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206219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探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路径探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指导教师 龙丽民作 者 马亚利 摘要:分析河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通过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分析,从城市格局、产业体系、支撑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和策略。关键词: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城镇体系;产业支撑1.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有关河北省城镇化的规划,在 2008 年 1 月河北省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的通知 。伴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的下达,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出现了明显的改观。 11.1 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1.11 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

2、,但是仍然低于平均水平。1978 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 10.94%,全国的城镇化率为 17.92%,河北省低于全国的近 7 个百分点,1990-2000 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由 14.36%升至 19.60%,而全国的则是由 26.41%提高到 36.22%,河北省与全国相比还是相距较大。2004-2005 年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得到快速发展,由 26.72%达到了 37.69%,这一次城镇化率的提升主要是因为省内的一些地方进行了行政区域的整顿。2009 年末,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43.74%,全国为 46.6%,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与全国的差距减小,拉小至 3%上下。2013 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达

3、到 48.12%,全国为 53.73%,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在逐年的提高。1.12 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同步提高,但是城镇化还是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工业产值占地区 GDP 的比重逐步提高,河北省的城镇化程度在逐步加强。按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城镇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在 1.42.5 之间较为合理 2013 年,河北省这一比例为 1.03这说明河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生产要素没有得到有效聚集。1.2 环境质量与基础设施取得显著成绩1.21河北省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2012年,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面积11460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8.6%;城市污

4、水综合处理率为94.3%,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73.1%,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园林绿地面积73517公顷,比去年提高3.4%。全省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为340天,比去年增加1天;灰尘自然沉降量为11.82吨/平方公里,比去年下降8.3%。2013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211.3万立方米,比去年末增长53.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2%,增长0.8%。集中供热面积66679.6万平方米,增长12.2%,环境质量大幅提高。1.22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明显改善,2012年全省城镇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188.3亿元,比08年增长11.4%,市政基

5、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升。2012年,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28433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1.8%;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达14.45标台,增长6.6%;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26.23升,增长1.4%;建成区排水管网密度达9.08公里/平方公里,增长1.9%;集中供热面积达44670万平方米,增长6.2%。信息化水平提升。全省年末电话用户达6720.8万户,比去年增长6.1%;每万人拥有电话户数为9222户,比去年增长5.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63.9万户,比去年增长13.9%;每万人拥有互联网用户数为1323户,比去年增长13.2%。1.3各市的支撑能力在逐渐增强。1.31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逐步提

6、升从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可以看出,2012年,河北省全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为104.8,综合发展水平比去年提高4.8%,但提高幅度比去年减缓3.2个百分点。支撑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六大要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比去年提高6.7%,社会发展水平提高5.6%,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9.1%,城镇聚集水平提高1.8%,城市建设水平提高4.2%,城市生态环境水平提高0.6%。1.32城镇的支撑作用加快增强从城市的支撑作用来看,2012年,河北省设区城市实现生产总值8790.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1%,人均生产总值达62624元,是全省的1.7倍;人均全部财政收入达12063

7、元,比上年增长13.8%,是全省的2.5倍。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快。2012年,设区城市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7:50.2:47.1,与2011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别低9.3和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高11.8个百分点。设区城市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为9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3个百分点。1.4河北省城镇化建设在居住条件方面有效改善。在2008年全省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在加大对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建、旧住宅区改善和回迁房建设力度加大,我省的

8、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省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房屋施工面积比08年增长40.2%和42.4%,90平米以下住宅竣工面积比08年增长46.3%。2.河北省城镇化面临的问题有哪些2.1 城镇化发展的程度相对较低城镇化率偏低。自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镇化率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 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 10.94%,全国的城镇化率为 17.92%,河北省低于全国的近 7 个百分点。 2如表 2 可以看出河北省与全国的城镇化率在 2003 年-2007 年差距较大,到 2008 年开始在逐渐缩小,河北省在 2008 年开始实行全省三年大变样,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在逐渐的提升,但是在与全国的城镇化相比还是存在

9、差距。表 1年份 全国城镇化率 河北省城镇化率2003 40.53% 33.52%2004 41.76% 35.83%2005 42.99% 37.69%2006 43.90% 38.77%2007 44.94% 40.25%2008 45.68% 41.90%2009 46.59% 43.74%2010 49.68% 45%2011 51.3% 45.6%2012 52.57% 46.8%2013 53.73% 48.12%2.2 城镇规划体系不够合理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几次行政区划调整。但由于许多方面的原因,河北没有对行政区域和城镇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以致我省城镇规模相对偏小,与附

10、近的及相对发展较快省份相比较而言,我省设区市数量少而管辖的县(市)数量多,平均每个设区市管辖县(市)12.4 个,比全国的平均水平多 5.4 个,到2012 年底,河北省的总人口是 7287.51 万人,11 个地级市、36 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 个县、6 个自治县、266 个街道、969 个镇、939 个乡、53 个民族乡。城镇规模偏小影响了城镇集聚功能的发挥,导致城镇经济实力提不上去。2.3 河北省内地区之间城镇化发展不均衡。2012 年 11 个设区市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从高到低是:唐山 53.60%、石家庄 53.47%、廊坊 50.60%、秦皇岛 49.67%、张家口 47

11、.63%、邯郸 46.58%、沧州44.03%、邢台 42.85%、承德 41.92%、保定 41.58%、衡水 41.39%,可以比较得出河北省内最高的城镇化率唐山高出衡水 12.21%。省内地区之间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直接影响着全省的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2.4 经济等方面的推动力不足经济的发展,先进的产业化是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北省的产业经济对城镇化的推动能力不足表现在以下方面,从三大产业来看,农业比较效益低,工业内部结构重,第三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带动性强的企业;工业中钢铁、石化、建材的增加值一直占到工业增加值的 50%左右。第三产业规模偏

12、小,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现代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2.5 受京津冀的影响河北京环绕津两大都市,京津冀处于同一经济区域,但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域,这使河北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从本质意义上说,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所内生的。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系统,在一定的发展阶段,有着相应水平和相应规模的城市和农村相伴出现。京津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本应属于我省的城市“资源”,但通过行政区划分割将城市资源的“收益”完全内部化了。按行政区域统计,河北城镇化水平较低、城乡差距较小。但若按经济区域统计,京津冀经济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大。3.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分析3.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

13、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4新型城镇化的“新”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务等内涵为中心,真正使我们的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适宜人居之所。城镇化的核心是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而不是建高楼、建广场。农村人口转移不出来,不仅农业的规模效益出不来,扩大内需也无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城镇化建设。 53.2推

14、行新型城镇化是我省的必然选择。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不发达省份之一。加快推进具有河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加快致富之门。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0年,全省设区市规模扩大到219.3平方公里,设区市人口占全省城镇人口的比重由42.5%增加到51.9%,新增集聚区和开发区40个,增强了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新型城市化是扩大内需,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大省是我省最基本的省情,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我省经济结构中最突出的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是我省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15、最大的制约因素。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立足于推进本省的城镇化。3.3 新型城镇化在我省发展的基础方面3.31 经济方面分析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省的经济总量已跃上两万亿台阶,居全国第六位,是经济大省,拥有着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这样的经济实力条件为城镇化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推动力。3.32 城市方面分析城镇布局比较均衡,城镇密度较高,除张家口、承德的坝上地区城镇密度偏低外,全省城镇平均密度和城市人口分别为5.2个/千平方公里和2375人/平方公里,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3 产业方面分析河北省在产业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其中在工业方面,河北是中国钢铁大

16、省,钢铁工业产能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产量连续 9 年居全国首位,石油化工产业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农业也是大省,三大产业和现代化产业都比较完整,更有利于河北省城镇化的全面发展。3.34交通方面分析在交通方面,河北省的交通体系发达,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分别居全国第3、第5位,河北省这样的优势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形成城市带和城市群。4.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及对策4.1 与时俱进的新型城镇化观念新型城镇化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转型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大胆探索城乡和谐发展的新途径,创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经验

17、。核心是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弱化,在扎实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实实在在的推进农村地区健康发展,较快的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为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奠定经济基础。4.2 协调城镇化、工业化、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关系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切实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开发紧密结合确保耕地资源应有的规模,稳定粮食生产,继续走不牺牲农业条件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4.3 努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稳定转移。加快公共服务

18、向农村延伸。4.4 完善城市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河北省根据自身的优势地理位置应加大对城市群的建造,加强城市群的带动与辐射地方的经济快速发展。可以通过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为核心,建立和发展几个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借以培养新的增长极。比如,可以以石家庄和唐山这两个特大城市为主,建造两个城市群,通过集群效应,提升这一地区在京津冀甚至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还可以以山脉为标志,带动传统城市发展带。比如太行山脉的邯郸、石家庄、邢台、保定和燕山山脉的秦皇岛、唐山、廊坊,充分发挥它们的传统工业基础,利用其雄厚的优势来带动周边城市经济的发展。还有可以发展沿海的城市群,比如秦皇岛、沧州、唐山,以它们的海港做优势的

19、条件,比如沧州的黄骅港,以其为支撑大力发展港口经济。 34.5 创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的支撑能力河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创建直接影响着城镇化的发展,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其提供经济支撑的作用。首先,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从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开始的,从工业的结构开始变革,要加强提升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注重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选择性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其次,就是变革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经济,为推动农业城镇一体化奠定基础。再次,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比例,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扩大就业需求,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人民收

20、入的来源,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一边要加快大中城市的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以此来提高产业与人口的集聚。另一边也要积极加快推动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以此来推动地方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这样的发展局面使城镇化和现代化产业相互提升与进步,产生更加健康与稳定的步伐。4.6 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城乡建设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夯实农业基础。第一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第二增强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比如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第三改善农村民生。第四深化农村改革。第五以城市带动乡村,工业反哺农业。其次就是推动城乡

21、协调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确保落实上级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提高农村组织化程度。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给进城农民以市民的待遇。促进城乡各种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4.7 提高城镇化质量 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是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传统的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强调内在质量的提升。提高城镇化质量要首先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开始,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河北省提倡的三年大变样中,在城镇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居民的衣食住行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火车站、汽车站、立交桥、公交站等交通设施的改造与建设;供水、供电、供热等的居民基本生活设施的完善;商场、

22、超市、中心商务区等的便民场所的建设等。其次,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以当地的地理环境为基础进行建设,要因地制宜,本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理念进行建设,建设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适合的现代化城市,比如秦皇岛、沧州等地区可以利用沿海优势,将水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内容。再次,加大城市绿化的建设,倡导绿色生态的理念。打造碧水蓝天的现代化城市。参考文献:1李文荣.河北省城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7.2闫东彬.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及原因剖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2.3康桂芳、刘娟.河北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战略选择N.经济纵横,2012.4杨明生,杨永星.推进新型城镇化要走出几个认识误区N.建设中华时评.5张向东,李昌明,高晓秋.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J.城镇化与城乡统筹,20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