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2207040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社区就业视角下女性增权问题分析摘要:社区就业对女性增权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女性的个人发展,但由于社区就业的不完善,阻碍了女性进一步的增权,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从法律舆论、政策制度、社区组织建设以及就业培训等方面入手,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女性进一步增权。关键词:社区就业;女性增权;完善措施Abstract: Community employment has a positive impact for increasing womens right, it not only provides women with more jobs, impr

2、oves females social status but also promote womens personal development. However, due to the imperfections of community employment, the increase womens right was impeded. From the governments aspect, community employment and increase womens right can be reached by legislation, policy, community orga

3、nizations employment training, etc.Keywords: Community employment; Increases womens right ; Solution-improving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飞速发展,并且呈现多元化局面。女性由于受到性别歧视等因素的影响,在获取资源、占有权利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导致部分女性被时代淘汰,失业问题十分严峻。这不仅影响到女性个人的身心发展,还会对家庭生活造成冲击,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解决失业女性的再就业问题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社区就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就业方式灵活,成为大部分失业女性的选择,社区就业对女性

4、增权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其发展的不完善,阻碍了女性的进一步增权。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概念界定(一)社区就业社区就业起源于工业化和都市化时代,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性议题 1。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的欧美国家将社区就业界定为:地域社区范围内的劳动就业活动。而劳动经济学中盛行的二元劳动市场理论和经济学取向定义的社区就业为:那些在劳动市场结构中处于次要和边缘劳动市场的就业。这种定义主要盛行于 20 世纪60 年代欧美国家的反贫困之战。第三种定义方式是目前欧美国家最流行的社区就业定义:政府、企业、社区和福利组织在社区层面为难以就业的劣势群体提供的就业机会与

5、就业支持服务。这种定义真实反映了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国家重新“发现”2和“回归”社区以后的社会状况与就业形势 2。而我国关于社区就业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杨宜勇先生指出的:中国的社区就业是相对政府就业(公务员)和传统的单位就业(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而言的一种客观存在 3。社区就业的目的是服务社区,社区就业的组织是劳动者自发或者自愿组成的,离开了这两条都不能叫社区就业。社区就业主体是在社区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上工作的社区成员,他们包括待业、下岗及失业人员。本文参考的就是杨宜勇先生提出的社区就业的定义。(二)女性增权增权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巴巴拉所罗门对美国社会黑人

6、少数民族的研究,针对当时美国社会黑人少数民族由于受到的隔离与压迫而造成的无力感,社会工作的干预应注重对美国黑人民族权能的增加,以增进案主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改革的力量 4。这一理论后被扩展到弱势群体的研究中,关注最缺乏权利和自助能力的弱势群体,重点关注的是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力和社会参与,并增强其面对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权理论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增权也成为社会工作领域的重要工作模式之一。女性增权则是要以弱权的女性为中心,通过外部力量的协助,发挥女性自身的潜能,提高女性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女性在获取资源、占有权利等方面得到提升,逐步达到从无权到有权,从弱权到强权的自我实现过程 5。

7、由此定义可以看出,对女性增权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是个人层面,强调提高女性的自我形象,帮助女性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识,认为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强调男女平等,建立男女双方共处合作的能力,共同解决问题;三是社会环境层面的增权,帮助女性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认识,能够适应和利用社会环境, 并对不利于女性的政策与环境提出控诉,通过学习如何争取社会资源的平等分配,达到社会改变的目标。二、社区就业对女性增权的促进作用社区就业是以女性为主导的一种就业模式,这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就业形势,必定会对失业的弱势女性增权造成一定的积极影响。(一)社区就业为女性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8、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 党 和 政 府 的 领 导 下 , 我 国 正 大 力 进 行 社 区 建 设 。社 区 建 设 依 靠 社 会 力 量 , 利 用 社 会 资 源 , 强 化 社 区 功 能 , 解 决 社 区 问 题 , 不 断3提 高 社 区 成 员 的 生 活 水 平 和 生 活 质 量 。 国 家 统 计 局 的 资 料 显 示 , 我 国 大 中 城 市居 民 家 庭 目 前 对 社 区 服 务 的 需 求 很 大 , 在 北 京 、 上 海 、 广 州 、 成 都 、 西 安 、 沈 阳和 青 岛 这 七 个 城 市 中 , 有 70%以 上 的 家 庭 需 要 各

9、种 服 务 , 其 中 有 近 240 万 户 居民 目 前 得 不 到 家 电 维 修 的 服 务 , 127 万 户 居 民 得 不 到 房 屋 维 修 的 服 务 累 计可 为 社 会 提 供 2000 万 个 就 业 机 会 , 而 目 前 空 缺 的 就 业 机 会 超 过 了 1100 万 个 6。由 此 可 以 看 出 , 社 区 就 业 的 前 景 十 分 广 阔 。 在 我 国 , 有 大 批 的 下岗失业妇女,她们多为 3050 周岁,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职业技能相对缺乏,这就使得她们在正规就业中没有竞争力,而社区就业的准入门槛低,就业形式灵活多样,择业空间较大,一般都在离居

10、住地最近的社区就业,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交通费等成本,因此越来越多的失业妇女选择了需求量较大的社区就业,社区就业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社区就业可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中国五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一直倡导男尊女卑的思想,这种性别从属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在这种文化氛围里, “男主外女主内”成为默认的分工模式。在当今社会,女性虽然得到一定的解放,能够外出做工,但传统性别意识、性别歧视等原因仍然导致女性在获取教育资源、就业竞争力、社会地位上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失业女性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更是低下,在外被人看不起,在家则没有发言权或是被恶劣对待。而社区就业的发展,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失业妇女可以

11、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不用依靠男性而活,并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个人的努力增加收入,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尊敬,甚至能够用自身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这无疑为失业女性展现了另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可以提高她们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增加女性的权利。(三)社区就业可以促进女性的个人发展社区就业可以促进女性的个人发展,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社区就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女性的自信心,使失业女性从悲观失望中走出来,使她们了解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重建自我价值;其次,社区就业的女性通过工作获取的报酬可以补贴家用,这也就减轻了家庭负担,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家庭为

12、孩子提供一份宽松的生活环境;再次,妇女在工作的同时,与外界发生联系,不再局限于丈夫孩子这个小生活圈,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拓展交际圈,建立新的社会网络,丰富自身的文化娱乐生活,也有更多4的机会获得帮助与支持从而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三、社区就业不完善对女性增权的制约作用我们在看到社区就业对女性增权的促进作用时,也应该看到社区就业的不完善对女性增权的制约作用,这些不利影响严重阻碍了女性的进一步增权,不利于女性的全面发展。(一)社区就业的边缘化不利于女性权益的进一步保护社区就业形式较之传统的正规就业形式,有着其独特特点:首先,社区就业形式非常灵活,这就导致政府对社区就业的劳动关系管理、就业统计、劳动监察

13、等环节的治理相对薄弱;其次,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与灵活的社区就业形式相适应的劳动合同,社区就业也难以进入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大多数社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再次,社区就业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受到最低工资制度的保护,并且这一领域的恶性竞争使得社区就业者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其平均收入大约只有正规劳动力市场劳动者报酬的一半,这还不包括正规就业在社会保障上的附加收益 7。显而易见,社区就业市场是一种次级动力劳市场,没有被纳入到正规的就业保障体系之中,社区就业被边缘化了。社区从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女性社区从业者,其基本的劳动报酬、基本的社会保障、受法律

14、保护的程度,都处于一个劣势的弱权状态。(二)社区就业的低端化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一方面, “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而社区就业领域中仍是这种分工模式的延伸,例如家政钟点工、老年人生活照顾、餐饮服务、母婴护理、社区清洁工作等,这些与传统家务劳动的内容和本质并无太大区别,在社会声望、技能等方面仍然被人们看作是低端化的工作。另一方面,女性非正规就业者比女性正规就业者年均收入要低 1665.2 元,男性两者收入差为 621.72 元 8。由此可见,社区就业的薪酬明显低于正规就业,女性间的差距要明显大于男性,社区就业在工资报酬方面也处于低端状态。如果这种苦岗低薪的分工继续被公众与

15、社会认可,就会使得社区就业的妇女没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不利于女性的职业发展。(三)社区组织建设不足不利于改变女性的弱势地位社区就业门槛低,方式灵活,可代替性强,从业时间不稳定,从业人员不固定,组织化程度低。社区就业的这些特点使得女性社区就业人员缺少维护其权利的组织,5在遇到侵犯时,缺少集体谈判机制进行协商,缺失组织化的法律维权和社会保护手段来保护自己,使得社区就业女性整体处于弱势地位。调查显示,非正规就业者加入工会的机会和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非正规就业男性加入工会的只有 34.7% ,不足正规就业男性的一半;而女性非正规就业者加入工会的比例更低,仅为 27.6%9。由此可以看

16、出,社区就业人员的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低,特别是女性,严重缺乏组织资源,不利于改变女性的弱势地位。(四)社区就业缺乏政策支持不利于女性身心全面发展一方面,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有亟需加强的地方,我国的就业政策大多针对的是正规就业领域,对社区就业的政策相对来说是不完善的,这就使得社区就业缺乏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即使制定的有相关政策,但落实的不到位也会影响到女性社区就业的增权。在我国,尽管社区居委会在社区就业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一帮助仍然没有满足部分失业女性的要求。并且,这些帮助也仅限于安置的作用,根本兼顾不到社区就业女性的家庭、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这就会导致社区就业女性

17、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造成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她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10。四、完善社区就业,促进女性进一步增权目前,虽然许多失业女性实现了社区再就业,但是社区就业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失业女性的弱势状况。而增权理论的核心在于以案主为中心,通过外部力量的协助,发挥弱势群体自身的潜能,提升案主自身的能力,逐步达到从无权到有权,从弱权到强权的自我实现过程。如何消除社区就业对女性增权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外部力量的协助,改变外在环境,促进失业女性权利的获得,增强其自信心,使弱势妇女相信自己有能力来解决问题。(一)通过法律舆论等手段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中国传统的社会性别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

18、变的,但是政府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改变这种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要让人们普遍认识到,无论男女都享有同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权利,也享有平等参与社会劳动与就业的权利;要唤起女性男女平等的性别意识,积极争取权利保护自己的权益;要改变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促使家务劳动社会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政府应该在法律上强调男女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并积极借用传媒引导,通过新闻、报纸、广播等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使公众接受这一意识,并逐渐内化于心形成规范,逐步消除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偏6见,创造一个人人平等的氛围。如此一来,女性便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家务劳动的桎梏,获取资源,得到提升。(二)政府大力支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政

19、策制度政府大力支持社区就业对于解决我国失业女性再就业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失业群体中,由于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再就业十分困难,政府重视并支持社区就业,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提供给这部分就业困难群体,将对就业困难女性消极的救济性补贴变为积极的岗位补贴,使得她们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报酬 11。政府在开发社区岗位的同时,还应对社区就业提供各种便利,例如工商、场地、税费、信贷等方面提供各种优惠,使失业女性在获得就业岗位的同时能够享受政府优质高效的服务,改变其生活环境,提升其自信心与社会地位。制定针对社区就业女性的保护政策我国现行的劳动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正规就业制定的,而对社区就业这类的非正规就业者的

20、权益保护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漏洞。在我国,选择社区就业的大都是失业女性,但是由于社区就业灵活性、不稳定性强,并且城市劳动力低端市场总量上供大于求,再加上失业女性的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淡漠,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有些雇主拒签劳动合同,或是随意修改、解除合同,无法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严重损害了社区就业女性的合法权益 12。政府应制定专门针对社区就业女性的保护政策,不仅要考虑到女性的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也要将她们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等方面都列入法定保护范围之内,除此之外还要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就业社会政策体系,消除就业歧视,创造有利于女性增权的政策环境 13。完善社区就业的保障制度由于社区就业

21、女性的上述特点,仅是政策上的保护仍是不够的,还要加强保障制度的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女性从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工作,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应根据社区就业女性需求的不断变化,逐步改革和调整目前社会保障政策制度的侧重点。如对于“4050”大龄女性群体,应将保护的重点转移到专项社会救助和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上来 14。(三)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做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当代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少女性选择了社区就业这一就业形式,但7是原有的女性劳动者权益维护体制不适应社区就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进行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基层组织的建设,推

22、动公会妇联等组织进入社区,同时还要积极建立女性非政府组织机构,建立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以这些女性组织为依托,推进女性在基层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女性群体社会力量的生长,促进社区就业的正规化,程序化,使得社区就业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15。对社区就业的扶持,仅有制度上的保护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社区组织来切实落实各项优惠与保护政策,否则保护社区就业女性的各项政策就会变成一纸空文,不可能发挥出实际的意义。因此,做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不仅要将各种政策宣传到位,还要用实际行来落实政策,切实打击各种危害政策实施的行为,真正的做到为社区就业女性提供优质服务。(四)加强对社区就业女性的

23、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在对女性的增权过程中,依靠外在力量的协助仅仅是外因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帮助社区就业女性发挥自身的潜能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弱势女性权利的增加。政府可以通过整合社区各种文化教育资源,与社会公益性的团体携手,针对社区就业女性的各种特点,为女性从业者提供就业技能与技巧的培训,心理问题的疏导,职业规划设计以及创业指导,改变女性传统的择业观,提高其文化素质与修养,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自助,真正做到对女性的增权。参考文献:1刘继同.就业与福利 :欧美国家的社区就业理论与政策模式J. 欧洲,2002,(5).2任远.社区就业与城市发展:城市社区就业状况与对策研究J.

24、 人口学刊,2004,(6).83杨宜勇.社区就业及其前景J.学术理论与探讨,2011,(1).4宋丽玉,曾华源 .社会工作理论处遇模式与案例分析M.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年版,第 413 页.5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6冯进峰.对我国社区就业的再认识J.对策研究,2005,(1).7任远.社区就业的性别特征与防止妇女地位边缘化的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2003,(6).8金一虹.女性非正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王红芳.非正规就业对女性利益的影响及对策J.浙江学刊,2006,(3).10赵海林,金钊 .充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新视角J. 山东社会科学,2006,(2).11成功中国 “新失业群体”浮出水面,南方周末,2005-01-06.12陈全明.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女性就业模式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3).13张帆.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困境与出路J.江南大学学,2004,(2).14张银.社区就业女性增权的问题研究社会性别视角的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6,(5).15王伟华.以社区服务推动社区就业的对策分析J.商业研究,200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