应之后,有的生成了气体,有的生成了沉淀,有的生成了水。于是在这个容器内,学生便出现了等级。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气体优等生总是遭骂最多的,什么“高分低能”的帽子都被扣在头上。其实他们活得很辛苦,不仅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还要惨遭同学
32、们的冷漠,同时承受着孤单与寂寞。他们好像水中的气泡,从容器底部上升到表面很缓慢很艰难。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变得高傲,在渴望摆脱那层薄膜的禁锢的同时也渴望能飞翔,在空中。他们最不希望自己破裂或者沉下去沉淀他们是年级里学生的最底层,他们堕落,颓废,迷失方向,也许他们根本不想有方向;也许他们心中也有追求,只是他们就好像水上的气泡,艰难地渴望摆脱那层薄膜的禁锢,艰难地让自己不再沉下去。沉淀他们是年级的垫底,他们堕落、颓废、迷失方向,也许他们根本不想有方向。成绩对他们已没有束缚,所以他们从溶液中析出。或许他们是外表美丽的晶体,他们追求时尚,富有时代的个性,他们装 COOL,耳朵上吊着 MP3。其实他
33、们心里有自己的悲哀。他们盼望有一天,人们发现原来沉淀的才是金子。H2O 这些人是最为成绩而拼命的。他们不好也不差,不能做到差生对分数的满不在乎,也不像好学生那样随时可以考出高分。我就属于这类人吧!总也上不去,也不甘心掉下去,这才有空闲想一想我的生活、我的目标、以及我一些偶发的奇思妙想和感悟。我不喜欢现在这种复分解式的生活,考试天天有,卷子漫天飞,每天几乎重复一个动作。但我们没有选择,至少对于我来说,生在一个普通的非知识分子家庭,也不富裕,所以我只有继续这样生活下去,还要生活得更好!不在学习上而已。成绩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重要,他们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沮丧,反而会愈加叛逆,所以他们从溶液中析出。他(
34、她)们有的是外表美丽的晶体,他们追求时尚,富有时代的个性;他们有的很会装COOL,耳朵上总是吊着 MP3的耳机,听着另类的音乐,穿戴着他自认为很有特色的服饰;其实他们心中也有自己的悲哀,他们盼望有一天,人们发现:原来沉淀的才是金子!H2O这些人是最为成绩而拼命的。他们不好也不差,既不能做到像差生那样对分数满不在乎,也不像好学生那样随时可以考出高分。他们渴望变成 H2、O 2,他们更害怕坠入水底。我就属于这类人吧!总也上不去,也不甘心掉下去,这才有空闲想一想我的生活,我的目标,以及我的一些偶发的奇思妙想和感悟。我确实不喜欢这种复分解式的生活,考试天天有,卷子满天飞,每天几乎重复着同一个动作,重复
35、着同一种心情,渐渐我们就会变得麻木,变得没有知觉。其实我也很喜欢学习,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做我们热衷的事情,自由发展才不会使我们的性情扭曲。不管怎样,我们生在这个年代,就没有选择,我们必须生活下去,必须生活得更好,让我们怀着毛毛虫变蝴蝶的梦想去努力!我很喜欢这首诗:并非不知道最暗的星星也比我辉煌我还是一闪一闪地飞行尽管我只有那么一点点的光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我睁开朦胧的睡眼,原来还有许多化学题没有做,唉继续我的复分解反应吧“写作实践”的具体操作与参考答案第一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动情点” ,体会“动情点”因人而异的特点。参考例文月 夜刘 一家中的月夜是寂寞的,可
36、怕的,令人心悸又茫然。几乎是每天晚上,我都会坐在书桌前“秉烛夜读” 。我的书桌正对着窗户。窗户外是城市中的没有月亮、或看不清月光的月夜,夹杂着远处楼房上每扇窗映出的光,黄的,白的,微微发红的,橘红色的,以至于翠绿色的,很多。就这样,我每晚都面对着眼前深邃的月夜,却从未观察过它,或试着去感受它的美。抬头与低头之间,一个转身,甚至是起身走动以活动僵直的身体,我从不留意外面的一切。有什么好看的呢?它不如一道数学题来得有用,不如音乐使人振奋,让我可以支撑着写完作业。更重要的是,我只能看到长方形的月夜,模糊的月夜。北京这个城市让人爱不起来,充满机会,同时又是那么世俗,浮躁,脏乱。凝聚在北京夜空中的是一种
37、怪异味道。北京的尘土大,家里安了两层玻璃,中间的一层纱窗让我弄破了,没人修。我只好贴了几块胶布上去。台灯也不知道是什么牌的护眼灯,很亮,近乎刺眼。灯光,把我和旁边的书架等房中的一切,全部映到了玻璃上。即使关了台灯,房屋里的那盏圆球状的吊灯,也会把我的头的轮廓显映在夜色中。我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块胶布,一盏发黄的吊灯,我狭小世界的镜中映像,如此而已。月夜只是这一切的背景,也许它太微不足道了,以至于它在我们的印象中渐渐褪去,变得苍白。月夜,月夜,我看不见你,来来去去,我只能看见自己,看到自己所处的这个囚笼。我定是被什么遮住了双眼,定是。但我的心还有一寸挣扎求得的洁净,她让我想你,爱你。只有你黑色衣裙
38、下点缀用的光亮,那是街道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才能让我注意到你的存在。而我比你更加不济,我无人知晓,带着盲目,卑微地活着。你我都已身陷在这尘世中,拔不出来。我看不见你,你也看不见我。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同样的迷茫、阴冷、压抑、孤寂,试图回到自己原来的样子。偶尔,只是偶尔,我也会伫立在窗前,面前是防尘玻璃,再前面是纱窗,纱窗往外才是外面的世界,真正的夜。此时,我不禁想起儿时在家乡所享受过的月夜。月光是象牙的颜色,周围洁净的空气使星光肆意闪耀。一抬头,满眼都是星星,令人晕眩。仔细一看,那星,你,好像是近在眼前,没有距离。月的光亮与夜的黑暗交相呼应,很动人的一幅画面。你是否与我一样充满矛盾呢?风吹过,
39、微凉,深呼吸,你更近了。放松,闭上眼后的遐想这一切就伴着你而来,给我最自然的幸福。那年冬天深夜,我在村中的巷子里,远处一盏破灯,照着一只羊慢吞吞吃草。我听着CD,抬头望你,瞬间充满感动,热泪盈眶。那样冷的月夜,又是那样让人温暖。原来纯真的你是那么美,只有“惊艳”可以说出你的精彩。我看着你,不知道如何是好,你如此伟大高贵,我不禁想为你欢呼。可城市中的月夜不是这样的。城市的月夜是阴险的,是冷漠的。它带有太多的附加身份。夜里的风那么凛冽,让人不快乐;深色混浊的夜空,看不见广阔。建筑物挡住了月,我们被囚禁在自己建造的笼里,如何变换视线也捕捉不到它。睡吧,也许只有在梦中才可以自由。我只不过是夜中每个闪亮
40、的窗边的一个人。微笑、麻木、无聊、困倦、脆弱、矛盾的人。我想象着有人在这城市的夜的角落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我想象村口一只狗的狂吠,没有任何原因;我想象一些人的花天酒地,做作的表情;我想象着一个普通的人在普通的环境里安然入睡;我想象回到过去,我们都变得真挚勇敢,踩碎那多余的丑陋的面具。我已入睡。月 夜王芳芳又是一个安静的夜,月亮慢慢爬上了天空,我一个人躺在郊外的小山坡上。天空仿佛掀开了它在城市中所特有的面纱,无比的清晰与透亮。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新生的天,犹如刚出生的婴儿,纯洁而无暇。它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灯火的干扰,展现着那最原始的美丽!我静静地躺着,仰望天空,数着满天的星斗。每一颗星星都代表
41、着一个理想和目标,没有限定,没有边界,任你想象,在广阔的夜空自由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和未来的蓝图!同样,它们是充满爱心的天使,调皮地朝你眨着眼睛,耐心地听你诉说着心事,它们从来都不会感到厌烦,总是微笑着面对一切。望着它们,你便忘掉了烦恼在这群可爱的天使中间挂着一颗璀璨的明珠月亮。它不像太阳那样耀眼,让人无法用眼睛直视;也不像太阳那般遥远,无法让人认清它的位置。比起太阳的热情,它所拥有的是理智,正如一个高雅的女子,清高而不失礼貌,端庄而不失妩媚,简单而不失感性,一切的一切都是恰到好处!圆月的周围笼罩着一圈黄晕的光,朦朦胧胧地扩散开来,洒向大地。这使我认清了世界本来的样子,虽然月光也只是淡淡的。月光
42、是温柔的,迷人的。远山被光衬托出了轮廓。由高到低,渐渐过渡到黑暗。近处,几个小屋紧密地挨着,屋里淡淡的灯光透过窗户弥漫开来,融入了淡淡的月光中。晃动的人影,凉爽的晚风,泥土的芳香,渺茫的牧歌闭了眼,用心去感受着,月光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一切都是这么和谐,舒服。静静地,静静地,也许我是山坡上的一棵树,也许我是月下的一缕光,也许我是天上的一颗星,也许带着梦,我融入了这无尽恬静的月夜。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思考是训练学生打开思路的很好的办法。同题作文就是这样一种训练途径。同题作文在选题的时候,可以选择学生们日常生活中都能够见到的场景或物品。比如:校园四季、校门前面的一条马路、从教室窗户可以看到
43、的一脉远山等等,甚至可以是即兴的:正在下的一场雨或雪、正在流行的一种风尚(音乐、语言等等) 。上面选择的是两篇关于月夜的作文。来源:学7优5高0考 g 网 k第一篇作文把重心落在刻画城市月夜的浑浊、孤独和复杂,反映自己生活的空间就像一个大囚笼,不仅禁锢着身体,也禁锢着心灵。写月夜的无奈就是写自己的无奈,写在梦中自由的想象就是写挣脱现实束缚的渴望,对心灵飞翔的渴望。这篇文章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沉重的课业负担,对于成绩、前途的担忧,父母师长所寄予的厚望,所有的一切都让他们觉得沉重不堪。每天单调的生活色彩,乏味的生活节奏,自己就好像一个不停摆动的钟摆一样划着一成不变的弧线。自己和月亮
44、隔了一层又一层的遮挡物,暗含自己的肉身和心灵也远隔千山万水的意思。说是写月夜,其实句句都在写心灵,月夜就代表了心灵,因为二者有着相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第二篇文章专门描写郊外静谧、温柔的月夜。不一样的描写角度表现出和上一篇文章的作者不一样的心境和感情。因为作者小时候曾经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那一段田园生活成为永远烙在心上的美好回忆。作者通过自己的回忆把读者也带入到如梦如幻的境界,没有任何委屈,没有不满,有的只是甜蜜与宁静。读起来有点儿像轻柔的催眠曲,温婉平和,是一篇纯粹的写景散文。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动情点”的不同最终决定了两篇文章各不相同的思路和内容。每次批改作文都要有意识地统计一下学生的思路有多少种,并进行归类整理,做到老师心中有数。在讲评作文的时候也要把所有的思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想法之外还有很多种很精彩的想法,一方面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能够面对题目产生若干种想法,并从中选取自己最有感受的最拿手的一个思路去创作,有选择才有鉴别。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例文展示,用实例说话,告诉学生怎样写是好的,怎样写不够完美,应该如何去完善。把理论糅在实例中,理论也就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