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221723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版高中语文专题4像山那样思考单元质量综合检测苏教版必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四)(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隋唐时期,邮驿制度的完善,保证了全国驿传的正常进行。隋朝国祚甚短,关于邮驿系统的记载不多,但零星留下的史料足以使人观察到当时邮传的效率。隋书记载,隋炀帝亲征高丽,30 万大军就是凭邮驿集结的。杨玄感叛乱,隋炀帝两次发兵讨伐,都依靠全国的驿路。李唐建立后,邮驿制度在隋朝基础上更加完善。在王朝中央和地方,有专职的邮驿官吏。唐六典载,六部中兵部下设的驾部郎中,专管国家的驾舆和驿传之事。驾部郎中同时也管马政,这样便于邮驿中马匹的统一使用。在地方

2、,诸道节度使下,有专管邮驿的馆驿巡官四名;各州,由州兵曹司兵参军分掌邮驿;到县一层,则县令兼管驿事。至于乡一层,通典记载,唐玄宗以前,主理驿务的称为驿将,本不固定,由当地“富强之家主之”,唐肃宗以后改由政府任命驿长主管。这套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管理着全国两万多名邮官、驿丁和总计约五万里驿程的邮路。唐政府还有定期对全国邮驿的考核制度。唐会要载,唐宪宗元和年间,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完成任务者有奖赏,有违法越轨行为者将受到惩罚。考核而外,还有不定期巡视。唐玄宗、肃宗、代宗时都曾派政府大员到各地视察邮驿情况。为保证邮驿正常运行,唐政府在各驿站还设有防兵。唐代宗时在洛阳至淮河的

3、运河两岸,每两驿置驿防兵 300 人。唐朝规定,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各有不等的驿产,以保证邮驿正常开支。这些驿产包括驿舍、驿田、驿马、驿船和有关邮驿工具、日常办公用品和馆舍的食宿所需等等。清代顾炎武日知录中说,唐朝“其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府舍必皆宏敞”;唐朝驿舍也“丰屋美食”,比较“雄大”。唐朝的驿田,按国家规定,数量也较多,据册府元龟载,唐朝上等驿拥田达 2 400 亩,下等驿也有 720 亩。这些驿田,用来种植苜蓿,解决马饲料问题,其他收获,也用作驿站日常开支。唐朝陆驿备有驿马,水驿备驿船。按唐六典规定,陆驿上等者每驿配备马 75 至 60 匹不等,中等驿配 45 至 18 匹,下

4、等驿配 12 匹至 8 匹。有些驿站还配有驿驴。水驿则配备驿船,从四艘至一艘不等。唐政府每年从全国各地收上驿税 150 万贯左右,分到每个驿站经费约1 100 贯。沿途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待遇是优厚的,连基层邮驿一站之长的驿长,也能过上悠闲生活。太平时期有些小站驿长,因客稀事简,有时竟能以诗酒消磨时光。唐代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说:“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道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李商隐也有诗曰:“绛台驿吏老风尘,耽酒成仙几十春。”当然这是个别的例子。一般情况下,驿长的邮务还是繁忙的,就像柳宗元馆驿使壁记所说:“告至告去之役,不绝于道;送往迎劳之礼,无旷于日。”(摘编自臧嵘中国

5、古代驿站与邮传)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唐王朝建立后,非常重视邮驿系统的建设,在全国建立了十分完备的邮政机构,无论中央和地方,都有专职的邮驿官吏。B.唐朝地方各级邮政官员由政府统一任命,全国共有两万多名邮官、驿丁,邮路驿程总计约五万里,邮驿事业已经相当发达。2C.唐代邮驿系统中,驾部郎中专管国家驾舆和驿传之事,还兼管马政,以方便邮驿中马匹的调用。D.唐政府对全国邮驿系统有定期考核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还有不定期巡视,各驿站还设有驿防兵,保证了邮驿的正常运行。解析:B “唐朝地方各级邮政官员由政府统一任命”错,范围扩大,根据原文,乡一层驿长主管在唐肃宗以后才改由政

6、府任命。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允许全国各地的邮驿机构拥有驿产,按照驿站等级驿产也各有不同,这样可以自筹经费,既保证了邮驿正常开支,还能给国家上税。B.唐代几任皇帝都很关注邮驿系统的运行情况,宪宗曾让各道观察使任命判官到各州县考核邮驿事务,玄宗、肃宗、代宗也曾派政府大员视察过。C.唐朝的邮驿分为陆驿和水驿,陆驿的运载工具主要是驿马,有些驿站也有驿驴,而水驿运载工具则是驿船,运载工具的多少由驿站的等级决定。D.唐朝驿长通常比较忙碌,几乎每天都有繁忙的邮役和应酬,当然太平时期也有些小站驿长,事务不多,还能有时间饮酒诵诗,生活悠闲自在。解析:A “这样可以自筹经费”理

7、解错误,根据原文,驿产是政府配置,唐政府每年还给每个驿站拨款约 1 100 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炀帝亲征高丽和两次发兵讨伐叛乱,都通过全国驿路集结和运送大军,可见隋朝很重视发展邮驿事业,有了相对完善而有效的邮驿系统。B.唐王朝有着完备的邮驿管理制度和充足的驿传经费,而从事传送政府文书的官员也能享受优厚的待遇,这是唐朝邮路正常运行的必要保证。C.唐代邮驿系统为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政府每年能收上驿税 150 万贯左右,文人墨客也留下一些有关驿站的诗文,成为文坛佳话。D.唐朝崇尚排场,这点在邮驿系统也能表现出来,不仅城郭宽广,街道正直,“丰屋美食

8、”,而且驿产丰富,就是下等驿站也拥有 720 亩田产。解析:D 张冠李戴,“城郭宽广,街道正直”是就唐朝来说的,不是指驿站。(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

9、的情景来。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3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

10、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今年五月,在

11、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

12、。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选自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B.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

13、实则紧凑有序。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D.作者借弘一法师临终遗言之例强调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解析:C “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理解错误。5.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5 分)4解析:理解句子含意,需要抓住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中表达比较含蓄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加以分析。“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丰富以及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

14、身体一天天垮下去,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答案: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1 分)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1 分)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1 分)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2 分)(言之成理即可)6.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6 分)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从点明写作内容、突出主旨、统领全文以及引用等方面作答。散文标题的作用一般有:(1)点明写作对象或写作内容;(2)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揭示文章的主旨;(3)是文章的线索或

15、统领全文;(4)题目如果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手法,则有新颖别致、更具文采、引起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作用。答案:内容上:标题点明写作内容,“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3 分)形式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3 分)(意思相近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4%,较 2014 年上升了 0.4 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与 20

16、14 年相比增加了 0.02本,但对比 2013 年的 4.77 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 54.76 期和 4.91 期,与 2014 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 年至 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 2.35 本、2.48 本、3.22 本和 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 2014 年的 58.1%上升至 64.0%,提升了 5.9 个百分

17、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 62.21 分钟,比 2014 年的 33.82 分钟增加了 28.39 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小时。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 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 53%;80 后以 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 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 00 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 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5材料二:2014 年,我国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识

18、字率较 2007 年增加了 3.48 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 年 6 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 年上升 4.97 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 5 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 年人均图书阅读量 4.56%、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 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

19、步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摘编自2017-2022 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材料三:2015 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58 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 64 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 40 本、20 本和 11 本。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

20、距不小。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 3.156 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 个国家平均值 5.736 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 9.249 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

21、 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3 分)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B.根据材料一,2015 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 2014 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 1 小时。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解析:B A 项,“数字化阅读将会取

22、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 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原文还有“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等原因;D 项,“最直接原因”错误,原文是“其中一大原因”。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4 分)A.材料一显示 2013 至 2015 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6B.材料一显示,2015 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D.材

23、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解析:BC A 项,“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错,2015 年的阅读量高于 2014 年;D 项,“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 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5 分)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从材料中找到可借鉴的方法,答题时才能更好地结合材料

24、阐述,切不可抛开材料提建议。组织答案时要先提出建议,然后结合材料阐述。答案:(示例)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答出一点 2 分,两点给 5

25、分;建议 1 分,结合材料阐述 1 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金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余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

26、,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二州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橹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余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原附

27、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7(节选自元史张子良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

28、/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文言断句题,应在粗通大意的基础上,借助一些技巧来点断文句,结合排除法做出判断。“守弃东平还汴”的意思是“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表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A 项、C 项;根据不同事件之间的切分和文言中省略句的特点,可知“欲害之”的主语是“李敏”,“走归宿”的主语是“子良”,它们的前面都应当断开,据此可排除 D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9、 )(3 分)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为皇帝近臣,依君主诏命行事,在元代为从一品。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的特定庙号。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解析:D 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持符者拿有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说法错误。虎符的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半合并使用,持符者才有调兵遣将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

30、局动荡,各地招募自保,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资助以船只。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尊荣。他先后担任东路都总帅,京东路行尚书省,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给予谥号。解析:B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材料的概括分析能力。“子良与守将夺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说法错误,原文“子良与宿

31、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说的是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译文: (2)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译文: 8答案:(1)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关键词“曲”“劳来”“欲”的翻译每点 1 分,句子大意 2 分。)(2)突然与敌遭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关键词“猝”“被”“就食”的翻译每点 1 分,句子大意 2 分。)参考译文:张子良,字汉臣,是涿州范阳县人。金朝末年四方战事兴起,各地纷纷招募

32、军队自卫。张子良率领一千多人进入燕州、蓟州之间,当时农耕已经无法推行,于是聚集州人,以水为屏障,建造舟船木筏,采蒲根、捕鱼来自足,归附的人很多,以至无法容纳。子良统辖定兴、新城两县数万人,到东平府谋生,东平知府收容了他们。时间一久,知府放弃东平返回汴梁,传令子良向南屯驻宿州,又向南屯驻寿州。夏全劫掠子良所部百姓出鸡口,李敏占据州城。子良率领部下投奔李敏,李敏准备杀害子良,子良奔回宿州。于是凭借宿州守将的部众夺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数万人。夏全发怒,联合徐州、邳州的军队进攻宿州。张子良与宿州守将偷袭夏全军营,夏全失去军符,逃奔并死于扬州。当时金朝君臣被重重包围在汴梁,声援全部断绝,有个叫国用安的人,

33、图谋率涟水的军队入援汴梁,因道路阻塞,军队游移不定无法前进。子良与一名偏将,昼伏夜行,得以进入汴梁,传达国用安的意图。金朝君臣以为他们是从天而降的,竭力赏赐抚慰,凡是国用安想要的,全都按照他的请求。将徐州、宿州授予子良。第二年,子良向汴梁进献米五百石,授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旧设治所于宿州。当时,金朝的政令已无法施行于陕西,而国用安最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徐州、宿州之间,百姓没有食物的,出城拾取野生禾穗充饥,子良命令部下守护百姓,以防止被劫掠。突然与敌遭遇,子良身负重伤,于是率领部众到泗州谋生。泗州知州检阅军队,准备加害子良,子良与部下十余人于军中生擒知州。百姓不想返回北方的,想到

34、临近州去,子良资助他们舟船,无人敢掠夺他们的财物。戊戌年,张子良率领泗州以西二十五县、军士百姓十万八千多人,通过元帅阿术归附蒙古。太宗任命他为东路都总帅,封以银青荣禄大夫,升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辖原来归顺的军民,进爵金紫光禄大夫。庚子年,授予金符。从战事兴起以来,子良辗转南北,依仗他保全性命的人,不可胜数。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任命他为归德、泗州总管,赐予虎符,仍兼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追赠为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号翼敏。(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415 题。芳草渡宋贺铸留征辔,送离杯。羞泪下,撚青梅。低声

35、问道几时回。秦筝雁促 ,此夜为谁排? 君去也,远蓬莱。千里地,信音乖。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注】 “雁”即雁柱,为筝上支弦之物,古筝的弦柱斜列有如飞雁斜行,故称。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同是送别词,这首词与柳永雨霖铃先写别前思绪纷乱,再写别时依依不舍,最后写别后相思难诉不同,主要抓住临别时的场面来写,笔墨集中,匠心独运。B.“撚青梅”的“撚”字是用手指搓转的意思,与前文的“羞”字相应和,非常形象地写出女子欲说还羞,低首撚梅的形象。C.词的下片“相思成病底情怀?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几句,借女子的口吻,写丈夫远去之后,把诸多烦恼都留

36、给自己,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写出女子对丈夫的依恋。9D.这首词语言浅近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读来似与人对面而语,让人耳目一新。E.这首词写妻子与丈夫离别时的情景,在表达方式上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夫妻离别时难分难舍之情。解析:CE (C 项 3 分,E 项 2 分)C 项,“用一种幽怨的语气”分析有误,“和烦恼,寻个便,送将来”是女子对丈夫的关怀,女主人公让丈夫把烦恼给自己送来,体现出的是一种令人感动的为对方着想的牺牲精神,所以“幽怨”是没有依据的。E 项,对表达方式的概括有误,这首词重在叙事抒情,没有写景。15.这首宋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形象?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

37、分析。(6分)解析: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首先要通读诗歌把握大体形象类型,这首词开篇“留征辔,送离杯”两句点明送别,下片开头“君去也,远蓬莱”两句表明是女子送别丈夫;然后抓住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人物特点。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分别时与丈夫难分难舍、内心伤痛、深爱丈夫,愿为丈夫付出的痴情女子形象;(2 分)主要通过动作(或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2分)“留”“送”“撚”“泪下”“问”等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女子离别时内心的伤痛和对丈夫的依恋,从“低声问道几时回”一句以后,全是对女子的语言描写。她告诉丈夫,你在他乡相思烦恼,不妨把你的

38、烦恼送来给我,让我一人承受。表现了这个痴情女子深爱丈夫,愿意为丈夫付出的一面。(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苏轼赤壁赋中写作者愿与鱼虾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2)苏轼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苏子劝客一席话中,作者用“ , ”两句,表达了非己勿贪、对万物不要强求强取的豁达态度。 答案:(1)侣鱼虾而友麋鹿 (2)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中式快餐业缺乏严格

39、的生产标准与鲜明的特色,虽然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却仍不温不火。张教授退休后,每天焚膏继晷,扎扎实实做学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学术成果。面对国外企业的步步紧逼,我国汽车业最有能力反戈一击,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胜利。会议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各国只有友好合作,才能共同发展,那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长远发展。这两次考试他都是全班第一,可爸爸对他非但不赞一词,反而说他学习不够踏实,思考不够缜密。A. B. C. D.10解析:C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使用正确。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使用正确。反戈一

40、击:比喻调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广开言路:指广泛开辟进言的途径,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只能用于领导者。此处用错对象。以邻为壑: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使用正确。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此处望文生义。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A.深圳市一年投入 1 000 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生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识社会和探索兴趣、创新思维、科学精神。B.过去,农作物秸秆的用途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了用武之地。C.李安新

41、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上映,这部以 120 帧拍摄的电影,挑战了新技术,但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影院能达到放映要求。D.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解析:C A 项,搭配不当,应在“探索兴趣”之前加上“培养”。B 项,句式杂糅,应把“的用途”去掉;或把“用途主要用于”修改为“用途主要是”。D 项,中途易辙,在“传统民俗”前加“使”。19.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述得体的一句是( ) (3 分)A.某电视台就家风的话题进行采访,一位年轻人对记者说:“我家家风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做人要诚实。”B.中文系学生小周被一

42、句古诗难住了。他对王教授说:“我找不到满意的解释,只好不耻下问,向您请教。”C.公交车进站时,售票员提醒道:“各位乘客请注意,由于雪天路滑,请您上下车时一定要注意脚下安全。”D.某同学的请假条中这样写道:“因昨天风大,我外出时穿少了,今早咳嗽不止,请您务必准我一天假。”解析:C A 项,“令尊”是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父亲;B 项,“不耻下问”是敬辞,用于夸赞别人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D 项,“请您务必”语气生硬,应将“务必”删除。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

43、悠久的文字之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直至今日, 。关于文字的起源,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公认的科学解释。众所周知,文字的职能是记事。但是用来记事的文字出现的很晚,而早在文字出现之前, ,正是这种需要刺激了文字的产生。从根本上说, 。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明确段落大意,分析空格内容与空格前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段话主要介绍文字的悠久历史及起源。处应填汉字顽强生命力的体现,即直到现在“汉字仍被广泛地使用着”。由处后“这种需要刺激了文字的产生”可判断这个空是填什么样的需要,再根据前文“文字的职能是记事”可知,应填“人类就有了记事的需要”。处位于语段末尾,一般来说,这个位置应是对全段的总结

44、,在对前文理解的基础上总结文字的起源,即“文字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11答案:(示例)汉字仍被广泛地使用着 人类就有了记事的需要 文字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意思对即可。)21.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科技的发展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只带一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轻松购物。消费不用现金,所以就避免了例如“离柜概不负责”而导致的麻烦。通过GPS 定位系统,我们不用担心自己迷路,不用担心自己走错路,智能导航系统定能保证我们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科技的发展,也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时代在进步。消费不用现金,不一定能避免“

45、离柜概不负责”带来的麻烦。 解析: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带给了我们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消费不用现金,不一定能避免“离柜概不负责”带来的麻烦,比如有可能存在输错金额等信息的情况;智能导航系统不一定能保证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因为规划的路线不一定能避免最新突发的路况等因素;科技的发展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人们会担心信息泄露、计算机病毒等问题。答案:智能导航系统不一定能保证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科技的发展不一定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46、不得抄袭。作文指导:该题属于漫画类材料作文。要在对漫画的内容做全面了解后,深刻理解漫画的寓意。该漫画呈现了一种社会现象,广场舞近年在大江南北非常盛行,跳广场舞有利于身心健康,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大妈们聚集跳舞,不分时间、场合,加之巨大的音乐声响,会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影响。画面上部的小伙就是因为难以忍受这种“骚扰”,用自制水枪扫射,赶走舞者。该漫画作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跳广场舞本是老年人一项有益的活动,但他们在自我愉悦的同时也应注意维护良好的公共秩序;小伙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没有采取有效的沟通,而是选择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则是道德的缺失,其行为更加恶劣。具体写作时,可以从跳广场舞的大妈

47、的角度来思考:身体的“舞”加上心灵的“悦”,才是真正的身心愉悦;良好的公共秩序,需要每个人的维护;将心比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心中应装着他人等。也可以从小伙的角度来思考:做文明人,拒绝粗鲁;做事应讲究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结果;维护权益要在道德、文明的基础上,不能以暴制暴等。还可以从双方的角度来立意:理解、包容不可缺;社会需要“爱心”等。例文:做事要考虑他人感受中国大妈的广场舞,因莫斯科红场、法兰西卢浮宫“被占领”而具有了世界影响,世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其负面影响,主要就是广场舞的音响实在太具穿透力了,它打破了周12围人生活的宁静,撩起了夜班族难以补眠的怒火,让身体抱恙需要静养的那类

48、人发狂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情形司空见惯: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吞云吐雾”等等。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只顾自己需要,全然不考虑他人的感受。独木不成林,每个人都是木,是社会这个大森林中的一个成员。置身社会中,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人都会有所感受。正如一位妈妈告诫孩子不要在地板上乱跳乱蹦时所说的那样,“你的地板是别人的天花板”,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行事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是人类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良性品质,也往往会成为一个人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指标,本质上是一种善意和爱心。在日常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和谐。曾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小朋友的羽

49、毛球挂在树上,大哥哥轻轻一跃帮她们摘下;电梯间里一位婴儿正在母亲的怀里熟睡,一位打电话的女士轻轻用手捂住电话;公园的椅子上落了一张纸,小男孩把它放入垃圾筒为别人考虑其实很简单,一个微小的动作,一个灿烂的微笑便就可能使人们之间更和谐,使社会更和谐。如果跳广场舞的大妈们跳舞前考虑他人的感受,就可以调整跳舞时间,降低音量,甚或戴上无线耳机,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那画面上的一幕就不会发生了。在发生分歧与争端的时候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古代冤冤相报不知何时了的悲剧一再上演,现在一言不和便恶言恶语拳脚相加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在发生分歧与争端时考虑别人的感受,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画面上的那位小伙子如果考虑跳广场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