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13084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一历史复习提纲8313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从 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特点方 方国联盟国 商 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联 神权色彩盟 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到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天 西周 宗法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下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共 工具:礼乐制度主 春秋争霸中 大统一 群雄割据 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央 统一:前 221 年,赢政集 “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权 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制 的确立 郡县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修长城、驰道;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整顿风俗确 制定法律:细密、严苛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

2、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七国之乱 中央 建中朝中 集权 汉 汉武帝集权措施 设刺史与 推恩诸侯子弟央 地方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改革分权 收精兵:“三衙” 、枢密院、原则集 的 措施 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斗争 宋 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权 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专制 三省六部制的 “中枢门下”:宰相办公机构皇权 确立及其演变 宋分割相权 枢密院:军政的 “计相”:财政不断 元:一省制加强 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的军机处 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

3、皇帝召见,跪奏笔录雍正设立军机处 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高一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爱琴文明 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 B、尚武好战古 黑暗时代 300 年希 城邦的定义:前 8-前 6 世纪,一种国家形态腊 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的 城邦殖民 影响:促进发展、 ,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政 城 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治 邦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制 时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度 代 雅典 发展历程 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的 民主制:前 594 年梭伦改革民主 前 50

4、9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确定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 评价 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不足是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未有民主权利共和制 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政制发展 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帝制 元首制:钱 7 年,屋大维建立古 君主统治:公元 3 世纪,戴里克先罗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马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了极为严酷的的 十二铜表法 债务奴役制,维护了贵族利益政 法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治 律 贵族再

5、不能象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制 制 是罗马的基本法度 度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的古代法律高一历史第三单元复习提纲大宪章:给王权设定了界限英 君主立宪制 背景:1688 年“光荣革命”国 权利法案 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明确的限制制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1721 年,罗伯特。沃尔波成为第一首相的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创 两党

6、制逐渐形成,首相和内阁从多数党中选出新 代议制下 1832 年议会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民主化趋势 19 世纪后半期议会改革,成年男子获得了普选权1918 年通过人民代表法 ,30 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弊端暴露制定:1787 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 1787 年宪法联邦宪法的制定 原则: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美 发展:1789 年制定出宪法的前 10 条国 联邦制 1787 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联邦制国家,但州权主义观念很活跃的 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宪法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新 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体制

7、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 两党制 美国的两党有其截然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制 19 世纪上半叶出现了政党分赃制的弊端1883 年 1 月通过彭德尔顿法 ,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美国的政府体制因此稳定下来1789 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走 共和国万岁 1791 年 9 月,制宪会议颁布 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向 1792 廿月,国民大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共 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和 “拿破仑神话” 1848 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的 1852 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法 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875 年 1 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

8、国,标志着法国共和国 政体的最终确立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864 年到 1870 年,俾斯麦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德意 得意志帝国的统治:1871 年,得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同年 4 月,带有浓厚专职色彩的帝国宪法志的 正式颁布统一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之路 “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919 年 8 月,魏玛共和国建立20 世纪 30 年代德国建立起法西斯专政思考题:1、1719 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先后建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上述四国分别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 上述四国分别建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谈

9、谈你对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高一历史第四单元复习提纲1840 年 6 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列 鸦片战争 1842 年,中国战败,签定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强 1856 年,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英法联合发动战争侵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被迫签定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华 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甲午 时间:1894 年 7 月1895 年战争 结果:签定马关条约影响:中国民族危机加剧(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借外债、瓜分狂潮) ;各界救亡图存斗争的兴起时间: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结果:签定辛丑条约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1851 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10、1853 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1856 年,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太平天国运动 前期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民 后期洪仁王干提出了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施政纲领资政新篇族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 ,兴起旨在推动抗 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争 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兴起,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映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打躬作揖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05 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任总理辛亥 1911 年 10 月 1

11、0 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 1912 年 1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人临时大总统1912 年 3 月,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年 2 月,轻宣统帝退位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五四运动 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结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签字意义:主旋律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精神以及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4、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 80 年的历史,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回答:请指出四次

12、重大侵华战争的名称、时间、和结果。这些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什么?高一历史第五单元复习提纲理论来源: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 诞生标志:1848 年发表共产党宣言产生与发展 意义: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第一个工人政权:1871 年成立的巴黎公社实践 第一个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亡朝彼得格勒起义后成立新政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 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重要事件: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第一次工运高潮 教训: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新 开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民 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民主联合

13、阵线的方针主 国民革命 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主 发展:1926 年 7 月,国民政府北伐义 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革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命 南昌起义: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土地革命 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红军长征: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后转危为安,1936 年 10 月到达陕北,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初步建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式实现9 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国共合作宣言合作抗日 国共合作抗日:

14、存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国共斗争: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共产党努力维护统一战线抗战胜利:1945 年 8 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背景:两种命运的选择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国民党六大坚持独裁、准备内战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签定政府与中共会谈纪要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爆发:1946 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进程: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战略进攻战略决战解放南京,国民党统治被推翻。开国大典:1949 年 10 月 1 日,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土地改革:1950 年 6 月,具有明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高一历史第六单元复习提纲背景:朝鲜内战爆发,

15、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干涉抗美援朝 时间:1950 年 10 月-1953 年 7 月中 结果:美国被迫与朝中方面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国 巩固新政权 意义:保卫了国家安全,为国内事业发展赢得了和平的环境社 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951 年会 目的:规范经济秩序,保持干部纯洁主 “三反” “五反”运动 内容:略义 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供的 保障建 时间:1954 年设 第一部宪法 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道 意义:为社会主义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路 政治构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确立:1954 年,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利机关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

16、基础指导思想:1956 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多党合作制度 新发展:1982 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意义:调动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民族区域合作制度:促进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几地区经济发展“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中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国 政治建设 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社 逐步建设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会 1999 年 3 月, “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主 基层民 城市: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义 主选举 农村: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 含义: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

17、、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建 “一国两制”的理论 成为国策: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正式成为法律设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顺利回归道 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的实践 1999 年 12 月 20 日,澳门顺利回归路 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针对“台独” ,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1、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据此回答:新中国建立起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对新中国的巩固和发展有什么

18、重要意义?2、新中国成立之初,为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高一历史第七单元复习提纲兴起原因:盟友变敌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对立形成标志:杜鲁门主义 两极对峙 “冷战” 两极对峙:柏林危机;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格局的形成 评价:形成全面对峙;破坏世界和平;没有爆发大战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欧洲共同 背景:二战后国际地位下降;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复 体的形成 标志:1967 年欧洲煤钢、经济、原子能三大共同体组成杂 影响:政治经济一体化增强;削弱美国霸权地位多 崛起原因:战后美国扶植;民主化改革;经济放在首位;样 重视科技和教育;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

19、日本成为世界 标志: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当 经济大国 影响:由“一边倒”到全方位外交;代 世界多极 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冲击两极格局世 化趋势 背景:民族独立;美苏对峙争夺界 不结盟 标志: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运动兴起 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影响标志第三世界兴起;强权政治受到挑战20 世纪 50 年代外交新成就:和平五项原则提出;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新中国 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成就: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关系改善外交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外交调整:加强国际合作(WTO、APEC、加强与东盟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两极格局瓦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跨世纪的 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和发展是主流;恐怖主义、地区冲突不断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加强:新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一极多强”: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思考题:1、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与以往的国际关系格局相比有哪些显著特点?简要分析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我国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逐渐演变的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两极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两极格局是如何逐渐被削弱直到被打破的?简要分析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和其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